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形式灵活、内容丰富、便于掌握的教学方式。为了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准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和重要环节,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就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教学目标,以及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为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组探究 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5-030
一、小组合作的意义
数学是一门枯燥锻炼思维能力的一门课程。每个小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以及接受程度都是不同的。在当今社会合作要比竞争重要的多。在小学数学中进行小组合作教学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并且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还可以交流自已的想法,提高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明确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必须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心里有准备,以及一个小目标。如果不说清楚,坐在一起探讨就会很没有兴趣,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组内分工明确
小组在进行合作时,教师必须进行对小组人员的分配。如谁是组长,谁是副组长都要分配好。并且每个人的在小组中要承担的任务是什么也要进行一些讲解。有效的分工有意与小组在接下来的小组学习中顺利有序的展开学习交流,而且也能让学生再小组中充分发挥自已的作用。
(三)教师指导及时
教师往往会认为将课堂交给小组,让小组成员间互相合作交流,自己则不必干预。其实,教师指导的缺席会导致学生之间合作出现各种问题,因为小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经验是比较欠缺的,自制力也是存在不足之处,所以教师指导缺席,个别学习成绩好、性格活泼的学生便会表现过于强势和活跃,甚至会“一手遮天”,在小组内自觉扮演领导者的角色,而性格内向、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很少开口,很少表达自己的意见,长此以往,组内逐渐形成了一两个人“独当一面”的局面,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和小组作用的切实发挥。
三、进行数学小组教学的具体措施
(1)小组合作探究的“主题”和选择数学过程中的细节设计
提到数学课,我们习惯的认为就是阿拉伯数字的加减乘除,或是公式的简单运用等。而在进行数学课的主题选择比起“常规教学”要有新意。是从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切蛋糕”现象入手,学生既熟悉又好奇,老师继续提出问题“得到29块蛋糕,最少需要切几刀?”,六年级的孩子对这样的问题还是很感性的,从而可以饶有兴致的去思考并在草稿纸上进行反复的“切蛋糕”实验。因为孩子们会认为自己可以解决,这难不倒他们。此时,王老师则在学生实验“切蛋糕”的时候,再次提出问题“是否可以找到切蛋糕的规律?”,将“切蛋糕”现象的实质抽离出来,让学生再实践,从而找到暗藏的“数学规律”。再举一反三。最终达成“化繁为简”的数学学习思想的完美体现。而学生则在“实践——理论——实践”的小组合作探究中,对具体的生活现象有了思考和解决的方法,并有一个全新的体验。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有了提高,或许对这个学科有了新的认识。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不同解题方法的碰撞,则对探究结果的出现或探究效果的呈现是有利的。
(二)学生的投入状态或参与度。
在老师的主题选择和教学细节设计的恰当引导下,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高的。比如:在教师的表述和同学的回答时,其他同学都是会安静用心的倾听思考;同时会动手尝试做各种题目,并伴有小组交流。在教师要求某些环节是不需要小组合作交流时,学生则会独自完成尝试,所在教师要在在合适的时候进行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三)学生合作的具体情况分析
当课堂内容进入到“探究学习2”时,即1+2+3+……+100=?的问题是,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小美最先算出并告知其他三人,三人相視一笑,继续进行各自的演算。演算好后,小美把自己的3种解题思路讲解给其他成员,其他成员则把与自己不同的解题方法再次进行了尝试。小美与小丽间的交流是比较多的(空间上呈对角线)。小美和小亮也有交流(空间上面对面),小丽与小亮也有交流(同桌)。但小明虽参与小组成员的讨论,但更多的表现是微微一笑,而没有更多的语言表达和讨论,或是分享自己的计算过程。另外,四人在发现题目出现新问题是,则进行了再次的讨论,并更新了结论。还有,4人中,小美同学主动举手把自己的解题方法清晰的表述给全班师生。
四、总结
总之,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并且在这个轻松的学习环境下让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对数学的自主探究能力。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们在一起共同学习,完成学习目标。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小组合作学习与数学教学更加融合在一起,在学习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杜兰梅.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杜兰梅.内蒙古教育2019(23):34-35.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组探究 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5-030
一、小组合作的意义
数学是一门枯燥锻炼思维能力的一门课程。每个小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以及接受程度都是不同的。在当今社会合作要比竞争重要的多。在小学数学中进行小组合作教学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并且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还可以交流自已的想法,提高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明确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必须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心里有准备,以及一个小目标。如果不说清楚,坐在一起探讨就会很没有兴趣,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组内分工明确
小组在进行合作时,教师必须进行对小组人员的分配。如谁是组长,谁是副组长都要分配好。并且每个人的在小组中要承担的任务是什么也要进行一些讲解。有效的分工有意与小组在接下来的小组学习中顺利有序的展开学习交流,而且也能让学生再小组中充分发挥自已的作用。
(三)教师指导及时
教师往往会认为将课堂交给小组,让小组成员间互相合作交流,自己则不必干预。其实,教师指导的缺席会导致学生之间合作出现各种问题,因为小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经验是比较欠缺的,自制力也是存在不足之处,所以教师指导缺席,个别学习成绩好、性格活泼的学生便会表现过于强势和活跃,甚至会“一手遮天”,在小组内自觉扮演领导者的角色,而性格内向、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很少开口,很少表达自己的意见,长此以往,组内逐渐形成了一两个人“独当一面”的局面,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和小组作用的切实发挥。
三、进行数学小组教学的具体措施
(1)小组合作探究的“主题”和选择数学过程中的细节设计
提到数学课,我们习惯的认为就是阿拉伯数字的加减乘除,或是公式的简单运用等。而在进行数学课的主题选择比起“常规教学”要有新意。是从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切蛋糕”现象入手,学生既熟悉又好奇,老师继续提出问题“得到29块蛋糕,最少需要切几刀?”,六年级的孩子对这样的问题还是很感性的,从而可以饶有兴致的去思考并在草稿纸上进行反复的“切蛋糕”实验。因为孩子们会认为自己可以解决,这难不倒他们。此时,王老师则在学生实验“切蛋糕”的时候,再次提出问题“是否可以找到切蛋糕的规律?”,将“切蛋糕”现象的实质抽离出来,让学生再实践,从而找到暗藏的“数学规律”。再举一反三。最终达成“化繁为简”的数学学习思想的完美体现。而学生则在“实践——理论——实践”的小组合作探究中,对具体的生活现象有了思考和解决的方法,并有一个全新的体验。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有了提高,或许对这个学科有了新的认识。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不同解题方法的碰撞,则对探究结果的出现或探究效果的呈现是有利的。
(二)学生的投入状态或参与度。
在老师的主题选择和教学细节设计的恰当引导下,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高的。比如:在教师的表述和同学的回答时,其他同学都是会安静用心的倾听思考;同时会动手尝试做各种题目,并伴有小组交流。在教师要求某些环节是不需要小组合作交流时,学生则会独自完成尝试,所在教师要在在合适的时候进行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三)学生合作的具体情况分析
当课堂内容进入到“探究学习2”时,即1+2+3+……+100=?的问题是,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小美最先算出并告知其他三人,三人相視一笑,继续进行各自的演算。演算好后,小美把自己的3种解题思路讲解给其他成员,其他成员则把与自己不同的解题方法再次进行了尝试。小美与小丽间的交流是比较多的(空间上呈对角线)。小美和小亮也有交流(空间上面对面),小丽与小亮也有交流(同桌)。但小明虽参与小组成员的讨论,但更多的表现是微微一笑,而没有更多的语言表达和讨论,或是分享自己的计算过程。另外,四人在发现题目出现新问题是,则进行了再次的讨论,并更新了结论。还有,4人中,小美同学主动举手把自己的解题方法清晰的表述给全班师生。
四、总结
总之,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并且在这个轻松的学习环境下让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对数学的自主探究能力。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们在一起共同学习,完成学习目标。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小组合作学习与数学教学更加融合在一起,在学习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杜兰梅.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杜兰梅.内蒙古教育2019(2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