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从2003到2013,十载春秋,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已从娇嫩的幼芽长成了茁壮的小树,慢慢伸出了遒劲的枝干。2013年6月28日,杂志社华东办事处挂牌仪式隆重举行,是杂志抢滩华东,吸纳当地优质稿件,坐实教育资源,拓宽传播渠道,搭建供需平台的关键之举。如今,华东专辑正式出版,我们特将华东地区高产作者、热心读者代表的真诚寄语与大家分享,通过他们的讲述,共同回味成长的快乐,在新机遇面前携手迎接更辉煌的未来。
陈士元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第二中学
:陈老师,您好!杂志自创社至今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很早以前您就成为我刊的忠实读者并积极投稿。能否请您给我们讲一讲您是如何与杂志相识、相知的?
陈士元:作为一名教师,撰写学术论文是提高教学素质,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的必然途径。教师会在每一次的论文撰写过程中,阅读很多的优秀论著,学习教育经验,结合自身充分思考后,改进不足;也会在不断地深化研究中,找准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逐渐形成体系性的教育理念。于是,我结合工作实际和自身经验、体会撰写了多篇学术论文。一次论文评比的经历,使我的文章受到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后有为主任的青睐,后主任作为贵刊基教版的编委会副主任,向杂志推荐了我的2篇论文,才让我结识了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文章在贵刊的发表让我感到十分欣喜,也让我想将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自身思考用文字表达并传播出去,与更多的教育人士交流。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和学校的物理实验室管理员,我对物理实验方面有着极大的研究热情,因此在这方面潜心研究,撰写论文。从2010年4月开始,我共投稿20余篇,其中11篇文章先后在贵刊刊登。杂志给我提供了一个与大家交流的平台,文章的陆续发表,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让我在初中物理实验的实验方法改进方面越钻越深。
:作为一名忠实的投稿教师,您一定特别关注杂志的发展。在您看来,《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展望下一个10年,您对杂志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陈士元:贵刊作为一本由教育部主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国家级期刊,海纳百川,刊载内容很丰富,文章质量也相对较高。同很多期刊相比,杂志在文章质量上一直严格把关,通过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去除不合格的文章,并对写作水平高、学术影响力强的文章优先刊登,让更多的好文章呈现在教育装备关注者面前。
这也成就了杂志的平台作用,让同我一样的一线教师能够通过装备专家的论文感受最新的行业动态,通过学校案例由“他山之石”汲取经验,结合自身研究领域撰写文章,自主交流,形成可持续性的学习循环。
展望未来,杂志应保持自身特点,在保证载文质量的前提下开阔眼界,向教育装备领域的新方向看齐,推陈出新,紧贴教育发展主线,并向跻身核心期刊行列不断努力。核心期刊的称号是对高水平刊物的肯定,其遴选体系和标准很严格,杂志朝这个方向发展是努力追求进步的表现,同时也势必会承受更大的压力。希望杂志能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脚踏实地,与广大读者、作者一起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自2010年4月起,您多次向我刊投稿,一篇篇高质量的文章凝结着您的努力和智慧。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您如何把握和利用教育装备?在具体应用方面有着哪些理解和新思路?
陈士元:我认为学校在配备教育装备时应通过3种不同的方法考虑。
第一,采用“倒推法”,调查和了解一线教师对于教育装备的切实需求。例如,演示实验的器材要做到教师人手一套,分组实验2名教师(满工作量)合用一套(包括实验教室)。也就是说,实验器材的配备要与实验教学的实际需求相匹配,不应生搬硬套“教学仪器设备配备标准”。 举一个简单例子,《南京市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 (以下简称“配备目录”)中并没有规定学校实验室必须配备冰箱,但教师在进行物态变化章节教学时又一定会用到这样的冷冻装备,如果“死板”地遵循“配备目录”就可能导致课堂教学无法正常进行。
第二,采用“引进法”,积极探索和引进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如在超声波和次声波章节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图片展示配合教师讲解,相对死板、枯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事实上,市场上已有了价廉物美的超声波应用产品,学校实验室若配置这样的设备,就可以让物理课堂“活起来”,方便学生理解。
第三,进行及时、配套的装备培训。让教师能真正掌握新装备的使用方法,在应用时更加得心应手,避免新装备成为摆设。
另外,为帮助教师更好地应用实验设备,提高装备利用率,教育装备部门可以通过举办技能大赛的形式实现。江苏省自2009年起,组织省内初中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小学科学4个学科的教师参加实验操作技能大赛,每4年一次。2013年,江苏省举办了第二届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大赛,共有13个地级市的代表队进入了最后一阶段的省级电视大奖赛。“技能大赛”的举办,切实提高了我省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操作技能,效果极佳,值得各地装备部门学习、推广。
:教育现代化是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育装备的现代化,您如何理解现代化教育装备?教师又应如何利用装备切实提高教育水平?
陈士元:在我看来,所谓教育装备现代化,就是装备实物的现代化,让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进入校园替代“老装备”,发挥更具效率的作用。在这里,还需强调培训问题,为了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操作现代化产品,学校必须开展相关的装备操作技能培训,务必做到包教包会。与此同时,教师应更加大胆地利用新技术、新方法,采用科学、快速、适合的方法解决自己的教学需求。例如,在如今的“网购时代”,教师学会利用网购解决采购问题就很有必要。我校已尝试从网络零售商圈(如淘宝网、京东商城等)采购器材,在几次采购中都买到了物美价廉的产品,满足了教学需求。
当然,现代化的装备需要现代化的人来操作。教师应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适应现代教育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装备领域的行业期刊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为教师的学习、交流提供一个很好的公开平台,让他们的教学理念、思想充分碰撞,擦出进步的火花。《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便是如此,通过刊登一篇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推动每一位教师向现代化人才方向转化。
作为一名实验教师,杂志之于我可谓是良师益友。我希望自己管理的实验室为学校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并在经费和材料有保证的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力争做到实验室每年都有新的研究成果推出,并通过杂志平台公开发表与全国同行交流。
从2003到2013,十载春秋,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已从娇嫩的幼芽长成了茁壮的小树,慢慢伸出了遒劲的枝干。2013年6月28日,杂志社华东办事处挂牌仪式隆重举行,是杂志抢滩华东,吸纳当地优质稿件,坐实教育资源,拓宽传播渠道,搭建供需平台的关键之举。如今,华东专辑正式出版,我们特将华东地区高产作者、热心读者代表的真诚寄语与大家分享,通过他们的讲述,共同回味成长的快乐,在新机遇面前携手迎接更辉煌的未来。
陈士元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第二中学
:陈老师,您好!杂志自创社至今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很早以前您就成为我刊的忠实读者并积极投稿。能否请您给我们讲一讲您是如何与杂志相识、相知的?
陈士元:作为一名教师,撰写学术论文是提高教学素质,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的必然途径。教师会在每一次的论文撰写过程中,阅读很多的优秀论著,学习教育经验,结合自身充分思考后,改进不足;也会在不断地深化研究中,找准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逐渐形成体系性的教育理念。于是,我结合工作实际和自身经验、体会撰写了多篇学术论文。一次论文评比的经历,使我的文章受到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后有为主任的青睐,后主任作为贵刊基教版的编委会副主任,向杂志推荐了我的2篇论文,才让我结识了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文章在贵刊的发表让我感到十分欣喜,也让我想将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自身思考用文字表达并传播出去,与更多的教育人士交流。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和学校的物理实验室管理员,我对物理实验方面有着极大的研究热情,因此在这方面潜心研究,撰写论文。从2010年4月开始,我共投稿20余篇,其中11篇文章先后在贵刊刊登。杂志给我提供了一个与大家交流的平台,文章的陆续发表,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让我在初中物理实验的实验方法改进方面越钻越深。
:作为一名忠实的投稿教师,您一定特别关注杂志的发展。在您看来,《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展望下一个10年,您对杂志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陈士元:贵刊作为一本由教育部主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国家级期刊,海纳百川,刊载内容很丰富,文章质量也相对较高。同很多期刊相比,杂志在文章质量上一直严格把关,通过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去除不合格的文章,并对写作水平高、学术影响力强的文章优先刊登,让更多的好文章呈现在教育装备关注者面前。
这也成就了杂志的平台作用,让同我一样的一线教师能够通过装备专家的论文感受最新的行业动态,通过学校案例由“他山之石”汲取经验,结合自身研究领域撰写文章,自主交流,形成可持续性的学习循环。
展望未来,杂志应保持自身特点,在保证载文质量的前提下开阔眼界,向教育装备领域的新方向看齐,推陈出新,紧贴教育发展主线,并向跻身核心期刊行列不断努力。核心期刊的称号是对高水平刊物的肯定,其遴选体系和标准很严格,杂志朝这个方向发展是努力追求进步的表现,同时也势必会承受更大的压力。希望杂志能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脚踏实地,与广大读者、作者一起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自2010年4月起,您多次向我刊投稿,一篇篇高质量的文章凝结着您的努力和智慧。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您如何把握和利用教育装备?在具体应用方面有着哪些理解和新思路?
陈士元:我认为学校在配备教育装备时应通过3种不同的方法考虑。
第一,采用“倒推法”,调查和了解一线教师对于教育装备的切实需求。例如,演示实验的器材要做到教师人手一套,分组实验2名教师(满工作量)合用一套(包括实验教室)。也就是说,实验器材的配备要与实验教学的实际需求相匹配,不应生搬硬套“教学仪器设备配备标准”。 举一个简单例子,《南京市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 (以下简称“配备目录”)中并没有规定学校实验室必须配备冰箱,但教师在进行物态变化章节教学时又一定会用到这样的冷冻装备,如果“死板”地遵循“配备目录”就可能导致课堂教学无法正常进行。
第二,采用“引进法”,积极探索和引进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如在超声波和次声波章节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图片展示配合教师讲解,相对死板、枯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事实上,市场上已有了价廉物美的超声波应用产品,学校实验室若配置这样的设备,就可以让物理课堂“活起来”,方便学生理解。
第三,进行及时、配套的装备培训。让教师能真正掌握新装备的使用方法,在应用时更加得心应手,避免新装备成为摆设。
另外,为帮助教师更好地应用实验设备,提高装备利用率,教育装备部门可以通过举办技能大赛的形式实现。江苏省自2009年起,组织省内初中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小学科学4个学科的教师参加实验操作技能大赛,每4年一次。2013年,江苏省举办了第二届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大赛,共有13个地级市的代表队进入了最后一阶段的省级电视大奖赛。“技能大赛”的举办,切实提高了我省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操作技能,效果极佳,值得各地装备部门学习、推广。
:教育现代化是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育装备的现代化,您如何理解现代化教育装备?教师又应如何利用装备切实提高教育水平?
陈士元:在我看来,所谓教育装备现代化,就是装备实物的现代化,让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进入校园替代“老装备”,发挥更具效率的作用。在这里,还需强调培训问题,为了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操作现代化产品,学校必须开展相关的装备操作技能培训,务必做到包教包会。与此同时,教师应更加大胆地利用新技术、新方法,采用科学、快速、适合的方法解决自己的教学需求。例如,在如今的“网购时代”,教师学会利用网购解决采购问题就很有必要。我校已尝试从网络零售商圈(如淘宝网、京东商城等)采购器材,在几次采购中都买到了物美价廉的产品,满足了教学需求。
当然,现代化的装备需要现代化的人来操作。教师应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适应现代教育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装备领域的行业期刊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为教师的学习、交流提供一个很好的公开平台,让他们的教学理念、思想充分碰撞,擦出进步的火花。《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便是如此,通过刊登一篇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推动每一位教师向现代化人才方向转化。
作为一名实验教师,杂志之于我可谓是良师益友。我希望自己管理的实验室为学校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并在经费和材料有保证的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力争做到实验室每年都有新的研究成果推出,并通过杂志平台公开发表与全国同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