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儿童调养在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应用,以提升儿童保健调养的质量。方法:选取保健门诊120例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中医调养组和常规组,每组患儿的人数为60人,其中中医调养组采用中医调养的方式进行治疗,而常规组则采用正常的护理手段,治疗的时间相同,并在治疗一段时间后进行信息统计对比,然后进行综合的;评分对比,分析较好的调养方式。结果:在经过中医调养治疗和常规治疗的对比之后发现,在情绪、运动活跃性等方面的患儿人数,中医治疗组情绪表现为良好以上的人数有43例,活动积极性高的患儿有52例,食欲有明顯改善的患儿则有46例;常规组中情绪表现良好的有41例,活动积极性高的有53例,食欲明显改善的有45例,显然各项指标都要接近于中医调养组。结论:中医儿童调养与西医的常规调养的效果非常接近,因而中医儿童调养值得推广,并与西医的方式结合具有积极的意义,相关研究值得深入。
关键词:中医儿童调养;儿童保健门诊;常规组
1、引言
儿童保健门诊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儿童进行保健体检和疫苗接种工作,因而需要确保儿童具有良好的生理和精神状态,排除不良的现象。此类工作除了需要家长的配合之外,还要对儿童的发育状况进行评估,对儿童的具体表现的症状进行记录统计,采用针对性的调养方法,使儿童处于良好的状态,为保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我国每年新生儿持续稳定的微增长,我国的新生儿每年的数量接近2000万人,因而在保健门诊工作中,提高治疗和服务的质量,可以为儿童的治疗工作打下加好的基础。论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研究经验,将论述中医儿童调养的方式在儿童保健门诊中的作用,以为相关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限于笔者的学术研究水平有限,文中的观点存在一定的不足,恳请业内研究人士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针对本院儿童保健门诊在2013年度收治的120例患儿,将其随机的均分为两组,分别为中医调养组和常规组,中医调养组中的儿童男性为34例,女性为26例,年龄介于5个月至3.5岁,平均年龄为1.2岁,体重介于8.5kg-17.2kg,平均体重为11.2kg;常规组中男性为36例,女性为24例,年龄介于4个月至3.6岁,平均年龄为1.4岁,体重介于9kg-18kg,平均体重为12.3kg。
2.2研究方法
针对两组分别采用中医调养的方式和常规调养的方式,中医认为小儿脏腑柔弱、肌肤嫩、气血未坚,即是指小儿的各个系统的机能还没有充备,具有稚阴未充,稚阳未长的生理特征,尤其是不足周岁的婴幼儿,要特别细心的呵护。中医调养的过程中讲究阴阳的调和,小儿对药物的敏感程度高,在调治的过程中往往可以一药治愈,因而尽量少用药,正确用药,在生理上,注意扶阳护阴,要细心保护生机蓬勃,避免变化迅疾的不利影响,在儿童的调养中取得主动权。中医调养没有量化的指标,而是要求在喂养、着衣等方面下工夫,如在喂养的过程中,喂奶时要求先揉按,散其热气,勿另汁奔出,夏不去热乳,冬不去寒乳等。当小儿可以不以母乳为食,应当添加辅食,一般在半年以后。在着衣的调养中,小儿宜穿薄衣,薄衣之法,不可以春夏卒减其衣等。
而常规的调养方法主要是以西医的量化指标为指导,如对小儿的体温、血压等进行监测,以这些监测的指标作为参考,对小儿进行调养呵护,以维持正常的体征。
2.3判断标准
对两组的儿童进行调养的评估时有情绪、活动和食欲等指标。其中情绪判断以儿童的笑容、舒适度、哭啼等作为评估;活动的积极性以儿童的运动兴趣为评估;食欲以儿童挑食、饭量等作为评估。
3、结果
在经过中医调养和常规调养之后,在情绪、运动活跃性等方面的患儿人数,中医治疗组情绪表现为良好以上的人数有43例,活动积极性高的患儿有52例,食欲有明显改善的患儿则有46例;常规组中情绪表现良好的有41例,活动积极性高的有53例,食欲明显改善的有45例,显然各项指标都要接近于中医调养组,因而中医儿童调养的方法具有积极的作用。其中的信息统计入下表1所示。
表1中医调养组与常规组的调养结果对比
组别 情绪良好以上(人) 活动积极性高(人) 食欲好(人)
中医调养组 43 52 46
常规组 41 53 45
4、讨论
儿童保健的主要工作是为小儿的疫苗接种等做好准备,以获得较为稳定良好的状态,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适。儿童保健门诊在对小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中医调养主要是从一些概念性的内容进行控制,但其中有许多细节的处理,如在疾病护理与病后的调养中注意发现症状,小儿多未那能言,言亦未足取信,因而需要通过中医的感官得知,如两腮红、烦渴不止、头面好露等,从这些症状进行观察,判断小儿病情的治疗效果和佐证;如在用药时,中医主张慎药,不轻易给小儿用药,而是需要尽量的进行阴阳的调养,注重气血的调和,而尽量少用药,虽然西医对用药非常慎重,但往往在治疗中还是对药物的依赖性较大,而中医主张从穿衣、饮食等方面进行调节,尽量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如在病后进行的调养,去除邪气、在冷暖等方面的保护,帮助儿童恢复体力等。如采用一些药饼进行病后的调节,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等进行调理,而这些药材对小儿身体的副作用非常小,带来的积极作用要更多。而同样,西医在对小儿进行调养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一些量化指标的依赖,如体温、血压、呼吸、心率等,将监测的指标和标准进行对比,从而判断从哪个方面进行调养,也具有积极的作用,中医调养和西医调养的概念和理论不同,但对儿童的积极作用是一致的,因而可以讨论结合两者的优点进行使用。
参考文献:
[1]杨彦,张德春,李胜玲. 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评价[J]. 中国全科医学,2011(16):1826-1829.
[2]丁玲. 社区儿童保健及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意义分析[J]. 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5).
[3]钱琳.浅谈祖国医学的儿童保健经验[J].中医研究院.2009
[4]王秀娟,孙凤菊,刘静.泡泡浴水疗法治疗脑瘫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J].职业与健康,2008,24(3):290一91.
关键词:中医儿童调养;儿童保健门诊;常规组
1、引言
儿童保健门诊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儿童进行保健体检和疫苗接种工作,因而需要确保儿童具有良好的生理和精神状态,排除不良的现象。此类工作除了需要家长的配合之外,还要对儿童的发育状况进行评估,对儿童的具体表现的症状进行记录统计,采用针对性的调养方法,使儿童处于良好的状态,为保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我国每年新生儿持续稳定的微增长,我国的新生儿每年的数量接近2000万人,因而在保健门诊工作中,提高治疗和服务的质量,可以为儿童的治疗工作打下加好的基础。论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研究经验,将论述中医儿童调养的方式在儿童保健门诊中的作用,以为相关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限于笔者的学术研究水平有限,文中的观点存在一定的不足,恳请业内研究人士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针对本院儿童保健门诊在2013年度收治的120例患儿,将其随机的均分为两组,分别为中医调养组和常规组,中医调养组中的儿童男性为34例,女性为26例,年龄介于5个月至3.5岁,平均年龄为1.2岁,体重介于8.5kg-17.2kg,平均体重为11.2kg;常规组中男性为36例,女性为24例,年龄介于4个月至3.6岁,平均年龄为1.4岁,体重介于9kg-18kg,平均体重为12.3kg。
2.2研究方法
针对两组分别采用中医调养的方式和常规调养的方式,中医认为小儿脏腑柔弱、肌肤嫩、气血未坚,即是指小儿的各个系统的机能还没有充备,具有稚阴未充,稚阳未长的生理特征,尤其是不足周岁的婴幼儿,要特别细心的呵护。中医调养的过程中讲究阴阳的调和,小儿对药物的敏感程度高,在调治的过程中往往可以一药治愈,因而尽量少用药,正确用药,在生理上,注意扶阳护阴,要细心保护生机蓬勃,避免变化迅疾的不利影响,在儿童的调养中取得主动权。中医调养没有量化的指标,而是要求在喂养、着衣等方面下工夫,如在喂养的过程中,喂奶时要求先揉按,散其热气,勿另汁奔出,夏不去热乳,冬不去寒乳等。当小儿可以不以母乳为食,应当添加辅食,一般在半年以后。在着衣的调养中,小儿宜穿薄衣,薄衣之法,不可以春夏卒减其衣等。
而常规的调养方法主要是以西医的量化指标为指导,如对小儿的体温、血压等进行监测,以这些监测的指标作为参考,对小儿进行调养呵护,以维持正常的体征。
2.3判断标准
对两组的儿童进行调养的评估时有情绪、活动和食欲等指标。其中情绪判断以儿童的笑容、舒适度、哭啼等作为评估;活动的积极性以儿童的运动兴趣为评估;食欲以儿童挑食、饭量等作为评估。
3、结果
在经过中医调养和常规调养之后,在情绪、运动活跃性等方面的患儿人数,中医治疗组情绪表现为良好以上的人数有43例,活动积极性高的患儿有52例,食欲有明显改善的患儿则有46例;常规组中情绪表现良好的有41例,活动积极性高的有53例,食欲明显改善的有45例,显然各项指标都要接近于中医调养组,因而中医儿童调养的方法具有积极的作用。其中的信息统计入下表1所示。
表1中医调养组与常规组的调养结果对比
组别 情绪良好以上(人) 活动积极性高(人) 食欲好(人)
中医调养组 43 52 46
常规组 41 53 45
4、讨论
儿童保健的主要工作是为小儿的疫苗接种等做好准备,以获得较为稳定良好的状态,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适。儿童保健门诊在对小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中医调养主要是从一些概念性的内容进行控制,但其中有许多细节的处理,如在疾病护理与病后的调养中注意发现症状,小儿多未那能言,言亦未足取信,因而需要通过中医的感官得知,如两腮红、烦渴不止、头面好露等,从这些症状进行观察,判断小儿病情的治疗效果和佐证;如在用药时,中医主张慎药,不轻易给小儿用药,而是需要尽量的进行阴阳的调养,注重气血的调和,而尽量少用药,虽然西医对用药非常慎重,但往往在治疗中还是对药物的依赖性较大,而中医主张从穿衣、饮食等方面进行调节,尽量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如在病后进行的调养,去除邪气、在冷暖等方面的保护,帮助儿童恢复体力等。如采用一些药饼进行病后的调节,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等进行调理,而这些药材对小儿身体的副作用非常小,带来的积极作用要更多。而同样,西医在对小儿进行调养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一些量化指标的依赖,如体温、血压、呼吸、心率等,将监测的指标和标准进行对比,从而判断从哪个方面进行调养,也具有积极的作用,中医调养和西医调养的概念和理论不同,但对儿童的积极作用是一致的,因而可以讨论结合两者的优点进行使用。
参考文献:
[1]杨彦,张德春,李胜玲. 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评价[J]. 中国全科医学,2011(16):1826-1829.
[2]丁玲. 社区儿童保健及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意义分析[J]. 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5).
[3]钱琳.浅谈祖国医学的儿童保健经验[J].中医研究院.2009
[4]王秀娟,孙凤菊,刘静.泡泡浴水疗法治疗脑瘫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J].职业与健康,2008,24(3):290一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