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为学好数学知识打好“概念、简单应用题、三表和数量关系”四个基础;抓好“结构训练、编题训练和思路训练”三个训练,重视“中间问题、结构特殊问题”这两个问题。
【关键词】应用题 基础 训练 解答 问题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1.打好“四个基础”
1.1 概念基础。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公式、运算定律、法则、概念有许多,其中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主要依据。教学时必须使学生正确理解、记忆和运用。
1.2 简单应用题基础。学生在低年级已学过简单应用题,但有些学生这方面的基础并不扎实,教师应事先调查摸底,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授。
1.3 三表基础。三表即20以内进位加法表、退位减法表和大九九乘法表,解应用题为什么要有三表基础呢?因为有些学生往往学会了列式,但计算起来却又容易出观失误。这说明三表不仅是计算式题的基础,也是学习解答应用题的基础。
1.4 数量关系基础。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在于分析数量关系和选择运算方法。课本中揭示的数量关系既基本又抽象,而应用题中涉及的数量关系,却是既具体又多种多样的。如,加减应用题中的原有、卖出和剩余数的关系;计划天数、实用天数和提前天数的关系;乘除法应用题中的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等数量关系。教学时必须注意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应用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
2.抓好“三种训练”
2.1 结构训练。应用题结构训练的形式有:
(1)扩题。让学生将一步题中任一条件变为间接条件,将一步题变成二、三步题,培养训练学生将直接条件转化为间接条件的能力,使学生适应数量关系逐步复杂化的过程。
(2)缩题。即让学生找出间接条件,然后通过“算一算”将其变为直接条件,将两步题缩成一步题。这种训练有利于突破两步应用题教学的难点。
(3)改题。将一道复合应用题改变成为连续提问的简单应用题。
(4)并题。将两道有联系的一步应用题合并成一道两步应用题。训练时可引导学生找出第一题的问题与第二题相对应的条件,并将两题中的重复部分舍去,按一定要求合并成一道两步题。
2.2 编题训练。编题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主要是看图编题、根据式题编题、根据调查测量编题等。
2.3 思路训练。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为:审题、分析、演算、说理四步。简单地说,就是一看、二想、三算、四说。看 , 就是看清题意,即条件与问题之间是什么样的数量关系;想,就是分析数量关系的思维过程;算,是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说,就是在演算后让学生说出分析过程。
3.重视“两个问题”
3.1 中间问题。凡两步以上的复合应用题都有一个中间问题。例如:光明小学五年级有4个班,每班48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50人,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人?这题求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就要先求出四年级和五年级各有多少人。而四年级有多少人,五年级有多少人,就是这道题的两个中间问题。只要学生知道如何去找中间问题,复合应用题就不难解答了。
3.2 结构特殊问题。学生遇到结构特殊的应用题,容易出现错误,教学时应引起重视。结构特殊的应用题大致有下述四种:
(1)反复结构。就是题中某一已知数,在解题时,要连续使用两次以上的一种题目结构。如:煤厂运来煤共12吨,第一辆汽车运了6吨430公斤,第二辆比第一辆汽车少运了多少公斤?这种结构的习题,学生往往认为这个数字用了一次就行,易列错式:12000-6430=5570(公斤)。这类习题,如果让学生写出数量关系式,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2)反向结构。即逆向问题。如:火柴厂二月份生产火柴6000箱,比三月份少生产120箱,三月份生产多少箱?这类逆向问题,学生很容易错算为减法。因此,教学“比……多”和“比……少”的习题时,要使学生弄清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等问题。
(3)题中没出现需要用到的数字。如:某电视机厂二三月份生产电视机930台,这个月平均每天生产电视机多少台?学生会出现下列几种错误:①930÷3;②930÷90;③930÷90;④930÷92。①的错误是把三月份看成三个月,②、③、④的错误是把三月份看成三个月天数之和,且没有记住三月份是31天,这是由于题中隐含了需要用到的数字。
(4)题中出现不需用的多余条件。如:商店里原有肥皂120箱,昨天运来10箱,每箱20块,今天又运来100块,商店里两天一共运来多少块肥皂?此题中原有肥皂120箱,是多余条件,而学生却会错算成:120+20×10+100=420(块)。
【关键词】应用题 基础 训练 解答 问题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1.打好“四个基础”
1.1 概念基础。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公式、运算定律、法则、概念有许多,其中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主要依据。教学时必须使学生正确理解、记忆和运用。
1.2 简单应用题基础。学生在低年级已学过简单应用题,但有些学生这方面的基础并不扎实,教师应事先调查摸底,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授。
1.3 三表基础。三表即20以内进位加法表、退位减法表和大九九乘法表,解应用题为什么要有三表基础呢?因为有些学生往往学会了列式,但计算起来却又容易出观失误。这说明三表不仅是计算式题的基础,也是学习解答应用题的基础。
1.4 数量关系基础。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在于分析数量关系和选择运算方法。课本中揭示的数量关系既基本又抽象,而应用题中涉及的数量关系,却是既具体又多种多样的。如,加减应用题中的原有、卖出和剩余数的关系;计划天数、实用天数和提前天数的关系;乘除法应用题中的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等数量关系。教学时必须注意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应用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
2.抓好“三种训练”
2.1 结构训练。应用题结构训练的形式有:
(1)扩题。让学生将一步题中任一条件变为间接条件,将一步题变成二、三步题,培养训练学生将直接条件转化为间接条件的能力,使学生适应数量关系逐步复杂化的过程。
(2)缩题。即让学生找出间接条件,然后通过“算一算”将其变为直接条件,将两步题缩成一步题。这种训练有利于突破两步应用题教学的难点。
(3)改题。将一道复合应用题改变成为连续提问的简单应用题。
(4)并题。将两道有联系的一步应用题合并成一道两步应用题。训练时可引导学生找出第一题的问题与第二题相对应的条件,并将两题中的重复部分舍去,按一定要求合并成一道两步题。
2.2 编题训练。编题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主要是看图编题、根据式题编题、根据调查测量编题等。
2.3 思路训练。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为:审题、分析、演算、说理四步。简单地说,就是一看、二想、三算、四说。看 , 就是看清题意,即条件与问题之间是什么样的数量关系;想,就是分析数量关系的思维过程;算,是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说,就是在演算后让学生说出分析过程。
3.重视“两个问题”
3.1 中间问题。凡两步以上的复合应用题都有一个中间问题。例如:光明小学五年级有4个班,每班48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50人,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人?这题求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就要先求出四年级和五年级各有多少人。而四年级有多少人,五年级有多少人,就是这道题的两个中间问题。只要学生知道如何去找中间问题,复合应用题就不难解答了。
3.2 结构特殊问题。学生遇到结构特殊的应用题,容易出现错误,教学时应引起重视。结构特殊的应用题大致有下述四种:
(1)反复结构。就是题中某一已知数,在解题时,要连续使用两次以上的一种题目结构。如:煤厂运来煤共12吨,第一辆汽车运了6吨430公斤,第二辆比第一辆汽车少运了多少公斤?这种结构的习题,学生往往认为这个数字用了一次就行,易列错式:12000-6430=5570(公斤)。这类习题,如果让学生写出数量关系式,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2)反向结构。即逆向问题。如:火柴厂二月份生产火柴6000箱,比三月份少生产120箱,三月份生产多少箱?这类逆向问题,学生很容易错算为减法。因此,教学“比……多”和“比……少”的习题时,要使学生弄清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等问题。
(3)题中没出现需要用到的数字。如:某电视机厂二三月份生产电视机930台,这个月平均每天生产电视机多少台?学生会出现下列几种错误:①930÷3;②930÷90;③930÷90;④930÷92。①的错误是把三月份看成三个月,②、③、④的错误是把三月份看成三个月天数之和,且没有记住三月份是31天,这是由于题中隐含了需要用到的数字。
(4)题中出现不需用的多余条件。如:商店里原有肥皂120箱,昨天运来10箱,每箱20块,今天又运来100块,商店里两天一共运来多少块肥皂?此题中原有肥皂120箱,是多余条件,而学生却会错算成:120+20×10+100=420(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