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问题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生命教育是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人的教育,是引导人生走向美好和完美的教育。我们谁也不希望如花的生命过早地凋谢,那么,作为一个历史教师,让我们把生命教育渗透到我们的教学中去,让我们不断地探索与完善生命教育的方式和途径,以史为镜,照亮年轻一代的生命旅程。
  关键词:历史教学 生命教育 研究
  
  历史是认识人类自身的最重要的科学,它从事的是人性的研究,是关于人类心灵历程的研究,正是这种研究,提供了人类认识自身可靠的实证的经验知识。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诱惑,各种腐朽的东西冲击着中学校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毒素正在吞噬着中学生。他们需要理解自己,认识自己,需要深刻地认识以往的历史,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吸取教训。我们要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使中学生以前贤为镜照亮自己、从历史中获得做人的榜样和规范,树立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一、历史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对生命满不在乎,理所当然地享受生命,看不到生命的艰辛与伟大。生命教育是一种多层次的认识生命本质、理解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而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课程中并没有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它只有通过学科教学的渗透进行。作为充满人文色彩的历史学科,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的内容,在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认为,充分利用历史教学中生命教育资源,结合历史教学教育实际,对人的生命发展给予及时、必要的指导和关怀将是一个有益而且必要的尝试。利用历史教学的形式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关注自己与他人,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关心他人和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通过历史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教育中学生要珍惜生命的存在,让他们充分欣赏和感受生命的美好,认识到他们所拥有的生命,不仅仅属于他们自己,个体的生命还和父母、亲友、社会息息相关;通过历史教学中的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中学生珍爱生命,更要启发中学生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帮助中学生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从个人推及他人、家庭、社会、国家、世界,将今日扩展至未来。目前,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展开,传统教学中漠视生命的教育现象有望得到克服。历史新课程确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把教学重点由教师转向学生,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尊重学生、尊重个性,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这与生命教育的理念是一致的。因此,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更好地适应历史新课程的要求。
  
  二、历史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
  
  1.历史教师首先要树立生命教育的理念
  作为一线的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如何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提升生命,是值得认真思考和积极实践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历史教师应有强烈的生命意识,自身应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如果希望学生热爱生命,就要让他们与热爱生命的人在一起,教师对生命的理解与热爱会通过这种互动传递给学生。因而,教师应善于控制属于自己个人的、负面的的情绪,教师要以生为本,以生命为本。教师不要忌讳学生谈死亡,要捕捉进行生命教育的每一个机会,让学生正确认识理解死亡,从历史上生存与死亡的斗争中理解生命的真谛。生命教育要求历史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修养,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你教育学生不要抽烟,最好自己也不要在学生面前抽烟,不然的话就很难起到相应的教育作用。身教重于言教,生命教育应从历史教师自身开始。历史教师自身的生命教育理念,往往是实践教育目的的关键。因此,进行生命教育,首先要求历史教师提升自己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情怀,不断完善自身的生命形象,始终充满生命的激情与活力,乐观积极地面对一切,控制个人的负面情绪,热爱学生、关怀学生、赏识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只要我们真正做到教人先正己,育人先爱人,就会润物无声,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2.挖掘历史课程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
  历史是一门基础性的人文学科,它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记录着人类生命发展的历程,蕴涵着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丰富素材。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挖掘蕴藏在历史过程和历史知识中的巨大精神财富,采取有效手段,使其变成有效的生命教育资源。两千多年以前,孔子就对人的生命成长寄予积极的发展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同一时期的道家的老子也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观。在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的理解上,提出了人与生命万物共同根源的创生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说了道创生万物的历程,并且提出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生命价值观。历史课程资源中蕴涵着的真、善、美的现象和与此相反的丑陋现象都能直接能激起学生的生命情感体验。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谭嗣同“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表达出忧国忧民,慷慨悲歌……这些都可以从正面激发学生对生命悲壮的感慨。而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对那些历史的丑恶现象如那拉氏、袁世凯、汪精卫之流丧失国格,卖国求荣;叶志超之辈的贪生怕死等等的抨击和鞭鞑,激起学生的愤慨之情,从反面让学生正确理解生命。让学生为历代帝王的昏庸无道而切齿痛恨,为志士仁人的英雄壮举而壮怀激烈……要使学生在历史长河的游历中处处激荡情感的波涛,让学生的心灵就在这激荡的波涛中得到净化,生命的认识得到升华。使学生更好地感悟历史上的优秀人物对真理和正义的执着追求的精神风貌,认清反面人物阴暗和丑陋的本质,理解生命的真正意义和价值,进而培养积极的生命态度,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认识到生命既属于自己,也属于社会,从而正确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关注个人命运的同时,更要关注国家的命运,乃至个人类的命运。
  3.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课堂生活是师生人生生命的一段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而言,历史课堂是其探究知识、发展智慧与养育人性的殿堂;对教师而言,历史课堂是其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得到充分体现与提升的场所。但长期以来,我们的历史课堂忽视师生生命的成长。课堂成为机器生产的工厂车间,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课堂成为学生苦读苦学的场所,死读死学的场所,是为分数激烈竞争的战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被严重忽视。这种课堂是不利于师生生命成长的,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才是师生共同生活、共同成长的精神乐园。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状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通过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积极交流,促进彼此之间情感的培养与发展。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热爱历史,热爱历史学科,热爱学习生活。同时,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其情感的表达和认识是有差异性的,教师必须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历史教师要把历史课堂变成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要把历史人物“复活”成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使枯燥无味的历史概念浅显化、直观化、生动化。教师要带领学生领略叱咤风云、历史剧变的雄壮美,风土人情、传说逸闻的人文美,沧海桑田、名山大川的自然美和诗词歌赋、音乐绘画的文艺美,让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美”不胜收。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自己对学生的热爱及情感与教学结合起来,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震撼,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与启发的作用,尽量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感受人类历史文化的精神力量,不断塑造具有个性的、崇高的、独立的精神家园,使历史课堂成为生命教育的天堂。
  总之,伴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历史教师应该重新反思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学,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让学生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理解生命的意义,提高生命质量,并不断创造生命的价值。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切实把握好生命教育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使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使历史教学真正成为生命教育的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1]刘晓宇.中学历史教学中关爱生命教育之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5,11.
  [2]麻洪友.历史教学应着力渗透生命教育[J].历史教学问题,2006,03.
  [3]陈桂.中学历史教学与社会美教育[J].扬州师院学报:社科版,1995,02.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信息化教育的步伐也在不断的加快,很多课堂教学中开始广泛的运用CAI课件开展教学工作,特别是基于Web的多媒体CAI课件开发和应用方面,更是成为了课件制作的
海南省课改已实施近三年了,我在教学中自我确立转变教学方式为重点,重视对自身的学习与实践的反思,关注自身的发展。从“习惯”和“经验”中解脱出来,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生变化,教学方法得到更新,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能力得到提高,并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现谈几点教学体会。    1. 化学课程开发与农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    在挖掘与利用本地的化学课程资源时,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农场的情感,让他们了解父母种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发生于气管、支气管黏膜上的非特异性炎症,常与气候变化、环境、吸烟、过敏原刺激等因素有关,老年人的发病率更高[1].若不积极治疗,可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入,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也在向纵深发展。而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也义不容辞地加入到改革的洪流中。面对新的形势,音乐考核模式也要有所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使用。怎么改变过去“一份试卷,一首歌”的考核模式?如何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让音乐考核更好地为音乐教学服务,让学生更乐于接受音乐考核?在音乐考核中我试行了让学生“玩中考、乐中考”的主体性考核,鼓励学生主动选择、自
摘 要:伴随新课程实施已近三年,课改带给每一个实验区教育工作者思索的问题有很多,如新旧教学理念的如何转换,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的如何适时转型,课堂教学中如何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任务合作型活动课的如何组织,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如何相得益彰等等。可每每思索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还是不能不考虑这些问题的背后所沉淀的基本问题,我们所做的这一切有没有在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我们日常的教学质量是不是日趋提高,如
机械通气(MV)是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治疗方法,且随着呼吸机的普及、广泛使用等,使得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抢救成功率呈上升趋势.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在气管插
摘 要:以新课程标准审视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可见其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情感与认知的脱节,主体与主导的脱节。本文认为正确处理这三个关系,是纠正传统课程教学之偏差,走出新课程教学新天地之关键。  关键词:思想政治新课程 理论 实践 情感 认知 主体 主导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认识的价
课堂教学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教师在这个平台上传道授业解惑.在对遗留下来的问题或者未完成的教学工作则可以通过课后工作来加以补充.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对课堂内外所要涉及
目的:观察分析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急诊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模式分为实验组(40例,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
摘 要:在思想政治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运用“诱导探究”教学模式,坚持“以诱引思,以探达拓”,围绕如何“诱”、“探”促使学生解决问题和应用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到“以诱引思,以探达拓,合作学习,体验成功”,力求学生个性全面优化发展,笔者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的课例《资源配置》,从设境引导,诱发参与、设置疑问,开拓思维、探索研究,揭示规律、实践体会,拓展延伸四个环节探讨这一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