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开始的几分钟是非常重要的。导入新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以实物展示、图画、影视等形象的手段,构造一些形象生动的具体对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求知欲,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探究状态。教师应重视新课导入的优化设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本文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给出几个具体的实例。
关键词:高中数学 情境导入 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c)-0213-01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开始的几分钟是非常重要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程的导入环节,教师要抓住重点,吸引住学生,这样,不但教师可以轻松自如、游刃有余的讲课,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进入最佳状态。反之,教师传统教学,学生学起来也枯燥乏味,最终教学效果只会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应重视新课导入的优化设计,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著名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认为,数学教学应讲授从丰富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这些数学结论的发现过程。数学这一学科来源于生活实际,同时,数学知识又服务于生活实践,新教材更加突出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在课堂导入时,用适当的时间讲解本章节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什么问题有关系,学会以后又能应用于生活中的什么问题。下面,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给出几个具体的实例。
1 在讲解“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以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李咏主持的“幸运52”趣味引入,作价格竞猜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模拟央视“幸运52”栏目“猜商品价格”这一情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数学课堂生机勃勃。学生在游戏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用生动有趣的游戏过程了解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大致框架,获得了探究数学问题的方法。情境导入环节为整堂数学课起了先导的作用,内容针对性很强。
2 在讲解立体几何中的三视图内容时,我们可以有这样几种设计
2.1 播放庐山不同角度的影片与苏东坡的一首诗《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多美的山,多美的诗!)
(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激起兴趣,引出课题。)
师:哪位同学能说说苏东坡是怎样观察庐山的吗?都有什么感觉?
生: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都得到不同的效果。
师:答得很好。不免一些同学会疑惑,今天数学课老师怎么在念古诗?其实,这不是首简单的古诗,其中隐含着数学知识。寓意我们用何种角度去观察物体,这也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设计意图:在我让全班学生来朗诵这首诗时,很多学生在笑,数学课怎么上语文了?觉得这节课是个谜,也正是这个谜提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跨越学科界限,让苏东坡的一首《题西林壁》把同学们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再从诗歌中提炼出隐含的数学知识。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人文意识,还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中的“美”。
2.2 让同学们做一个小实验
(观察实物、利用小实验,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实验示意图(粉笔盒、杯子、乒乓球先用布盖好。)
师:老师需要三位同学帮忙,哪位同学乐意?
(让三位学生分别在各自的位置站好后,老师掀开盖布。)
师(问甲同学):请告诉同学们,你看到桌子上摆放着什么?
甲同学:粉笔盒、乒乓球。
师:乙同学呢?你又看到什么?
乙同学:粉笔盒、水杯。
师(对丙同学):你来说说,桌子上摆着什么东西?
丙同学:粉笔盒、杯子、乒乓球。
师:为什么这三位同学说的都不一样,哪位同学说错了?请同学们想一想。
(让同学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本组同学相互交流,如果实在想象不出来的,也可以上讲台来观察。)
(三位同学们都没有说错,只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同,观察的方向不同,所以看的结果不同。)
师:(请同学们看图片,分别是从不同方向拍的教学楼照片),请同学们想一想,图片的效果图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
(讨论结束,请学生回答,老师分别在黑板上记录。)
师:刚才我们从不同方向观察实验和实物的模型,同学们有什么体会?
生:同一物体,从不同方向看效果不一样。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那么,是不是同一物体,我们从不同方向看效果都是不一样吗?(不一定,比如球体。)
师:由此,我们得到这样的结论: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效果图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有效的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安排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更主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个实验,很多学生都投入到这个实验中来,学生都很积极的发言,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了起来,使学生不会感觉数学的枯燥乏味。
2.3 播放一段皮影戏
(创设问题情境,从民间传统艺术入手,激起兴趣,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知道皮影戏的操作原理吗?
生:不知道。
师:皮影是在灯光照射下用兽皮刻制的人物隔亮布演戏而得名的。同学们可能对皮影戏不太了解,现在我们可以把手放在投影布前做出各种小动物,其原理与皮影戏是一样的。
生:自己动手做做。
师:由皮影的原理引出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设计意图:在我让全班学生看皮影戏时,多数学生都很奇怪,恰恰是这种好奇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那种情境中。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不会感觉数学的枯燥乏味。同时从皮影引题,导入正投影的概念。直观易懂,为学习三视图做好准备。
导入新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面蕴含着教师的教学艺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可以以影视显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等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一些可感可知、有声有色的具体对象,给学生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感觉,这样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活泼、积极、主动地思考,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探究状态。总之,恰到好处的新课导入方式,不仅能起到温故知新、激发兴趣、诱发思考、展示目标的作用,而且,可以在“无声”中把学生带入到具体的学习情景中去,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广大教师不妨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多加探索和运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 情境导入 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c)-0213-01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开始的几分钟是非常重要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程的导入环节,教师要抓住重点,吸引住学生,这样,不但教师可以轻松自如、游刃有余的讲课,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进入最佳状态。反之,教师传统教学,学生学起来也枯燥乏味,最终教学效果只会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应重视新课导入的优化设计,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著名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认为,数学教学应讲授从丰富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这些数学结论的发现过程。数学这一学科来源于生活实际,同时,数学知识又服务于生活实践,新教材更加突出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在课堂导入时,用适当的时间讲解本章节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什么问题有关系,学会以后又能应用于生活中的什么问题。下面,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给出几个具体的实例。
1 在讲解“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以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李咏主持的“幸运52”趣味引入,作价格竞猜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模拟央视“幸运52”栏目“猜商品价格”这一情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数学课堂生机勃勃。学生在游戏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用生动有趣的游戏过程了解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大致框架,获得了探究数学问题的方法。情境导入环节为整堂数学课起了先导的作用,内容针对性很强。
2 在讲解立体几何中的三视图内容时,我们可以有这样几种设计
2.1 播放庐山不同角度的影片与苏东坡的一首诗《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多美的山,多美的诗!)
(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激起兴趣,引出课题。)
师:哪位同学能说说苏东坡是怎样观察庐山的吗?都有什么感觉?
生: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都得到不同的效果。
师:答得很好。不免一些同学会疑惑,今天数学课老师怎么在念古诗?其实,这不是首简单的古诗,其中隐含着数学知识。寓意我们用何种角度去观察物体,这也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设计意图:在我让全班学生来朗诵这首诗时,很多学生在笑,数学课怎么上语文了?觉得这节课是个谜,也正是这个谜提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跨越学科界限,让苏东坡的一首《题西林壁》把同学们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再从诗歌中提炼出隐含的数学知识。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人文意识,还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中的“美”。
2.2 让同学们做一个小实验
(观察实物、利用小实验,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实验示意图(粉笔盒、杯子、乒乓球先用布盖好。)
师:老师需要三位同学帮忙,哪位同学乐意?
(让三位学生分别在各自的位置站好后,老师掀开盖布。)
师(问甲同学):请告诉同学们,你看到桌子上摆放着什么?
甲同学:粉笔盒、乒乓球。
师:乙同学呢?你又看到什么?
乙同学:粉笔盒、水杯。
师(对丙同学):你来说说,桌子上摆着什么东西?
丙同学:粉笔盒、杯子、乒乓球。
师:为什么这三位同学说的都不一样,哪位同学说错了?请同学们想一想。
(让同学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本组同学相互交流,如果实在想象不出来的,也可以上讲台来观察。)
(三位同学们都没有说错,只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同,观察的方向不同,所以看的结果不同。)
师:(请同学们看图片,分别是从不同方向拍的教学楼照片),请同学们想一想,图片的效果图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
(讨论结束,请学生回答,老师分别在黑板上记录。)
师:刚才我们从不同方向观察实验和实物的模型,同学们有什么体会?
生:同一物体,从不同方向看效果不一样。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那么,是不是同一物体,我们从不同方向看效果都是不一样吗?(不一定,比如球体。)
师:由此,我们得到这样的结论: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效果图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有效的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安排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更主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个实验,很多学生都投入到这个实验中来,学生都很积极的发言,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了起来,使学生不会感觉数学的枯燥乏味。
2.3 播放一段皮影戏
(创设问题情境,从民间传统艺术入手,激起兴趣,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知道皮影戏的操作原理吗?
生:不知道。
师:皮影是在灯光照射下用兽皮刻制的人物隔亮布演戏而得名的。同学们可能对皮影戏不太了解,现在我们可以把手放在投影布前做出各种小动物,其原理与皮影戏是一样的。
生:自己动手做做。
师:由皮影的原理引出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设计意图:在我让全班学生看皮影戏时,多数学生都很奇怪,恰恰是这种好奇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那种情境中。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不会感觉数学的枯燥乏味。同时从皮影引题,导入正投影的概念。直观易懂,为学习三视图做好准备。
导入新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面蕴含着教师的教学艺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可以以影视显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等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一些可感可知、有声有色的具体对象,给学生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感觉,这样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活泼、积极、主动地思考,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探究状态。总之,恰到好处的新课导入方式,不仅能起到温故知新、激发兴趣、诱发思考、展示目标的作用,而且,可以在“无声”中把学生带入到具体的学习情景中去,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广大教师不妨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多加探索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