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育工作中借鉴佛教教育的探讨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是人类诞生以来就有的一门课程,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探讨如何做好这一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哲学家都深入进行过这方面的探讨。佛、道、儒称作三教,都劝鉴人们弃恶从善,可以说都是广义的德育这一课题的一个组成部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不乏人研究,能不能在德育工作中借鉴一下佛教的思想,我们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尝试。我和学生一起从佛教的三皈、四弘、五戒、六度入手,解读出无私、宽容、守法、勤劳、节俭、进取等美德。在对佛教思想进行学术探讨的基础上,自己的心灵也不知不觉地得到了一次洗禮。
  一、觉而不迷就是佛
  佛是焚语佛陀的简称,意译为“觉者”。对人、对事、对物觉而不迷就是佛。华严经上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为什么我们没有成佛呢?是因为我们的本觉迷失了。这个本觉就是佛所指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译成汉语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所以我们要找回自己的本觉,怎样才能找回自己的本觉?那就是不迷。凡事能进得去,还要能走得出来。对自己的学习、工作、事业、婚姻、家庭,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对荣誉和地位,该争取时要争取,该放手时要放手。
  二、三皈要求我们对人对事对物保持一个正确的心态
  佛教中的三皈指的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称作三宝,所以三皈也称作皈依三宝。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认为:“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既然佛的意思是觉而不迷,那么皈依佛就是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找回自己的本觉,而不是对佛顶礼膜拜。法是正知正见,就是正确的见解,正确的思想。我们从错误的想法、错误的见解、错误的看法,回过头来,要依自性的正知正见,就叫做皈依法。僧是清净的意思,皈依僧就是保持内心清净,一尘不染,而不是皈依于哪一个僧人。总而言之,三皈就是要求我们觉而不迷,保持内心清净,对人对事对物有一个正确的心态。
  三、四弘充分体现了普度众生的宗旨
  佛教中的四弘誓愿指的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边誓愿学,佛道无边誓愿成。佛的宗旨是普度众生。怎样普度众生?首先要从自己做起,用般若、用心中的正知正见去度心中的邪见、烦恼、愚痴。邪来正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烦恼无边誓愿断就是用自己的般若智慧除却心中的虚妄思想。法门无边誓愿学就是要求我们常行正法。佛道无边誓愿成,就是要行于真正,离迷离觉,常生般若,存真除妄,这样就可以成就无上的佛道,然后就可以普度众生了。我认为应该把四大誓愿的次序调整为: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边誓愿学,佛道无边誓愿成,众生无边誓愿度!
  四、五戒是最基本的戒律
  五戒指戒杀、戒偷、戒淫、戒妄、戒酒。佛教认为杀、偷、淫、妄、酒是人的五种基本恶习。佛教主张不杀生,凡是一切有生命、能呼吸的动物都不能杀,我们可以把不杀生理解为不乱杀无辜。所以五戒中第一个便要戒杀。戒偷看起来不难,实际上也不容易。拿别人的东西叫偷,拿国家、集体、单位的东西叫不叫偷呢?绝大多数人都做到不拿别人的东西,但对国家、集体、单位的东西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了,这就是社会上贪官污吏之所以屡禁不止的原因了。所以戒偷首先要治好自己的贪心,不仅要做到不拿别人的东西,也要做到不拿国家、集体和单位的东西。佛教的戒淫可以解释为不乱搞两性关系,这一点在今天这个开放的年代尤为重要。妄是妄语,戒妄就是不说假话、不说大话、不说空话。戒酒在今天应该说很难做到,但最其码要求我们做到不贪杯、少喝或者喝一点软饮料。
  五、六度是高级的修行法则
  佛教中的六度指的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六度是高级的修行法则。
  1、布施
  布施就是广布施舍,怎样才能做到广布施舍?佛教弟子解释为布施就是放下,只有放下,才能布施。放下什么呢?放下自我,摒除自己的私心,才能广布施舍。布施也是回报社会,这与儒家思想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一致的。很多人对佛教有误解,认为佛教主张四大皆空,就是看破红尘。其实我认为佛教中的空不是看破而是看透。空也不是一无所有,面对名利地位,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这就叫空。只有认识到了空,才能做到无私,才能做到无我。
  2、持戒
  持戒就是守法。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佛教也有自己的法规。佛教从众多的条文中抽出最基本的五条,这就是五戒:戒杀、戒盗、戒淫、戒妄、戒酒。佛教认为杀、盗、淫、妄、酒是人类的五种基本恶习,戒杀、戒盗、戒淫、戒妄、戒酒是每个弟子都必须遵守的基本守则。佛教中的戒律很多,除了五戒以外还有八戒、沙弥戒、沙弥尼戒、比丘戒、菩萨戒等等。级别越高,所秉持的戒律越多,真正体现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高尚境界。
  3、忍辱
  佛教主张宽容,这一点对我们特别重要。现在很多学生往往因为一点小事,有时甚至是因为一句话不和便大打出手,结果弄得两败俱伤,所以应该特别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俗话说忍是心头的一把利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佛教要求我们端正自己的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了对人、对事、对物觉而不迷,对金钱、名利、地位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当不公正、不公平的事加到自己头上时就可以做到忍了。金刚经上说“一切法得成于忍。”所以接受佛教教育,可以帮助我们加强这方面的修养。
  4、精进
  很多人认为佛教弟子看破红尘,不思进取。其实这也是对佛教的一种误解。什么是精进?精是不杂,进是不退。精进就是下定决心,不怕万难,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从正觉到正等正觉,从正等正觉再到无上正等正觉,一步一个台阶。修成正觉就得到了罗汉的果位,修成正等正觉就得么菩萨的果位了,修成无上正等正觉也就得到佛的果位了。象唐朝的玄奘法师前后十七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从西天取来真经,鉴真法师为弘扬佛教,六次东渡,方能成功,离开精进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种精神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5、禅定
  金刚经上讲:“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展开来讲,禅的意思是静思,相是表相,就是说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迷惑。定就是不乱,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不管是烦是恼,是喜还是悲,都要做到不嗔不恚,不迷不乱。   6、般若
  般若就是智慧,是大智大慧,面对是非黑白曲直不糊涂,有自己的见解,这叫般若。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典故,叫吕端大事不糊涂,吕端是宋太宗时的宰相,他为官持重,识大体,并屡屡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自己的主张,宋太宗稱“吕端大事不糊涂”,可以说吕端具有般若智慧。我们平时说的一个人很聪明,这不是佛教所说的般若。所以仅仅聪明还不够,我们学习佛教,应该使自己具有大智大慧,也就是佛说的般若之智。
  六、勤劳、节俭、孝敬父母也是佛教提倡的美德
  勤劳和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长盛不衰,创造下灿烂的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成为世界古典和现代文明俱乐部的成员之一,很大程度上就是靠勤劳这两个字。佛教也主张勤劳和节俭,据佛教经典记载,释迦牟尼佛在世时也常常自己扫地、汲水、修房、为弟子裁衣、为生病的弟子看病、洗衣。一般人可能认为,这哪是释迦牟尼佛干的事,释迦牟尼佛一出场,一定会有很多弟子前呼后拥,侍候在左右,其实不然。针对扫地这一小事,释迦牟尼佛教导弟子:“若人扫地,能得五种功德:一者自心清净,二者令他心清净,三者诸天欢喜,四者植端正业,五者命终之后当生天上。”我们是无神论者,不希望命终之后一定会生在天上,但拿起笤帚扫扫地不仅能使自己清净,而且能使别人也清净,大家都欢喜,并且佛说这也是在做善事,何乐而不为呢?很多学生不愿意做值日,应该好好读一读佛的上述教导。所以说佛教提倡习劳,并非像很多人理解的整天除了打坐就是念经。
  佛教所提倡的节俭还表现为不对财物的过度索取。和其他众生相比,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对于动物来讲能吃饱喝足就心满意足了,但我们人类会追求自己的剩余资产,并且不厌其多。所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表现为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毁林造田、围海造田,过度采伐、过度挖掘、过度养殖……如果不加任何限制,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灭亡。佛教育我们要觉而不迷,不要沉迷于自己的欲望,衣能遮体,饭能果腹,为愿已足。因此,学习佛教,管住自己的欲望,避免过度开发,可以使人类社会走上一个良性健康的发展道路。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佛也非常重视孝的教育,孝敬父母也是普度众生的一种表现。佛非常重视孝敬父母,如佛在《心地观经》中曾说:“世间一切善男女,恩重父母如山丘;应当孝敬恒在心,知恩报恩是圣道。”在《杂宝藏经》中说:“假使左肩担父,右肩担母,行至百年,复种种供养,犹不能报父母之恩。……若有不孝父母者,当重治其罪。”很多人可能认为佛教弟子为出家修行抛弃自己的父母妻子,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孝道是相背的,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很多德育工作者都抱怨德育工作不好做,自己的课没有人听。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自己的课空洞无味,听起来如同喝白开水。既然三教九流、诸子百家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我们就应该充分进行借鉴,使之更好地为我们的德育工作服务。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是结合液压传动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设计一种基于PID算法的电液伺服阀速度控制器。液压系统在机械传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尤其是其具有传动过程中工作稳定、传递功率负荷大、传动能量方向灵活可控、调节控制方便等等优势,非常适合在机械制造、工程机械、大型交通工具等场合应用。  关键词:PLC;控制系统;PID;  电液伺服系统是液压自动控制领域中的一门重要研究技术,由于其具有良好、快速、高
摘要: 科学实验的教学趋势呈现出注重实验与理论的有机结合,以探究型实践活动为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本文从实验的内容、仪器和设备、教学的方法入手,提出了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 :初中科学 实验 方法  一、 新课程改革的科学实验与原教材实验的对比  (1)新课标教材无论从实验的内容、呈现形式,还是对实验的要求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科学实验改革的主要方向是由验证性实验向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向前发展,更加迫切的要求职业教育向着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创新水平的方向发展,职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计算机应用是职业学校教育中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这门课程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整个职高的学习过程,尤其对培养实践能力、优良学风、创新精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探索适合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法。  一、正确调整教学  计算机应用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有
期刊
摘要:良好的学风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站在责任文化视角下对高职院校优良学风班集体的创建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了优良学风班集体建设现状及问题,并对未来优良学风班集体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责任文化;优良学风班集体;现状;对策  责任文化,指的是将责任上升为文化,营造人人承担责任、践行责任、讲责任的文化氛围。责任文化的形
诗歌作为一种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在形式上具有特定的声韵、节奏、格律等,好诗更表现出其艺术思维和艺术语言的高度创造性。它高雅清新的意境,鲜明有致的节奏,充沛含蓄的感情,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然而诗歌教学却遇到了尴尬,教师不喜欢教,学生也没兴趣学。中学语文诗歌教学陷入了这种让教师和学生都感到乏味的悲惨境地。面对那些千古绝唱,我们力不从心,没办法开拓学生的精神世界,没办法让他们欣赏
期刊
一、丰富生活内容,挖掘写作的源头  我们现在的学生知识面狭窄、视野不开拓、积累的素材也少。而要提高作文水平就必须丰富他们的生活,学生只有平时通过见闻实践,获取大量的信息,积蓄众多的素材,作文时才会感到有素材可选,有话可说。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作社会调查,让学生感知事物,了解家鄉,广泛接触大自然。在此过程中让他们把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东西记下来,以增加知识积累。比如,我问一个学生,为什么写不好
期刊
摘 要:我国高压输电线路在发展的同时,各种损坏问题的出现将直接影响到供电效果。特别是高压输电线路故障的增多增加检修与维护难度。对高压输电线路的检修是重点工作,本次研究重点分析高压输电线路的检修以及维护工作,希望能够为现有相关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高压;输电线路;检修;维护;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7-0072-02 
社会保障工作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障工作实施的好坏将影响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完善以及社会保障的均等化,而发挥基层政府在社保工作中的作用更是对社会加强管理,保障
网民规模的增长是网络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之一,这也使得公民多了一种表达自己意愿、参与公众治理的渠道——网络。如今正处于社会变革期的中国,各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