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的公海上——中小学阶段是否应该讲有争议的内容

来源 :都市家教:创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aoling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阶段课程内容强调确定性,崇尚权威,教师至上,教材至上。这实际上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开发,对学生的发展有一定的束缚,本文选择高中语文这一角度,探讨中小学阶段是否应该讲授有争议的内容。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生活等方式,使社会向信息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促使教育模式转型。将微课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有效解决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积极
幼儿语言学习的发展可以借助早期阅读,阅读兴趣的培养,自身的情感得以释放,心理发展的需要也被满足.且对幼儿的语言、想象、社会化及审美能力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幼儿园
建国以后,国家课程成为幼儿园的主导课程,学科知识教育受到特别的强调,幼儿园课程设置一度向小学课程靠拢,甚至不顾及幼儿年龄特点与兴趣.直至80年代以后,现状才有所改观,小
期刊
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在历史一轮复习中充分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伴性遗传”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的内容,是必修2课本有关遗传规律知识的核心概念。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遗传的基本规律以及基因与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