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女儿李娟文学攀峰之旅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hongsheng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娟是地道的石油人,真正的石油女儿。谈起克拉玛依,说起石油,她的眉宇间凝着深情、自豪,双眼中溢着的难表神情,让人领悟到什么叫做“胸有诗书气自华”。
  
  油城开始的文学之路
  
  1998年,四本一套的《李娟文集》出版发行,在新疆文坛引起不小的轰动,有评论界人士说:《李娟文集》是克拉玛依的文学现象。可李娟说:没有文学的城市,不能算作文明的城市。
  李娟从1988年开始从事业余文学创作。那套文集,是对她lO年业余文学创作的一次盘点。那一年,她的事业之旅面临一次重大选择,她没有做任何思考,毅然选择了文学,开始了文学创作的职业生涯。她用20年时间,捧出15部近四百万字文学、影视作品,献给养育了她的油城克拉玛依。
  今天,李娟已是新疆文坛颇有影响的女作家。她写小说,写报告文学,写散文,写影视作品,并一一出版,搬上央视频幕。她写钻井、写采油、写输油、写炼油,每部作品表现的、展现的都是克拉玛依。她写《体验黑油山》……萦绕在脑海里的思绪就如同戈壁的红柳,肆意地蔓延、滋长。这是一种刻入骨子里的体验一一父辈在大开发风起云涌的年代创建起的这一块领地。她写《我的戈壁我的河》……清晨的霞光为克拉玛依河面洒下一片金色的鳞光。河水舒缓地流淌,在平静中呼吸,在安然中欣然观望着伫立在临河两岸的建筑,蜿蜒的街道,来来往往的行人。它犹如一位回望历史的老人,不徐不疾,迈着方步行走,仿佛在回望一幕幕并不久远的往事……她写《克拉玛依的胡杨》……胡杨静静伫立,仿佛用枝叶凝固了空气。那种气韵湮灭了世上所有千曲百折,回肠荡气的音律。那种气魄让一切骄傲溃败;那种威仪令一切狂妄破碎;那种质朴使一切虚荣虚幻;那种气定神闲消失了一切凡俗琐事;那种庄重令盛气的贵妇、娇柔的媚女汗颜……总之,李娟的笔触遍及克拉玛依角角落落,克拉玛依在李娟的笔下栩栩如生。那些或大气磅礴,或小桥流水的文字,展示着李娟的文学功力,让读者领略了浩瀚沙海茫茫戈壁孕育出的石油人的钢筋铁骨。
  盘点李娟的文学创作,第一站是集束式的爱情婚恋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是她婚恋小说的主题。一如《多雪之冬》、《红痕》、《心狱》……这些作品通过悠然的故事,悠长的感喟,将红尘爱情的真谛一一剖露,揭示真爱难求的苦涩和隐伤。李娟笔下那些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以克拉玛依百里戈壁,无垠大漠为背景,温婉苦涩中凭添了一份刚性。正是这份刚性,使她笔下的爱情故事有了一种特殊的克拉玛依的气味。她深知石油女性生存和事业的不易,刻画她们,塑造她们,也就表现了一个柔韧、坚强值得崇尚、爱戴、颂扬的克拉玛依女性群体。这是李娟作为女性作家对她所生存的土地的钟爱之情。
  
  由生活一隅向全景式集中俯瞰的嬗变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整个社会都处于被经济主宰,被利益操纵的动荡之中。面对变革,李娟意识到创作的局狭和单一,更有对市场经济主宰下的社会转型期的热切关注和深深的忧患。现实使她的目光转向对社会热点的热切关注,她的创作思路由生活一隅,嬗变为对全景式社会生活的集中俯瞰,她的笔致一改小说的柔婉、哀怨、沉郁、细腻,以粗厉厚重、大气浑朴的手法连续创作了《主业》、《高天流云》、《曾经沧海》、《金沙漠金胡杨》等以改革为背景的工业题材中篇小说。这些描写国有企业领导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尴尬和艰难,企业在变革中的艰难竭蹶的“改革小说”,抒发着那些与石油相融相生的石油情结,在历史嬗变律动中再现石油人的襟怀,张扬企业精神,讴歌时代英雄。同样,李娟的工业题材小说以俯瞰式的技巧和创作手法,再现了钻井,采油,运输等行业为背景的大工业的局部场景实际上展示了克拉玛依油田在改革时代的宏大场面。无论大场面的粗犷渲染,还是细腻的人物刻画,无一不体现着她对克拉玛依的一片深情。与石油人朝夕相处的境遇以及出身石油之家的先在条件,使她别无选择地书写石油,去开掘一口口希望之井。
  一滴石油,就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新疆石油工业发展史,是用浓黑的石油写就的,无论早期勘探,还是现代开发,都有着滚滚喷涌的油流,慷慨激昂的斗志,千军万马如卷席的声势浩大的火热场面。那些令人震撼、深思的历史,充满了文学色彩,是鲜活生动的文学创作资源。李娟被深深感动着,冥冥之中,她似乎与克拉玛依有约,要用文字去表现它。继1999年以国家“大2级”水利工程——引额济克工程为背景的《世纪宏愿》之后,李娟先后出版发行了《太阳品格》、《克拉玛依新歌》等中长篇报告文学作品。
  
  倾情捧出《共和国的血脉》
  
  2005年,在隆重庆典油田勘探开发50周年之际,李娟捧出一部噴发着浓浓油香的50万字长篇报告文学《共和国的血脉》,为欢腾的克拉玛依油田增添了一束华彩。她的创作方法、叙事形式经历了从书写个体到大型工业题材的历程,由此成就了她的朴实中不乏真情,平淡中充满激情,小桥流水中不失大气磅礴的创作风格。从对身边不同领域的英雄们的精神境界、人格操守的追寻再现、讴歌赞美开始,她奉献的是一串喷吐着浓浓的原油气味的浑朴、圆润、饱满的珍珠。这颗颗珍珠再现了共和国西部石油工业崛起、发展的艰苦卓绝的创业历史,讴歌了石油儿女深沉博大、粗犷热烈的情怀。
  石油是国家战略物资,是新疆一黑一白战略中的主导产业。谈及新疆石油的宏大历史背景,离不开重大的历史事件和浩若星空的人物,《共和国的血脉》便是如此。巨著背后,是李娟多年积累、奔赴各地辛勤采访、汗牛充栋的资料整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命精神。
  生活中的李娟,温柔周到、忠厚谦让,是一位传统的职业型女性。然而,在长篇报告文学《血脉》中,我们看到了她性格的另一面,金戈铁马、荡气回肠、气吞霄汉。写历史的同时,她也在写自己,她的目光所及、她的情怀所系。对真实人物的创造性刻画、对历史风云的个性化书写、对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走向的敏锐把握和捕捉,是报告文学的灵魂,李娟把握住了这个灵魂,以她持之以恒的创作和对石油工业的竭诚理解,对克拉玛依的赤诚之心,表达了她坚持不懈的追求和文学梦想。她的寓意深刻的谋篇布局,以经过千辛万苦,一座座油田的成功开发,不辞劳苦,开拓新一座油田的艰苦勘探过程,导出在国家危难之时,克拉玛依人挺身而出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以及招之即来,来之能战,勇往直前,永不言败的顽强拼搏精神。《血脉》中一段段洗练有力的文字,一组组震撼人心的画面,流淌着一种激奋人心的荡气回肠的意蕴,让读者读出了报告文学的感染力。著名评论家、博士生导师左芳教授在评论《共和国的血脉》时指出:李娟身居遐迩世界的石油之城克拉玛依,西部石油工业建设为她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创作背景,得天独厚的创作素材。长篇报告文学《共和国的血脉》,堪称是中国石油文学史上的一部力作,为中国西部文学填写了浓重的一笔。
  在李娟的心目中,石油是国家的血脉。油城克拉玛依,克拉玛依地层下滚动的石油,是她以其毕生精力去进行创作活动的一块丰泽领地,是她一生受用不尽的独特的精神王国。
其他文献
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  于 今    梁启超一生颠狂于时代之潮头,有学者称梁启超最善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诚非虚言。梁启超写于1902年的《释革》,更易让我们明白,梁启超为什么没有像他的老师康有为一样拘泥不化,而是“苟日新,又日新”,始终保持着少年般的锐气和朝气。  且看这一段:“凡物适于外境界者存。不适于外境界者灭…学者谓之淘汰。淘汰复有两种:曰“天然淘汰”,曰“人事淘汰”。天然淘汰者,以
期刊
在国家和小家的天平上,他把砝码放到了“大家”一边;在责任与生命面前,他毅然选择了前者。  北仑边检站站长马庄,在他身上,看到如大山一般军人的坚毅;如翔鹰一般,军人战斗的勇气;如诗一般,军人诠释的男儿深情,如歌一般,军人播撒在祖国每一寸土地上的奉献。    破解难题的“先行者”   2005年,马庄由总队司令部边检处处长提拔为北仑边检站站长。浙江公安边防总队北仑边检站无疑是“重量级”的:所在口岸为全
期刊
就是这盏破旧的煤油灯点亮李小琳心中的一个梦想:长大了,我要做一名“光明使者”,要设法改变给这些偏远的世界带来光明。    早年,李小琳去过很多山水秀美的地方,包括一些很偏僻的小山村。一天晚上,她看到一个家境贫寒的孩子就着自制的煤油灯学习。那时候的不少农村还没有电灯,多用那种用一个铁皮罐头壳和延伸在外的一绺棉线做成的煤油灯来照明。那个小孩在那昏黄的灯光读书,读得如痴如醉。李小琳真担心这个小孩读书太专
期刊
18个春秋,80高龄,海军中将、北海舰队原副司令朱鸿禧离休后,从他身上感受到的不仅是战争岁月锻造的那一副铮铮铁骨。更多的还有老将军的正直、睿智,博学、达观和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  历史回眸:在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中,为了夺取制海权,1954年11月14日,人民海军鱼雷快艇第31大队一中队4艘鱼雷快艇接到上级命令,对正在上、下大陈岛巡逻的国民党海军“太平号”护卫舰,实施集中火力打击。夜幕降临了,他们借
期刊
“欢迎来到贺州,贺州是个好地方,风景好,优势与潜力更好,越发展我们越有这样的信心。”广西贺州市市长白希见到我们第一句便是如此。采访中,白希谈得最多的还是贺州的发展,他谈及贺州的浓厚兴趣远远超过自己本身。  白希很乐意带着我们了解一个真实的贺州,将新贺州的美好展示在更多人面前,他似乎显得有些急切。  采访前,我们已有耳闻,白希风格果敢,敢说敢干,重信用,讲实效。不难理解,一位在共青团战线上工作多年的
期刊
他每次就职,都会引发一个地方或一个系统的“大地震”,许多举措曾遭到多方质疑。  面前的他温文尔雅,很难将很多雷厉风行的改革与他联系在一起。  当问到罗崇敏所做的一切是不是为了追求政绩,他直言不讳,铿锵作答:“一定要政绩,领导如果不要政绩是对组织的不负责,对人民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必须要政绩,但是这个政绩一定是要为人民群众谋利的政绩,而不是为个人牟利的所谓‘政绩’。”他说,做官就得做出样子
期刊
第四届“加快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論坛在广东东莞隆重举行。  2009年3月21至22日,由中华儿女报刊社与东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东莞市樟木头镇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四届“加快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论坛”在风光秀丽的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镇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孙怀山、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晓华、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周长奎、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令浚等领导出席会议。全国青联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皖西北平原上有一个叫太和的小县,在这小县城里有一个在省内“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民间文学组织——“灯下读书会”。说是“读书会”,实际上是一个业余的文学创作群体,他们中除了组织者任其钟是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外,其余成员均为县城里的文学青年。在这些文学青年中,雪涅是其中的佼佼者。    悲壮的坚守    文学青年都来自本县,有公安局、电影院的,有医院学校的,还有一些工厂的工人。县城不大,
期刊
在他人的画笔停下的地方,雨霖先生径自往前了,越过“笔墨”的雷池,做着墨与色,情与景的交响诗。画上的蔬果繁花,姹紫嫣红,笔笔墨足色浓,处处见出生机。桃红柳绿,流水飞泉的满园春色,入得唐人刘禹锡“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水流”的意境。读他的画,如在春风里,所见尽是盛世的气象。  雨霖作画家的经历,先师陈半丁,转从王雪涛,在小写意花鸟上立定了脚跟。随后又游学西方,参同画理,致力于求新求变。九十年代回到
期刊
苍茫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沉寂千年的“死亡之海”,自上世纪90年代伊始,伴随着塔里木勘探爆破,又一次震撼塔中大漠。  1989年黑色的石油使沉寂了千年的“死亡之海”顿时喧嚣起来,两万多名优秀儿女汇集到大漠深处。  2004年从中国石油大学硕士毕业怀揣“想成材就到塔里木,做个响当当的塔里木石油人”的梦想,毅然选择塔里木的陈利新,从一名学生成长为塔中勘探开发研究院油藏评价所工程师,塔中油田的筹建凝聚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