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魅力初探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s_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魅力是思想政治工作永远充满活力的内在支撑。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摒弃枯燥无味,达到入脑入心,往往取决于教育内容的时代魅力、教育活动的内在魅力、教育形式的表达魅力,思想工作者的素质魅力等等。怎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真正达到启迪人生、潜移默化,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目的,就要紧跟形势,与时俱进,着眼于贴近人民群众,贴近市场经济,贴近法制建设,贴近时代脉搏、贴近社会生活,才能提升自身魅力。
  在提高公信中增强魅力。公信力是领导者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处理公务、公众交往时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正义、效率、人道、民主、责任的信任力。这种公信力,在促进事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的党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者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公信力。在人民群众的心里,有着至高无上的信誉度和绝对权威,一个号召,全民响应,一道指令,大家行动,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时期,都是如此,已经成为无不容置疑的克敌制胜的法宝。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这种公信力也正在逐渐发生着变化,诚如李源潮所说,它已经“存在着流失和受损的危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少数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有的官僚主义严重,与群众离心离德;有的假公济私,大搞权力寻租。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公信力受到严重损害,群众对他们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因此,每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先过好信任关,成为“公信”的象征者和普通群众共同利益的代表者,这就需要以一颗公心来对待群众利益,实实在在地为群众服务;以一颗责任心来满足群众对“公信”的心理期待,注重与群众保持经常性的平等对话,缩小群众与干部之间的心理差距;增大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减少群众的误解和猜疑;要在利益上先群众后自身,在要求上先自身后群众,以实际行动树起“公信”的旗帜。
  在保持真实中增强魅力。真实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具备的品质,只有立足于群众思想实际、考虑群众内在需要、针对群众不同个性的真实,才能令群众信服和感到亲切。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做到脚踏实地,坚决杜绝假大空的现象出现,让群众觉得思想政治工作与自己紧紧相连,就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身上,不接受就可能吃亏甚至迷茫,而不是飘浮在空中无关痛痒。其次,要注重个性和特点,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充分考虑群众思想的差异性,做到同中有异,让群众有“味淡来加盐、口渴来送水”的感觉,从而达到入脑入心,潜移默化,指导行动的目的。
  在创造美感中增强魅力。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最大愿望,就是追求社会生活的幸福美满。追求生活的幸福美满,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主观需求。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主观需求,一方面要创造出丰富的物质文化财富,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要引导人们产生合理的主观需求。这样,人们的社会生活才能够拥有安定祥和的社会秩序,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富足安康的社会生活,健康丰富的文化活动,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们社会生活的幸福美满。
  建立什么样的观念文化体系,让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什么样的主观愿望和需求,这是观念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有求美的意识。要培养审美情趣,善于发现日常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美,挖掘群众中的真善美,表达思想政治工作内在的美,千方百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要有美的内容和美的表达形式。无论是进行理论灌输还是进行思想教育、开展心理疏导,都应当以新视角和新形式展现出其内涵丰富之美、寓意深邃之美、人性彰显之美和群众社会生活中奉献之美、友爱之美等等。
  在开拓创新中增强魅力。在新的历史时期,群众的思想观念、思维意识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验和挑战。迫切需要各级思想政治工作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创新。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为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创新。把思想政治工作寓于各项工作之中,寓于解决干部、群众实际困难之中。把思想教育的内容渗透到规范管理工作之中,广泛调动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增强群众参与管理和参与监督的意识。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实质创新。做到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两手抓两手硬。坚持定期思想分析制度,掌握干部群众思想动态,超前预测,做到心中有数,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只有创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激起群众的兴趣、让群众主动积极地参与,从而使教育和宣传内容能够实现持久的效果,产生无穷的魅力。
其他文献
目前的高中教学,我们虽然重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由于来自社会与教育自身的升学压力,以考定教、以考定学的升学教育倾向还很比较明显。学生整日陷于“书山题海”中重复劳动,而学生的整体素质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学习规律的总结和学习方法的琢磨,教学活动在高耗和低效中进行。因此,教师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在备课中备学法    我
期刊
目前,住房补贴制度从制度、软件操作和实施上都存在一些问题。现行的住房补贴制度只是国家经济实力还不足以完全支付军人个人住房补贴情况下的一种过渡政策。现阶段它以基本达到这个目标。对其存在的较大和较多弊端,应通过改革进行完善。  一、军队住房补贴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住房资金保降水平偏低,住房补贴还来充分体现公平  以一名1982年度入伍的正团职干部为例,到2007年转业时按规定的标准可积累住房补贴2
期刊
摘 要: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数以万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落后的农村地带涌入发达先进的城市和沿海地区,形成了一股“民工潮”。对此现象,人们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当代我国的人口迁移对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弊?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是正确对待人口迁移首先客观认识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人口迁移;现状;经济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居住在
期刊
摘 要:据统计,我国建筑业的死亡率是所有工业部门中仅次于采矿业的最危险的行业。做为建筑业企业,应认真研究建筑业安全管理的历史和现状,树立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建立新的符合建筑业管理规律和项目管理特点的安全管理模式。  关键词:项目管理;管理模式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以及全社会都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做为建筑业企业,应认真研究建
期刊
摘要:海男是云南著名作家,目前学界对她的研究大都是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而对她小说中的地域文化色彩却缺乏系统的论述。本文尝试从海男小说中呈现的神奇的云南文化景观、对云南文化的诗意表达、故乡情结与诗人情怀等三个方面,阐述海男小说创作中的地域文化的表现,并探究其成因。  关键词:海男;云南文化;诗意;故乡情结  云南作家海男以其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而著称于当代文坛,除了固执地讲述女性的故事,海男文学创作的
期刊
摘 要:藏传佛教僧尼的传统家庭供养模式,具有选择的普遍性、经济合理性以及抗风险能力差等特点。近年来,随着甘南农牧家庭的小型化、家庭权威的下移、市场化风险的增加,僧尼家庭供养难以为继,因此应急需转变传统的供养模式,使广大僧尼的生存有持续的保障。甘南藏区积极实施的各项社会保障措施化解了广大僧尼的生存风险,稳定了生活来源,提高了生活质量,体现了社会公正,具有重大社会意义。  关键词:藏传佛教僧尼;生存模
期刊
摘要:由于2004年3月14日通过《宪法》修正案而引起了新一轮征地制度改革,本文对这次改革中出现的土地征用与土地征收的区分、对公共利益的界定和征地补偿问题从对公权的限制和对私权的保护方面进行逐一分析。认为:征地名称叫法的不同是征地制度存在問题的表面,而征地制度存在问题的实质是公权严重侵犯私权,行政权力代替了农民土地的财产权利。在征地补偿标准方面应废除“土地原用途”计算补助费用的规定,改为按市场价格
期刊
摘 要: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农村劳动力就业格局和转移动因,农民增收及其途径,农业发展与国民經济的依存关系,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程度以及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内涵等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重大变化,都和“三农”密切相关。“三农”问题的集中表现: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农村发展问题。其中前两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丁,农村发展才会有经济与物质基础
期刊
摘 要:城市的气质来自于历史与文化的积累,城市的魅力体现于不同时代建筑的有机结合,建筑设计作为文化传承的一种表现形式已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了,但建筑设计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地域且处在一定的时代。有关地域文化命题的讨论和地域性风格设计的尝试也一直没有间断。地域文化在传统和创新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并为建筑师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世界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木之本,任何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来龙
期刊
摘 要:科学发展观中要求统筹区域发展,中原经济区应用而生,并上升到国家级战略高度。中原经济区发展将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需要面对许多新的挑战。文章对发展中原经济区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统筹;人口;中原经济区;机遇;挑战  中原经济区就是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为依托,以河南为主体,涵盖周边省份地区的经济区域,它所涉及的范围加起来大概30个地级市,就河南的18个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