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炜:夜里想了千般路

来源 :商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ing3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最初的焦虑来自年幼时读过的一篇文章,在一本略微破旧的《燕山夜话》中,我看到那篇文章,题目叫《生命的三分之一》,大概意思是说一天有24个小时,人们要睡8个小时,生命的三分之一就在梦乡中度过,这是生命中最大的浪费,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应该在夜里读书。那时候我刚具有“自我提升”的意识,看课外书,学下象棋,读了这文章,忽然认识到,每晚睡八九个小时外加午睡,生命的一小半就浪费掉了。那时候人们普遍睡得早,晚上8点,收音机里是“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半小时节目过后,人们就关门闭户洗洗睡了。那时我并没有什么“夜读”的经历,只有如死亡一般沉重的睡意,夜里极安静,闹春的猫是最大的噪音,也没有光亮,家家户户都黑洞洞的。我肯定做过梦,梦里偶尔会有杜甫的诗句飘过,我爹要求我把“三吏三别”全背下来,我只能背下《石壕吏》,盼着夜里能把剩下的篇章背会。应该有不少人设想过“睡学”——睡着觉,躺着就把外语学会了。
  最近我在“万古”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题为《夜校》,该文作者Kenneth Miller,孩提时学法语,年轻时在墨西哥学西班牙语,他有一个机会去意大利,幻想着睡梦中听听录音,就把意大利语学会了。文章说,百余年来,科学家都认为,睡中学习在生理上是不可能的,但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睡觉兴许真地能用来吸收知识。如今世界这么乱,信息这么多,白天脑子忙不过来,夜晚大脑处于“离线”状态,要是睡觉时,我们的大脑也“在线”,那会怎么样?
  这篇《夜校》介绍了一系列科学试验,而作者的担心是,如果我们能控制自己的睡眠,把睡眠用来自我提升,那我们失去的是什么呢?在这个混乱而忙碌的世界中,良好的睡眠是最可靠的安慰,我们真地需要把这生命的三分之一用来读书吗?
  有一个笑话,说小明第一天上学,放学回家后,妈妈问他:“小明,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小明回答说:“还不错,就是学的不够多,明天还得去。”这个笑话的笑点在于,小明还不知道,他要学的东西非常之多,明天要去,此后千百个明天还要去。从读到《生命的三分之一》,到读到《夜校》,30多年过去了,我养成了夜读的习惯,不过,读的时间越来越短,拿起一本书看几页就昏沉沉要睡去。有许多夜晚非常焦虑,为白天的工作焦虑,为睡不好觉焦虑,不为什么事就平白无故地焦虑。从夜晚的阳台望出去,街上灯火通明,远处的高楼上,霓虹灯和大屏幕闪烁,深夜的电视里有本地的娱乐节目和英国的足球赛,手机里有专供夜宵的app,我们可以向夜晚借用很多时间,不睡觉似乎象征着“不老”和“不死”。
  有数据说,20世纪初,美国人的平均睡眠时间是10个小时,上一代人的平均睡眠时间是8小时,今天的美国成年人,平均只睡6.5个小时。我不知道咱们这里的统计数字,但我隐隐觉得,在一种极为普遍的认知里,睡得少,精神抖擞,是成功者的标志,彼得大帝、拿破仑只睡三五个小时,乔布斯夜里会冥想,那是最具创造力的时刻。一方面,工作侵占生活,生活侵占睡觉,我们渴望睡觉;另一方面,夜晚乐趣多多,没有夜晚的独处,几等于丧失自我,我们不想睡觉。在这个想睡和不想睡的缠斗中,我们又晚睡了一个小时。美国学者乔纳森·克拉里著有一本《24/7》,这个符号是一部分人的工作模式,克拉里说,我们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睡梦中度过的,这让我们得以从欲望的泥沼中解脱出来。这是纷繁思绪中的一次豁免,一次释放。“白天我们摄入的东西会在睡觉时代谢掉,睡眠还可以排泄把人淹没的负面情绪:焦虑、恐惧、怀疑、觊觎、朝不保夕的忧虑或一夜暴富的妄想。”他说,睡觉是对抗全球化资本主义的革命行动。
  周五晚上,我8:30到家,吃了饭,买了一张晚上10:20的电影票,去看007。一点到家,回工作邮件。凌晨1:45,上床睡觉。我不想在睡梦中学习或提升自我,只希望能睡到7:45,其间6个小时没有梦,没有记忆重播,似乎能从现实世界中逃离。
其他文献
大多数人对可穿戴设备的认识还仅停留在心率、体温、睡眠和运动数据的监测上,在这些领域,Applewatch和Fitbit已代表了国际的最高水准。不过,近期上海本土一家专注于可穿戴设备的初创企业翰临科技Cling,就率先研发出一款可用于监测空气中有机挥发物的可穿戴手环,包括监测呼吸中的酒精含量,以及室内的空气质量。这也是国内推出的首款具备该功能的可穿戴设备,代表了中国企业本土创新研发的最新成果。  这
期刊
三星刚刚在韩国获得了一项隐形眼镜专利,可以直接把图像投影到用户的眼睛上,而内置的摄像头和传感器都可以通过眨眼来控制。  有了这样的产品,我们今后都可以像电影中的特工一样,通过智能隐形眼镜来获得很多功能。  除此之外,这款产品的内置天线还可以将内容发射到与智能手机类似的外部设备上进行处理。  据报道,三星希望将智能隐形眼镜作为一种比谷歌眼镜更好的增强现实设备。这种产品可以将增强现实信息直接投影到眼睛
期刊
Facebook将发布一款新型屏幕阅读工具,能对图片上的内容进行自动描述,从而让盲人或视觉障碍患者“看到”图片。用户在iOS设备上使用这款屏幕阅读器时,该工具可对照片进行自动文本处理,从而让用户听到照片上的内容描述,如“有三个人,面带微笑,站在户外”等。  Facebook的这款新功能是由它的无障碍访问实验室开发的,Matt King是实验室的工程师之一,他也是Facebook首位盲人工程师,从上
期刊
房地产去库存已然成为2016年的国策,至于去库存的方式,极端的业内人士观点说是“炸掉”,而政府,采取的是各种买房优惠政策,拉动购房需求来去库存。  靠老百娃的住房需求,能去掉眼前的房地产库存么?我们重点从消费需求的增长来看。  人口数量与年龄结构变化是驱动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长期因素。因此,我们首先从人口增速及其结构变化来看房地产的消费需求。  上个世纪70年代初和80年代中后期的人口高峰带来了198
期刊
中国的保险巨头安邦出人意料地最终选择放弃竞购喜达屋。英国《金融时报》指出,这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并购领域遭遇的最大一场挫败。2016年以来,中国企业在全球并购交易中所占的份额已创下了纪录。  而德国之声网站3月31日援引瑞士《新苏黎世报》发表的一篇题为《低调的安邦想干什么?》的文章称,中国企业想要收购美国企业,这是一个引人关注的事件。文章写道,不少分析人士都由此回想起上世纪80年代,那时日本企业大举收
期刊
在这部企业史上,白方礼大概是最不像企业家的企业家,之所以说他是“企业家”,因为他的确创办了一家公司。跟所有显赫的企业家相比。他肯定是最穷的一个,然而他为社会所创造的“财富”无人可比。  1994年,白方礼81岁。他是一个靠蹬三轮车为生的老汉,不识字,为人古道热肠。从1986年起,他有感于贫困孩子没钱读书,就每年把蹬车所得全数捐给天津的学校。  这一年开春,他把整整一个寒冬挣来的3000元辛苦钱交给
期刊
1936年9月5日,鲁迅写下一篇杂文《死》,一个多月后,他就撒手而去,文中有一句:“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可以看作是他对儿子的交代。所以,蔡元培送的挽联就说“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1949年4月14日,《大公报》总经理胡政之在上海病故,病重之际,他与儿子胡济生说了许多话,他儿子认为“等于是遗嘱”,其中交代:“我一生是搞政治的,经营了危险的
期刊
那天,我转发了一个关于潮汕鱼饭的帖子。一个东北小弟看后夜不能眠,遍寻某宝也找不到,于是后半夜给我打电话,一通哀求。善良的我,为了满足他的心愿,决定第二天找阿部试试运气。  阿部是我的一个小兄弟,潮汕人,在南方都市报上班。阿部一米八七的个头,一点都不像个南蛮。在广州,除了做记者,他还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民谣爱好者。广州群众经常会看到一个大个子背着吉他,疾行在广州大道上,看到哪家写字楼亮着灯,便停下来,驻
期刊
多年前参加一个会议,研究下派考核组事宜。主持会议的领导开场时先说,此次会议请大家集思广益,探讨一下是否继续下派考核组?当时,每年由上面组织考核组对基层进行年度考核,基层疲于应付,考核的内容多为形式主义,实际效果很差,要求改进的呼声很高。这种状况从领导到一般工作人员都心知肚明,私下议论时都认为应该实事求是,少给基层添麻烦,少搞那些华而不实的检查评比。然而,会上大家都彼此相望,沉默不语。领导见状一副轻
期刊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但是必须服务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快速发展,也必须依托于金融,目前实体经济实际正好回归到创新创业,创新创业真正要做的就是实体经济,而所有的实体经济都包含一个人性价值的体验。  创新创业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而资本市场如何服务创新创业,创新创业如何融入资本市场,正是创新创业活动亟待思考的问题。  资本市场的几点思考  资本市场如何服务创新创业,目前受关注比较多、需要思考和厘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