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通背铁手

来源 :搏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出版本期《五行通背拳专辑》,需要全面了解晚期五行通背发展历史情况,阳春三月,笔者专门驱车,到市郊区拜访了大连通背界、名震四方的“铁手林”——)林赤兵先生。(林老是笔者师父的师兄弟,在拳房里排行老三,老大葛太然、老二王永侠、老三林赤兵)。
  林老在楼下门口热情地迎接我进屋,老人家慈眉善目,话语和蔼亲切,给人以温暖至家的感觉。经过3个多小时交谈,笔者大体了解了林老习武一生中不寻常的经历。
  林赤兵1942年4月6日生于山东省威海市。企业离休干部,因年轻时打铁出力,手劲及硬度超出常人,人称“铁手林”。
  林赤兵少年时期对体育运动十分喜爱,特别对武术项目感兴趣,打过拳击,学过摔跤。上世纪六十年代与葛太然、王永侠等人拜五行通背名师张云珊为师,习练五行通背拳械。经过几年的学习基本掌握了五行通背拳的要领,后来张师将五行通背“天王”韩鹏尧请到家中,传授五行通背拳、械,林老与葛、王等师兄弟同时跟着学练。
  韩先生的军事化教学思想和军事化训练方法深受徒弟和学生们的喜爱。在韩先生的指导和训练下,林赤兵收益匪浅,大开眼界,对晚期五行通背内涵有了高层次的认识、了解与掌握。学练起来更加刻苦,技艺有了质的飞跃。通过长年的磨练,林老根据自己的体会总结出六练,即:练体力,练速度,练技术,练智慧,练胆量,练经验。林赤兵认为,韩先生的军事化教学方法最突出的一点是:练到最后落实在一个“打”字上。在108总操功法中都是以练代打、以打促练,方能展现出枪林弹雨后的白刃格斗及空手搏击之威力。
  为了使技术、力量、速度全面增进,林赤兵除揣摸、研究五行通背拳内涵之外,每天苦练不断,常人难以做到。他把大小沙袋分别绑在腿上、胳臂上练站桩;对着镜子看自己动作是否标准,每天练功几小时。林老经过上百次、上千次苦练,内功大增,身轻如燕。为了练出胆量,林老在与师兄弟散手、实战中,特意在武场内放置了一盆水及毛巾,因为散手实战中难免面部受伤、鼻口流血,林赤兵在散手实践时,受伤是家常便饭,用毛巾擦去流血,继续散手、实战。几年以后,林赤兵练就了一身文能讲、武能打,遇强不畏,遇凶不怵顽强的坚韧性格。(图为林赤兵青年时代演练五行通背老采刀)
  那时,单位有一武痞,自觉一身功夫,恃强凌弱,狂妄无比。一日早晨上班工作时,与他人因工作发生口角,继而对人大打出手,并大放粗言,现场混乱,造成生产停滞。作为车间主任的林赤兵闻讯赶来制止,此人不但不听,还挥拳打向林老的面目。林赤兵想都没想,本能的头一偏,右手回落带来拳,跟着左手摔掌击中其面部;后顺其自然地右手补进拍掌,这一掌打了对方一个“万朵桃花开”,武痞满脸是血,牙齿松动,鼻口破裂。回家休息数日后,此人自觉惭愧,主动找到林赤兵认错,并大惑不解地问林老:你是用什么招法打的我?林赤兵笑道:“没有什么招,拳谱中说、练好五行掌,打人不用想”。至此,单位人从上到领导下到职工,方才知道从不张扬的林主任原来是一位武功高手。此事多少年一直被传为佳话。
  随后林老又讲起发生在1984年的一件事。那是一个细雨蒙蒙的午夜,几个贼带着凶器到院子里偷林老饲养的名鸽,林老听到动静后,手握通背短兵器——手梢子棍,开窗跳入院内,与年轻偷鸽贼撕打混战在一起。由于对方人多,林老频繁躲闪,借着微弱的灯光,林老看见一贼举起凶器向自己砸来,便闪电般地抖甩出手中的梢子棍,向其头部击去。心想,你小子不死也得残废。只听得对方“哎呀我的妈”紧接着大喊:大叔,别打了,饶命吧!顿时双手捂住头蹲地不起,其余贼四散奔逃。林老将此人拖进屋里用灯光查看,只见头上有儿个钉子眼,顿时放下心来。原来由于林老甩动梢子棍时,抖炸劲力瞬问整体爆发,将连接扣环崩开,梢子头飞出不知去向,这贼才捡了条性命。事后,林老感到纳闷,多大的力量才能将连接扣环挣开?找单位工程师汁算得知,此扣环承重力量在八百公斤。林老说:可能是常年习练五行通背拳,在体内产生的五行内功瞬间爆发出的寸劲,将其扣环挣裂、断开。
  改革开放以后,武术项目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重视,中华武术迎来了光辉灿烂的春天,全国众多武术门派如雨后春笋出现在祖国大地上。为弘扬韩氏晚期五行通背拳之风格,在1981年大连市武术比赛中,林赤兵上场表演了通背五十四手套路。其一亮相,英姿飒爽,雷雳风行,令人精神振奋。现场武术同行无不惊叹,交头接耳询问这是谁家的通背,怎么从没见过此人。赛会后,市体育总局有关领导找到林赤兵,请林老参与市、省武术比赛裁判工作。随后林赤兵于1983年代表大连市参加了辽宁省全运会武术比赛,获优秀奖章一枚。在赛会的安排下,让林赤兵与另一同行进行徒手(不戴护具)散打表演,第一局林打了个平手,第二局进行不到10秒,林赤兵一掌击中对手胸口,将对手打倒在地。随后比赛立刻被叫停。这次徒手散打全过程被大会组委会摄像保存,为进一步完善武术散手规则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从1982年起,林赤兵参JJIJ市武术裁判工作以后,历任套路裁判员,散打裁判长,总裁判长,辽宁省武术裁判员,裁判长等职,获国家一级裁判证书。1983年获辽宁省优秀裁判员称号。上世纪8()年代,(林老家住辽宁师范大学附近)林赤兵授徒600余人,绝大部分都已成为国家有用之人才。其中后起之秀赵宝安曾受过林老的精心指导,多次在国内和国际各种武术大赛中获得金牌。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林赤兵与师兄葛太然一起为改进通背拳大架式,做了大量的艰苦工作。并且在韩先生的单操击法基础上,创编出引手劈山、加一发六掌,阴阳开合手即变、双摔掌等多项实用操法。为晚期五行通背拳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众所用知的。
  林老一生光明磊落,在武术界维护团结、主持公道,特别是他淡泊名利,在大连武坛中有着极佳的口碑,其一生最痛斥那些讲的多、练的少,以辈分压人还没有真才实学的平庸之人。
  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曾做过脑手术,以后通过20余年演练韩先生传授的伸肩、行气内功法,受益匪浅,身体调理、恢复得非常硬朗。老人家现今虽已70岁高龄,却是精神饱满,目前已完成了《晚期五行通背内功》一书。当采访结束时,林老将珍藏多年、压箱底的《五行通背54式——老采刀》手稿交与笔者,希望将其传后,发扬光大。
  采访回来的路上,笔者回忆起林老坎坷的习武一生,情不自禁的哼起了一首老歌《最美不过夕阳红》……
其他文献
太极拳在训练中功法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功法是“顺劲”、“摸劲”。“顺劲”是体验自身劲道的循环,掌握身体各部位劲圈的形成。过去老前辈称为“划圈”,是提高自身太极拳功夫及身体素质必不可少的练功方式。太极拳里的顺劲是拳术中的一种功法。利用顺劲的功法来捋顺身体的各部,这种功法练出的功力,有其特殊的含义及内容,不同于一般生活或工作的习惯用力方式方法。一般称自身的先天之力为“本力”,而通过拳术功法训练得出的力则
期刊
在武式太极拳谱中,李亦畲写下了《撒放秘诀》。我初练太极拳之时,未能领悟其中之妙,在老师的指点下,经过长期的习练才有了肤浅的认识。  李亦畲《撒放密诀》云:  擎引松放  擎起彼身借彼力。(中有灵字)  引到身前劲始蓄。(中有敛字)  松开我劲勿使屈。(中有静字)  放时腰脚认端的。(中有整字)  擎引松放有四不能:脚手不随者不能;身法散乱者不能;一身不成一家者不能;精神不团聚者不能;欲至此境,须避
期刊
如何使武式太极拳在太极拳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影响不断扩大,地位不断提高,事业不断发展,我认为重点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努力:
期刊
他来自太极拳之乡    广府古城位于河北省永年县,这里不仅自然风光秀美,而且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杨、武式太极拳,被誉为“水城、古城、太极城”。1973年王涛就出生在这座千年古镇。  作为太极之乡,自然武风盛行。王涛在7岁的时候就开始舞拳弄棒。起初跟父亲学习少林拳,后又随董新成老师学习大红拳。经过两年的拳术练习后,从1982年开始在广府文化站,跟随著名太极拳家姚继祖先生学习武式太极拳。姚老师非常注重
期刊
2010年秋天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带着对一位农民创业故事的好奇,邯郸晚报记者驱车来到南护驾南街村太极武校。在挂满奖状和书法作品的校办室,记者见到了已过不惑之年的校长贾海清,他中等身材,憨厚、朴实,略显沧桑的面容里,透出练武之人特有的沉着和坚毅。只有初中文化从小酷爱武术的他,当年也不曾想到,自己能与教育和太极结下不解之缘。    十年寒暑塑武身    贾海清有两个爱好,一是练武,二是练字。自古因战事
期刊
名称顺序    起势  第一式 按刀  第二式 青龙出水  第三式 风摆荷花  第四式 白云盖顶  第五式 背刀  第六式 迎坟鬼迷  第七式 震脚提刀  第八式 拨云望日  第九式 避刀  第十式 霸王举鼎  第十一式 朝天一炷香  第十二式 拖刀败势  第十三式 灵猫捕鼠  收势    武式太极刀特点    又称十三刀,以柔化见长。主要技法有劈、扫、撩、砍、崩、挑、格、托、刺、抹、截、按等。 
期刊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始先有太极之名,后有以太极之理入拳者,名曰“太极拳”。不知为何人所创,因其年代久远,拳术之道皆隐秘而传,非有夙慧不能得,众说纷纭不能考证。但详究之太极拳切实是采取了古典道家阴阳学说为根本,融合了我国源远流长的拳法、导引法、吐纳法,本于自然而生,为形不离太极阴阳、虚实、刚柔、动静、轻沉等对立统一的变化,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能感及心灵,渐于道合,非简单的健身体操或擒拿打斗
期刊
名称顺序    起势  第一势 进步崩剑  第二势 退步剪形  第三势 进步裹砍  第四势 上步刺剑  第五势 转身劈头剑  第六势 进步炮剑  第七势 退步勾挂  第八势 藏身剑  第九势 左右劈剑  第十势 抱剑  第十一势 托剑  第十二势 进步阳手剪腕  第十三势 跟步阴手剪腕  收势    武式太极剑特点    最早见于李福荫编著的《太极拳谱》,名称为“太极连环十三剑”。剑法有抽、带、提
期刊
赵宝安,又名羽鹏。1963年2月出生,道依次(一汽)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汽车驾驶员。中国武术段位首批5段,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大型历史文献《创新中国》编委、《中华传统文化集成一香江颂》名誉顾问。瓦房店市武术气功健身协会顾问。自童年起喜好听武林游侠之故事。先后习练过形意、少林、螳螂等拳种,少年时拜通背大师修剑痴再传弟子葛太然(韩鹏尧亲传)为师,学习晚期五行通背拳械,经过40年的勤学苦练得到
期刊
葛太然(1941-1996),大连人,高1.84米,身体魁梧,为人豪爽。嗓门宏亮,每次武术活动,尚没见人,声音先到。因胡子特别,很有风度,人称“葛大胡子”。12岁拜通背名师张云珊为师,后来张师将五行通背“天王”韩鹏尧请到家中教五行通背拳械,葛太然同时学习(韩鹏尧是五行通背直接参与改革者,继承了修剑痴大师的拳学思想,为五行通背拳形成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葛太然对五行通背兴趣浓厚,达到痴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