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对北大医学部公共基础课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基础课教师参加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的主要途径,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目的、内容和态度以及他们在内容、途径、形式上的需求;并提出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医学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基础课教师承担着医学生的哲学与社会科學、医学人文学、医用理学、应用语言学和体育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大力倡导加强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今天,医学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的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渠道。对公共基础课教师的继续教育的现状和需求调查,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对继续教育的认知情况,也可以从中发现我们在继续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加强公共基础学科教师的队伍建设有着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以随机抽取的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基础课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采用不记名作答,共发放问卷91份,回收问卷9l份,其中有效问卷85份,有效率93.4%。调查对象中,男性32人,占37.6%,女性53人,占62.4%;20-29岁12人,占14.3%,30-39岁33人,占39.3%,40-49岁21人,占25.0%,50-59岁17人,占20.2%,60-69岁1人,占1.2%;博士11人,占12.9%,硕士40人,占47.1%,学士33人,占38.8%,大专1人,占1.2‰工作时间3年以下者12人,占14.1%,4-6年12人,占14.1%,7-9年10人,占11.8%,10-9年24人,占28.2%,20-29年17人,占20.0%,30年及以上10人,占11.8%;教授8人,占9.4%,副教授28人,占32.9%,讲师42人,占49.4%,助教7人,占8.2%。问卷的调查内容有四方面:
1.教师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工作时间、职称等);
2.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包括目的、内容、途径、形式等);
3.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需求和态度;
4.教师对我校继续教育工作的评价。调查结果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常规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基础课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分析
1.学历教育
在学历继续教育中,被调查的85名公共基础课教师主要是通过在职研究生班(占24.7%),同等学力研究生班(占12.4%),全日制脱产研究生班(占7.9%)三种具体途径,通过半脱产研究生班、市委党校学历教育等其他途径的占14.6%,40.4%的教师则没有参加过学历继续教育。其中,40岁以下非博士学位的教师中没有参加过学历教育的教师16人,占非博士学位教师的41%。可见,学历教育的需求人群还很大。
2.非学历教育
在非学历继续教育中,被调查的85名公共基础课教师主要参加的是讲座、会议(16.7%),教研室各种活动(16.4%),自学(15.1%),发表论文(12.8%),培训(10.8%),社会实践(10.5%)等几种途径。
(二)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基础课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态度、需求
1.公共基础课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态度
公共教学部专职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公共教学部专职教师对参加继续教育的态度绝大部分较端正。其中认为在职参加继续教育必要及非常必要者76人(89.4%),不确定者4人(4.7%),不必要及非常不必要者5人(5.9%)。可见,公共教学部专职教师的继续教育观念较强,已经充分意识到更新、补充知识的重要性,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比较迫切。
2.公共基础课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
(1)公共基础课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
对公共基础课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目的的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的85名公共基础课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主要有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26.3%),拓展加深学科专业知识(20.7%),更新教育教学观念(19.9%),补偿学历(16.3%)。
(2)公共基础课教师继续教育期望形式
85名公共基础课教师对继续教育形式的需求排序是自学44人次(34.1%),不脱产学习32人次(24.8%),半脱产学习29人次(22.5%),脱产学习15人次(11.6%),其他9人次(7.0%)。在当今信息社会里,高校教师要优化知识结构,完善自身素质,仅仅依靠学校提供的进修和培训机会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实践证明,自学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最基本的继续教育途径和方法。
(3)公共基础课教师继续教育途径的需求
公共基础课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途径与他们期望的途径的差距。公共教学部专职教师期望的继续教育途径的其他增长点主要是:科研课题、短期培训。公共教学部专职教师期望的继续教育内容有下降的主要是:讲座、教研室教研活动。讲座、教研室教研活动因受条件限制因素少,易于开展,而科研课题、短期培训受经费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比较多,开展的比较少。短期培训具有信息量大、知识系统的特点;科研课题作为科研型院校工作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均成为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的主要增长点。
(4)公共基础课教师对继续教育内容的需求
公共基础课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内容与他们期望的内容的差距。公共基础课教师期望的继续教育内容有增长的主要是:学科进展知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公共基础课教师期望的继续教育内容有下降的主要是:政治思想教育与师德教育。可见,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内容更多关注的是专业知识。
(三)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基础课教师对继续教育影响因素的认识
公共基础课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影响因素中,前三位的影响因素是继续教育制度不完善和继续教育形式僵化,45人次(占33.8%),经费缺乏,40人次(占30.1%),没有时间,34人次(占25.6%)。
(四)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基础课教师对目前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看法
1.公共基础课教师对考核教师继续教育情况的看法
对于是否有必要考核教师的继续教育情况,选择不必要及非常不必要者有41人,占48.2%,他们认为在目前高校工作竞争压力大的情况下,继续教育已经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选择必要及非常必要者有33人,占38.8%,有12.9%的人不置可否。
2.公共基础课教师对继续教育实行学分制的认识
对于继续教育是否有必要实行学分制,选择不必 要及非常不必要者52.9%,选择必要及非常必要者31.8%,还有15.3%的人对学分制不置可否。
3.公共基础课教师对我校有关的继续教育学分规定的了解情况
对于是否了解我校有关的继续教育学分规定,有58.4%的人选择了解学分规定,36.9%的人对学分规定不了解,4.8%的人对学分规定的了解不确定。
4.公共基础课教师对于学校为职工提供完成学分的机会的看法
对于学校是否要为职工提供完成学分的机会,有88.3%的人选择了必要及非常必要,有7.1%的人选择了不必要及非常不必要,4.7%的人选择了不确定。
5.公共基础课教师达到我校规定的继续教育学分的难易度
对于达到我校规定的继续教育学分是否有困难的调查,有54.1%的人选择没有困难,有27.1%的人选择有点困难,另有7.1%的人选择困难较大,1.2%的人选择非常困难。有10.6%的人选择了不确定。选择不置可否的原因之一是本调查中有8.2%的教师是初级职称,对他们没有继续教育学分的要求,所以他们可能对继续教育学分缺乏直接的感受;原因之二为教师对有关继续教育学分的规定不很了解,仅上交继续教育学分需要的支撑材料,由登记人员计算学分。
三、讨论
(一)引进和培养并举,努力调整队伍结构
公共基础课教师学历偏低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我校情况虽好于许多高校,但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本次调查的公共基础课教师中40岁以下教师共45人,其中,博士6人(13.3%),硕士31人(68.9%),本科生8人(17.8%)。与我校专业课教师一般都需要博士学历相比,我校公共基础课教师的学历水平还有待提高。要提高学历水平,一方面要靠激励机制,我校将学历学位纳入职称评聘的硬指标中,并与待遇挂钩,成为教师提高学历的主要动力。另一方面要为青年教师的学历教育提供支持,如提高青年教师学历教育的学费资助比例,减轻他们的负担,减少青年教师的教学任务,为他们的学历教育提供时间上的支持,一定程度上缓解“工学矛盾”。
同时我们也要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大力引进人才,一方面可以提高学历层次,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科发展,带动“团队”进步。
(二)改变继续教育的管理模式,增强服务意识
公共基础课教师对参加继续教育的态度绝大部分较端正,已经充分意识到只有继续教育才能满足自我发展知识的需要,继续教育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手段。是否考核也就不那么重要了。事实也证明,大部分教师能够达到继续教育规定的学分。有一些教师达到继续教育规定的学分有困难,一方面是因为继续教育考核规定的条目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合理性,不现实性,很多老师没时间、没机会去完成继续教育考核规定的条目,另一方面,医学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的继续教育项目实在有限,也使教师很难完成继续教育考核规定的条目。比如,依据管理条例中有关I类学分的规定,很多公共基础课的教师仅靠参加校级继续教育项目取得I类学分,但是,校级I类学分中于公共基础课相关的内容又太少。为了凑够学分,往往要花时间去听与自己无关也并不感兴趣的课程,继续教育成了负担。
职工继续教育目前的学分制管理模式过于僵化,并不能完全反映继续教育的实际效果和目的,因此更多的人选择没有必要实行学分制的继续教育管理。许多教师认为继续教育工作关键在于如何发挥作用,如改变观念、提升工作能力。因此,继续教育工作重在服务而不在管理,若不改变继续教育的管理模式,不本着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的宗旨,继续教育的管理就会成为职工的负担。
(三)多渠道籌集资金,提供继续教育保障
多渠道筹集资金,提供继续教育保障。没有经费,很多继续教育就无从谈起。继续教育经费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一是在公共基础课经费中单独立项,建立继续教育专项经费;二是从科研经费中划出一定比例经费用于继续教育;三是继续教育要改变完全由公费投入的现状,采取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由单位资助与个人出资相结合的办法共同解决资金问题。
(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
公共基础课作为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校开展继续教育时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少,公共基础课所在的院、系可以采取“自助”的方式,组织专业培训,提高专业水平,拓宽知识层次。可以扩大校际交流、加强校际合作、多组织培训工作走出校园,加强与北大的联系。当然,公共基础课也可以利用自有优势,加强与医学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为学校的继续教育提供学术支持。医学教育强调学生的人文素质,学生的人文素质来源于教师的人文素质,人文学科可以面向教师开设继续教育课程、短期培训、讲座等,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医学研究中强调数量分析问题、研究方法问题,理学学科可以增加关于数量分析以及逻辑思维、研究方法等方面的专题讲座。
继续教育形式上也可以采用相对灵活的学习方式,鼓励公共基础课教师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适合本专业发展的内容。加强网络平台的建设,以便因各种原因无法去听课或培训的教师能自行进行学习。
责任编辑 王红军
关键词:医学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基础课教师承担着医学生的哲学与社会科學、医学人文学、医用理学、应用语言学和体育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大力倡导加强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今天,医学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的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渠道。对公共基础课教师的继续教育的现状和需求调查,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对继续教育的认知情况,也可以从中发现我们在继续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加强公共基础学科教师的队伍建设有着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以随机抽取的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基础课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采用不记名作答,共发放问卷91份,回收问卷9l份,其中有效问卷85份,有效率93.4%。调查对象中,男性32人,占37.6%,女性53人,占62.4%;20-29岁12人,占14.3%,30-39岁33人,占39.3%,40-49岁21人,占25.0%,50-59岁17人,占20.2%,60-69岁1人,占1.2%;博士11人,占12.9%,硕士40人,占47.1%,学士33人,占38.8%,大专1人,占1.2‰工作时间3年以下者12人,占14.1%,4-6年12人,占14.1%,7-9年10人,占11.8%,10-9年24人,占28.2%,20-29年17人,占20.0%,30年及以上10人,占11.8%;教授8人,占9.4%,副教授28人,占32.9%,讲师42人,占49.4%,助教7人,占8.2%。问卷的调查内容有四方面:
1.教师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工作时间、职称等);
2.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包括目的、内容、途径、形式等);
3.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需求和态度;
4.教师对我校继续教育工作的评价。调查结果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常规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基础课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分析
1.学历教育
在学历继续教育中,被调查的85名公共基础课教师主要是通过在职研究生班(占24.7%),同等学力研究生班(占12.4%),全日制脱产研究生班(占7.9%)三种具体途径,通过半脱产研究生班、市委党校学历教育等其他途径的占14.6%,40.4%的教师则没有参加过学历继续教育。其中,40岁以下非博士学位的教师中没有参加过学历教育的教师16人,占非博士学位教师的41%。可见,学历教育的需求人群还很大。
2.非学历教育
在非学历继续教育中,被调查的85名公共基础课教师主要参加的是讲座、会议(16.7%),教研室各种活动(16.4%),自学(15.1%),发表论文(12.8%),培训(10.8%),社会实践(10.5%)等几种途径。
(二)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基础课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态度、需求
1.公共基础课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态度
公共教学部专职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公共教学部专职教师对参加继续教育的态度绝大部分较端正。其中认为在职参加继续教育必要及非常必要者76人(89.4%),不确定者4人(4.7%),不必要及非常不必要者5人(5.9%)。可见,公共教学部专职教师的继续教育观念较强,已经充分意识到更新、补充知识的重要性,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比较迫切。
2.公共基础课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
(1)公共基础课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
对公共基础课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目的的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的85名公共基础课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主要有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26.3%),拓展加深学科专业知识(20.7%),更新教育教学观念(19.9%),补偿学历(16.3%)。
(2)公共基础课教师继续教育期望形式
85名公共基础课教师对继续教育形式的需求排序是自学44人次(34.1%),不脱产学习32人次(24.8%),半脱产学习29人次(22.5%),脱产学习15人次(11.6%),其他9人次(7.0%)。在当今信息社会里,高校教师要优化知识结构,完善自身素质,仅仅依靠学校提供的进修和培训机会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实践证明,自学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最基本的继续教育途径和方法。
(3)公共基础课教师继续教育途径的需求
公共基础课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途径与他们期望的途径的差距。公共教学部专职教师期望的继续教育途径的其他增长点主要是:科研课题、短期培训。公共教学部专职教师期望的继续教育内容有下降的主要是:讲座、教研室教研活动。讲座、教研室教研活动因受条件限制因素少,易于开展,而科研课题、短期培训受经费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比较多,开展的比较少。短期培训具有信息量大、知识系统的特点;科研课题作为科研型院校工作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均成为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的主要增长点。
(4)公共基础课教师对继续教育内容的需求
公共基础课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内容与他们期望的内容的差距。公共基础课教师期望的继续教育内容有增长的主要是:学科进展知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公共基础课教师期望的继续教育内容有下降的主要是:政治思想教育与师德教育。可见,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内容更多关注的是专业知识。
(三)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基础课教师对继续教育影响因素的认识
公共基础课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影响因素中,前三位的影响因素是继续教育制度不完善和继续教育形式僵化,45人次(占33.8%),经费缺乏,40人次(占30.1%),没有时间,34人次(占25.6%)。
(四)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基础课教师对目前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看法
1.公共基础课教师对考核教师继续教育情况的看法
对于是否有必要考核教师的继续教育情况,选择不必要及非常不必要者有41人,占48.2%,他们认为在目前高校工作竞争压力大的情况下,继续教育已经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选择必要及非常必要者有33人,占38.8%,有12.9%的人不置可否。
2.公共基础课教师对继续教育实行学分制的认识
对于继续教育是否有必要实行学分制,选择不必 要及非常不必要者52.9%,选择必要及非常必要者31.8%,还有15.3%的人对学分制不置可否。
3.公共基础课教师对我校有关的继续教育学分规定的了解情况
对于是否了解我校有关的继续教育学分规定,有58.4%的人选择了解学分规定,36.9%的人对学分规定不了解,4.8%的人对学分规定的了解不确定。
4.公共基础课教师对于学校为职工提供完成学分的机会的看法
对于学校是否要为职工提供完成学分的机会,有88.3%的人选择了必要及非常必要,有7.1%的人选择了不必要及非常不必要,4.7%的人选择了不确定。
5.公共基础课教师达到我校规定的继续教育学分的难易度
对于达到我校规定的继续教育学分是否有困难的调查,有54.1%的人选择没有困难,有27.1%的人选择有点困难,另有7.1%的人选择困难较大,1.2%的人选择非常困难。有10.6%的人选择了不确定。选择不置可否的原因之一是本调查中有8.2%的教师是初级职称,对他们没有继续教育学分的要求,所以他们可能对继续教育学分缺乏直接的感受;原因之二为教师对有关继续教育学分的规定不很了解,仅上交继续教育学分需要的支撑材料,由登记人员计算学分。
三、讨论
(一)引进和培养并举,努力调整队伍结构
公共基础课教师学历偏低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我校情况虽好于许多高校,但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本次调查的公共基础课教师中40岁以下教师共45人,其中,博士6人(13.3%),硕士31人(68.9%),本科生8人(17.8%)。与我校专业课教师一般都需要博士学历相比,我校公共基础课教师的学历水平还有待提高。要提高学历水平,一方面要靠激励机制,我校将学历学位纳入职称评聘的硬指标中,并与待遇挂钩,成为教师提高学历的主要动力。另一方面要为青年教师的学历教育提供支持,如提高青年教师学历教育的学费资助比例,减轻他们的负担,减少青年教师的教学任务,为他们的学历教育提供时间上的支持,一定程度上缓解“工学矛盾”。
同时我们也要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大力引进人才,一方面可以提高学历层次,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科发展,带动“团队”进步。
(二)改变继续教育的管理模式,增强服务意识
公共基础课教师对参加继续教育的态度绝大部分较端正,已经充分意识到只有继续教育才能满足自我发展知识的需要,继续教育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手段。是否考核也就不那么重要了。事实也证明,大部分教师能够达到继续教育规定的学分。有一些教师达到继续教育规定的学分有困难,一方面是因为继续教育考核规定的条目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合理性,不现实性,很多老师没时间、没机会去完成继续教育考核规定的条目,另一方面,医学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的继续教育项目实在有限,也使教师很难完成继续教育考核规定的条目。比如,依据管理条例中有关I类学分的规定,很多公共基础课的教师仅靠参加校级继续教育项目取得I类学分,但是,校级I类学分中于公共基础课相关的内容又太少。为了凑够学分,往往要花时间去听与自己无关也并不感兴趣的课程,继续教育成了负担。
职工继续教育目前的学分制管理模式过于僵化,并不能完全反映继续教育的实际效果和目的,因此更多的人选择没有必要实行学分制的继续教育管理。许多教师认为继续教育工作关键在于如何发挥作用,如改变观念、提升工作能力。因此,继续教育工作重在服务而不在管理,若不改变继续教育的管理模式,不本着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的宗旨,继续教育的管理就会成为职工的负担。
(三)多渠道籌集资金,提供继续教育保障
多渠道筹集资金,提供继续教育保障。没有经费,很多继续教育就无从谈起。继续教育经费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一是在公共基础课经费中单独立项,建立继续教育专项经费;二是从科研经费中划出一定比例经费用于继续教育;三是继续教育要改变完全由公费投入的现状,采取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由单位资助与个人出资相结合的办法共同解决资金问题。
(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
公共基础课作为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校开展继续教育时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少,公共基础课所在的院、系可以采取“自助”的方式,组织专业培训,提高专业水平,拓宽知识层次。可以扩大校际交流、加强校际合作、多组织培训工作走出校园,加强与北大的联系。当然,公共基础课也可以利用自有优势,加强与医学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为学校的继续教育提供学术支持。医学教育强调学生的人文素质,学生的人文素质来源于教师的人文素质,人文学科可以面向教师开设继续教育课程、短期培训、讲座等,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医学研究中强调数量分析问题、研究方法问题,理学学科可以增加关于数量分析以及逻辑思维、研究方法等方面的专题讲座。
继续教育形式上也可以采用相对灵活的学习方式,鼓励公共基础课教师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适合本专业发展的内容。加强网络平台的建设,以便因各种原因无法去听课或培训的教师能自行进行学习。
责任编辑 王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