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权国家梵蒂冈的小与“大”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cong9071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洲导游手册说,想要了解罗马帝国的历史、文化与艺术,首先要去斗兽场,再次便要到梵蒂冈。
  从斗兽场往西北角走,踏着青石板路来到台伯河西岸高地,一堵高耸的黑色城墙挡在面前,墙上有一醒目的图案。两个圆轮上立着一座三层圆顶建筑,两旁有精美的装饰,有人说,这就是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梵蒂冈了。这个国家地处意大利首都罗马市内,是典型的城中之国。
  世上最小的宗教袖珍国
  说它小,因其总面积才0.44平方公里。具体说它相当于长800米,宽550米的一个长方形地面;再形象点说,她的大小与我们的天安门广场差不多。
  一圈古老的城墙内,建立了一个广场、一个教堂、一个教皇宫(教皇宫除教皇及神职人员警卫处所外,还设有博物馆、雕塑馆、图书馆、银行、广播电台以及只有两个窗口、一个邮筒的邮局),没有街道。国名叫梵蒂冈城国,在拉丁语中意为“先知之地”。
  这是个既无资源又无工农业的国家。它的一切生活资源包括水、电、煤、气、食品都要在意大利购卖。但其公民却相当富有,人均GDP将近6万美元,超过欧盟和美国。靠什么?靠宗教收入。每年,各国教会都要上缴一定的费用(进贡),还有不菲的宗教捐赠,这些进款占其总收入的85%。其长住人口仅600人,包括教皇、红衣主教、副主教、神父等150人及其家属;还有147名从瑞士雇佣的卫士。据说,几百年前就是这些瑞士卫兵誓死保卫了教皇宫和教堂,他们的忠诚感动了教皇,请瑞士人警卫便沿袭至今。其卫士衣服还是大画家米开朗琪罗设计的,迄今不换,以示忠诚。这个宗教国与世界几十个国家有外交关系。
  梵蒂冈虽小,却浓缩了基督教世界2000年的历史,也浓缩了基督教世界厚重的文化与璀璨的艺术精华。
  公元1世纪产生于罗马帝国的基督教,在初期有一定进步性,曾受到罗马奴隶制帝国的排斥扼杀。到了4世纪罗马帝国的后期,基督教被罗马皇帝利用并定为国教。帝国首都罗马城的主教逐渐成为西欧宗教首领,到5世纪已有教皇之称,形成罗马教廷。到8世纪中叶,法兰克国王把所征服的意大利中部土地送给教皇,教皇从此有了领地,教皇国的雏形基本形成。当梵蒂冈山冈上耶稣大弟子彼得传教遇害处修起教堂之时,一个国际性的,有严密统治系统的教会组织——教会国就诞生了。到中世纪,基督教转化成为欧洲封建统治服务的重要工具,教会拥有无限权力,甚至可以任命其它国家国王,各种华丽的教堂也就应运而生。
  世上最大、最华丽的基督教广场及教皇宫
  梵蒂冈城国的圣彼得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广场。它长340米,宽240米,可以容纳50万人进行宗教活动,建于公元4世纪。1600年来,全世界一些基督教领袖和教徒聚会于此,举行盛大的宗教活动,传播各种重要“教令”。在广场中央,矗立着一根高22.5米的方尖塔。这座于公元40年,由罗马皇帝从埃及运来的神塔已屹立了近二千年,见证了梵蒂冈的历史。大教堂、大广场能有王者气派得力于周边巨大的陪衬建筑物。广场周边是两座巨大的弧形柱廊。两侧柱廊各有142根足够3人合抱的圆柱(4根一排),形成半月形拱卫状衬托着广场和教堂。柱子顶端有140尊圣人雕像,气势恢宏,造型和谐,显得神圣和威严。
  围绕教堂的陪衬建筑还有世界独一无二的梵蒂冈教皇宫。此宫拥一千四百多房间和一个礼拜堂,即著名的西斯廷礼拜堂。宫内房屋除了教皇及神职人员居住外,其余辟为博物馆、美术馆、雕塑馆。其中博物馆在5世纪就有了雏形,包括12个陈列馆与5条艺术长廊,汇集了希腊、罗马古代重要文物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精华。其中最著名当属教皇厅内的教皇神庙——西斯廷礼拜堂内的圆顶画。它是世界宗教题材的代表作——米开朗琪罗的大型天顶画——《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从《米开朗琪罗画册》上,我拜读了这组画。前者表现上帝创造世界的过程,后者被称为“绘画史上的神曲”。它们以圣经《旧约》为题材,如《亚当诞生》《原罪与失乐园》和《诺亚方舟》,描写世纪末日来到时,基督再现,并亲自审判世间善恶:美者上天堂,恶者下地狱。
  这里收藏的米开朗琪罗原作比他的出生地佛罗伦萨老皇宫和法国罗浮宫所藏还多。
  毫不夸张地说,梵蒂冈的这组宗教建筑群,是我此次欧洲九国之旅感觉最辉煌、最耀眼、最富艺术感染力的建筑,而圣彼得教堂及梵蒂冈博物馆的绘画、雕塑及文物更是欧洲及世界宗教文化艺术最集中、最完美的体现。教堂规模大,影响也大。
  世上最大、最神圣的圣彼得大教堂
  梵蒂冈城国作为基督教世界的中心,是十亿教徒心中的圣地。矗立于广场正中的圣彼得教堂,就是集中体现教义的一盏明灯,从这里向世界传播各种“教令”。作为全世界基督教的第一大教堂,它是教徒灵魂的归宿地,是精神上的首都。这座豪华、大气磅礴的教堂,以耶稣最得意的大弟子圣人彼得而命名。
  公元64年,彼得去罗马梵蒂冈山冈上传教,被罗马皇帝、暴君尼禄杀害,尸首就埋在山上。公元326年,另一罗马皇帝居士坦丁执政,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性,还为被害的传教者彼得修一教堂(地址就选在被杀害处),到公元333年才完成。到16世纪基督教最鼎盛时期,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重建,并于1506年破土动工。长达120年的重建过程中,意大利著名建筑大师布拉特曼、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相继主持施工修建,既凝聚了几代建筑绘画大师的心血和艺术结晶,也印证了基督教发展壮大的历史。
  前面说过,在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神学统治了人们的思想,垄断了文化科学,《圣经》上的词句在各国法庭中具有法律的效力,教皇甚至可以任免其它国家的元首。无限膨胀的权力、财力使教廷有实力营造自己的宗教堡垒以展示神圣的宗教权威,并以120年时间来完善、美化它,最后以其恢宏的世界第一的王者气派展示在世人面前。
  圣彼得大教堂高132米,宽115米,主要特征是罗马式圆顶穹窿和希腊式石柱与平顶横梁相结合。建筑整体平面为十字架结构,具有明显的古典主义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大教堂的外观宏伟壮丽,装饰精美。以中线为轴,两边对称,8根可供数人合抱的圆柱对称地立在中间,4根方柱排在两侧。教堂的平顶上正中间站着耶稣的雕像,他的12个门徒的雕像一字排开。雕工细致,装饰华美的高大圆顶是大教堂最吸引眼球的地方。它不仅象征梵蒂冈教皇的皇冠,更因为它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绘画大师米开朗琪罗的代表杰作之一,显得弥足珍贵。教堂正面右侧,矗立着手拿钥匙的圣彼得全身像(那钥匙是耶稣给他的通向天堂之钥)。   大教堂左边的大门,有梵蒂冈卫队士兵守卫。他们身着红黄蓝三色条纹的古代骑士服装,手握长枪,表情严肃。
  受着强烈宗教氛围的感染,怀着探奇访圣的心境走进世界宗教王国的第一大教堂,迎面而来的是色彩斑斓、富丽堂皇的高大殿堂。殿堂长186米,高100余米,总面积15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6万人做礼拜。两边的巨型大理石柱、墙壁拱顶、地面,都绘有精美的彩画,塑有栩栩如生的浮雕,全是宗教题材,庄严崇高,让人肃然起敬。
  进入殿堂正厅,抬头一望,一个倒扣的彩色瓷缸式的圆顶出现在上方,这就是文艺复兴著名的绘画大师米开朗琪罗的穹顶画。圆顶正中有一透视光线的圆洞。穹窿下部是18扇桃核长方形窗,上面是18幅宗教题材的条幅图,做工精美,手法细致,色彩艳丽,在顶部透光的照射下显得光怪陆离,神奇瑰丽。在佛罗伦萨、在画册(西斯廷教堂)上我们都多次见到这位意大利出生的世界大师的杰作,并为他顽强的创作精神所感动。试想,在近200米高的屋顶仰头作画,一笔一划,三年五年日复一日,这需得有多大的韧劲和耐力!
  据说,为绘制此教堂圆顶和教皇宫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他整整用了四年半时间。他每天爬上高高的脚手架,直着腰,仰着脖子,眼睛望着天顶作画,久而久之,身体变形,撑腰仰头走路,连看信都要举过头顶才能阅读。歌德说,人生朝露,艺术千秋。艺术家用生命创作的千秋艺术,让我们记住了米开朗琪罗这个伟大的名字。
  殿堂尽头墙壁上供奉着米开朗琪罗24岁创作的《圣母哀子》名画、雕制的足有一层楼高的青铜华盖以及镀金的圣彼得宝座,都是镇堂之宝。在殿堂侧面的洗礼堂内,除了以《圣经》为题材的精美壁画外,还有一尊古老的圣彼得铜像,其脚趾几百年来在信徒们的亲吻中变得光滑通亮、漫漶一片。圣坛下烛光摇曳,无数人排着队(有的是老师带来的整班学生),双手合十,喃喃祈祷,眼含热泪,争先恐后为一吻圣人的脚趾而快慰不已。从肤色看,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度,有的也许来自万里之遥,其顶礼膜拜的虔诚委实让人震惊!
  由此可见,宗教在整个欧洲的影响已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人的生活细节中。而欧洲甚至世界著名的建筑、绘画、雕塑大师们,诸如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又给传播宗教的教堂装点了光鲜亮丽的外衣,成就了天人合一的气势与威严。欧洲众多教堂内各种艺术大范围的铺陈、夸饰,奢侈而极端地一再渲染创教者、传教者的沉痛悲情,不厌其烦地重复着天地鸿蒙、上帝造人、亚当苏醒、大洪水、男女预言家等传说,其雄浑、辉煌的形象画面呈现出英雄主义的气质和力量,让人产生敬畏。
  走出大教堂,走出这个袖珍宗教王国,我不禁想,随着时代的进步,据说基督教教义也作了很大改进,但其核心价值观仍不变,诸如灵魂不死说、现世来生说、天堂地狱说、轮回转世说等,在我们看来,这些都挺荒谬可笑!但正是这部分的内容,给虔诚的宗教徒(全世界近十亿人信基督)带来根本的恐惧,因此他们就必须遵守宗教里规定的戒律,并对自己的思想行为给以自律,有所约束。这里善的原则乃是一个根本的原则,教义的庄严感、崇高感让教徒与人为善,今生多作善事,以期未来进入天堂。这与佛教的为善于下,福应于天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价值观确立了做人的底线,具有普世价值。这比信仰缺失、无自我约束的人生漂泊者更有生活定律,更能给人提供沉稳深锚。大教堂默默无语地注视着远方,进出教堂的神父、主教、修女、信徒们的脸上充满自信、和善、从容,一派知足常乐的淡定。是因为他们活在众神的关注下吗?他们好像一点也不担心被遗忘。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成都)馆员
其他文献
《成都日报》2013年6月3日发表谢伟《隋唐五代的碧水青柳》。文中有些涉及历史文化的说法,有待商榷。(一些有关的网载文章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详见后文。)兹依据四川省文史研究馆著《成都城坊古迹考》(时代出版社,2006版修订本)部分内容(一般不再注明出处)试作校勘。  一、蜀王府的四至  谢文说:明初朱元璋封第十一子朱椿为蜀王,蜀王府建在成都城中心(今红照壁到科技馆一带),气势恢弘,有典型皇家风范,人
期刊
笔者最近上网查找资料,在《国学经典·十三经·礼记》里读到一条似是而非的资料:“《礼记》是儒学的一本经典著作,其中的文章是孔子的学生以及战国时期儒学学者的作品。汉朝学者戴德将汉初刘向收集的130篇综合简化,一共得85篇,被称为《大戴礼记》,后来其侄戴圣又将《大戴礼记》简化删除,得46篇,再加上《月令》《明堂位》和《乐记》,一共49篇,被称为《小戴礼记》。《大戴礼记》至隋、唐时期已散逸大半,现仅留传3
期刊
序  36年前,当我乘长江江轮通过长江三峡瞿塘峡后,被沿岸的景色震惊了。进入一道高耸入云的夔门后大约十里,就看见左岸十多丈高壁立如墙一般的悬崖上面挂着一堆古建筑,船上广播及时向旅客介绍,这便是新莽末,公孙述在此处建筑的白帝城!广播也要求大家平衡地分布在船的两侧,不要聚集看一侧的景色而导致轮船倾覆。连续几个小时的三峡航行,奔湍的江水,冲刷着两岸墨绿色的山崖,留给我深刻的记忆。那时我从未想到,这是我第
期刊
罗新之先生是具有讨论意义的画家。这并非因为他是大风堂门人、张大千的弟子,而是出于他的艺术理念、艺术表现、艺术成的独特魅力。人道是:“天若有情,人亦有意”。罗新之先生的画展在炎夏中举行,此前天气一度热不可耐。可是就在画展开幕头天,却忽然一场大雨,给久旱的成都送来清凉;而罗新之的作品在成都画院展出,则不啻给我们送来了艺术美的清凉。  在如过江之鲫的画家中,罗新之的一生是比较坎坷的。但其心态却静若止水,
期刊
从川剧舞台艺术形象看,蓝光临先生的确是一位技艺超群、令人着迷的川剧文武小生,无论是《石怀玉惊梦》中对武举石怀玉忘恩负义形象的勾画,还是在《萧方杀船》中对江洋大盗萧方杀人如麻邪恶行径的演绎,抑或是《佛堂升天》中对误入歧途的年轻秀才申桂生临终忏悔的体味,都达到挥洒自如、炉火纯青的地步。当年他在京城首演《石怀玉惊梦》,戏剧评论家胡沙惊叹之余,吟诗比之为“魏长生”再现:“一曲惊梦闹北京,恰似当年魏长生。”
期刊
中华民族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发展丰满,以各种形式对中国民众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其中,具有传奇色彩的董永传说,不仅在汉区广泛流传,而且通过翻译实现跨文化的传播,在中国相关少数民族中流传。《彝族传统孝文化载体研究》(罗曲、王俊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一书所展现在读者眼帘的,就是对董永行孝如何通过翻译民族化、地域化,在彝区“适应性传播”的研究。  中国古人皆重视人伦规范,所以孝的观念深入人心,无
期刊
今年5月,我以个人身份参加组团作了一次欧洲九国游。除天上往返飞行36小时外,整整17天在欧洲土地上乘车达5400公里,穿过意大利、梵蒂冈、奥地利、德国、瑞士、法国、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等国家(从欧洲西南部、中部再到北部)。一路所见, 除车窗外匆匆掠过的如诗如画的广袤原野外,就是这些国家保护完好的名胜古迹、历史建筑,诸如教堂、皇宫、城堡、广场、古街、古巷、博物馆、展览馆、名人故居,以及得以保持原貌的
期刊
摘 要: 川军对抗战态度的是比较积极的。皖南事变之前,川军与新四军进行了亲密地合作。川军参加皖南事变,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蒙蔽和胁迫的,但与川军的阶级属性也有一定的关系。川军在皖南事变前后都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所以事变后调整了态度,停止了与新四军的敌对状态。在皖南事变中,川军政治态度的重大转变,是由川军本身的软弱性决定的;与皖南顽固派势力强大,以及新四军统战工作的某些偏差也有关系。川军被卷入这场内战,
期刊
毕启(Joseph Beech,1867-1954),美国人,文学博士、神学博士,1898年来华传教,1903年来川,创办有重庆求精中学、成都华美中学。1905年,他代表美国美以美会与加拿大英美会、英国公谊会、美国浸礼会决定联合创办华西协合大学,1913年当选华西协合大学首任校长,1930年改任华西协合大学校务长,1946年退休回国。  倡办大学,合五差会之力  19世纪中叶西学东渐,西方教育传入
期刊
上世纪90年代,台湾著名歌手张洪量一曲《你知道我在等你吗》,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莫名我就喜欢你,深深地爱上你,没有理由,没有原因,莫名我就喜欢你,深深地爱上你,从见到你的那一天起,你知道我在等你吗……”这首歌在“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上获得“最受欢迎华(国)语歌曲奖”。  严格地说起来,“你知道我在等你吗”这句话并不完全是张洪量的创造,因为中国最古老的情歌《候人歌》就有了这个意思。  远古时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