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颂

来源 :今古传奇·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1361720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袤的黄土高原,诞生了无数的英雄豪杰和千千万万的平凡百姓。英雄人物固然可敬,平凡百姓也同样值得赞颂。我慈祥的老父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平凡得犹如一抔黄土。在他老人家百年生辰之际,我们想用这篇文章怀念他,怀念他的思想、他的人格、他的经历。
  1920年11月26日,父亲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没有念几天书,自幼跟着爷爷在田间劳作,农活样样精通。
  父亲年轻时吃了很多苦,经历了很多次挫折,但他咬着牙坚持了下来,用双手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1960年,母亲得了肠梗阻,医治无效,不幸病逝,离世时才42岁。当时我才16岁,大妹妹11岁,小妹妹9岁。村里有不少人劝父亲再婚,父亲坚决不肯。此后,父亲既当爹又当妈,白天在外劳动,晚上做家务、照顾孩子,吃了不少苦,硬是把我们姐妹几个抚养成人。今天仔细一想,我可怜的老父亲啊,这人间的苦难有三分,你却吃了十分。
  父親尊老爱幼。三年困难时期,父亲在外面劳动,用土布换来的一点粮食,总是优先给我奶奶和孩子们吃。奶奶活了八十多岁,父亲始终尽心尽力地照顾她,为她养老送终。我三叔父有病,他跑前跑后亲自照顾。父亲非常疼爱孙辈,当年在生产队里劳动,他背着小孙女,肩上搭着大绳拉车,再累也不肯把孩子放下来。1985年,他带着小孙子去甘肃酒泉走亲戚,回来时我姨夫想给他买飞机票,父亲担心孩子太小,坐飞机不安全,坚决不依。
  父亲省吃俭用,一生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临终时,他把平时我给他的1300多元零用钱还给了我。今天仔细一想,我可亲的老父亲啊,这天下的福有十分,你却只享了三分。
  父亲吃苦耐劳,一生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当年在生产队里,他总是抢最脏最累的活干。年终分红时,他挣的劳动工分,常常在全队名列前茅。1958年,父亲在泔河水库打坝,常常被评为劳动标兵。宝鸡峡修水利时,他也是打头阵。
  父亲乐于助人,左邻右舍如果需要帮助,无论事情大小,他从不推辞。村里的老人病故了,绝大多数的墓都是他打的。当时的生产队长实在过意不去,硬给他每天记十分工。父亲处处、事事却替别人着想。
  1996年冬,父亲因患哮喘病住进了县中医院,出院的第二天早晨便离世了,享年77岁。我至今都记得,那一天是12月24日。
  回顾父亲的一生,我可敬的老父亲啊,你就像那老黄牛一样,一生都在田间默默无闻地耕作着。
  父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平凡得犹如黄土高原上随处可见的黄土。他没有给我们姐妹四个锦衣玉食,却也没让我们挨饿受冻;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却身体力行地教育我们做人要诚实善良、踏实本分。父亲只是一个普通人,但在我们心中,他和英雄人物一样值得赞颂。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有20多年了,父亲多年来的谆谆教诲,我已铭记在心;父亲的音容笑貌,已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有无数次在梦中,我看到父亲伟岸的身躯常常汗流浃背。我可怜、可亲、可敬的老父亲啊,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脚下的这片黄土地,千百年来养育了我祖祖辈辈的父老乡亲。他们过去、现在和未来,将在这片黄土地上,创造出更大的人间奇迹!我赞美黄土,颂扬黄土精神,歌颂黄土的平凡和伟大。
其他文献
川军将士讲述出川前后:刘湘和蒋介石明争暗斗,朱德号召川军联共抗日  1937年7月7日,日军突然向驻守北平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爆发了。当时,在丰台(今北京市丰台区)进行战地报道的新闻记者范长江看见一列列火车正在加紧运送日本兵,不无激愤地写道:“中国人民血汗钱买来的火车头,载着日本的军队,经过中国的领土,开到中国的卢沟桥附近去打我们中国人!”  目睹了事变的
期刊
林伯渠是我们党和国家德高望重的领导人之一,邓小平評价他是“彻底的革命派”。他对人民有着很深的感情,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他总是保持着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林伯渠曾经在自己的日记中端端正正地写下“为人民服务,为世界工作”十个大字,并郑重地盖上名号章,作为时刻警醒自己的座右铭。林伯渠是这样写的,更是这样做的,并以此教育家人。
期刊
1945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決定为一位革命老战士举行祝寿活动。同日,《解放日报》发表了经毛泽东亲自修改的中共中央为他寿辰献的祝词。毛泽东在祝词中称赞说:“你是我国革命老战士,自辛亥以来,在历史进程中,你总站在革命的最前线。”这位老战士,就是“延安五老”之一林伯渠。  林伯渠,原名林祖涵,字邃园,1886年3月20日出生于湖南安福(今临澧县)修梅镇一个书香门第,曾祖是道光年间的举人,祖父是个廪生。
期刊
“高干子弟不躺在父母的功劳簿上,不搞特殊化,  这是关系到党的形象的大问题,  也是关系到后代健康成长的大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林伯渠一贯公私分明,对子女的教育也尤其注意这一点,坚决反对搞特殊照顾。他常说:“高干子弟不躺在父母的功劳簿上,不搞特殊化,这是关系到党的形象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到后代健康成长的大问题。”  抗日战争期间,林伯渠曾任中央政府财政部长、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其子女及多位亲属在延
期刊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清廷下诏预备立宪,派大臣出洋考察政治。端方、戴鴻慈由日本转到美国时,加州加利福尼亚大学请二人赴大学演讲。  演讲时,端方和戴鸿慈竟同时站立在演讲台上,相互谦让。端方对戴鸿慈说:“请老前辈发言。”戴鸿慈说:“端兄和西方人交往多,懂规矩,请先发言。”接下来的情形则更是让人喷饭:端方和戴鸿慈二人一左一右站立,端方说一句,等翻译完毕,又对戴鸿慈说:“老前辈对不对?”戴鸿慈说
期刊
2020年10月24日,“吴仕民《佛印禅师》作品研讨会”在湖北武汉中南民族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   吴仕民曾任国家民委副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作者多年来笔耕不辍、潜心研究,以非凡的毅力与文化精神坚持写作,2010年至今,相继出版《旧林故渊》《铁网铜钩》《佛印禅师》等系列长篇文化小说,在业内引起很大反响。   在座谈会的专家研讨环节上,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
期刊
唐高宗赏麻  有一年,唐高宗赐给诸王每人五百匹彩色丝织品,对于贪污的叔叔滕王和弟弟蒋王,则分别赐了两车麻,还特地下令:“叔叔和弟弟很会赚钱啊,你们那么有钱,就不需要朕赏赐了。朕赐你们两车麻,你们做成绳子,去串钱吧。”二人非常惭愧。   柳永的舍与得  宋代词人柳永才性高妙,本想在仕途上大展拳腳,应试时却名落孙山,遂愤而写下《鹤冲天》一词,其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句,说自己不在乎名利。宋仁
期刊
“我当时非常奇怪,没想到共产党里会有这样有学问的人。  当时非常敬仰他的修养,以及他对待任何人都处之坦然的态度,  这更加强了我来延安的决心”  抗战时期,她以大小姐的身份背叛家庭,投身革命;她仰慕、追随林伯渠多年,并最终如愿嫁给了这位可敬的革命者;她1953年写匿名信寄给江青,揭露江青早年在上海的风流韵事和变节老底,被列为惊天大案……她就是朱明。  “我的家庭培养我成为贵夫人”  朱明原名王钧璧
期刊
作家张恨水喜欢创作诗词,尤其喜欢打油诗,他为自己取了“打油诗人”的笔名。  20世纪30年代,张恨水担任《南京人报》副刊《南华经》主任,一次夜半,《南华经》正要付排,版面还差一小块,编辑急得在楼下大喊,问张恨水怎么办。  张恨水走到楼梯边对编辑说:“别急,我说你记,等版面够了,就喊停。”于是他当场作了一首打油诗:“楼下何人喚老张,老张楼上正匆忙;时钟一点都敲过,稿子还差二十行。日里高眠夜里忙,新闻
期刊
本刊在以往读者专栏基础上,开辟更多版面刊登读者作品,欢迎大家亮出自我!  亲爱的孙子:   时间过得真快,今年你18岁了。我看着你从牙牙学语的婴儿长成健壮的青年,并即将迎来高考,心中十分欣慰。因为在封建社会时期,很多贫苦家庭的孩子没有书读,七八岁就在家里放牛割草,帮助做些家事。   现在的你,可以说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高考将近,我想给你提一些建议,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相信你一定会理解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