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和景明,泰然自若,青出于蓝,用这三个成语来形容景泰蓝再适合不过了。它雍容华贵却又透露着含蓄的美丽,它大气雄浑却又在千丝万缕中显现出精致细腻。在这个阳光晴好的初夏,我们来到了京东大厂回族自治县的一个古朴的四合院里,在这里听一位青年人讲述景泰蓝的故事。
2012年,赵志辉开始接管这个近百人的景泰蓝制作团队。在他的工厂里,有“景泰蓝第一人”之称的张同禄大师亲自设计的图样指导工艺。他的团队也与霍铁辉、戴嘉林、刘永森等多位大师合作。在他的厂里生产的景泰蓝制品更是以技艺精湛为业内所熟知。作为一个挑起事业与家庭双重重担的80后青年,赵志辉有着同龄人所没有的成熟与稳重,从交流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他对于这一行业的热爱。
《奢士》:据我所知您刚接管这项工作的时间不长,当初是什么机缘巧合让您接触了这一行业呢,您喜不喜欢这个行业?
赵志辉:说实话我没得选择,其实在毕业之前我是做建筑设计的。但是我们家从我父亲那辈开始就做这个,从小耳濡目染的也就习惯了。我喜欢这些东西,尤其是近些年一些创新的有难度的东西让我特别喜欢,与大家一起研究出一件新的作品,从颜色的调配到工艺的改进,每当创造出一件新的东西就会特别高兴。
《奢士》:现在搞收藏的人很多,那景泰蓝的投资收藏前景如何,升值空间大不大?
赵志辉:收藏前景还是不错的。一是因为现在收藏热,收藏什么的都有。受这个影响收藏景泰蓝的人也多。北京收藏景泰蓝的人是最多的,其次就是上海,深圳。这是个好东西,但是走出去很难。人们在收藏的时候也有很多考虑的因素,像专家级的收藏家一般都有独到的眼光,他们喜欢收集年代稍微早一点的珍品;普通的收藏家喜欢携带运输方便的,器形相对简单,买入价值不是特别高的,一般现代工艺品居多。各有各的特点,都是值得收藏的。
在升值空间这个问题上,所谓的升值空间其实就是价值空间。收藏是一种爱好,很多人收藏并不是为了将来要去变现赚钱,而是希望用金钱体现它的价值。原材料的稀缺,工人技术以及时间价值都是需要考量的。物以稀为贵,当这种东西越来越少的时候它的升值空间会越来越大。
《奢士》:景泰蓝的大致流程包括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几个步骤,那么现在工艺与过去的相比有哪些改进呢?
赵志辉:首先说制胎吧,过去的铜胎全部是纯手工打制的,将一张铜板焊接成筒状之后再一锤一锤的凿出他的形状,凿完的铜胎都能看到上面有一个一个的小坑儿,那就是锤子留下的痕迹。过去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所以造型也相对较为简单。而现在有精密的计算方法,可以做出更多复杂创新的造型。
再说成功率吧,明清时期景泰蓝的制作成功率较低,但是过去的皇帝有雄厚的财力,他可以做100件只成功一件,剩下那99件废掉也无所谓。而像现在做常规的东西的话,损耗率不到万分之一。但是创新的产品损耗率在百分之三十左右,损耗率根据制作师傅的熟练度不同也有差别。还有很多比如说颜色,造型等等,很多改进的地方,如果你要是去博物馆里去看过去明清时期的老东西,你会发现现在的工艺改进了很多。
还有在设计上的创新,像那些大师的作品肯定是创新的,不会完全按照过去的传统样式设计,所有的造型全部要从新设计,花纹,颜色,寓意都要重新设计。花卉、人物、山水、动物的,都有。
《奢士》:您原来是建筑设计专业的,那有没有建筑设计与景泰蓝传统工艺的结合在一起的新创意呢?
赵志辉:那是有的,如说现代家居,这都是创新。制作上依然是传统工艺,但做出来的东西感觉完全不一样了。现代家居的特点,图案很清晰,颜色很单一,但其实他并不好做。因为景泰蓝上面的花纹是用铜丝掐出来的,条条框框都是手工做的,同是画一个方和圆,机器化生产就可以轻松做到,而手工就做不到这么轻松了。但是用传统工艺去做这种东西,做出来之后,很现代,很新意。这种东西整个市场做的也不多。而且仔细看他有手工的痕迹在里面,显得有灵气。
《奢士》:这么说来创新真的很重要。
赵志辉:创新是必须的,如果一成不变的话他就跟不上时代了,喜欢的人会越来越少。现在的景泰蓝除了家饰(摆件之类的),还有家装,比如壁画,地板砖,天花板,镜框,门框,门把手,包柱,包梁。包括还有一些比较实用性的器具,汤盆儿,碗等等,有很多。
《奢士》:这样看景泰蓝的应用还是很广泛的,那它作为“燕京八绝”之一,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有没有相关的扶持政策,您作为业内人士了解到的这一行业又存在哪些困难呢?
赵志辉:有,但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很多,这个面太大了,不可能面面俱到,但肯定是有扶持的。所以说咱们的局限性很多。由于制作工艺复杂流程繁琐,目前还没办法大面积的推广。像雕刻、绘画都有专门的工艺学校可以学习这些技艺,而景泰蓝就没有了,目前还很难办起景泰蓝学院:一方面是老师不容易找到,景泰蓝在过去是皇家御用的,会做的工匠少,传到现在会的人也不多。再一个方面就是原材料方面的问题,景泰蓝属于铜器,铜原料本身就贵,铜制品水涨船高也就贵些。还有釉料,釉料是特制的,而且是景泰蓝专用的,做别的东西用不了。原材料的生产也很少,地区限制性很大。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耗费时间,由于工序流程较多,一套流程平常熟练的工人们自己制作一件成品都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更不用说还要教学生了。
《奢士》:如此说来那这门手艺要想传承是比较困难的,这么好的东西如果失传您不会觉得很可惜吗?
赵志辉:没有啊,我现在不还在往下继续吗?而且我还要在培养更多的年轻人,我不会让他从我这一代断掉,但是就看我能把它发展到什么程度了。这个看个人努力吧,虽然不是我一个人可以左右的,但是我可以参与,尽量把它能够壮大起来。这门手艺需要传承,有些人还在维持,除了传承还要把他推广出去。很多人不了解景泰蓝是什么东西,以为是瓷,外行人一看简简单单以为是陶瓷,其实它本身是很高层次的一种艺术品,民间很少。再一个就是培养年轻人。现在整体行业的老手艺人的平均年龄都在40多岁,老了干不动了,都面临着要退休。这种技艺要想做得好的话,每一道工序最快的学会也需要三四个月,如果要做精的话最少需要三四年。如果再好一点(达到大师级别)的话需要至少十年的时间。现在的人能拿出十年的时间研究这个东西的人太少了。只能说现在先教会一部分人看谁有信心把这个做好,在这里面再挑选一部分有天赋的人,那就是大海捞针了。我们工厂里的工人当年做学徒时最小的只有十几岁,达到巅峰状态一般是在40到50岁。所以我们尽可能的培养新人,不能让这门手艺失传。
太阳西斜,柔暧的阳光投射到摆满景泰蓝铜器的博古架上,折射出美丽的光芒。景泰蓝厂里的工人们还在辛勤的忙碌着,而我们也将离开这充满神奇的地方。当我们走出四合院的时候,脑海里依然徘徊着这位年轻人坚定的声音。在他的眼睛里闪烁着热爱的光芒,他打心眼里喜爱这门手艺并且要把它发扬出去。这就是肩挑起景泰蓝传承发扬重担的80后生力军,他有他的创新与坚持。
2012年,赵志辉开始接管这个近百人的景泰蓝制作团队。在他的工厂里,有“景泰蓝第一人”之称的张同禄大师亲自设计的图样指导工艺。他的团队也与霍铁辉、戴嘉林、刘永森等多位大师合作。在他的厂里生产的景泰蓝制品更是以技艺精湛为业内所熟知。作为一个挑起事业与家庭双重重担的80后青年,赵志辉有着同龄人所没有的成熟与稳重,从交流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他对于这一行业的热爱。
《奢士》:据我所知您刚接管这项工作的时间不长,当初是什么机缘巧合让您接触了这一行业呢,您喜不喜欢这个行业?
赵志辉:说实话我没得选择,其实在毕业之前我是做建筑设计的。但是我们家从我父亲那辈开始就做这个,从小耳濡目染的也就习惯了。我喜欢这些东西,尤其是近些年一些创新的有难度的东西让我特别喜欢,与大家一起研究出一件新的作品,从颜色的调配到工艺的改进,每当创造出一件新的东西就会特别高兴。
《奢士》:现在搞收藏的人很多,那景泰蓝的投资收藏前景如何,升值空间大不大?
赵志辉:收藏前景还是不错的。一是因为现在收藏热,收藏什么的都有。受这个影响收藏景泰蓝的人也多。北京收藏景泰蓝的人是最多的,其次就是上海,深圳。这是个好东西,但是走出去很难。人们在收藏的时候也有很多考虑的因素,像专家级的收藏家一般都有独到的眼光,他们喜欢收集年代稍微早一点的珍品;普通的收藏家喜欢携带运输方便的,器形相对简单,买入价值不是特别高的,一般现代工艺品居多。各有各的特点,都是值得收藏的。
在升值空间这个问题上,所谓的升值空间其实就是价值空间。收藏是一种爱好,很多人收藏并不是为了将来要去变现赚钱,而是希望用金钱体现它的价值。原材料的稀缺,工人技术以及时间价值都是需要考量的。物以稀为贵,当这种东西越来越少的时候它的升值空间会越来越大。
《奢士》:景泰蓝的大致流程包括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几个步骤,那么现在工艺与过去的相比有哪些改进呢?
赵志辉:首先说制胎吧,过去的铜胎全部是纯手工打制的,将一张铜板焊接成筒状之后再一锤一锤的凿出他的形状,凿完的铜胎都能看到上面有一个一个的小坑儿,那就是锤子留下的痕迹。过去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所以造型也相对较为简单。而现在有精密的计算方法,可以做出更多复杂创新的造型。
再说成功率吧,明清时期景泰蓝的制作成功率较低,但是过去的皇帝有雄厚的财力,他可以做100件只成功一件,剩下那99件废掉也无所谓。而像现在做常规的东西的话,损耗率不到万分之一。但是创新的产品损耗率在百分之三十左右,损耗率根据制作师傅的熟练度不同也有差别。还有很多比如说颜色,造型等等,很多改进的地方,如果你要是去博物馆里去看过去明清时期的老东西,你会发现现在的工艺改进了很多。
还有在设计上的创新,像那些大师的作品肯定是创新的,不会完全按照过去的传统样式设计,所有的造型全部要从新设计,花纹,颜色,寓意都要重新设计。花卉、人物、山水、动物的,都有。
《奢士》:您原来是建筑设计专业的,那有没有建筑设计与景泰蓝传统工艺的结合在一起的新创意呢?
赵志辉:那是有的,如说现代家居,这都是创新。制作上依然是传统工艺,但做出来的东西感觉完全不一样了。现代家居的特点,图案很清晰,颜色很单一,但其实他并不好做。因为景泰蓝上面的花纹是用铜丝掐出来的,条条框框都是手工做的,同是画一个方和圆,机器化生产就可以轻松做到,而手工就做不到这么轻松了。但是用传统工艺去做这种东西,做出来之后,很现代,很新意。这种东西整个市场做的也不多。而且仔细看他有手工的痕迹在里面,显得有灵气。
《奢士》:这么说来创新真的很重要。
赵志辉:创新是必须的,如果一成不变的话他就跟不上时代了,喜欢的人会越来越少。现在的景泰蓝除了家饰(摆件之类的),还有家装,比如壁画,地板砖,天花板,镜框,门框,门把手,包柱,包梁。包括还有一些比较实用性的器具,汤盆儿,碗等等,有很多。
《奢士》:这样看景泰蓝的应用还是很广泛的,那它作为“燕京八绝”之一,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有没有相关的扶持政策,您作为业内人士了解到的这一行业又存在哪些困难呢?
赵志辉:有,但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很多,这个面太大了,不可能面面俱到,但肯定是有扶持的。所以说咱们的局限性很多。由于制作工艺复杂流程繁琐,目前还没办法大面积的推广。像雕刻、绘画都有专门的工艺学校可以学习这些技艺,而景泰蓝就没有了,目前还很难办起景泰蓝学院:一方面是老师不容易找到,景泰蓝在过去是皇家御用的,会做的工匠少,传到现在会的人也不多。再一个方面就是原材料方面的问题,景泰蓝属于铜器,铜原料本身就贵,铜制品水涨船高也就贵些。还有釉料,釉料是特制的,而且是景泰蓝专用的,做别的东西用不了。原材料的生产也很少,地区限制性很大。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耗费时间,由于工序流程较多,一套流程平常熟练的工人们自己制作一件成品都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更不用说还要教学生了。
《奢士》:如此说来那这门手艺要想传承是比较困难的,这么好的东西如果失传您不会觉得很可惜吗?
赵志辉:没有啊,我现在不还在往下继续吗?而且我还要在培养更多的年轻人,我不会让他从我这一代断掉,但是就看我能把它发展到什么程度了。这个看个人努力吧,虽然不是我一个人可以左右的,但是我可以参与,尽量把它能够壮大起来。这门手艺需要传承,有些人还在维持,除了传承还要把他推广出去。很多人不了解景泰蓝是什么东西,以为是瓷,外行人一看简简单单以为是陶瓷,其实它本身是很高层次的一种艺术品,民间很少。再一个就是培养年轻人。现在整体行业的老手艺人的平均年龄都在40多岁,老了干不动了,都面临着要退休。这种技艺要想做得好的话,每一道工序最快的学会也需要三四个月,如果要做精的话最少需要三四年。如果再好一点(达到大师级别)的话需要至少十年的时间。现在的人能拿出十年的时间研究这个东西的人太少了。只能说现在先教会一部分人看谁有信心把这个做好,在这里面再挑选一部分有天赋的人,那就是大海捞针了。我们工厂里的工人当年做学徒时最小的只有十几岁,达到巅峰状态一般是在40到50岁。所以我们尽可能的培养新人,不能让这门手艺失传。
太阳西斜,柔暧的阳光投射到摆满景泰蓝铜器的博古架上,折射出美丽的光芒。景泰蓝厂里的工人们还在辛勤的忙碌着,而我们也将离开这充满神奇的地方。当我们走出四合院的时候,脑海里依然徘徊着这位年轻人坚定的声音。在他的眼睛里闪烁着热爱的光芒,他打心眼里喜爱这门手艺并且要把它发扬出去。这就是肩挑起景泰蓝传承发扬重担的80后生力军,他有他的创新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