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实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其主阵地在课堂。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以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具备如下三种教学能力。
一、独到的教案设计能力
教学的准备最显现的结果便是教学方案,即教案。教案设计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主体的修养和整体素质。教师正确的教育思想和高超的教学艺术、独特的教学风格,是设计质量的根本保证。教案设计是事先的计划,教师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心理准备、学习环境等对教学过程进行预先的决策和超前的把握,以此来进一步规划教师的教学行为。
首先,教案设计能力表现为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能力,这是教案设计的始点。教学内容包括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有关参考资料。教师只有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基本内容和要求,才能居高临下地理解教科书。熟练掌握教科书的全部内容,包括编写意图、组织结构、重点章节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关键。在此基础上,阅读有关参考资料,从中精选一些材料充实的教学内容。教师对教学内容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从编者的角度、作者的角度、教者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透彻理解,融会贯通,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发挥教学内容最大的教学效应。
其次,教案设计能力表现为制定最佳教学措施的能力,这是教案设计的中心环节。教者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更要手中有法。根据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对学生初始才能的预测,制定学生更高效学习的最佳措施(具体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过程的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课堂提问、板书等)并形成一定的教学流程。需要指出的是,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更应关注并渗透学习策略,毕竟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学生,由学生的行为所决定。所以制定最佳措施时,要尽可能强化以下方面:一是教学过程的活动化。教师要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析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唱一唱,画一画,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把教学过程还给学生。二是学习方式多样化。既要重视自学,设计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要重视合作学习,设计学生小组内的互助学习;还要引进探究学习,尽可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亲历知识发展的过程,让学习在积极的体验中能学、想学、会学,同时养成合作、共享的个性品质。三是过程设计粗线条。教学过程是一个富于变化的时空群体活动,主体、客体、媒体之间的关系处在不断的转换之中。这种不断转换的关系,使课堂教学的过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很强的现实性。因此,教案设计必须具备高度的可塑性。我们提倡洗练的粗线条设计,就是为了留出足够的“空白”,以现场处理教学过程中更多生成的东西,而不致使学习过程成为教师演示主观编制的十分细密的教案的过程,因为再周密的计划也只能是一种“预测”。
二、灵活的教学调控能力
总的来说,教学过程是根据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方案,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过程,但它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执行既定方案的过程,因为教学的主体是人,一个个富有生命活力而又有不同个性的人,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具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生成的特点,即每一堂课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师生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教学过程呈现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要求教师具有实施调控的能力。课堂实施调控能力的强弱是一个教师专业水平高低的集中反映,是教学艺术风采的展示。实施调控能力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以为以下三点很重要。
一是教师的自控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落实教学目标,应该善于调节气氛,掌握节奏,控制局面。通过调控,使教学过程流程节奏起伏有致,内容节奏轻重有变,思维节奏张弛有度,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高潮迭起,跃动灵气,成为智慧的生命符号。再者,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教师自我失误的时候,比如言不达意、板书错误、演示差错、思维受阻等,教师也需要自我调控。特别是自我感觉不顺时,更要及时调节自己的心态,让自己适应学生,适应教学情境。诚然,良好的自控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真我”,把课堂视为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
二是学生的调控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刻刻、分分秒秒地充盈着对学生的关注,对学生多变的学习行为满怀爱心地作出及时处理。教师要努力唤起学生学习需要、兴趣,使他们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鼓励他们学得更好。当然,教学过程中也难免有来自学生的意外事件,如淘气孩子的恶作剧,学生智力活动中的一些古怪提问等,教师也必须立即调控,使其行为转向既定方向。这就是一种教学机智,可以面对学生不同发展水平的生命特征和个性差异一触即发,随机应变。
三是对教案的调控能力。教案必竟是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实施灵活性非常重要。实施教案并非贯彻计划,既然课堂情境发生了变化,那么随之也要调整,根据课堂变化做出适时的修改、补充,而非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半步,以致失去许多稍纵即逝的教学机会,事后叹息。
三、个性的反思总结能力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教学过程往往只注重课堂前的准备和课的实施,而忽视课后的反思。其实,课上完,教学并没有完。我们不妨再回头来看看整个教学过程,追问一下:“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实事上,教后的反思与总结是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反思总结,教者可以全面了解自己的教学状况,并对自己的教学水平作出明晰的衡量,从而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当反思与总结成为教师的一种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必将能够有效地监控、调节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形成教师自我完善的内在机制。
教师的反思与总结可以通过评课、做课堂实录、写教后记等方式来进行。评课包括自评或他评,具体内容可以从教和学两个角度进行。体现在教的方面,有哪些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体现在学的方面,主要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原因何在。评课将有益于教师悟出个中滋味,获益匪浅。做课堂实录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和教案设计进行比较,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哪些方面按教案设计进行,哪些地方进行了灵活变通,哪些地方失控甚至走样,分析研究中也就有了自我提高。写教后记更多的是教者的一种“自省”。教后记种种分析总结,不仅要记下教学的成功与失败之处,而且还要写进自己的分析、感想、体会、新的认识和补充意见,使之成为今后的有益借鉴。
以上三种教学过程中必备的能力,既有相对独立的一面,又有相互联系的一面。为此,我们教师既要注重各种单项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又要着眼于整体的效应,使各种能力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从而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焕发出有生命的活力。
一、独到的教案设计能力
教学的准备最显现的结果便是教学方案,即教案。教案设计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主体的修养和整体素质。教师正确的教育思想和高超的教学艺术、独特的教学风格,是设计质量的根本保证。教案设计是事先的计划,教师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心理准备、学习环境等对教学过程进行预先的决策和超前的把握,以此来进一步规划教师的教学行为。
首先,教案设计能力表现为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能力,这是教案设计的始点。教学内容包括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有关参考资料。教师只有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基本内容和要求,才能居高临下地理解教科书。熟练掌握教科书的全部内容,包括编写意图、组织结构、重点章节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关键。在此基础上,阅读有关参考资料,从中精选一些材料充实的教学内容。教师对教学内容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从编者的角度、作者的角度、教者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透彻理解,融会贯通,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发挥教学内容最大的教学效应。
其次,教案设计能力表现为制定最佳教学措施的能力,这是教案设计的中心环节。教者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更要手中有法。根据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对学生初始才能的预测,制定学生更高效学习的最佳措施(具体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过程的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课堂提问、板书等)并形成一定的教学流程。需要指出的是,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更应关注并渗透学习策略,毕竟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学生,由学生的行为所决定。所以制定最佳措施时,要尽可能强化以下方面:一是教学过程的活动化。教师要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析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唱一唱,画一画,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把教学过程还给学生。二是学习方式多样化。既要重视自学,设计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要重视合作学习,设计学生小组内的互助学习;还要引进探究学习,尽可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亲历知识发展的过程,让学习在积极的体验中能学、想学、会学,同时养成合作、共享的个性品质。三是过程设计粗线条。教学过程是一个富于变化的时空群体活动,主体、客体、媒体之间的关系处在不断的转换之中。这种不断转换的关系,使课堂教学的过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很强的现实性。因此,教案设计必须具备高度的可塑性。我们提倡洗练的粗线条设计,就是为了留出足够的“空白”,以现场处理教学过程中更多生成的东西,而不致使学习过程成为教师演示主观编制的十分细密的教案的过程,因为再周密的计划也只能是一种“预测”。
二、灵活的教学调控能力
总的来说,教学过程是根据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方案,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过程,但它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执行既定方案的过程,因为教学的主体是人,一个个富有生命活力而又有不同个性的人,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具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生成的特点,即每一堂课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师生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教学过程呈现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要求教师具有实施调控的能力。课堂实施调控能力的强弱是一个教师专业水平高低的集中反映,是教学艺术风采的展示。实施调控能力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以为以下三点很重要。
一是教师的自控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落实教学目标,应该善于调节气氛,掌握节奏,控制局面。通过调控,使教学过程流程节奏起伏有致,内容节奏轻重有变,思维节奏张弛有度,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高潮迭起,跃动灵气,成为智慧的生命符号。再者,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教师自我失误的时候,比如言不达意、板书错误、演示差错、思维受阻等,教师也需要自我调控。特别是自我感觉不顺时,更要及时调节自己的心态,让自己适应学生,适应教学情境。诚然,良好的自控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真我”,把课堂视为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
二是学生的调控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刻刻、分分秒秒地充盈着对学生的关注,对学生多变的学习行为满怀爱心地作出及时处理。教师要努力唤起学生学习需要、兴趣,使他们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鼓励他们学得更好。当然,教学过程中也难免有来自学生的意外事件,如淘气孩子的恶作剧,学生智力活动中的一些古怪提问等,教师也必须立即调控,使其行为转向既定方向。这就是一种教学机智,可以面对学生不同发展水平的生命特征和个性差异一触即发,随机应变。
三是对教案的调控能力。教案必竟是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实施灵活性非常重要。实施教案并非贯彻计划,既然课堂情境发生了变化,那么随之也要调整,根据课堂变化做出适时的修改、补充,而非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半步,以致失去许多稍纵即逝的教学机会,事后叹息。
三、个性的反思总结能力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教学过程往往只注重课堂前的准备和课的实施,而忽视课后的反思。其实,课上完,教学并没有完。我们不妨再回头来看看整个教学过程,追问一下:“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实事上,教后的反思与总结是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反思总结,教者可以全面了解自己的教学状况,并对自己的教学水平作出明晰的衡量,从而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当反思与总结成为教师的一种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必将能够有效地监控、调节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形成教师自我完善的内在机制。
教师的反思与总结可以通过评课、做课堂实录、写教后记等方式来进行。评课包括自评或他评,具体内容可以从教和学两个角度进行。体现在教的方面,有哪些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体现在学的方面,主要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原因何在。评课将有益于教师悟出个中滋味,获益匪浅。做课堂实录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和教案设计进行比较,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哪些方面按教案设计进行,哪些地方进行了灵活变通,哪些地方失控甚至走样,分析研究中也就有了自我提高。写教后记更多的是教者的一种“自省”。教后记种种分析总结,不仅要记下教学的成功与失败之处,而且还要写进自己的分析、感想、体会、新的认识和补充意见,使之成为今后的有益借鉴。
以上三种教学过程中必备的能力,既有相对独立的一面,又有相互联系的一面。为此,我们教师既要注重各种单项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又要着眼于整体的效应,使各种能力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从而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焕发出有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