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发展结构的问题上,推进对外投资将担负重大使命。未来几年,中国政府势必会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同时,对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制定更多规范细则。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
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出报告。十九大报告中出现了不少“关键词”,展示了新理念、新观点。除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等热点词汇之外,对外开放同样构成了本次十九大报告的重要内容。
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任务”中,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就是其中之一。关于“全面开放新格局”,报告中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显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外开放”依旧是中国的重要发展战略。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一直是中国始终奉行的政策。30多年来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一方面,中国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希望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不断推动出口导向型企业发展,“出口”与“投资”一同成为近3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据海关统计,2016年中国的货物进出口规模达到24.33万亿元,比2015年下降0.9%;进入2017年上半年,中国进出口增长19.6%,规模总值达到13.14万亿元,创下了2011年下半年以来半年度同比最高增速。从全球市场的角度看,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有关统计数据,2012年-2015年中国出口国际市场份额逐年上升,2015年已经提高至19.8%,是近30多年来的歷史新高。从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外贸增长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就业人数达到1.8亿左右,约占全国就业总量的23%;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规模已经超过8.2万亿元,成为支持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外贸增长还带来了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的兴起与成长,成为新时期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进程中新的立足点。
此外,利用外资也是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于一国的贸易增长、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均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早期的经济建设有赖于FDI所带来的必要资金,而中国经济发展结构的转变与外资投资分布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发布的《2017年世界投资报告》,中国在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东道国中排名第二。1992年,中国利用FDI的规模仅有110亿美元,而2015年中国利用FDI的规模就已经高达1356.1亿美元,其间增长了12.3倍。外资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特殊角色,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外资一直是走在前列的。相关研究分析显示,2015年流向制造业的FDI占比仍有31%,流向房地产和金融行业的FDI比重分别达到23%和12%。当前,外资更多地分布于服务业和高附加值产业,而这一部分产业是中国未来转型的方向。与此同时,在“一带一路”建设和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外资是其中比较积极的力量,中国当前完全有必要用好外资。这意味着,中国要建立开放性的经济体系,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外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
30多年来的对外开放经验表明,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国欲发展先进生产力、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就必须继续推动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此外,持续的对外开放对中国社会自身的变革与发展也产生不少积极影响,比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要求中国国内需要不断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建设、对外出口符合发达国家质检产品标准也促使中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生产质量标准、吸引外商投资和涉外商贸的增加要求中国在商贸投资领域不断推进相关法律标准的出台与完善。整体而言,无论从国际地位的提升,还是国内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对外开放所带来的积极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
尽管过去五年中,中国的“开放型新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然而随着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程度不断加深,中国也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和困难。
201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与前一年相比下降0.9%。世界贸易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货物贸易总额超过中国,这是中国在时隔四年后将首位宝座拱手让出。有分析指出,中国作为出口基地的竞争力下降问题不容忽视。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凭借着自身低成本的优势不断扩大贸易额,进而成为“世界工厂”。而今,随着劳动力成本、土地开发成本等不断攀升,外资企业甚至部分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出现向越南等海外国家和地区转移工厂的动向。此外,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世界市场整体处于低迷状况。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16年全球贸易量同比上升1.3%,创下2009年以来的最低增幅,显著低于全球2.3%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全球范围内不断蔓延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全球贸易造成不小的冲击,中国也饱受其害。2016年,中国总共遭遇119起贸易摩擦事件,相当于每三天就会发生一起。
此外,在2016年欧盟实施的68种反倾销税中,有51种是针对中国商品的,覆盖了从钢材到太阳能电池等中国大宗出口商品。至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地位问题,2016年5月欧盟议会也高票通过一项决议,拒绝承认中国拥有“市场经济”的地位。世界政治形势的不确定性也增加了中国对外开放面临的风险。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具有保护主义色彩的贸易政策、英国公投脱欧、美国退出TPP谈判框架等等,均加剧了当前国际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严峻局势。总而言之,中国的对外开放道路依旧漫长,仍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鉴于当前中国对外开放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与挑战,本次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罗伯特·阿泽维多指出,“在贸易上关闭国门只能让事态恶化”。中国过去近40年的对外开放经验已经明确说明,对外开放是中国当前必须一以贯之的政策。在新形势下,既然要坚持继续打开国门,就不能还如往常一样依靠低成本发展对外贸易,而是需要我们思变。当前的中国对外开放同样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十九大报告已经敏锐地关注到这一问题,并提纲挈领提出了整体的发展思路——“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在这一新格局中,“一带一路”将是中国未来几年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抓手。自中国经济发展开始进入新常态之后,中国已经意识到角色和任务的转变,而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是中国开始积极适应新角色和新任务的重要体现。它是中国实施更加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是新时期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和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战略新格局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顺应全球和区域发展格局新的变化、培育中国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的重大战略部署。
显然,十九大报告已经明确将“一带一路”定位为中国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大平台,集中凸显了中国创新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东方大智慧。值得注意的是,“一带一路”的推出表明了当前中国对外开放、实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思路和内容。“一带一路”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合作理念是开放包容的;其次,在合作空间上也是包容的;再者,合作方式将是机制性合作与非机制性合作的结合;最后,合作领域也是开放包容的。这意味着当前对外开放新格局将要求在合作理念、合作空间、合作方式和合作领域等方面实现新的转变与突破,从而全方位、多层次地将对外开放政策贯彻到底。
其次,报告提出要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随着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中国已经无法再像以前一样纯粹依靠低成本优势发展对外贸易。在成为贸易大国的情况下,中国将积极推进贸易强国建设。这与当前中国积极倡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要求是相适应的。在产品制造领域,中国在技术创新、品牌创造等方面仍处于劣势;在服务贸易领域,中国在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上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总而言之,这一要求是基于当前中国由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推进的迫切需求。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在逐渐成长为中国经济增长不可忽视的新动力。2016年,试点区域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到1637亿元,同比增长1倍以上;市场采购贸易出口规模达到2039亿元,同比增长16%。显然,以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贸易为代表的新业态正在逐步成为中国进出口增长的新动力。
相比于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传统业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业态具有诸多新优势:1.新业态更易突破传统的空间局限;2.新业态有助于不同国家间技术跨越;3.新业态更贴近日常生活,易被接受。鉴此,未来几年内,国家势必会进一步推动新业态的生存与发展,打造更好的互联网平台,在以企业为走出去主体的条件下,加强政策设计,为新业态新模式走出去营造良好环境。
再者,报告提出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当前,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已经实现高程度的融合,实现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势在必行。实际上,前几年我国就已着手摸索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政策。早在2013年8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后在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服务业开放、完善政府监管制度等方面的探索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随后设立的天津、福建、广东则代表了自贸区建设在沿海地区的推广。这两批自贸区的良好表现又催生了2016年第三批自贸区的设立,进而初步形成由沿海拓展到内陆、梯度发展的新格局。由于当前外贸转型升级过程中,传统优势消失与新兴优势形成之间存在时间差,因此中国亟须通过更加主动的对外开放倒逼国内改革,通过构筑开放型经济体系在国际国内更大市场空间内优化资源配置,而自贸区战略正是中国主动开放的重要抓手和平台。在自贸区平台上,通过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货物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将不断提高,出口带动制造业发展、进口带动消费发展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市场准入门槛降低,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开放将促进服务业的繁荣;相互投资的创造效应将使得新的全球供应链和区域生产网络不断拓展,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内涵将不断得到充实。
鉴此,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在未来将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显然,对于利用外资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全面推广、进一步降低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实现反壟断的机制化和透明化、实现投资程序的真正简化等方面的问题,未来几年自贸区实践在顶层设计支持下将有希望得到进一步解决。报告还提到要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在新一轮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需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进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完成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转型升级。显然,实现“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的目标,仅仅推进东部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进程是远远不够的。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的开放力度,不仅仅是中国平衡区域发展所需要做到的,同时也是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当前,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行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为西部带来了全方位进口和资本双向流动的发展机遇。显然,在“新时代”中,西部是一个潜在的综合性区域经济合作平台,成为中国向西合作的重要立足点和支撑点。特别是第三批自贸区的设立,内部地区将迎来对外开放的新机遇。
一方面,自贸区的设立可以作为一个招商引资平台,获得财力的集中支持;另一方面,自贸区意味着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建设,这可以通过先行的政策试验改善西部发展环境。未来西部地区在中国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将大有可为。
最后,报告明确要求继续推进对外投资。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鼓励支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走出去”和“引进来”对下一步对外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关键作用。从某种程度上,中国的对外投资处于一种相对滞后的状态。国外研究表明,“走出去”速度与一国的GDP水平特别是人均GDP水平密切相关。
当前中国人均GDP已突破8000美元,从理论上讲应该是进入对外投资高度增长阶段。尽管前几年中国企业走出去喜忧参半,但不可否认的是,对外投资对于当前中国提高自身发展水平、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具有突出的意义。对外投资可以帮助国内市场寻求中国需要的技术、产品、资源及能源,满足国内需求。与此同时,国内企业技术相对落后、品牌缺乏、管理模式相对老旧的状况早已被诟病多时,通过兼并国外企业寻求自身发展的转型升级无疑是一可行之策。此外,资本“走出去”还有助于通过对外投资打进海外市场,规避相关的贸易摩擦,提升中国的外贸发展水平。这意味着,在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发展结构的问题上,推进对外投资将担负重大使命。在未来几年,中国政府势必会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在鼓励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同时,对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制定更多的规范细则。
(编辑:王延春)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
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出报告。十九大报告中出现了不少“关键词”,展示了新理念、新观点。除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等热点词汇之外,对外开放同样构成了本次十九大报告的重要内容。
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任务”中,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就是其中之一。关于“全面开放新格局”,报告中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显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外开放”依旧是中国的重要发展战略。
为什么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一直是中国始终奉行的政策。30多年来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一方面,中国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希望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不断推动出口导向型企业发展,“出口”与“投资”一同成为近3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据海关统计,2016年中国的货物进出口规模达到24.33万亿元,比2015年下降0.9%;进入2017年上半年,中国进出口增长19.6%,规模总值达到13.14万亿元,创下了2011年下半年以来半年度同比最高增速。从全球市场的角度看,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有关统计数据,2012年-2015年中国出口国际市场份额逐年上升,2015年已经提高至19.8%,是近30多年来的歷史新高。从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外贸增长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就业人数达到1.8亿左右,约占全国就业总量的23%;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规模已经超过8.2万亿元,成为支持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外贸增长还带来了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的兴起与成长,成为新时期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进程中新的立足点。
此外,利用外资也是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于一国的贸易增长、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均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早期的经济建设有赖于FDI所带来的必要资金,而中国经济发展结构的转变与外资投资分布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发布的《2017年世界投资报告》,中国在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东道国中排名第二。1992年,中国利用FDI的规模仅有110亿美元,而2015年中国利用FDI的规模就已经高达1356.1亿美元,其间增长了12.3倍。外资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特殊角色,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外资一直是走在前列的。相关研究分析显示,2015年流向制造业的FDI占比仍有31%,流向房地产和金融行业的FDI比重分别达到23%和12%。当前,外资更多地分布于服务业和高附加值产业,而这一部分产业是中国未来转型的方向。与此同时,在“一带一路”建设和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外资是其中比较积极的力量,中国当前完全有必要用好外资。这意味着,中国要建立开放性的经济体系,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外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
30多年来的对外开放经验表明,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国欲发展先进生产力、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就必须继续推动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此外,持续的对外开放对中国社会自身的变革与发展也产生不少积极影响,比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要求中国国内需要不断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建设、对外出口符合发达国家质检产品标准也促使中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生产质量标准、吸引外商投资和涉外商贸的增加要求中国在商贸投资领域不断推进相关法律标准的出台与完善。整体而言,无论从国际地位的提升,还是国内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对外开放所带来的积极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
尽管过去五年中,中国的“开放型新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然而随着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程度不断加深,中国也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和困难。
201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与前一年相比下降0.9%。世界贸易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货物贸易总额超过中国,这是中国在时隔四年后将首位宝座拱手让出。有分析指出,中国作为出口基地的竞争力下降问题不容忽视。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凭借着自身低成本的优势不断扩大贸易额,进而成为“世界工厂”。而今,随着劳动力成本、土地开发成本等不断攀升,外资企业甚至部分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出现向越南等海外国家和地区转移工厂的动向。此外,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世界市场整体处于低迷状况。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16年全球贸易量同比上升1.3%,创下2009年以来的最低增幅,显著低于全球2.3%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全球范围内不断蔓延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全球贸易造成不小的冲击,中国也饱受其害。2016年,中国总共遭遇119起贸易摩擦事件,相当于每三天就会发生一起。
此外,在2016年欧盟实施的68种反倾销税中,有51种是针对中国商品的,覆盖了从钢材到太阳能电池等中国大宗出口商品。至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地位问题,2016年5月欧盟议会也高票通过一项决议,拒绝承认中国拥有“市场经济”的地位。世界政治形势的不确定性也增加了中国对外开放面临的风险。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具有保护主义色彩的贸易政策、英国公投脱欧、美国退出TPP谈判框架等等,均加剧了当前国际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严峻局势。总而言之,中国的对外开放道路依旧漫长,仍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如何继续扩大对外开放
鉴于当前中国对外开放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与挑战,本次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罗伯特·阿泽维多指出,“在贸易上关闭国门只能让事态恶化”。中国过去近40年的对外开放经验已经明确说明,对外开放是中国当前必须一以贯之的政策。在新形势下,既然要坚持继续打开国门,就不能还如往常一样依靠低成本发展对外贸易,而是需要我们思变。当前的中国对外开放同样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十九大报告已经敏锐地关注到这一问题,并提纲挈领提出了整体的发展思路——“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在这一新格局中,“一带一路”将是中国未来几年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抓手。自中国经济发展开始进入新常态之后,中国已经意识到角色和任务的转变,而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是中国开始积极适应新角色和新任务的重要体现。它是中国实施更加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是新时期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和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战略新格局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顺应全球和区域发展格局新的变化、培育中国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的重大战略部署。
显然,十九大报告已经明确将“一带一路”定位为中国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大平台,集中凸显了中国创新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东方大智慧。值得注意的是,“一带一路”的推出表明了当前中国对外开放、实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思路和内容。“一带一路”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合作理念是开放包容的;其次,在合作空间上也是包容的;再者,合作方式将是机制性合作与非机制性合作的结合;最后,合作领域也是开放包容的。这意味着当前对外开放新格局将要求在合作理念、合作空间、合作方式和合作领域等方面实现新的转变与突破,从而全方位、多层次地将对外开放政策贯彻到底。
其次,报告提出要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随着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中国已经无法再像以前一样纯粹依靠低成本优势发展对外贸易。在成为贸易大国的情况下,中国将积极推进贸易强国建设。这与当前中国积极倡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要求是相适应的。在产品制造领域,中国在技术创新、品牌创造等方面仍处于劣势;在服务贸易领域,中国在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上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总而言之,这一要求是基于当前中国由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推进的迫切需求。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在逐渐成长为中国经济增长不可忽视的新动力。2016年,试点区域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到1637亿元,同比增长1倍以上;市场采购贸易出口规模达到2039亿元,同比增长16%。显然,以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贸易为代表的新业态正在逐步成为中国进出口增长的新动力。
相比于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传统业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业态具有诸多新优势:1.新业态更易突破传统的空间局限;2.新业态有助于不同国家间技术跨越;3.新业态更贴近日常生活,易被接受。鉴此,未来几年内,国家势必会进一步推动新业态的生存与发展,打造更好的互联网平台,在以企业为走出去主体的条件下,加强政策设计,为新业态新模式走出去营造良好环境。
再者,报告提出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当前,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已经实现高程度的融合,实现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势在必行。实际上,前几年我国就已着手摸索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政策。早在2013年8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后在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服务业开放、完善政府监管制度等方面的探索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随后设立的天津、福建、广东则代表了自贸区建设在沿海地区的推广。这两批自贸区的良好表现又催生了2016年第三批自贸区的设立,进而初步形成由沿海拓展到内陆、梯度发展的新格局。由于当前外贸转型升级过程中,传统优势消失与新兴优势形成之间存在时间差,因此中国亟须通过更加主动的对外开放倒逼国内改革,通过构筑开放型经济体系在国际国内更大市场空间内优化资源配置,而自贸区战略正是中国主动开放的重要抓手和平台。在自贸区平台上,通过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货物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将不断提高,出口带动制造业发展、进口带动消费发展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市场准入门槛降低,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开放将促进服务业的繁荣;相互投资的创造效应将使得新的全球供应链和区域生产网络不断拓展,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内涵将不断得到充实。
鉴此,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在未来将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显然,对于利用外资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全面推广、进一步降低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实现反壟断的机制化和透明化、实现投资程序的真正简化等方面的问题,未来几年自贸区实践在顶层设计支持下将有希望得到进一步解决。报告还提到要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在新一轮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需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进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完成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转型升级。显然,实现“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的目标,仅仅推进东部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进程是远远不够的。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的开放力度,不仅仅是中国平衡区域发展所需要做到的,同时也是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当前,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行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为西部带来了全方位进口和资本双向流动的发展机遇。显然,在“新时代”中,西部是一个潜在的综合性区域经济合作平台,成为中国向西合作的重要立足点和支撑点。特别是第三批自贸区的设立,内部地区将迎来对外开放的新机遇。
一方面,自贸区的设立可以作为一个招商引资平台,获得财力的集中支持;另一方面,自贸区意味着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建设,这可以通过先行的政策试验改善西部发展环境。未来西部地区在中国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将大有可为。
最后,报告明确要求继续推进对外投资。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鼓励支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走出去”和“引进来”对下一步对外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关键作用。从某种程度上,中国的对外投资处于一种相对滞后的状态。国外研究表明,“走出去”速度与一国的GDP水平特别是人均GDP水平密切相关。
当前中国人均GDP已突破8000美元,从理论上讲应该是进入对外投资高度增长阶段。尽管前几年中国企业走出去喜忧参半,但不可否认的是,对外投资对于当前中国提高自身发展水平、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具有突出的意义。对外投资可以帮助国内市场寻求中国需要的技术、产品、资源及能源,满足国内需求。与此同时,国内企业技术相对落后、品牌缺乏、管理模式相对老旧的状况早已被诟病多时,通过兼并国外企业寻求自身发展的转型升级无疑是一可行之策。此外,资本“走出去”还有助于通过对外投资打进海外市场,规避相关的贸易摩擦,提升中国的外贸发展水平。这意味着,在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发展结构的问题上,推进对外投资将担负重大使命。在未来几年,中国政府势必会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在鼓励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同时,对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制定更多的规范细则。
(编辑:王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