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提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关于学习品质,从现今的共识来看,基本上指学习态度、行为习惯、方法等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它不指向具体的方法、技能,而是指向儿童是如何获得、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和技能的,学习品质的好坏决定了幼儿今后学习与发展的质量。《指南》在“说明”部分明确指出了幼儿期重要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我们在园内开展的各种游戏实践中发现,这些学习品质在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通过扮演角色,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它是幼儿时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方式。怎样开展角色游戏去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呢?
一、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幼儿的一切游戏都源自兴趣,游戏环境的创设、游戏材料的投放要尊重幼儿游戏的兴趣。在角色游戏中,幼儿表达着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生活的愿景。因此,我们在创设游戏环境、投放游戏材料时,都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兴趣点,为他们提供足够的空间和丰富、可操作的材料。例如,小班幼儿都很喜欢“娃娃家”,但小班幼儿社会经验较少,他们的从众心理很强,游戏中经常选择扮演相同的角色,使用相同的玩具,所以,我们教师应根据这一年龄特点在创设“娃娃家”时,要将其空间做得足够大,里面可以容纳多名幼儿,游戏材料的数量一定要充足。这样就能更好地保护幼儿的游戏兴趣。
幼儿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一些简单的职业体验游戏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例如,中班时,在生活中幼儿们有了到美发店理发的生活经验,他们对此很感兴趣,教师此时就根据孩子这一兴趣点为孩子创设出“美发店”的游戏环境,为幼儿提供的游戏材料要形象逼真,最好采用生活中的真实操作工具,如为孩子提供一些生活中洗发护发的包装瓶、旧的卷发器、吹风机以及各种常用的头饰等。这些游戏材料可以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让幼儿参与其中,他们会有更高的积极性。这些都能间接地唤起幼儿的相关经验,从而使幼儿游戏兴趣更浓。游戏时,这些丰富的游戏材料不应在游戏刚开始就全部提供给幼儿,而是随着游戏的不断发展,幼儿游戏水平的不断提高,让幼儿对材料产生更多的需求。我们教师才适时地提供游戏材料,并积极鼓励幼儿自己去寻找、发现和创造出更多的新材料,会让幼儿对游戏保持长久的兴趣。
二、培养自主性和创造力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也是一个创造想象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在角色游戏中,从主题的确定,角色的分配到材料的使用,都是由幼儿自主决定。幼儿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需要,假想游戏角色、材料,自由切换情节和发展内容,使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体现。在游戏中,幼儿经常用一种物品代替另一种物品,还能一物多用。往往一种物品在不同的时间里、在不同的环境中可替代多种真实物品,例如,在“餐厅”游戏中,幼儿用纸条一会儿当“面条”,一会儿当“海带丝”,一会儿当“韭菜”;不同游戏场景中,小椅子一会儿当“汽车”,一会儿当“火车”,一会儿又当“娃娃床”,这种替代正是幼儿创造性想象活动的结果。角色游戏把想象活动与现实活动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既富有假想性,又富有真实性,是虚构性与真实性巧妙结合而产生的游戏活动。
三、促进社会性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幼儿社会性发展及個性形成的基础。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根据游戏情节发展的需要逐渐了解、修正自己的行为,促进了幼儿自我意识和角色意识的形成,从而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例如,在“医院”游戏中,一名幼儿扮演“医生”,另一名扮演“病人”,这时“医生”仔细地给小“病人”看病、开药,还作了详细的医嘱,小“病人”看完病后礼貌地向“医生”道谢。游戏中幼儿的行为必须与所扮演的角色相吻合,自觉地从角色的角度进行游戏。这正是幼儿将自己的社会生活经验,带入游戏中,形成了自己的角色意识。
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与同伴合作、交流、协商的机会。游戏过程中幼儿会自觉体会与人交往之道,逐渐明白怎样做会被同伴接受,学会了最基本的与同伴交往的技能。培养了幼儿礼貌、谦让的良好品德习惯,乐于与人合作和活泼开朗性格,逐渐提升幼儿与人交往的技能,促进了社会角色意识和角色规范的不断强化。例如,在“巴拉巴拉舞台”游戏中,豆豆和浩浩两人都想要当“超人”演员,可是只有一件披风,怎么办呢?豆豆对浩浩说:“我俩剪刀石头布吧,赢了的先当超人。”浩浩想了想,似乎觉得这个提议不错,点点头同意了。后来两人继续游戏了。又如,在“餐厅”游戏中,厨师这一角色在游戏开始时极为吸引幼儿,他可以随意操作餐厅的各种材料。但随着游戏的进行,客人和服务员逐渐成为游戏的主角。厨师的工作隐于其后,有的扮演者往往就选择不当厨师了,此时幼儿会自发地进行调整或及时求助老师,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发展了幼儿沟通协调的交往能力。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愉快、积极地进行游戏,他们在游戏中模仿大人的生活和劳动,就像大人在现实生活中对待劳动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样,去对待他们想象中的劳动、玩具和同伴。孩子在这样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品质以及促进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幼儿的一切游戏都源自兴趣,游戏环境的创设、游戏材料的投放要尊重幼儿游戏的兴趣。在角色游戏中,幼儿表达着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生活的愿景。因此,我们在创设游戏环境、投放游戏材料时,都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兴趣点,为他们提供足够的空间和丰富、可操作的材料。例如,小班幼儿都很喜欢“娃娃家”,但小班幼儿社会经验较少,他们的从众心理很强,游戏中经常选择扮演相同的角色,使用相同的玩具,所以,我们教师应根据这一年龄特点在创设“娃娃家”时,要将其空间做得足够大,里面可以容纳多名幼儿,游戏材料的数量一定要充足。这样就能更好地保护幼儿的游戏兴趣。
幼儿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一些简单的职业体验游戏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例如,中班时,在生活中幼儿们有了到美发店理发的生活经验,他们对此很感兴趣,教师此时就根据孩子这一兴趣点为孩子创设出“美发店”的游戏环境,为幼儿提供的游戏材料要形象逼真,最好采用生活中的真实操作工具,如为孩子提供一些生活中洗发护发的包装瓶、旧的卷发器、吹风机以及各种常用的头饰等。这些游戏材料可以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让幼儿参与其中,他们会有更高的积极性。这些都能间接地唤起幼儿的相关经验,从而使幼儿游戏兴趣更浓。游戏时,这些丰富的游戏材料不应在游戏刚开始就全部提供给幼儿,而是随着游戏的不断发展,幼儿游戏水平的不断提高,让幼儿对材料产生更多的需求。我们教师才适时地提供游戏材料,并积极鼓励幼儿自己去寻找、发现和创造出更多的新材料,会让幼儿对游戏保持长久的兴趣。
二、培养自主性和创造力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也是一个创造想象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在角色游戏中,从主题的确定,角色的分配到材料的使用,都是由幼儿自主决定。幼儿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需要,假想游戏角色、材料,自由切换情节和发展内容,使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体现。在游戏中,幼儿经常用一种物品代替另一种物品,还能一物多用。往往一种物品在不同的时间里、在不同的环境中可替代多种真实物品,例如,在“餐厅”游戏中,幼儿用纸条一会儿当“面条”,一会儿当“海带丝”,一会儿当“韭菜”;不同游戏场景中,小椅子一会儿当“汽车”,一会儿当“火车”,一会儿又当“娃娃床”,这种替代正是幼儿创造性想象活动的结果。角色游戏把想象活动与现实活动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既富有假想性,又富有真实性,是虚构性与真实性巧妙结合而产生的游戏活动。
三、促进社会性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幼儿社会性发展及個性形成的基础。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根据游戏情节发展的需要逐渐了解、修正自己的行为,促进了幼儿自我意识和角色意识的形成,从而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例如,在“医院”游戏中,一名幼儿扮演“医生”,另一名扮演“病人”,这时“医生”仔细地给小“病人”看病、开药,还作了详细的医嘱,小“病人”看完病后礼貌地向“医生”道谢。游戏中幼儿的行为必须与所扮演的角色相吻合,自觉地从角色的角度进行游戏。这正是幼儿将自己的社会生活经验,带入游戏中,形成了自己的角色意识。
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与同伴合作、交流、协商的机会。游戏过程中幼儿会自觉体会与人交往之道,逐渐明白怎样做会被同伴接受,学会了最基本的与同伴交往的技能。培养了幼儿礼貌、谦让的良好品德习惯,乐于与人合作和活泼开朗性格,逐渐提升幼儿与人交往的技能,促进了社会角色意识和角色规范的不断强化。例如,在“巴拉巴拉舞台”游戏中,豆豆和浩浩两人都想要当“超人”演员,可是只有一件披风,怎么办呢?豆豆对浩浩说:“我俩剪刀石头布吧,赢了的先当超人。”浩浩想了想,似乎觉得这个提议不错,点点头同意了。后来两人继续游戏了。又如,在“餐厅”游戏中,厨师这一角色在游戏开始时极为吸引幼儿,他可以随意操作餐厅的各种材料。但随着游戏的进行,客人和服务员逐渐成为游戏的主角。厨师的工作隐于其后,有的扮演者往往就选择不当厨师了,此时幼儿会自发地进行调整或及时求助老师,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发展了幼儿沟通协调的交往能力。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愉快、积极地进行游戏,他们在游戏中模仿大人的生活和劳动,就像大人在现实生活中对待劳动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样,去对待他们想象中的劳动、玩具和同伴。孩子在这样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品质以及促进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