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效节水灌溉是对除土渠输水和地表漫灌之外所有输、灌水方式的统称。目前我县水资源十分紧缺,而农业用水浪费极为严重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使农业成了用水大户,而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1-42%,推广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的同时,引发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改变了传统的农田水利建设方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关键词: 高效节水灌溉、膜下滴灌
中图分类号: S274 文献标识码: A
基本概况
伽师县位于新疆西南部,喀什噶尔河流域下游,地处东经76°20´-78°06´,北纬39°06´-40°06,东西长约140公里,南北长约80公里。土地总面积为7040平方公里(1055.9万亩),灌溉面积121.5万亩。多年分配至平均径流量为9.58亿m3,灌溉水利用系数0.41。干、支、斗、农四级渠道总长8440公里,防渗长度1107公里,主要以塑膜草皮防渗为主。虽然我县通过采取定额灌溉、一亩两畦、开采地下水等措施缓解了旱情,但是由于我县处于喀河灌区最下游,供水河道、渠系沿途损失较大,渠系防渗率低,来水量不足等原因使得供需水矛盾依然十分突出。由于工程节水、田间节水的发展潜力有限,发展高效节水已成为我县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2008年我县较大面积地展开了高效节水的推广工作。根据伽师县实际农业灌溉条件,进行高效节水灌溉有以下意义:
1、提高节水效率,缓解缺水矛盾。
由于受流域“春旱、夏洪、秋缺、冬枯”来水特点的影响,造成全县春、秋两季季节性缺水达1.1亿m3,而且春、秋两季是农业关爱需水高峰期,加之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以及近年来耕地面积的增加,使得供需水矛盾进一步加剧。下面例为伽师县2013年年内各月大河來水量统计图,见图1。
图1 伽师县2013年年内各月大河来水量统计图
2、给农作物提供适时适量地灌水,保证丰收。
伽师县典型农业县,主要播种冬小麦和棉花。尤其是棉花灌溉时用水很紧张。而且我县苦水年和丰水年发生很有突然性。下面例为伽师县2004至2013年10年大河来水量统计图,见图2。
图2 伽师县2004至2013年大河来水量统计图
3,有效利用水资源,因地制宜,发挥当地优势。
伽师县高效节水主要采用滴灌,水源主要为地下水。由于我县处于克孜河下游,地下水储存及补给都较为丰富,地下水资源量为4.26亿m3,可开采量为1.58亿m3,为我县地下水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田间节水灌溉,预防耕地盐碱化。伽师县地处喀什噶尔河下游,地势低洼平坦,特殊的地理、地质环境致使我县成为喀河流域的水、盐汇集中心。渠系防渗率低,而且农民习惯田间漫灌,造成地下水位提高,耕地盐碱化严重。解决耕地盐碱化是需要解决的很重要的一项工总,每年费用大额资金,进行盐碱地改良。现有排水干渠八条,总长度542公里,排水支渠845.5公里。
5,作物根系在小范围保湿,及时适量施肥、预防虫害,保证增产。伽师县目前采用的节水灌溉是膜下滴灌,经过水利部门几年不停的努力,膜下滴灌方式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大力支持,以前只要棉花进行滴灌,目前形成了冬小麦、复播玉米、伽师瓜等多种作物进行滴灌的形势。今年膜下滴灌面积达到20万亩。膜下滴灌将可溶性肥料溶入施肥罐,随水直接注入作物根区的土壤中,使肥料利用率由30%-40%,提高到60%-70%,减少施肥量30%。另外减少铲地锄草投工,又自动控制灌水,大大降低了田间灌水的劳动量和劳动强度。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直接灭草,阻断病虫害传播途径,减少病虫害的蔓延。与漫灌等集中供水方式比,地温变化幅度小,作物不易烂根。
综上,膜下滴灌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伽师县传统的农业用水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地下水资源,真正达到了节约用水、农业增产、农业增收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实现了由被动性抗灾向主动适应性避灾的重大转变,对稳定提高我区棉花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具有重要作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均十分显著,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关键词: 高效节水灌溉、膜下滴灌
中图分类号: S274 文献标识码: A
基本概况
伽师县位于新疆西南部,喀什噶尔河流域下游,地处东经76°20´-78°06´,北纬39°06´-40°06,东西长约140公里,南北长约80公里。土地总面积为7040平方公里(1055.9万亩),灌溉面积121.5万亩。多年分配至平均径流量为9.58亿m3,灌溉水利用系数0.41。干、支、斗、农四级渠道总长8440公里,防渗长度1107公里,主要以塑膜草皮防渗为主。虽然我县通过采取定额灌溉、一亩两畦、开采地下水等措施缓解了旱情,但是由于我县处于喀河灌区最下游,供水河道、渠系沿途损失较大,渠系防渗率低,来水量不足等原因使得供需水矛盾依然十分突出。由于工程节水、田间节水的发展潜力有限,发展高效节水已成为我县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2008年我县较大面积地展开了高效节水的推广工作。根据伽师县实际农业灌溉条件,进行高效节水灌溉有以下意义:
1、提高节水效率,缓解缺水矛盾。
由于受流域“春旱、夏洪、秋缺、冬枯”来水特点的影响,造成全县春、秋两季季节性缺水达1.1亿m3,而且春、秋两季是农业关爱需水高峰期,加之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以及近年来耕地面积的增加,使得供需水矛盾进一步加剧。下面例为伽师县2013年年内各月大河來水量统计图,见图1。
图1 伽师县2013年年内各月大河来水量统计图
2、给农作物提供适时适量地灌水,保证丰收。
伽师县典型农业县,主要播种冬小麦和棉花。尤其是棉花灌溉时用水很紧张。而且我县苦水年和丰水年发生很有突然性。下面例为伽师县2004至2013年10年大河来水量统计图,见图2。
图2 伽师县2004至2013年大河来水量统计图
3,有效利用水资源,因地制宜,发挥当地优势。
伽师县高效节水主要采用滴灌,水源主要为地下水。由于我县处于克孜河下游,地下水储存及补给都较为丰富,地下水资源量为4.26亿m3,可开采量为1.58亿m3,为我县地下水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田间节水灌溉,预防耕地盐碱化。伽师县地处喀什噶尔河下游,地势低洼平坦,特殊的地理、地质环境致使我县成为喀河流域的水、盐汇集中心。渠系防渗率低,而且农民习惯田间漫灌,造成地下水位提高,耕地盐碱化严重。解决耕地盐碱化是需要解决的很重要的一项工总,每年费用大额资金,进行盐碱地改良。现有排水干渠八条,总长度542公里,排水支渠845.5公里。
5,作物根系在小范围保湿,及时适量施肥、预防虫害,保证增产。伽师县目前采用的节水灌溉是膜下滴灌,经过水利部门几年不停的努力,膜下滴灌方式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大力支持,以前只要棉花进行滴灌,目前形成了冬小麦、复播玉米、伽师瓜等多种作物进行滴灌的形势。今年膜下滴灌面积达到20万亩。膜下滴灌将可溶性肥料溶入施肥罐,随水直接注入作物根区的土壤中,使肥料利用率由30%-40%,提高到60%-70%,减少施肥量30%。另外减少铲地锄草投工,又自动控制灌水,大大降低了田间灌水的劳动量和劳动强度。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直接灭草,阻断病虫害传播途径,减少病虫害的蔓延。与漫灌等集中供水方式比,地温变化幅度小,作物不易烂根。
综上,膜下滴灌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伽师县传统的农业用水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地下水资源,真正达到了节约用水、农业增产、农业增收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实现了由被动性抗灾向主动适应性避灾的重大转变,对稳定提高我区棉花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具有重要作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均十分显著,应用前景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