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欢迎来到贺州,贺州是个好地方,风景好,优势与潜力更好,越发展我们越有这样的信心。”广西贺州市市长白希见到我们第一句便是如此。采访中,白希谈得最多的还是贺州的发展,他谈及贺州的浓厚兴趣远远超过自己本身。
白希很乐意带着我们了解一个真实的贺州,将新贺州的美好展示在更多人面前,他似乎显得有些急切。
采访前,我们已有耳闻,白希风格果敢,敢说敢干,重信用,讲实效。不难理解,一位在共青团战线上工作多年的骨干,不管多久,不管走到哪里依然有着“楞头青”的执着、一往无前的品质在身。近年来,贺州的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白希不虚诺言,将贺州推向了一个更新更高的境地。
从“神经末梢”到“首林门户”
身处这南疆的奇山秀水中,白希心明眼亮,有感潮流发展之脉搏,他有压力,更多的是动力与决心。
“贺州只要交通瓶颈一破,就一通百通,决不能让贺州的腾飞受交通之困。”白希略带戏谑地对我们说,两年多前,他来到贺州时可谓“身无寸‘高’(高速公路),手无寸‘铁’(铁路),更无缚‘机’(机场)之力”。贺州的起飞,用白希的话说,需要靠两部引擎来推动,一是经济发展的硬实力,二是文化宣传的软实力,而启动这两部引擎的金钥匙则是交通。
汉代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潇贺古道北通中原,南达海疆,贺州正是处于这条重要的南北交通线上的中枢城廓。然而,有谁相信地处三省交通要冲的贺州市在跨进21世纪时竟没有一条一级公路,到广州区区200多公里路竟要走6个多小时。原材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从广州港拉来一个标准集装箱运费竟比送到泰国还贵!这些年贺州的游客多,回头客少,都觉得风景优美路难行,来一趟不容易。交通既是经济运行的“血管”,又是文化流传的“干渠”,只有打通交通这一瓶颈,贺州才能迈出快速发展的实质性步伐。
2006年12月28日,贺州历史上第一段高速公路贺州至钟山段通车。贺州人终于盼来了通衢的曙光。
近几年,总投资306亿元、以“三高三铁”(三条高速公路和三条铁路)建设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在热火朝天地进行,到2010年,贺州将建成桂粤湘三省区交汇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高速公路及铁路密度将居全区前列。
2009年1月,贺州经阳朔至桂林高速公路全线通车,贺州终于拉通了第一条与最近的邻居——山水甲天下之桂林的高速通道。2009年5月,北上湖南永州的高速公路将全线开工;2008年2月贯穿贺州的贵广高速铁路全线开工;2009年6月,纵穿贺州城区的洛湛铁路将投入客货商业运营;2009年12月东出广州的高速公路将全线贯通;2009年12月,南下梧州的高速公路将全线贯通……
这一连串令人目不暇接的数字凝聚着贺州几代领导和干部的心血,也凝聚着贺州人民千年的期盼。
随着交通规划图中虚线的不断增加,随着这些虚线一格一格地迅速变成实线,随着这些实线将图上的贺州迅速拧成一个路网系就的“绳结”,贺州的地缘性质即将发生质的突变。它将从原来广西交通路网的“神经末梢”一跃变成湘粤桂三省区域性的交通枢纽及东南沿海进入西南的首要门户。这将把贺州的工业、商贸、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幅提升到一个全新的起点。
交通的改善固然令白希欣喜,但他的心绪显然已经拉到了5年以后。白希说,“如果抓不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不能利用交通将产业发展带动起来,贺州将会在更高的层次上被边缘化,将会从通道上的节点沦为通道旁的村庄!”
今天,如何让公路、铁路、水路和飞机上的人和货“进得来留得住”成为白希夙兴夜寐的课题。
问计于“实际”求发展良策
有的放矢,敢说敢做,对于起步晚的贺州,白希希望一天当十天来用,发展是一切的基础,然而要发展,思想解放是先决条件。
今天,借助区位优势,本身是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贺州已成为粤港澳名符其实的“菜园子”、“果园子”和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这得益于贺州破除陈旧模式,积极围绕粤港澳市场需求发展农业,先后建成了一批优势农产品商品化生产基地,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贺州必须把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不然仍然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往贺州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白希总提及,问计于民,问计于实际,他常常与基层干部和群众交谈,在与群众的探讨里,他得到了贺州发展的最管用的“良策”。
了解贺州的人知道,除了茶叶别具一格,茶叶产业繁荣,贺州还有三百年都开采不完的大理石。
白希谈及贺州的大理石,难掩激动。贺州白色大理石质量上乘,可以与意大利的“卡拉拉白”大理石相媲美,备受国内外市场青睐,被业内誉为“贺州白”或“广西白”。贺州市的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材储藏量丰富,无论是当地人和还是外地客商都格外看重。
“贺州白”大理石具有无辐射、不褪色、不变色和光泽度好、纯白晶莹等诸多优点,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绿色环保品种,满足了现代人对居家产品的绿色环保要求,因此,“贺州白”大理石产品往往要比其他石材利润高得多。尽管如此,“贺州白”还是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贺州的“石头”优势不可限量,白希告诉我们,贺州在远古时期为深海盆地中的海底火山地带,水与火的锻造使这里的奇石种类丰富多彩。除大理石外,另具盛名的是里松镇盛产的蜡石,具有色艳、质坚、种多、珍稀这四大特点。多色的蜡石,共同构成了贺州蜡石的著名品牌。贺州黄蜡石被称之為“贺玉”,品质高端。
无须怀疑,在贺州工业发展的历程里,石头产业将成为贺州的一个支柱产业,而且后力强劲。
前进中不忘守护“贺州文化”
在贺州市中心前的灵峰广场,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铜铸麒麟尊,白希告诉我们:这是按照战国时期葬品神兽铜尊造型塑成的文物形象,原件是贺州本地出土的国宝级文物。其铜尊造型源自西周同类器物,主体纹饰风格受中原文化影响,背部造型又颇具百越文化特色,国家文物局将其定义为“华夏文化和百越文化相互交融的见证”。
从1993年上海“中国文物精华展”开始,贺州“麒麟尊”作为我国的“文化大使”在世界各国频频亮相。全世界的目光在注视这个历史珍宝的同时,也在注视着中国的贺州。 “每次看到‘麒麟尊’,我有种特殊的感情,它是贺州历史文化的见证与缩影,从‘麒麟尊’你可以读出贺州的很多精神与内涵。贺州今天的发展不可忘本。”白希认为,贺州要发展要素有二:一是经济发展;二 是文化传承。
文化旅游业是盘活贺州、聚集人气与资源的关键之一。首先要推出贺州之美。
在白希看来,贺州的美是独特的。白希的履历可谓丰富:大学教授、团中央部长、区党委委副秘书长、市委副书记;辗转北京、宜昌、南宁、贺州……一串串职业和空间的大幅跨度使他得以读出贺州之美。
贺州很美比白希未来之前的想像美多了。只是短暂的一瞥,印证了一段诗“汉秦古道丝绸路,酒美茶香赤子怀。都说桂林山水好,只因未到贺州来。”
白希说,来到贺州,真有一番“看山如观画,游山如读史”的感受,这样的奇山秀水,不书写一片大文章,真是暴殄天物。
贺州的美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式的。气候温和,山水秀丽,喀斯特地貌与沙岩地貌交相辉映,风光千姿百态、迤丽神奇,共同构成了“山奇、水秀、洞幽、石美”的自然景观。
“面对这样的景观,发展旅游业是必然的,而且,贺州文化丰富,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更是必然。”将这个“粤港澳后花园”打造成文化旅游品牌城市,是贺州锁定的目标。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的品位源于文化的含量。白希幼时修习过音乐,嗜爱历史,这些底蕴使他谈起城市文化来轻松流畅而又如数家珍。
白希说,“只是建市五年的时间,贺州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是肯定,又是我们下一步发展的动力”。
号称“小桂林”的钟山十里画廊;“千年诗集”、“梦境家园”的黄姚古镇;“天然氧吧”的姑婆山森林公园;桂东南疗养胜地的贺州温泉;“宋元明清民居露天博物馆”的秀水状元村;被誉为“江南紫禁城”的客家围屋……光从这些名称,我们已经知晓贺州自然和文化积淀的深厚,与旅游结合只需助推,不显生硬。一年一度的瑶族盘王节、瑶家女流传的瑶族纺织,还有瑶族的长鼓舞、蝴蝶歌等4项传统节庆、工艺和文化,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名片”。
贺州文化的多元与兼容,是贺州精神发展的源泉。让白希称叹不已的是贺州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有汉、瑶、壮、苗、回等21个民族,而贺州市区居民,至少可以用五种以上的语言同外界交流,如普通话、粤语(也称白话)、西南官话、客家话、桂柳话及本地方言,随话随人应变,转交自如。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城市中极为罕见。
“我坚信,语言无障碍对多民族地区的成长是难得的环境,昭示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将更少障碍,我希望你们能多多报道贺州的客家文化,贺州在保存客家文化上,在全国做得特别好,成就是骄人的。”白希来到贺州便成了贺州文化的坚实守护者。
艱苦创业、克勤克俭、爱国爱家、崇文尚武,以兴学为乐,以读书为本,以文章为贵,以知识为荣的优良品质是贺州客家人世世代代延续的精神财富。
“胆大心细”运作获得新突破
2009年2月,贺州市“365指挥部”成立。它是一年365天,也是全年365个重点项目推进指挥部的简称。
这总额788亿、年度完成25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无疑是贺州有史以来最为雄心勃勃的投资计划。它要求比前一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加60%以上,投资范围包括公路、铁路、电网、电厂、水库、民居、医院、学校、村道、旅游设施等各类项目,覆盖城市、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各个领域。
2008年,白希当选为贺州市长。2008年正是个多事之年,极不寻常之年,却也是贺州历经风雨、艰难拼搏的一年。
2008年,贺州全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实施“科学发展突破发展”三年计划,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和冰雪洪涝灾害的严峻挑战,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并实现了八个突破:产业协调发展、城市面貌明显改观、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招商引资工作有新成效、民生得到保障和改善、为民承诺十件实事如期完成、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2009年的经济建设,是贺州建市六年来乃至今后五年里强度最大的一次经济会战。它的成败将关系到贺州未来几十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今年贺州全市经济发展目标是GDPI曾速力争达到13%以上,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争达到250亿元,将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实施规模空前的项目攻坚战。
“胆大心细”是白希对自己的要求,也是贺州当下发展的要害。这些重点项目共有36 5个,其中市级层面统筹推进1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61项,总投资67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0.8亿元。这是贺州市有史以来投资最多、范围最广、力度最大的一年。
白希对完成目标充满了信心。今天的贺州,不会坐等效益,而是积极突破影响经济发展的瓶颈,寻找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贺州保增长不仅要实现工业产业突破,还要遍地开花,境内的矿业、林业、电业等资源产业,都是可达到百亿元产值的行业。政府将采取超常规措施为企业发展护航。保增长还得保就业。由于贺州自身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林、矿产、建材、电力、旅游等产业,会随交通的突破而超常规发展。因此就业对于贺州不是难题,贺州笑傲桂东已成为必然。
采访接近尾声,我们向白希提出了最后一个看似不那么沉重的问题:“人过不惑,离开了繁华而舒适的北京,来到这边疆的边疆,有什么感触?”白希没有立即回答,静默了一会儿说,“心在哪里,家就在哪里。贺州是我的家,我要把贺州建设好”。这或许就是他对贺州最真挚的情感。
白希很乐意带着我们了解一个真实的贺州,将新贺州的美好展示在更多人面前,他似乎显得有些急切。
采访前,我们已有耳闻,白希风格果敢,敢说敢干,重信用,讲实效。不难理解,一位在共青团战线上工作多年的骨干,不管多久,不管走到哪里依然有着“楞头青”的执着、一往无前的品质在身。近年来,贺州的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白希不虚诺言,将贺州推向了一个更新更高的境地。
从“神经末梢”到“首林门户”
身处这南疆的奇山秀水中,白希心明眼亮,有感潮流发展之脉搏,他有压力,更多的是动力与决心。
“贺州只要交通瓶颈一破,就一通百通,决不能让贺州的腾飞受交通之困。”白希略带戏谑地对我们说,两年多前,他来到贺州时可谓“身无寸‘高’(高速公路),手无寸‘铁’(铁路),更无缚‘机’(机场)之力”。贺州的起飞,用白希的话说,需要靠两部引擎来推动,一是经济发展的硬实力,二是文化宣传的软实力,而启动这两部引擎的金钥匙则是交通。
汉代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潇贺古道北通中原,南达海疆,贺州正是处于这条重要的南北交通线上的中枢城廓。然而,有谁相信地处三省交通要冲的贺州市在跨进21世纪时竟没有一条一级公路,到广州区区200多公里路竟要走6个多小时。原材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从广州港拉来一个标准集装箱运费竟比送到泰国还贵!这些年贺州的游客多,回头客少,都觉得风景优美路难行,来一趟不容易。交通既是经济运行的“血管”,又是文化流传的“干渠”,只有打通交通这一瓶颈,贺州才能迈出快速发展的实质性步伐。
2006年12月28日,贺州历史上第一段高速公路贺州至钟山段通车。贺州人终于盼来了通衢的曙光。
近几年,总投资306亿元、以“三高三铁”(三条高速公路和三条铁路)建设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在热火朝天地进行,到2010年,贺州将建成桂粤湘三省区交汇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高速公路及铁路密度将居全区前列。
2009年1月,贺州经阳朔至桂林高速公路全线通车,贺州终于拉通了第一条与最近的邻居——山水甲天下之桂林的高速通道。2009年5月,北上湖南永州的高速公路将全线开工;2008年2月贯穿贺州的贵广高速铁路全线开工;2009年6月,纵穿贺州城区的洛湛铁路将投入客货商业运营;2009年12月东出广州的高速公路将全线贯通;2009年12月,南下梧州的高速公路将全线贯通……
这一连串令人目不暇接的数字凝聚着贺州几代领导和干部的心血,也凝聚着贺州人民千年的期盼。
随着交通规划图中虚线的不断增加,随着这些虚线一格一格地迅速变成实线,随着这些实线将图上的贺州迅速拧成一个路网系就的“绳结”,贺州的地缘性质即将发生质的突变。它将从原来广西交通路网的“神经末梢”一跃变成湘粤桂三省区域性的交通枢纽及东南沿海进入西南的首要门户。这将把贺州的工业、商贸、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幅提升到一个全新的起点。
交通的改善固然令白希欣喜,但他的心绪显然已经拉到了5年以后。白希说,“如果抓不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不能利用交通将产业发展带动起来,贺州将会在更高的层次上被边缘化,将会从通道上的节点沦为通道旁的村庄!”
今天,如何让公路、铁路、水路和飞机上的人和货“进得来留得住”成为白希夙兴夜寐的课题。
问计于“实际”求发展良策
有的放矢,敢说敢做,对于起步晚的贺州,白希希望一天当十天来用,发展是一切的基础,然而要发展,思想解放是先决条件。
今天,借助区位优势,本身是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贺州已成为粤港澳名符其实的“菜园子”、“果园子”和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这得益于贺州破除陈旧模式,积极围绕粤港澳市场需求发展农业,先后建成了一批优势农产品商品化生产基地,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贺州必须把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不然仍然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往贺州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白希总提及,问计于民,问计于实际,他常常与基层干部和群众交谈,在与群众的探讨里,他得到了贺州发展的最管用的“良策”。
了解贺州的人知道,除了茶叶别具一格,茶叶产业繁荣,贺州还有三百年都开采不完的大理石。
白希谈及贺州的大理石,难掩激动。贺州白色大理石质量上乘,可以与意大利的“卡拉拉白”大理石相媲美,备受国内外市场青睐,被业内誉为“贺州白”或“广西白”。贺州市的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材储藏量丰富,无论是当地人和还是外地客商都格外看重。
“贺州白”大理石具有无辐射、不褪色、不变色和光泽度好、纯白晶莹等诸多优点,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绿色环保品种,满足了现代人对居家产品的绿色环保要求,因此,“贺州白”大理石产品往往要比其他石材利润高得多。尽管如此,“贺州白”还是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贺州的“石头”优势不可限量,白希告诉我们,贺州在远古时期为深海盆地中的海底火山地带,水与火的锻造使这里的奇石种类丰富多彩。除大理石外,另具盛名的是里松镇盛产的蜡石,具有色艳、质坚、种多、珍稀这四大特点。多色的蜡石,共同构成了贺州蜡石的著名品牌。贺州黄蜡石被称之為“贺玉”,品质高端。
无须怀疑,在贺州工业发展的历程里,石头产业将成为贺州的一个支柱产业,而且后力强劲。
前进中不忘守护“贺州文化”
在贺州市中心前的灵峰广场,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铜铸麒麟尊,白希告诉我们:这是按照战国时期葬品神兽铜尊造型塑成的文物形象,原件是贺州本地出土的国宝级文物。其铜尊造型源自西周同类器物,主体纹饰风格受中原文化影响,背部造型又颇具百越文化特色,国家文物局将其定义为“华夏文化和百越文化相互交融的见证”。
从1993年上海“中国文物精华展”开始,贺州“麒麟尊”作为我国的“文化大使”在世界各国频频亮相。全世界的目光在注视这个历史珍宝的同时,也在注视着中国的贺州。 “每次看到‘麒麟尊’,我有种特殊的感情,它是贺州历史文化的见证与缩影,从‘麒麟尊’你可以读出贺州的很多精神与内涵。贺州今天的发展不可忘本。”白希认为,贺州要发展要素有二:一是经济发展;二 是文化传承。
文化旅游业是盘活贺州、聚集人气与资源的关键之一。首先要推出贺州之美。
在白希看来,贺州的美是独特的。白希的履历可谓丰富:大学教授、团中央部长、区党委委副秘书长、市委副书记;辗转北京、宜昌、南宁、贺州……一串串职业和空间的大幅跨度使他得以读出贺州之美。
贺州很美比白希未来之前的想像美多了。只是短暂的一瞥,印证了一段诗“汉秦古道丝绸路,酒美茶香赤子怀。都说桂林山水好,只因未到贺州来。”
白希说,来到贺州,真有一番“看山如观画,游山如读史”的感受,这样的奇山秀水,不书写一片大文章,真是暴殄天物。
贺州的美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式的。气候温和,山水秀丽,喀斯特地貌与沙岩地貌交相辉映,风光千姿百态、迤丽神奇,共同构成了“山奇、水秀、洞幽、石美”的自然景观。
“面对这样的景观,发展旅游业是必然的,而且,贺州文化丰富,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更是必然。”将这个“粤港澳后花园”打造成文化旅游品牌城市,是贺州锁定的目标。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的品位源于文化的含量。白希幼时修习过音乐,嗜爱历史,这些底蕴使他谈起城市文化来轻松流畅而又如数家珍。
白希说,“只是建市五年的时间,贺州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是肯定,又是我们下一步发展的动力”。
号称“小桂林”的钟山十里画廊;“千年诗集”、“梦境家园”的黄姚古镇;“天然氧吧”的姑婆山森林公园;桂东南疗养胜地的贺州温泉;“宋元明清民居露天博物馆”的秀水状元村;被誉为“江南紫禁城”的客家围屋……光从这些名称,我们已经知晓贺州自然和文化积淀的深厚,与旅游结合只需助推,不显生硬。一年一度的瑶族盘王节、瑶家女流传的瑶族纺织,还有瑶族的长鼓舞、蝴蝶歌等4项传统节庆、工艺和文化,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名片”。
贺州文化的多元与兼容,是贺州精神发展的源泉。让白希称叹不已的是贺州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有汉、瑶、壮、苗、回等21个民族,而贺州市区居民,至少可以用五种以上的语言同外界交流,如普通话、粤语(也称白话)、西南官话、客家话、桂柳话及本地方言,随话随人应变,转交自如。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城市中极为罕见。
“我坚信,语言无障碍对多民族地区的成长是难得的环境,昭示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将更少障碍,我希望你们能多多报道贺州的客家文化,贺州在保存客家文化上,在全国做得特别好,成就是骄人的。”白希来到贺州便成了贺州文化的坚实守护者。
艱苦创业、克勤克俭、爱国爱家、崇文尚武,以兴学为乐,以读书为本,以文章为贵,以知识为荣的优良品质是贺州客家人世世代代延续的精神财富。
“胆大心细”运作获得新突破
2009年2月,贺州市“365指挥部”成立。它是一年365天,也是全年365个重点项目推进指挥部的简称。
这总额788亿、年度完成25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无疑是贺州有史以来最为雄心勃勃的投资计划。它要求比前一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加60%以上,投资范围包括公路、铁路、电网、电厂、水库、民居、医院、学校、村道、旅游设施等各类项目,覆盖城市、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各个领域。
2008年,白希当选为贺州市长。2008年正是个多事之年,极不寻常之年,却也是贺州历经风雨、艰难拼搏的一年。
2008年,贺州全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实施“科学发展突破发展”三年计划,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和冰雪洪涝灾害的严峻挑战,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并实现了八个突破:产业协调发展、城市面貌明显改观、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招商引资工作有新成效、民生得到保障和改善、为民承诺十件实事如期完成、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2009年的经济建设,是贺州建市六年来乃至今后五年里强度最大的一次经济会战。它的成败将关系到贺州未来几十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今年贺州全市经济发展目标是GDPI曾速力争达到13%以上,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争达到250亿元,将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实施规模空前的项目攻坚战。
“胆大心细”是白希对自己的要求,也是贺州当下发展的要害。这些重点项目共有36 5个,其中市级层面统筹推进1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61项,总投资67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0.8亿元。这是贺州市有史以来投资最多、范围最广、力度最大的一年。
白希对完成目标充满了信心。今天的贺州,不会坐等效益,而是积极突破影响经济发展的瓶颈,寻找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贺州保增长不仅要实现工业产业突破,还要遍地开花,境内的矿业、林业、电业等资源产业,都是可达到百亿元产值的行业。政府将采取超常规措施为企业发展护航。保增长还得保就业。由于贺州自身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林、矿产、建材、电力、旅游等产业,会随交通的突破而超常规发展。因此就业对于贺州不是难题,贺州笑傲桂东已成为必然。
采访接近尾声,我们向白希提出了最后一个看似不那么沉重的问题:“人过不惑,离开了繁华而舒适的北京,来到这边疆的边疆,有什么感触?”白希没有立即回答,静默了一会儿说,“心在哪里,家就在哪里。贺州是我的家,我要把贺州建设好”。这或许就是他对贺州最真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