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里的“逻辑性”主要表现在我们的思维过程上:一般是先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重要句子的含意”,再分析“文中的信息”和“内容要点”,最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中心意思”和“观点态度”。这一思维过程的基础是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直接考查“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曾经是热门题目,但近几年基本没有专门考查,不过从2017年开始又会成为考查的重点。
“概念”是人们对一个复杂的过程或事物的理解。从哲学的层面来说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在日常用语中人们往往将概念与一个名词同等对待。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理解“重要概念”主要指的是:理解指代性的词或短语在文中所指的具体内容;理解非指代性的词或短语在文中表达的特定的意义,主要是指概念的内涵。很多老师认为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三道题目中至少应该有一道题的选项是不能先在原文中找到原句,再通过比对完成作答的。这道题必须是对某个重要概念的厘清,或是通过举一反三的理解、推导才能完成。也就是说,对“重要概念”的理解,以前的考查偏向于“定位——比较”,就是比对选项和原文的差异;今后的考查将偏向于“学以致用”,就是通过理解文中的概念来判断文本外的例证,最典型的、在今年被反复强调的例子是2014年全国卷Ⅰ的社科文阅读,原文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
《美的奥秘》一文中的重要概念是“悲剧”,文中说:“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基于以上对“悲剧”概念的理解,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入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只要能正确理解“悲剧”概念,我们就能明确“甲午海战”是历史事件,不是文学艺术,也就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篇《论中国古代小说对现当代小说的影响》,文章的重要概念就是“故事新编”。我们可以根据“故事新编”的概念进行拓展,举一反三,找到合适的例子判断作品是否属于故事新编。比如下列选项中的作品,不属于“故事新编”的一项是:汪曾祺發表了一组以“聊斋新义”为总题的小说,改编自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其中《蛐蛐》出自《促织》;嫦娥奔月本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浪漫而又凄美的爱情故事,但在鲁迅笔下的《奔月》中,后羿在俗世的世界里无用武之地,无法改变让嫦娥天天吃乌鸦和炸酱面的生活,嫦娥终于奔月而去,小说颠倒了人们的传统观念;高阳的小说《风尘三侠》改编自《虬髯客传》,结尾处写到虬髯客从海外归来,辅佐李靖击败突厥,结果反遭李世民防范与猜忌,被迫再次远走海外;关汉卿取材东汉“东海孝妇”的故事,创作杂剧《窦娥冤》,成功塑造了“窦娥”这个元代被压迫的悲剧主人公形象。文中把“故事新编”定义为“20世纪20年代以来,通过对中国远古神话、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或古代小说的改写来创作出新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小说”。可见,“故事新编”是“小说”创作方法,《窦娥冤》是“杂剧”;文中把“故事新编”方法的时间限定在“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直至目前”,《窦娥冤》创作于元代。显而易见,《窦娥冤》是不属于“故事新编”的。
一般情况下,作者在文本中会用一定的篇幅来说明所要理解的概念。那么,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的关键是要寻找相关信息,弄清楚概念的内涵。针对这个特点,我们理解重要概念的基本方法有:抓住阐释概念的文字,把握本质特征,明确概念的内涵,如《美的奥秘》中的“悲剧”概念就要从全文各处综合而来的;借给概念下定义的语言表达形式,对概念做出直观判断,如这篇《论中国古代小说对现当代小说的影响》在第一段就对“故事新编”有明确的定义;抓住举例解说的文字,深入理解定义表述和相关阐释,明确概念的外延,如《论中国古代小说对现当代小说的影响》一文就先后举了鲁迅的《铸剑》、施蛰存的《石秀》、沈从文的《月下小景》、刘以鬯的《蛇》和王小波的《夜行记》等例子来谈“故事新编”的创作方法。
“概念”是人们对一个复杂的过程或事物的理解。从哲学的层面来说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在日常用语中人们往往将概念与一个名词同等对待。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理解“重要概念”主要指的是:理解指代性的词或短语在文中所指的具体内容;理解非指代性的词或短语在文中表达的特定的意义,主要是指概念的内涵。很多老师认为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三道题目中至少应该有一道题的选项是不能先在原文中找到原句,再通过比对完成作答的。这道题必须是对某个重要概念的厘清,或是通过举一反三的理解、推导才能完成。也就是说,对“重要概念”的理解,以前的考查偏向于“定位——比较”,就是比对选项和原文的差异;今后的考查将偏向于“学以致用”,就是通过理解文中的概念来判断文本外的例证,最典型的、在今年被反复强调的例子是2014年全国卷Ⅰ的社科文阅读,原文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
《美的奥秘》一文中的重要概念是“悲剧”,文中说:“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基于以上对“悲剧”概念的理解,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入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只要能正确理解“悲剧”概念,我们就能明确“甲午海战”是历史事件,不是文学艺术,也就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篇《论中国古代小说对现当代小说的影响》,文章的重要概念就是“故事新编”。我们可以根据“故事新编”的概念进行拓展,举一反三,找到合适的例子判断作品是否属于故事新编。比如下列选项中的作品,不属于“故事新编”的一项是:汪曾祺發表了一组以“聊斋新义”为总题的小说,改编自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其中《蛐蛐》出自《促织》;嫦娥奔月本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浪漫而又凄美的爱情故事,但在鲁迅笔下的《奔月》中,后羿在俗世的世界里无用武之地,无法改变让嫦娥天天吃乌鸦和炸酱面的生活,嫦娥终于奔月而去,小说颠倒了人们的传统观念;高阳的小说《风尘三侠》改编自《虬髯客传》,结尾处写到虬髯客从海外归来,辅佐李靖击败突厥,结果反遭李世民防范与猜忌,被迫再次远走海外;关汉卿取材东汉“东海孝妇”的故事,创作杂剧《窦娥冤》,成功塑造了“窦娥”这个元代被压迫的悲剧主人公形象。文中把“故事新编”定义为“20世纪20年代以来,通过对中国远古神话、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或古代小说的改写来创作出新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小说”。可见,“故事新编”是“小说”创作方法,《窦娥冤》是“杂剧”;文中把“故事新编”方法的时间限定在“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直至目前”,《窦娥冤》创作于元代。显而易见,《窦娥冤》是不属于“故事新编”的。
一般情况下,作者在文本中会用一定的篇幅来说明所要理解的概念。那么,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的关键是要寻找相关信息,弄清楚概念的内涵。针对这个特点,我们理解重要概念的基本方法有:抓住阐释概念的文字,把握本质特征,明确概念的内涵,如《美的奥秘》中的“悲剧”概念就要从全文各处综合而来的;借给概念下定义的语言表达形式,对概念做出直观判断,如这篇《论中国古代小说对现当代小说的影响》在第一段就对“故事新编”有明确的定义;抓住举例解说的文字,深入理解定义表述和相关阐释,明确概念的外延,如《论中国古代小说对现当代小说的影响》一文就先后举了鲁迅的《铸剑》、施蛰存的《石秀》、沈从文的《月下小景》、刘以鬯的《蛇》和王小波的《夜行记》等例子来谈“故事新编”的创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