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志愿精神真正走进中职生群体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tu20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对展现我国综合国力、提升我国国际形象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中,志愿者们的表现尤其出色,赢得了“中国最美的名片”的称誉。他们多是80后,在家里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独生子女,在志愿服务中却表现出了惊人的坚韧、耐心和宽容,让国人意想不到,让世界友人刮目相看,使志愿之风在短时间内刮遍大江南北,使“志愿者”迅速成为一个妇孺皆知的词汇。在世界范围,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也已成为社会共识,早在1970年,联合国就组建了“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UNV)。美国作为世界上志愿服务率最高的国家,其公民参与率为50%。志愿精神的培养,志愿文化的普及,于个体,具有提升人格、健全心志的作用;于社会,则能促进和谐稳定。那么,在我国情况如何呢·对处于人生价值观成形期的青少年来说,是否已普遍养成了志愿的意识·他们中有多少人对志愿者这一称号具备了较深层的体认·并初步形成了自觉持续的服务意愿·我们的社会又是否给广大志愿者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或机制·
  2010年省教育厅和亚组委志愿者部联合发布了粤教思【2010】30号文件,指导全省中职学校开展亚运志愿者通讯社建设、志愿精神伴我成长征文等数项活动。其中,征文活动因其适合面广而成为参与面最广的志愿教育活动。笔者因为有幸全程参与,所以对广东省中职生志愿活动的心理与实践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而在征文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也显示了当前语文教育的某些问题。
  本次征文,是当代中职生从事志愿活动情况及志愿心理的一个侧影,从中既能看到我国青年志愿事业的希望,也看出目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一、简单志愿形式与巨大志愿热情形成强烈反差
  本次征文大赛共收到文章806篇,来自于广东全省各地的中职学校。作者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作者参加过某些形式志愿活动,另一类的作者则没有志愿服务经历,两者大约各占一半。大部分的征文都阐述了何为志愿精神,赞美了博爱、利他、不求回报等志愿者的美德。可以说,本次征文是对在校中职生中较成功的一次志愿意识的普及教育,是提高中职生“志愿自觉度”的一次努力。
  虽然地区各异,不过,征文中描述的志愿活动则相差无几,大致可分如下几类:为灾区募捐,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到孤儿院做义工,或为社区搞义务清洁;有的同学参加了学校大型活动,如校运会、校庆等,做些维持秩序、派发礼品之类的工作;有很少数同学加入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平时会开展一些如上所述的志愿活动;还有一二名同学获得过不同级别的青年志愿者奖章及奖励。尽管这几百篇征文在思想上还很稚嫩,总体写作水平有限,在文章的构思、条理与辞采方面都有待提高;尽管关于当代青少年感情匮乏、自私冷漠的批评不绝于耳,但是,本次征文显示,青少年群体中其实蕴藏着巨大的志愿热情。敬院里孤独的老人,孤儿院里可爱的孩子,路人的一句感谢,都触动着同学们的心灵,加深着他们对志愿精神的认识,召唤他们更主动地走上志愿之路。
  从这近千篇文章所提到的志愿活动来看,基本上都是偶尔为之,形式单调,且绝大多数都由学校组织,不是自发、自觉的行为,可名之为“一阵风式被动志愿”。简单的志愿形式与巨大的志愿热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反差体现在征文中,便是为情造文的单薄与牵强。
  二、对志愿精神缺少个性化体验
  表现一:“同质化”现象
  中学生作文的“套路化”一直是应试教育指挥棒下的老问题,进入网络时代后,又加上了新问题:大量抄袭网上的范文或文段,使命题作文的“同质化”现象愈加严重。当前,有问题便上网“百度一下”已经成为当前许多人获得信息的第一选择,而“百度知道”之类的网站能够提供几乎所有知识性问题的答案。这种比麦当劳还快捷方便的方式所造成的弊端在本次征文中也暴露无遗:某些抒情文段高度重复,某些志愿者代表高频出现。比如,在汶川地震中因救人而殉难的香港货车司机王福荣,包括年代更早的白求恩、雷锋等。对主题没有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对志愿精神缺少个性化体验,因此,机械列举优秀志愿者事迹,拼凑赞美志愿精神的抒情语句,便成为某些征文的主要内容,造成了本次部分征文出现严重的“同质化”现象。这不仅暴露了中职生亟待提高的写作水平,更显示出,经过多年语文教育,我们的孩子甚至不会说真话了,尤其是对某个政治性或道德倾向较强的题目,所有人都像用同一个脑袋思想,同一张嘴巴说话,共性显著,个性消失,唱高调,说漂亮话,只要“政治正确”,不考虑真情表达。而从写作程式上来看,很多同学对议论文的“三段论”写作方式其实相当熟练(因为能来参加征文的往往是班里具有一定写作水平的同学),这样一种中庸的八股文,相信在各种语文考试中都是最保险的,即使得分不高,但也不会太低。最几年,已有专家学者注意到高考作文评分的“趋中率”过高的问题。所谓“趋中率”即既不打高分,也不打低分,评出的分数高度集中在中部偏上的狭小区间内,相当程度上已失去了选拔的功能。①虽然,造成这一趋向的原因与高考评卷员的个体素质及评分淘汰机制的不合理有重要关系,但笔者以为,应试教育本身其实是鼓励“八股文”的,四平八稳,不容易犯错误。但因为雷同,难见新意,阅卷者往往只能从开头、结尾,以及使用修辞、典故的情况,甚至就以字迹是否工整来考查考生的写作水平。这也使得大量套写甚至抄袭的作文也能得到好分数。套写显得“安全、保险”,也导致许多有写作才华的考生,不敢写出自己真正想写的作文。这种不良风气,是高考指挥棒作用的结果。现在不少学校违背教学要求,完全以“高考作文”取代了一般写作教学。大多数学生上了高中,就很少读名著原典,只读教材和教辅,还有就是“作文辞典”、“作文考试技巧”之类书刊,套写风气越刮越凶,语文的教学水平每况愈下。功利化的训练方式,败坏了学生对语文的胃口,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从这种训练方式中走出来的中职生,自然难以奉出令人惊喜的作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文其实是一种“精神之旅”,总会综合反映作者的全部经历、知识,以及把这些信息进行精神加工并形成文字的能力。从这一点看,绝大多数参赛者都并未能“享受”这段精神之旅,从而将最具个人特色的东西表达出来。当然,那些有真实志愿服务经历的文章相对要真实感人些,描述较为细腻,有一定的个性。
  造成这种后果,除了应试教育方式的影响之外,最关键的就是学校和社会没有向孩子们提供足够的志愿服务途径。纸上得来终觉浅,何况他们只是十五六岁的、正在接受职业技能教育的青少年,更难将一个缺少个体体验的命题作出有深度的表达。
  表现二:“超道德”误区
  部分征文表明同学们将志愿精神理解,或拔高为一种“超道德”行为。什么叫超道德呢·“超道德的”(supererogatory)一词的英文解释是“beyond the call of duty”(“超出义务要求的”) 。超道德的行为( supererogation)指的是超出道德义务所要求的行为。超道德的行为有两个特征:
  第一,行为主体道德上没有义务非得采取这样的行为。换言之,行为主体不采取这样的行为上是可允许的。
  第二,这样的行为是有价值的行为,值得赞美和歌颂。超道德的行为往往也是英雄式的行为,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②。
  在许多作者的笔下,志愿精神便是这样一种超越于平常道德之上的崇高道德,如舍己救人、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超负荷付出等。为了符合这种超道德的高度,这些同学们不得不拔高自己行动的意义:明明只是扫了一下大街,或在校道上维持了几天的秩序,但却纷纷表示自己已觉悟到了雷锋精神的伟大;上街募捐的同学刚开始感到害羞,但古今中外的著名志愿者的光辉形象纷纷浮现出来,用无私的志愿精神鼓励着自己,所以自己咬紧牙关坚持着;几小时的公益活动结束后,感到“筋疲力尽”,以至于傍晚要“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但想到自己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务”,是无私奉献,所以心里非常光荣……不看前后文,还以为这些同学在抢险救灾,随时面临生命危险……这是使得大多数征文对志愿精神的讴歌浮于表面,力不从心的重要原因。
  这种“超道德化”是一种对志愿精神的严重误解,不利于志愿文化的广泛推行,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宣传机构一直以来都存在的对道德的拔高习惯。树榜样,立典型、推楷模,是主流的宣传模式,动辄全民学习,感动中国。在这种宏大叙事框架下,丧失的是不可替代也不可复制的个体体验,而正是这种体验的独特性催化着一个人精神的成长,也促使他对道德产生真正的认同,甚至形成坚定的信仰。
  志愿精神、志愿服务不仅不是道德义务之外的“超道德”,而且应该是易于践行,并能够长期践行的一种社会文化。無论对个人的精神成长或者社会的和谐发展,志愿文化都应该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剂。我们的学校与社会应加大宣传力度,使青少年们修正对“志愿”这一概念的误解,让它回归“平常心”,回归日常化,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
  三、被动式参与、被动式服务带来“精神陌生”
  在1994年,我国就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并于2000年把每年3月5日定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组织青年集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目前我国志愿者有8000多万,只占人口总数的7%,其中,注册青年志愿者达3392万人。③而在美国,这一比例高达50%。美国人的志愿服务精神闻名于世,人们把志愿服务看作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把回报社会看作是最主要的信念之一。美国的志愿者年龄范围广,从少年到老,参与的不仅是个人,而是全家。从本次征文中看,广东中职学校中加入了当地或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同学人数非常少,设立了同类志愿机构的学校也很少。而多数同学参加过的志愿服务其实就是如上所述的学校组织的常规活动(更恰当的称呼应该是“义务劳动”),次数少,且多为“一阵风”式的突击行动,而不是长期的结对志愿服务。有的同学小学时还参加过的义务劳动,到了初中,可能因为学习压力大,就很少参加志愿服务了。不少征文描述的仍然是小学低年级时“雷锋学习日”参加过的活动,同样的冷饭一炒再炒。而学校组织这类活动时,也较少对其中蕴含的“志愿精神”作宣传和定位,因此,在被动式参与,被动式服务下,同学们对于志愿精神的理解难免肤浅。
  四、政策支持与制度导向,扩大志愿活动参与渠道,青少年才能成为“终生的志愿者”
  “志愿”的精髓在于行动,只有在亲身并长期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才能对志愿精神有亲切而深刻的体会。显然,实践过少正是造成部分同学对志愿精神陌生的关键原因。调研显示,缺少实践,并非意味着孩子们不愿意去参与,也不能简单归因于80年、90后以自我中心,或缺乏爱心、同情心,恰恰相反,从征文中可见,虽然对志愿精神未能形成自己的独特看法与理解,但不能否定中职生心中高涨的志愿热情。绝大多数征文对“志愿者”这个称号表示向往,渴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志愿者,服务社会,服务大众。这一点,从亚运志愿者报名的火热状况就可以印证。
  对于志愿服务来说,中职生是个特殊群体:已从应试教育体系之中分离,基本无升学压力,能保证从事志愿服务的时间;他们年纪尚幼(大多数在15-18岁之间),阅历尚浅,然而精力充沛,人生观与价值观都正在成形期,参与志愿服务的经历对他们养成健全心智与向善人格必定有相当大的帮助,甚至能产生终身的影响,可谓一举多得。
  如果能借鉴发达国家的志愿服务事业的成功经验,尽快建立对志愿服务的政策支持与制度导向,扩大我国青少年进入志愿服务系统的渠道,我国的志愿者事业必将得到快速发展,而广大中职生,也必将成为我国青年志愿者群体的生力军,这是一件于公民于国家都是双赢的事情。毕竟,中国的志愿之路已经开始,从奥运的“志愿者是中国最美的名片”,到亚运的“人人都是志愿者”,我们这个古老国度正在以一种加速度来认识并实践着志愿精神,而这,也是本次征文的初衷:让青少年接触志愿,感知志愿,参与志愿,愿人人都是志愿者,并进而成为一个自觉的、终生的志愿者。
  注释 :
  ①娄庆华. 高考作文评分“趋中倾向”探因[J].教学与管理.2008.3.
  ② 陈真.道德义务与超道德的行为[J].伦理学研究.2008.9.
  ③ 刘文锋.中国青年报.06 版.2011.12.05.
  
其他文献
一、创建学习型工会组织,要强化工会干部团体的学习,培养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骨干群体  我们建立一支学习型工会干部队伍的标准是“讲政治、懂经济、会管理、通法律、善维护”。根据我公司以往的工作经验、总结,其基本的学习方法有课题调研形式,有专题讨论形式,有定期集体培训形式等,应该说这些学习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但还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加强:  1、要注重理论性学习。工会干部要自觉站在全局高度看工会工作,从大局
期刊
[摘要] 本文从德国国防部长博士论文造假谈起,论述了德国人读博的各种动因,有正当的,也有可笑的,分析了现状中的问题,最后指出德国人应当树立正确的读博观。  [关键词] 读博 动因 德国人    1.德国国防部长身陷论文“抄袭门”  2011年2月21日,现年39岁、于2009年10月开始担任德国国防部长的古腾贝格痛苦地宣布,将“持久性地不再使用博士头衔”;3月1日,他又宣布辞去国防部长职务。大约此
期刊
一、基层工会组织在构建企业员工自身的和谐中,当以教育职能为主要手段,引导员工进行共同意识的学习,集体意识的培养,达到在企业中自我价值的实现及超越。  1、引导员工进行共同意识的学习是构建企业员工自身和谐的基础。共同意识的学习即一种理念的建立,是企业员工达到自身和谐的前提和基础。  一是将工会组织开展的“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培养员工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身体
期刊
在城市盲目追求现代化,弥漫欲望和躁动的二十几年来,中国特色城市建设处在较为尴尬的处境中:节制城市欲望的缰绳完全放开,越来越高的楼房逐步吞噬城市独特的人文历史,城市文化被欲望的洪流所淹没。城市特色的逐步丧失,引发出目标趋同、功能重复、产业同构、形象单一等一系列问题。  一个城市有无特色是衡量这个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城市设计这门专业学科在我国城市规划领域逐步显现,同时被人们不断地研究和实践
期刊
科级干部是目前石油销售企业最基础的管理单元,他的管理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科级干部作为承上启下的部门主管,其在职权范围内对部门员工工作绩效的有效调动,成为公司整体业绩顺利实现的基础保障。企业管理中引入激励机制不仅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表现,更是迎接未来挑战的一剂良方。  一、满足员工优势需要的激励措施才是有效的激励。  如何激励员工·怎样的激励才算是有效的激励·在弄清这些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
期刊
一、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选拔和培养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通过细心考察,作好班干部的选拔工作。一般选择班干部多习惯于查档案、听前任班主任的简要介绍等等,这样的选择有利有弊。而我常常在此基础上进行革新,选择真正得心应手的人选。例如,学校每年都要对新高一进行军训,这就是观察和了解学生的极好时机。哪个学生能吃苦耐劳、哪个学生开朗活泼、那个学生善
期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1】本文认为,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必须有一套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方法体系,使教育工作具有民族性、普遍性和时效性。河池学院作为民族地区
期刊
一、选题背景  2011年11月8日,应美国太阳能工业公司(Solarworld Industries America Inc.(OR))的申请,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晶体硅光伏电池(无论是否组装入模块)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这是继2010年10月15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对中国涉及清洁能源的法律、政策和做法开展“301调查”后,美国对中国清洁能源产业第二次立案。此次调查范围集中于我国新能源
期刊
教师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教学活动的直接体现者。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教学工作的开展,决定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成了目前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独立学院在本来就不成熟的管理模式下,师资队伍将是学校办学的核心主体,是独立学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师资队伍的素质决定着独立学院的质量和发展,决定着独立学院教学水平的高低。是否能独立
期刊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高度统一的国家课程,这为培养统一的国民素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国家课程适应性较差。在新课程改革中,设置校本课程,其目的就是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取决于当地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以及开发和运用的水平。  一、庆阳具有丰富的《石油与科学》课程资源  庆阳地处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