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生由于学习压力的增加,其身心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容易出现厌学、沮丧和焦虑等情绪。因此,在高中阶段,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
高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 互助小组 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31-0002-01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要求,也是广大教师面临的一项共同而紧迫的任务。因而,在高中阶段,教师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成立心理互助小组,加强家校合作等方式,实现心理健康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由于生活和学习环境的改变,他们将面临许多困难和挫折,容易产生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身心焦虑等状况。因此,在高中阶段,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来。
例如,针对异性交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校刊和网络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的宣传。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播放多媒体课件《爱情麻辣烫》,使学生通过欣赏影片思考爱情的含义。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有人提议,为使高中生专注于学习,可以设立专门的男子或女子学校?大家认为这个方法是否可行?”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生观点不一,有的说:“没有必要,男女分校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不利于情感的交流和培养。”有的学生则认为:“组建专门的男子和女子学校,可能处理问题的时候会更加方便,女生也不会受到男生的欺负。” 最后,教师可以引出男女生交往的意义,并利用多媒体展示《刺猬的故事》,帮助学生认知到异性交往应该把握好“度”,只有彼此相互关爱、相互激励,才能携手共进,从而促进他们形成健康的异性之间交往观念。
2.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互助小组
高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冲突的形成和发展的高峰时期,他们的认知、情绪、行为和个性特征等均处于矛盾和冲突之中。很多学生没有可以相互交心的朋友,久而久之,他们就很容易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因此,在高中阶段,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互助小组,经常开展相关游戏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建立心理安全委员,让班长或其他班干部担任组长,并经常开展活动。教师在开展《倒下和接住》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两两站好,前排学生合臂抱于胸前,向后直倒。后面的同学要及时接住。通过这个游戏,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信任,促进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倾听训练,让学生分别在小组内讲述自己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如有的学生觉得学习压力太大:“我的每一天都暗无天日。我学习已经很努力了,可是成绩却没有提高。”有的学生存在感情的问题:“我喜欢上一个女孩,可是她却根本没有注意到我。”还有的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我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我觉得自己很差劲”等等。这样,学生通过情感的表达,负面情绪得到了发泄,从而就能敞开心扉,学会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3.加强学校和家长的合作
很多高中生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家庭的原因。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在高中阶段,教师应该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合作,引导家长掌握良好的教学方法,从而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氛围。
例如,有的家长对学生的期望过高,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有的学生由于紧张,经常睡眠不好,甚至身体出现了问题;有的家长对学生的关心程度不够,忽视了特殊时期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有的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采取错误的方式对待学生。这时,教师就应该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可以通过家长会、打电话或微信聊天等方式,和家长认真讨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使家长认识到孩子已经很努力了,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不要给其太大的压力。教师还可以定期印发《心理健康教育报》,报纸的内容不必太过深奥,可以从《家庭教育报》《现代家庭教育》等报纸中摘抄一些符合现阶段学生心理的内容,让学生带给家长,从而增强家长对高中阶段学生心理问题的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家长开放月活动、召开互动式家长会、组织亲子活动等方式,增进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了解,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从而有效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总之,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面临着生活和学习的巨大压力。因此,在高中阶段,教师应该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营造轻松和諧的教学氛围,使他们正确认知自身的心理问题,从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顾华杰.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好家长,2016(43):55-56.
[2]谭小宸.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J].成功(教育),2012(4):256-256.
高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 互助小组 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31-0002-01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要求,也是广大教师面临的一项共同而紧迫的任务。因而,在高中阶段,教师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成立心理互助小组,加强家校合作等方式,实现心理健康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由于生活和学习环境的改变,他们将面临许多困难和挫折,容易产生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身心焦虑等状况。因此,在高中阶段,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来。
例如,针对异性交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校刊和网络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的宣传。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播放多媒体课件《爱情麻辣烫》,使学生通过欣赏影片思考爱情的含义。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有人提议,为使高中生专注于学习,可以设立专门的男子或女子学校?大家认为这个方法是否可行?”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生观点不一,有的说:“没有必要,男女分校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不利于情感的交流和培养。”有的学生则认为:“组建专门的男子和女子学校,可能处理问题的时候会更加方便,女生也不会受到男生的欺负。” 最后,教师可以引出男女生交往的意义,并利用多媒体展示《刺猬的故事》,帮助学生认知到异性交往应该把握好“度”,只有彼此相互关爱、相互激励,才能携手共进,从而促进他们形成健康的异性之间交往观念。
2.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互助小组
高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冲突的形成和发展的高峰时期,他们的认知、情绪、行为和个性特征等均处于矛盾和冲突之中。很多学生没有可以相互交心的朋友,久而久之,他们就很容易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因此,在高中阶段,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互助小组,经常开展相关游戏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建立心理安全委员,让班长或其他班干部担任组长,并经常开展活动。教师在开展《倒下和接住》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两两站好,前排学生合臂抱于胸前,向后直倒。后面的同学要及时接住。通过这个游戏,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信任,促进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倾听训练,让学生分别在小组内讲述自己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如有的学生觉得学习压力太大:“我的每一天都暗无天日。我学习已经很努力了,可是成绩却没有提高。”有的学生存在感情的问题:“我喜欢上一个女孩,可是她却根本没有注意到我。”还有的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我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我觉得自己很差劲”等等。这样,学生通过情感的表达,负面情绪得到了发泄,从而就能敞开心扉,学会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3.加强学校和家长的合作
很多高中生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家庭的原因。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在高中阶段,教师应该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合作,引导家长掌握良好的教学方法,从而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氛围。
例如,有的家长对学生的期望过高,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有的学生由于紧张,经常睡眠不好,甚至身体出现了问题;有的家长对学生的关心程度不够,忽视了特殊时期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有的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采取错误的方式对待学生。这时,教师就应该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可以通过家长会、打电话或微信聊天等方式,和家长认真讨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使家长认识到孩子已经很努力了,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不要给其太大的压力。教师还可以定期印发《心理健康教育报》,报纸的内容不必太过深奥,可以从《家庭教育报》《现代家庭教育》等报纸中摘抄一些符合现阶段学生心理的内容,让学生带给家长,从而增强家长对高中阶段学生心理问题的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家长开放月活动、召开互动式家长会、组织亲子活动等方式,增进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了解,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从而有效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总之,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面临着生活和学习的巨大压力。因此,在高中阶段,教师应该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营造轻松和諧的教学氛围,使他们正确认知自身的心理问题,从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顾华杰.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好家长,2016(43):55-56.
[2]谭小宸.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J].成功(教育),2012(4):256-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