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有计划地培养留守儿童的科学素养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留守儿童教育课题。
【关键词】 留守儿童 科学兴趣 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的内涵非常丰富,“科学兴趣、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构成了科学素养的四要素。科学学习的过程应是以探究为中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要做一名科学的鼓手,以生动的语言、诱人的实验、巧妙的课堂教学,千方百计地吸引学生,培养科学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起着奠基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尤其是留守儿童,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更加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他们如果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一旦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
1.留心生活、增强科学兴趣
孩子们的学习的热情以及科学的兴趣与生活息息相关,留心生活,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有助于科学兴趣的增强。
我班的留守儿童周一下午到周五基本都住在学校,一有时间我就带着他们走进生活的科学中,带领他们了解生活中的及其校园中的科学现象,与他们一齐研究那些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比如:露水珠为什么是呈球状?寒冷的冬天水井为什么会冒气?蝙蝠跟小鸟差不多为什么不是鸟类?冰棍放在空气中溶化得快还是用铺盖裹起来深化得快?从而感受家的温暖并留心生活,增强生活的热情,逐渐地对科学产生兴趣。
2.关注每一位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孩子们的学习总会参差不齐,特别是留守儿童,由于其经历的不同,对学习、对科学的兴趣、热情以及学习的效果都不一样,我们作为教师的如何面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我常常采取不同孩子不同对待:给优秀学生更多一些的探索内容,关心帮助学习差一些的同学,让其感受到学习的无止境;给学困生减少学习难度,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价值,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逐步转变其学习的状态,更加热爱科学,培养其科学的素养。
3.用自己对科学的兴趣,培训孩子们的兴趣
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一切对孩子们都是一种无声的熏陶,我自己从小就喜欢科学,并对科学非常的投入,经常的和孩子们一起研究科学现象,阅读科学书籍,给孩子们讲科学的故事和科学家的故事,参加科学制作和科学实验,让孩子们感受到教师对科学的热爱,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科学的思想并逐渐的融入其中,实现科学素养的培养。
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留守儿童们天生就具有强烈的对科学的好奇心,但是缺乏持久性,需要教师的帮助来延续并使之演变成为探求知识的欲望和热爱科学的情感。
在科学教学中,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运用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等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巧妙地设疑和质疑,有的放矢地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让学生主动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有效地展开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直接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一点,你就成功了一半。”通过猜测,让实验现象与学生的原有认知产生矛盾,从而推动学生的思维、认知朝着更深入、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讲《摩擦起电》一课时,在导入新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上课一开始,我给同学科表演一个魔术,我把五分硬币立在桌上,硬币上放一块小纸片,外面用一个玻璃杯将硬币纸片罩住。拿出一根玻璃棒,用丝绸手帕擦一擦,去接近杯子,然后说一声掉下来,小纸片就听话地从硬币上掉下来,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这时学生肯定会非常疑惑:这张纸为什么这样听话,这里面肯定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学生抱着强烈的求知欲开始了一节课的研究学习。
5.有效设计实验、发展科学兴趣、培养科学素养
实验是科学学科课堂中最重要、最常规的一种教学方法。凡在自然环境中不易或不便于观察的现象,都可以利用实验来完成。实验能使小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自然界中发生的现象,使他们看清这些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使小学生也能发现科学规律,是学生亲历科学过程的一个不可替代的环节。比如通过杠杆平衡实验让孩子们感受生活中杠杆的作用;往沉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感受我们人呼出的气体的一些成份;在米饭中滴入碘感受淀粉与碘的反应,进一步理解用碘检验淀粉的方法的可行性等等。让孩子们在实验中感受生活中的科学,进而增强科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的素养。
6.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科学学习的兴趣
小学科学课标指出:“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我以教材为中心,发挥留守儿童住校学习的优势,充分运用包括网络在内的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服务于学生的科学学习。比如,教学绿豆的生长过程,利用动画在几秒钟内展示整个过程,非常直观;在教学生物的多样性后,布置学生利用网络查阅相关信息组织全班交流,让孩子们感受到现代网络对我们科学学习的积极影响;利用网络实现科学的自主学习,如教学《太阳系》一课时,由学生主持本课的宇宙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料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星去探索,让学生自由组合探险小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开放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在科学教学中,我充分尊重这些留守儿童们的特点,细心呵护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丰富孩子们童年的生活,引导他们迈进奇妙、神圣的科学殿堂,放飞探究的心灵,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做科学,在孩子们无穷的科学兴趣中培养其科学的素养。
【参考文献】:
1、《培养科学兴趣,提高科学素养》孙咏梅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3、《例谈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徐富娟
4、《浅谈小学科学兴趣培养》渔峡口镇渔坪小学余仕娥
【关键词】 留守儿童 科学兴趣 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的内涵非常丰富,“科学兴趣、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构成了科学素养的四要素。科学学习的过程应是以探究为中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要做一名科学的鼓手,以生动的语言、诱人的实验、巧妙的课堂教学,千方百计地吸引学生,培养科学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起着奠基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尤其是留守儿童,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更加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他们如果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一旦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
1.留心生活、增强科学兴趣
孩子们的学习的热情以及科学的兴趣与生活息息相关,留心生活,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有助于科学兴趣的增强。
我班的留守儿童周一下午到周五基本都住在学校,一有时间我就带着他们走进生活的科学中,带领他们了解生活中的及其校园中的科学现象,与他们一齐研究那些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比如:露水珠为什么是呈球状?寒冷的冬天水井为什么会冒气?蝙蝠跟小鸟差不多为什么不是鸟类?冰棍放在空气中溶化得快还是用铺盖裹起来深化得快?从而感受家的温暖并留心生活,增强生活的热情,逐渐地对科学产生兴趣。
2.关注每一位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孩子们的学习总会参差不齐,特别是留守儿童,由于其经历的不同,对学习、对科学的兴趣、热情以及学习的效果都不一样,我们作为教师的如何面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我常常采取不同孩子不同对待:给优秀学生更多一些的探索内容,关心帮助学习差一些的同学,让其感受到学习的无止境;给学困生减少学习难度,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价值,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逐步转变其学习的状态,更加热爱科学,培养其科学的素养。
3.用自己对科学的兴趣,培训孩子们的兴趣
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一切对孩子们都是一种无声的熏陶,我自己从小就喜欢科学,并对科学非常的投入,经常的和孩子们一起研究科学现象,阅读科学书籍,给孩子们讲科学的故事和科学家的故事,参加科学制作和科学实验,让孩子们感受到教师对科学的热爱,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科学的思想并逐渐的融入其中,实现科学素养的培养。
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留守儿童们天生就具有强烈的对科学的好奇心,但是缺乏持久性,需要教师的帮助来延续并使之演变成为探求知识的欲望和热爱科学的情感。
在科学教学中,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运用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等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巧妙地设疑和质疑,有的放矢地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让学生主动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有效地展开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直接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一点,你就成功了一半。”通过猜测,让实验现象与学生的原有认知产生矛盾,从而推动学生的思维、认知朝着更深入、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讲《摩擦起电》一课时,在导入新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上课一开始,我给同学科表演一个魔术,我把五分硬币立在桌上,硬币上放一块小纸片,外面用一个玻璃杯将硬币纸片罩住。拿出一根玻璃棒,用丝绸手帕擦一擦,去接近杯子,然后说一声掉下来,小纸片就听话地从硬币上掉下来,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这时学生肯定会非常疑惑:这张纸为什么这样听话,这里面肯定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学生抱着强烈的求知欲开始了一节课的研究学习。
5.有效设计实验、发展科学兴趣、培养科学素养
实验是科学学科课堂中最重要、最常规的一种教学方法。凡在自然环境中不易或不便于观察的现象,都可以利用实验来完成。实验能使小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自然界中发生的现象,使他们看清这些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使小学生也能发现科学规律,是学生亲历科学过程的一个不可替代的环节。比如通过杠杆平衡实验让孩子们感受生活中杠杆的作用;往沉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感受我们人呼出的气体的一些成份;在米饭中滴入碘感受淀粉与碘的反应,进一步理解用碘检验淀粉的方法的可行性等等。让孩子们在实验中感受生活中的科学,进而增强科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的素养。
6.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科学学习的兴趣
小学科学课标指出:“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我以教材为中心,发挥留守儿童住校学习的优势,充分运用包括网络在内的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服务于学生的科学学习。比如,教学绿豆的生长过程,利用动画在几秒钟内展示整个过程,非常直观;在教学生物的多样性后,布置学生利用网络查阅相关信息组织全班交流,让孩子们感受到现代网络对我们科学学习的积极影响;利用网络实现科学的自主学习,如教学《太阳系》一课时,由学生主持本课的宇宙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料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星去探索,让学生自由组合探险小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开放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在科学教学中,我充分尊重这些留守儿童们的特点,细心呵护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丰富孩子们童年的生活,引导他们迈进奇妙、神圣的科学殿堂,放飞探究的心灵,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做科学,在孩子们无穷的科学兴趣中培养其科学的素养。
【参考文献】:
1、《培养科学兴趣,提高科学素养》孙咏梅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3、《例谈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徐富娟
4、《浅谈小学科学兴趣培养》渔峡口镇渔坪小学余仕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