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锡耶纳,一座坚守自己梦想的小城。数百年来,它与佛罗伦萨持续地竞争与抗衡,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然而在文艺复兴信念到处盛开的年代,锡耶纳却被世人遗忘在佛罗伦萨伟大的盛名下。但它对梦想的执着造就了一个奇迹——直到现在还完整地保留着中世纪后期哥特式城市布局。所以,当人们穿过托斯卡纳美丽的田园风光走进锡耶纳时,满眼尽是哥特式雕塑、喷泉、尖耸的小塔和蜿蜒曲折的小路,诧异时间仿佛从未带给它伤痕。不同于佛罗伦萨所呈现的伟大,锡耶纳的美让人动容。因为这是一座梦想的城市,它的梦想或许最终夹杂着心酸与无奈,却始终承载着锡耶纳人的执着——在其他意大利城市所无法寻觅,那个有关哥特的梦想。
追溯锡耶纳的历史,不得不提起距它50公里外的邻居——佛罗伦萨。从12世纪起,保皇派的锡耶纳与支持教皇的佛罗伦萨一直处于对立的状态,战争与纠纷让这两座小城彼此孤立。1260年,锡耶纳在孟特佩提战役中击败了佛罗伦萨,取得了近百年来的鼎盛发展,这也是哥特风最为流行的时期。但随着1348年黑死病的肆虐,锡耶纳人口锐减至一半以下,不可避免地走向衰弱,最终于1555年被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接管,结束了锡耶纳的黄金时代。历史总是属于胜利者的叙述,如今当世人感叹位于佛罗伦萨圣十字教堂中乔托所画的湿壁画,以及他随后所掀起的文艺复兴浪潮时,却逐渐淡忘了同一时期另一位伟大的画家杜乔和他的锡耶纳画派所作出的贡献。当人们竞相登上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眺望佛罗伦萨美景时,又会有几人想起南方那个曾几何时雄心勃勃地想要成为基督教世界第一大教堂的锡耶纳主教堂——至今,它仍如雪莲一样兀自而骄傲地盛开在基安蒂山脉上。佛罗伦萨与锡耶纳,曾经共生连理,却命运千差万别。
尽管是哥特人摧毁了西罗马帝国,但以其命名的哥特艺术却不源自意大利,相反,意大利却是受其影响最少的国家之一。12世纪初起,法国刮起的哥特风逐渐席卷英国、德国,开始出现密集尖顶的建筑形式,但在意大利,古罗马人还是固守着自己的风格,并且佛罗伦萨人正暗自酝酿着一场艺术史上的革命。可是总有例外,固执的锡耶纳人独自坚守着自己的审美情趣,创造出一种属于他们自己的锡耶纳哥特式的艺术风格。
于是,锡耶纳人怀抱着哥特的梦想,一心想要把他们的小城建造成为一座永恒的中世纪古城。但锡耶纳的哥特艺术却有自己的风味——不是阴暗情调与吸血鬼的代名词,换言之,锡耶纳的哥特艺术黏合了罗马人平实的品位与东方拜占庭人对神秘主义的向往,更注重精神世界与万物生灵的联系,已不再是简单的宗教信仰的衍生,而是一种与自然主义相融合的别样哥特。
在锡耶纳,哥特梦想最重要的胜利在于他们城邦的设计。不同于佛罗伦萨为代表的意大利城市以主教堂为中心井字形的传统布局,锡耶纳人赋予了城市灵动的生命—— 一个如贝壳般展开的广场和由它发散出的椭圆形城市格局。田园广场(la Pizza del Campo)是锡耶纳的灵魂所在,不仅因为它处于城镇的中心位置掌管着锡耶纳人的日常琐事,它也维系着民众的精神世界。过去,广场的祭坛上每天都有公开弥撒,由于住房和商店都面向广场而建,因此居民和手工艺人不必走出家门或停下手中的活就可以听到弥撒。如今,锡耶纳最重要的赛马比赛也在这里举行,城市不再是冰冷石块的组合体,而是被赋予了魔力有了自己的生命。每一条弯曲的小路都能指引人们走向田园广场的中心,而小路边数不尽的哥特雕塑与狭窄的拱廊也在各自叙述着它们的故事。
在田园广场不远的高地,耸立着锡耶纳人最重要的建筑——锡耶纳大教堂(Duomo di Siena)。这座从1136年起建造了近200年的建筑里,凝聚了锡耶纳人的美术观念——没有什么比哥特更重要的了。与德国科隆大教堂或是法国亚眠大教堂相比,没有了高耸入云的尖塔和飞扶壁这些典型的哥特式教堂特征,锡耶纳大教堂的外观并不能称之为一座合格的哥特式教堂。整座教堂由白色、墨绿色与部分红色大理石建造而成,并且更多地保留了罗马式教堂的样式——巴西利卡式平面布局和典型的罗马式圆顶,正立面下半部分采用了罗马式的山形墙,只有在上半部分装饰上了强烈的哥特风格——密集尖细的小塔和墙壁上繁复细致的雕塑。
与大教堂更偏罗马式风格的外观不同的是,教堂的内部设计则完美体现了锡耶纳人对哥特的热情。与色彩鲜艳明亮的巴洛克式教堂相比,一眼望去的锡耶纳教堂就只剩黑白两色。挑高的内厅与细长的石柱均由明暗两色相间的大理石拼成,这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加重了教堂内部神秘昏暗的气氛。光线从上层两侧瘦长的窗玻璃与正立面圆形彩色玻璃中投射进来,照亮了讲述旧约故事的大理石镶嵌画地面。星星与月亮图案是教堂穹顶的重要组成元素,深蓝色的穹顶上有规则地排列着金色的星星,象征着天国的存在,也暗示了广袤而神秘的宇宙力量。身处锡耶纳大教堂时,会错觉以为自己正徘徊于宇宙的中心。锡耶纳人不只是按照宗教信仰建造了这座教堂,他们也听从了内心的召唤,决意将灵魂奉献于创造了宇宙与自然万物的主。
教堂的祭坛画由锡耶纳画派的创始人杜乔·迪博宁塞纳(Duccio di Buoninsegna)所作,由《光荣圣母》为主的70幅屏画讲述了基督生平故事。杜乔采用富丽高雅的色彩和优美的线条,成功地将拜占廷艺术的庄严感与锡耶纳的神秘性融汇一处,突出了画面的抒情效果。这也是锡耶纳画派与佛罗伦萨画派的迥异之处,一个重视线条与色彩,另一个则侧重体积与明暗。锡耶纳画派担负了从中世纪传统绘画到文艺复兴风格中的过渡,尽管它于15世纪随着锡耶纳被主张文艺复兴的美第奇家族接管而衰败,但它留给后人的财富直到如今仍被锡耶纳人所珍惜。
在教堂的一侧是为存放皮科洛米尼(Enea Silvio Piccolomini)即后来的教宗庇护三世(Pius III)的藏书所建的图书馆。墙上的壁画为拉斐尔的师傅平托里乔(Bernardino Pinturicchio)所作,描述了这位曾经为锡耶纳主教、后为罗马教宗庇护三世一生中的几个重要场景。图书馆的中心有一座以古希腊雕塑《美惠三女神》为原型的石雕。代表了妩媚、优雅和美丽的三女神,是古希腊神话中宙斯的三个女儿,象征着世界一切的美好。她们的形象经常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和雕塑家的笔下。与其他绘画或雕塑中美好形象相异,于锡耶纳大教堂里的这座雕塑故意保留了原古希腊雕塑出土时残缺的肢体,转瞬即逝的幸福与永存的悲痛不言而喻。雕塑既歌颂了人生的美好,也暗示了时光的无情,世间所有的美好终究会凋零,这是锡耶纳艺术风格的真实写照,或许也是锡耶纳人所领悟到的人生境界。
锡耶纳人固执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同时也雄心勃勃,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教堂不过只是当初设计中的一小部分。14世纪初,北方的佛罗伦萨开始建造雄伟美丽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和乔托钟楼,于是1339年,锡耶纳人也决心扩建他们的主教堂。他们的计划异常宏伟,将已建好的教堂中厅改成横厅,在原先横厅的基础上拉长成为一座巨大的新中殿,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一座两倍大的教堂,也将成为基督教世界里最大的一座教堂。可惜这个梦想在1348年因席卷欧洲大陆的黑死病受阻。在黑死病肆虐的六年时间里,锡耶纳10万居民中有7万人死去,锡耶纳因此失去了往日的活力,而这个梦想中的巨大教堂也永远停留在了锡耶纳人对过往的追忆中。如今未完成的新教堂正门山墙,仍然孤独而寂寞地耸立在锡耶纳大教堂的右侧,它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转身,繁华落尽,寂寞成殇。
在这里,看见了一个梦想的诞生,也体会了它最终的破灭。世事无常,人生如梦。但是曾经的坚守成就了一种永恒,在寂寞的小城锡耶纳,岁月没有恩赐它与佛罗伦萨同等的荣耀,却成全了它的所愿——将它永远地停留在了它最美丽的时间里。孤独的梦想者,锡耶纳。
追溯锡耶纳的历史,不得不提起距它50公里外的邻居——佛罗伦萨。从12世纪起,保皇派的锡耶纳与支持教皇的佛罗伦萨一直处于对立的状态,战争与纠纷让这两座小城彼此孤立。1260年,锡耶纳在孟特佩提战役中击败了佛罗伦萨,取得了近百年来的鼎盛发展,这也是哥特风最为流行的时期。但随着1348年黑死病的肆虐,锡耶纳人口锐减至一半以下,不可避免地走向衰弱,最终于1555年被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接管,结束了锡耶纳的黄金时代。历史总是属于胜利者的叙述,如今当世人感叹位于佛罗伦萨圣十字教堂中乔托所画的湿壁画,以及他随后所掀起的文艺复兴浪潮时,却逐渐淡忘了同一时期另一位伟大的画家杜乔和他的锡耶纳画派所作出的贡献。当人们竞相登上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眺望佛罗伦萨美景时,又会有几人想起南方那个曾几何时雄心勃勃地想要成为基督教世界第一大教堂的锡耶纳主教堂——至今,它仍如雪莲一样兀自而骄傲地盛开在基安蒂山脉上。佛罗伦萨与锡耶纳,曾经共生连理,却命运千差万别。
尽管是哥特人摧毁了西罗马帝国,但以其命名的哥特艺术却不源自意大利,相反,意大利却是受其影响最少的国家之一。12世纪初起,法国刮起的哥特风逐渐席卷英国、德国,开始出现密集尖顶的建筑形式,但在意大利,古罗马人还是固守着自己的风格,并且佛罗伦萨人正暗自酝酿着一场艺术史上的革命。可是总有例外,固执的锡耶纳人独自坚守着自己的审美情趣,创造出一种属于他们自己的锡耶纳哥特式的艺术风格。
于是,锡耶纳人怀抱着哥特的梦想,一心想要把他们的小城建造成为一座永恒的中世纪古城。但锡耶纳的哥特艺术却有自己的风味——不是阴暗情调与吸血鬼的代名词,换言之,锡耶纳的哥特艺术黏合了罗马人平实的品位与东方拜占庭人对神秘主义的向往,更注重精神世界与万物生灵的联系,已不再是简单的宗教信仰的衍生,而是一种与自然主义相融合的别样哥特。
在锡耶纳,哥特梦想最重要的胜利在于他们城邦的设计。不同于佛罗伦萨为代表的意大利城市以主教堂为中心井字形的传统布局,锡耶纳人赋予了城市灵动的生命—— 一个如贝壳般展开的广场和由它发散出的椭圆形城市格局。田园广场(la Pizza del Campo)是锡耶纳的灵魂所在,不仅因为它处于城镇的中心位置掌管着锡耶纳人的日常琐事,它也维系着民众的精神世界。过去,广场的祭坛上每天都有公开弥撒,由于住房和商店都面向广场而建,因此居民和手工艺人不必走出家门或停下手中的活就可以听到弥撒。如今,锡耶纳最重要的赛马比赛也在这里举行,城市不再是冰冷石块的组合体,而是被赋予了魔力有了自己的生命。每一条弯曲的小路都能指引人们走向田园广场的中心,而小路边数不尽的哥特雕塑与狭窄的拱廊也在各自叙述着它们的故事。
在田园广场不远的高地,耸立着锡耶纳人最重要的建筑——锡耶纳大教堂(Duomo di Siena)。这座从1136年起建造了近200年的建筑里,凝聚了锡耶纳人的美术观念——没有什么比哥特更重要的了。与德国科隆大教堂或是法国亚眠大教堂相比,没有了高耸入云的尖塔和飞扶壁这些典型的哥特式教堂特征,锡耶纳大教堂的外观并不能称之为一座合格的哥特式教堂。整座教堂由白色、墨绿色与部分红色大理石建造而成,并且更多地保留了罗马式教堂的样式——巴西利卡式平面布局和典型的罗马式圆顶,正立面下半部分采用了罗马式的山形墙,只有在上半部分装饰上了强烈的哥特风格——密集尖细的小塔和墙壁上繁复细致的雕塑。
与大教堂更偏罗马式风格的外观不同的是,教堂的内部设计则完美体现了锡耶纳人对哥特的热情。与色彩鲜艳明亮的巴洛克式教堂相比,一眼望去的锡耶纳教堂就只剩黑白两色。挑高的内厅与细长的石柱均由明暗两色相间的大理石拼成,这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加重了教堂内部神秘昏暗的气氛。光线从上层两侧瘦长的窗玻璃与正立面圆形彩色玻璃中投射进来,照亮了讲述旧约故事的大理石镶嵌画地面。星星与月亮图案是教堂穹顶的重要组成元素,深蓝色的穹顶上有规则地排列着金色的星星,象征着天国的存在,也暗示了广袤而神秘的宇宙力量。身处锡耶纳大教堂时,会错觉以为自己正徘徊于宇宙的中心。锡耶纳人不只是按照宗教信仰建造了这座教堂,他们也听从了内心的召唤,决意将灵魂奉献于创造了宇宙与自然万物的主。
教堂的祭坛画由锡耶纳画派的创始人杜乔·迪博宁塞纳(Duccio di Buoninsegna)所作,由《光荣圣母》为主的70幅屏画讲述了基督生平故事。杜乔采用富丽高雅的色彩和优美的线条,成功地将拜占廷艺术的庄严感与锡耶纳的神秘性融汇一处,突出了画面的抒情效果。这也是锡耶纳画派与佛罗伦萨画派的迥异之处,一个重视线条与色彩,另一个则侧重体积与明暗。锡耶纳画派担负了从中世纪传统绘画到文艺复兴风格中的过渡,尽管它于15世纪随着锡耶纳被主张文艺复兴的美第奇家族接管而衰败,但它留给后人的财富直到如今仍被锡耶纳人所珍惜。
在教堂的一侧是为存放皮科洛米尼(Enea Silvio Piccolomini)即后来的教宗庇护三世(Pius III)的藏书所建的图书馆。墙上的壁画为拉斐尔的师傅平托里乔(Bernardino Pinturicchio)所作,描述了这位曾经为锡耶纳主教、后为罗马教宗庇护三世一生中的几个重要场景。图书馆的中心有一座以古希腊雕塑《美惠三女神》为原型的石雕。代表了妩媚、优雅和美丽的三女神,是古希腊神话中宙斯的三个女儿,象征着世界一切的美好。她们的形象经常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和雕塑家的笔下。与其他绘画或雕塑中美好形象相异,于锡耶纳大教堂里的这座雕塑故意保留了原古希腊雕塑出土时残缺的肢体,转瞬即逝的幸福与永存的悲痛不言而喻。雕塑既歌颂了人生的美好,也暗示了时光的无情,世间所有的美好终究会凋零,这是锡耶纳艺术风格的真实写照,或许也是锡耶纳人所领悟到的人生境界。
锡耶纳人固执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同时也雄心勃勃,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教堂不过只是当初设计中的一小部分。14世纪初,北方的佛罗伦萨开始建造雄伟美丽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和乔托钟楼,于是1339年,锡耶纳人也决心扩建他们的主教堂。他们的计划异常宏伟,将已建好的教堂中厅改成横厅,在原先横厅的基础上拉长成为一座巨大的新中殿,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一座两倍大的教堂,也将成为基督教世界里最大的一座教堂。可惜这个梦想在1348年因席卷欧洲大陆的黑死病受阻。在黑死病肆虐的六年时间里,锡耶纳10万居民中有7万人死去,锡耶纳因此失去了往日的活力,而这个梦想中的巨大教堂也永远停留在了锡耶纳人对过往的追忆中。如今未完成的新教堂正门山墙,仍然孤独而寂寞地耸立在锡耶纳大教堂的右侧,它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转身,繁华落尽,寂寞成殇。
在这里,看见了一个梦想的诞生,也体会了它最终的破灭。世事无常,人生如梦。但是曾经的坚守成就了一种永恒,在寂寞的小城锡耶纳,岁月没有恩赐它与佛罗伦萨同等的荣耀,却成全了它的所愿——将它永远地停留在了它最美丽的时间里。孤独的梦想者,锡耶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