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对美化学生心灵、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确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本文试探讨一下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088-01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高中历史教学不仅强调学生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还要同时重视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1]。由此可见,掌握历史知识并不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唯一目标,更重要的是在对学生能力训练的同时,使学生形成较高的人文素养。因此,当前高中教学中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已经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
1 运用生动语言,促进学生正确情感价值观的形成
高中历史教材偏重基础知识的传播,常用简洁性、概括性的语言陈述史实,而如果历史教师只是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照本宣科,以阅读的形式为学生解释概念、原因、过程、影响等历史内容,就会使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以及丰富多彩、百转千回的历史事件变为呆板、僵硬、无趣的文字,学生定会觉得历史知识枯燥乏味。相反,如果教师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将教学内容按照特殊的语调和节奏讲述给学生听,学生必然会觉得整个课堂充满丰富的色彩,对历史知识充满浓厚的兴趣,教学效果也就随之提升了。
首先,在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时,可以为学生详细陈述人物的生平经历,这样使学生深层次的了解人物,在头脑中形成更真实、更自然的人物形象,例如,在学习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节《“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时,讲解孔子的“修身为本,主张为己之学要独慎”时[2],可结合孔子的生平经历以及孔子的著作《论语》,来拉近学生与历史人物的距离,使他们更容易的理解儒家思想中“礼”和“仁”;再如学习必修二第八单元第23课《美术的辉煌》时,可让学生体会一生穷困潦倒的文森特·凡高对艺术的热爱,使学生明白无论条件多么困难,我们都不能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其次,当前高中的历史教材对于历史事件的描述都过于简单和片面,将原本生动活泼的历史事件浓缩成抽象的概念,这不仅增加了教学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学生经常面对这种枯燥的文字会对历史学习渐渐失去兴趣。那么,作为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责无旁贷的肩负起转换课本表述的重任,教师要学会使用真实、客观且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将抽象枯燥的历史语言转变为学生易于理解的生活实例,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关注度。例如,在学习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时,先让学生从生活实际思考,电力为人们带来了那些方便,然后由此向学生介绍在电力没有诞生时,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便是蒸汽机,之后再向学生介绍瓦特发明蒸汽机的过程,以及蒸汽机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使学生体会到,是科学家们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才促进了今天科技发达社会的诞生。
2 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可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尽量将一些可比性鲜明的内容进行比较性讲解,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在引导学生思维拓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智力。例如将张居正与商鞅两位古代改革家放在一起比较,使学生明白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要具备坚忍不拔的精神以及破釜沉舟的决心;通过比较司马光和司马迁两位史学家记录史书情况的比较,使学生受到他们勤奋严谨的精神感染,进而形成了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鉴真与玄奘的比较,学生一定会被他们不畏艰险、坚持不懈的执着进取精神所感动。
新课改后的高中教材编写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选编的内容也更适合学生的实际认知需求了,但是受到课时和篇幅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内容避免不了的比较抽象难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手段,尽量的将浓缩的书面历史语言拓展为更宽广的历史空间,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就是师生之间有效的情感沟通和交流。情感是人类特有的心理表现,它是推动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的重要催化剂,同时,当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发挥到一定高度时,又会反过来促进情感的提升。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方法和技巧中渗透自身的情感,使学生自愿的参与到学习中,针对教学的留白处充分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展开想象和联想,使自己“穿越”回去,走入历史,面对面的观察历史、触摸历史,进而了解和掌握历史,最大程度的释放自己的情感。例如在学习战争与和平的内容时,让学生针对当前我国与日本关于钓鱼岛的问题展开想象,说一说你觉得我国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钓鱼岛问题才是最好的?或者你认为我国应该与日本建立怎样的外交关系?等等,虽然这些不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但这样让学生由教材联想到实际,不仅能使课堂气氛得到活跃,同时激发了学生关心国家、热爱国家的内在感情,在讨论中师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历史中的战争与和平的发展情况,历史教学课堂的效率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3 结束语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很多有效的途径来加强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应时刻立足新课程的教学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认真解读教材,不断探索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利于情感价值观培养的课堂,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以实现高中历史教学水平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文国.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建构[J].考试周刊.2010(27)
[2] 刘碧河.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J].江西教育.2011(24)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088-01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高中历史教学不仅强调学生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还要同时重视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1]。由此可见,掌握历史知识并不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唯一目标,更重要的是在对学生能力训练的同时,使学生形成较高的人文素养。因此,当前高中教学中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已经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
1 运用生动语言,促进学生正确情感价值观的形成
高中历史教材偏重基础知识的传播,常用简洁性、概括性的语言陈述史实,而如果历史教师只是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照本宣科,以阅读的形式为学生解释概念、原因、过程、影响等历史内容,就会使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以及丰富多彩、百转千回的历史事件变为呆板、僵硬、无趣的文字,学生定会觉得历史知识枯燥乏味。相反,如果教师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将教学内容按照特殊的语调和节奏讲述给学生听,学生必然会觉得整个课堂充满丰富的色彩,对历史知识充满浓厚的兴趣,教学效果也就随之提升了。
首先,在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时,可以为学生详细陈述人物的生平经历,这样使学生深层次的了解人物,在头脑中形成更真实、更自然的人物形象,例如,在学习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节《“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时,讲解孔子的“修身为本,主张为己之学要独慎”时[2],可结合孔子的生平经历以及孔子的著作《论语》,来拉近学生与历史人物的距离,使他们更容易的理解儒家思想中“礼”和“仁”;再如学习必修二第八单元第23课《美术的辉煌》时,可让学生体会一生穷困潦倒的文森特·凡高对艺术的热爱,使学生明白无论条件多么困难,我们都不能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其次,当前高中的历史教材对于历史事件的描述都过于简单和片面,将原本生动活泼的历史事件浓缩成抽象的概念,这不仅增加了教学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学生经常面对这种枯燥的文字会对历史学习渐渐失去兴趣。那么,作为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责无旁贷的肩负起转换课本表述的重任,教师要学会使用真实、客观且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将抽象枯燥的历史语言转变为学生易于理解的生活实例,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关注度。例如,在学习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时,先让学生从生活实际思考,电力为人们带来了那些方便,然后由此向学生介绍在电力没有诞生时,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便是蒸汽机,之后再向学生介绍瓦特发明蒸汽机的过程,以及蒸汽机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使学生体会到,是科学家们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才促进了今天科技发达社会的诞生。
2 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可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尽量将一些可比性鲜明的内容进行比较性讲解,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在引导学生思维拓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智力。例如将张居正与商鞅两位古代改革家放在一起比较,使学生明白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要具备坚忍不拔的精神以及破釜沉舟的决心;通过比较司马光和司马迁两位史学家记录史书情况的比较,使学生受到他们勤奋严谨的精神感染,进而形成了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鉴真与玄奘的比较,学生一定会被他们不畏艰险、坚持不懈的执着进取精神所感动。
新课改后的高中教材编写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选编的内容也更适合学生的实际认知需求了,但是受到课时和篇幅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内容避免不了的比较抽象难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手段,尽量的将浓缩的书面历史语言拓展为更宽广的历史空间,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就是师生之间有效的情感沟通和交流。情感是人类特有的心理表现,它是推动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的重要催化剂,同时,当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发挥到一定高度时,又会反过来促进情感的提升。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方法和技巧中渗透自身的情感,使学生自愿的参与到学习中,针对教学的留白处充分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展开想象和联想,使自己“穿越”回去,走入历史,面对面的观察历史、触摸历史,进而了解和掌握历史,最大程度的释放自己的情感。例如在学习战争与和平的内容时,让学生针对当前我国与日本关于钓鱼岛的问题展开想象,说一说你觉得我国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钓鱼岛问题才是最好的?或者你认为我国应该与日本建立怎样的外交关系?等等,虽然这些不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但这样让学生由教材联想到实际,不仅能使课堂气氛得到活跃,同时激发了学生关心国家、热爱国家的内在感情,在讨论中师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历史中的战争与和平的发展情况,历史教学课堂的效率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3 结束语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很多有效的途径来加强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应时刻立足新课程的教学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认真解读教材,不断探索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利于情感价值观培养的课堂,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以实现高中历史教学水平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文国.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建构[J].考试周刊.2010(27)
[2] 刘碧河.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J].江西教育.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