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接受专业精神的洗礼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_me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教育文集》,随手一翻似感很普通,里面的文章没有抢人眼球的标题,没有咄咄逼人的训斥,没有特意修饰的文法,其叙述风格平实得似乎是一个朴素的老农在与你聊天。但它出自“大家”,无限经典。从事教育不读这本书,他的专业成长是会迷失方向的。
  有些人对陶行知不以为然,认为那个穿“长袍马褂”的老头讲的话、做的事似乎难登大雅之堂,与今天那些洋洋洒洒的教育新理论、新突破相比,好像也不那么超前、时尚,这实际上是一种极大的误解。
  
  一
  
  打开《陶行知教育文集》,阅读一篇篇长短不一的文章,似乎很难找到多少结构精致、词彩华美的篇幅,但透过字里行间,他致力于教育实践的伟大精神和行动深深打动了我,他是一位非同寻常的教育实践家呀!陶行知不屑于做寻章摘句的迂腐学问,不屑于坐在书斋中研究所谓的教育,即使在报刊上摇旗呐喊,文字也十分有限。读者看到的是他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实实在在的办学上。他创办育才学校、晓庄学校,在当时的环境下,需要面对的困难很多,需要解决的矛盾重重,但他亲自卷起袖管,带领师生改造环境,建设学校,他亲自起草办学校的各种方案,亲自给孩子们上课、演讲。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务实精神的觉醒——他的思想,他的学问不是用来做论坛上的报告,不是用来做报刊上的文章,而是用来做实实在在的教育事业的。
  只有扎根于教育和社会实践,才能建立服务学生、服务教育、服务社会的功业,才能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教育家。陶行知有这样一种“大器”,有这样一种“心地”,孜孜不倦地躬身实践,让他树起了永远飘扬的教育“大旗”,不求成“家”的却成为“大家”。反观今天的教育界,有些人以成为教育家为追求,但是,他们的精力并没有重点放在真正的教育实践上,而是将学校管理实践、将上课改作业以及与学生交流等当作副业,一门心思想着著书立说,妄想着有朝一日能标新立异,成为开一代新说的大家。站在陶行知的角度观照,他们即使算不上南辕北辙,最起码也算是幼稚可笑、迷失了应有方向的。
  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的一名管理者,我时常以陶行知为镜,告诫自己工作不能脱离了教育的实际,教育不能脱离了社会的实际。我常常走乡串镇,到农村学校实地调研,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课堂里经常会出现我的身影。学校的办公室里我与教师座谈,接待室里我与学生家长沟通,夜自修空隙我与寄宿生交流,考试结束我与老师们一起分析得失。我们制定的管理规章,源于学校的教育实际;我们为一线教师的发展,提供一个又一个阔大的平台。当代学生生动活泼的精神世界在我面前展露无遗,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矛盾、困惑我感同身受。我努力着,要让我们的孩子更多地感受学习的快乐,要引领更多的年轻教师走实践家的道路,要尽其所能,让区域教育呈现一派生机,而自己,则永远以实践家的姿态切入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
  
  二
  
  陶行知不仅是一名伟大的实践家,还是一名伟大的思想家。阅读《陶行知教育文集》,我深切地感受到,他的教育实践不是盲目的实践,而是在丰厚的理论积淀下思想着的实践;他的实践不是为某一理论作试验的实践,没有将自身的实践往西方的理论上套,而是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实践后进行着理论升华的实践,他的思想理论在实践的土壤上生长。陶行知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学生,对实用主义主张烂熟于心,但是,他没有照搬杜威的那一套理论主张,他有自己的探索,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要就一个字不写;如果写的话,必是我思想里产生出来的和谐系统……事实是我唯一的指针。我只愿听他的启示。”读陶行知的文章,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我们钦敬他将实践和理论结合得那样完美。
  是呀,无论是宏观层面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理论,还是中观、微观层面的“手脑并用”、“教学做合一”的主张,都源于一种理论的积淀,又扎根于陶行知自身的教育实践,实践后又有所提升、日趋经典,然后反过来再指导着教育实践。因此,我们看到的这些思想,没有一丝言必称希腊的学院习气,没有一丝动辄之乎者也的学究做派,更没有一丝哗众取宠的偏激。而沐浴着理论指导的教育实践,则是一种目标明确、充满智慧的实践,是一种为新思维、新理论不断敞开思路、不断积淀着的实践,而不是日复一日的枯燥劳动,不是上级指示、下级执行的机械操作。听,陶行知先生对生活教育的阐述多么精辟:“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三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话为师者耳熟能详,我已经不记得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是在哪一面墙或者哪一处标语牌上。不过在当时,我以为这句话有点矫情。真正掂出这句话的分量是在阅读《陶行知教育文集》的时候。为着改造社会、提升民族精神,陶先生放弃了优厚的待遇,深入到“没有开化”的乡村,筚路蓝缕,创办学校,他的精神不是喊在嘴里的口号,不是写在纸面上的宣言,他的精神写在晓庄、育才的校园、讲堂里,写在他躬身办学从教的脊梁上,写在他改造旧教育的旗帜上。了解了他从事教育的经历。了解他视野高远的思想,再来回味这十二个字,深深感到其蕴蓄的内涵。是的,在陶行知先生的内心深处,对祖国强盛、民族复兴的赤子情怀,对生灵健全、儿童幸福的祈愿情愫,铸就了他呕心沥血献身教育的精神,也成为他躬身教育实践、构建教育思想体系的无尽源泉和不竭动力。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尤其在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沿海地区,要求教师不计名利,无私奉献,也许只能算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将关注的目光过多地停留在薪水的高低、福利的多少,就会减弱对教育的应有热情,也注定不会获得真正的职业幸福。读《陶行知教育文集》,我们不仅获得专业水平的提升,更能经受精神的洗礼。陶行知先生在书中浸润的精神力量,不断垫高着我们的精神高度,不断开拓着我们的精神疆域,提供给我们历久弥新的职业激情。是的,以教育为职业,拿到工资固然高兴,但与一个个值得欣慰的细节、一次次取得成功的体验、一点点值得珍藏的秘密所获得的幸福相比,那种开心就是稍纵即逝,简直可以忽略不计的。
  就我而言,对素质教育的坚守,对教学质量的追求,对教育科研的痴情,对培养青年教师的热衷等等,许多工作根本没有利益的支撑,许多事情我都是幕后的“劳工”,但是我依旧乐此不疲。我精心组织策划一年一度的“希望的田野”大型教研活动,城市学校、优质学校的教师带着他们的课例进入农村学校的课堂,与农村学校的教师同台上课,推动城乡学校站到同一起跑线上;我力促成立了“名师之路”教育科研沙龙,钟情于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走到了一起,聆听特级教师的教诲,与专家近距离对话,有效地促进了他们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让他们成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而我的心中涌动着激情,涌动着幸福,享受着金钱买不来的快乐。
  有人说: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是没有资格在今天的中国当教师的。是的,陶行知以脚踏实地的教育实践奠定他教育家的地位,以他的教育思想引领着我们前行,而他的博大胸襟和伟大精神更成为千师之楷、万世之模……今天,我们捧读《陶行知教育文集》,满目所见是这部“沃土”上勃发着原始生命活力的花草树木,俯身所拾都是散发着乡野芬芳的饱满谷穗。如果把这部书比作一个藏宝洞,那么每一块看似普通的石头上,都会敲击出叮当的宝石音响。让我们好好读着这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吧,它会伴随你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一路收获幸福!
其他文献
在众多教师队伍建设的文章中,《教师第一——江苏省张家港市教师队伍建设经验解读》一文令人眼睛为之一亮。她通过5位教师的成长故事及记者与王松石局长的对话,呈现了张家港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先进理念、成功经验与有效策略,值得我们去阅读和体悟。  教师第一的观念,较早提出的是北京十一中学校长李希贵。他原是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是一位有见解、有作为的教育专家。他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厦书系撰写的一本书
“只有保持童心的人才是完整的人”。带着这份责任--与期待,让我们牵着童话的手,牵着童年的日子,轻柔而惬意地在孩子心中流连。  ——题记    教学场景1:《蚕姑娘》  老师揭示了课题,学习了“蚕”的字音字形后,就投影出一大段文字,边上有一小花框儿——“小知识”。  蚕,卵生。成长分为四个阶段:卵——幼虫——蛹——蛾。蚕的生长发育与温度、湿度、食物等都有关系,催青期一般十至十一天。幼虫期二十五天左右
日前,金坛市教育研训中心对本市部分中小学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的听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从总体上看,学校领导都能坚持进行经常性的听课,深入课堂,了解教学实情,以管理、引导好学校的教学工作。许多校领导的听课认真投入,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观察仔细,评析精到,显现出“行家里手”的本色。但细究起来,却是发展不平衡,一些校领导的听课与应然的标准和要求之间尚有明显的差距。    一、听课中的主要问题    1 听
协调价值取向 保障素质教育功能发挥    在论及教育价值时,人们几乎没有关注教育实践主体对教育价值的主动选择和反作用,忽略了不同教育实践群体之间、教育实践群体与国家教育价值取向之间的冲突。教育实践主体的价值冲突影响着教育功能实现的方向,导致教育功能发挥局部失常和整体功能发挥的减弱。  高考价值取向对基础教育实践主体起着价值导向的作用,指引着中学办学指向。只有拨正高考价值取向,才能确保素质教育功能
[摘 要] 一次函数应用题是中考的重点题型,通常结合了图像的应用题需要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从审图入手,通过提取关键点的方式求函数解析式,然后利用代数的准确性来分析问题.  [关键词] 一次函数;图像;应用题;数形结合;审图;待定系数法  近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中出现了一些紧密结合图像的一次函数应用题,具有图形抽象、结构新颖、知识综合的特点,对于学生读图、识图能力要求较高,如何利用图像信息来转化分析问题
时代需要创新型的人才。一个人云亦云、没有主见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创新型人才的。为此,我经常利用晨会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竞赛的形式促使学生说出对某件事与众不同的观点。对观点把握有3点要求:一是观点要准确;二是力争观点新颖、不落俗套;三是简明地阐述观点得以成立的条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规定参赛人员以小组为单位,每提出一个正确的观点,该小组加10分,提出的观点既正确又新颖的多加5分。一次晨会课,我在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1-42页  [教学实录]  激将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学口算。早听说咱们班同学口算特厉害,所以准备了几组题考考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齐声响亮报出答案)  师(赞许地说):真棒!不过别急,这几题都是我们学过的口算加法,如果把这几题加点难度,你们还会做吗?仔细观察!  (课件将每一道题改变一个数字成为新的算式)  师:瞧,
根据江苏教育报刊社2008年1月发出的《关于组织小学青年教师参加2008年“教海探航”征文活动的通知》精神,全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广泛发动,认真评选,推荐到江苏教育报刊社的应征稿件有8000余篇。江苏教育报刊社组织由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教育专家、特级教师等组成的评委会,对来稿进行了初评、复评、终评,评出一等奖34篇,二等奖90篇,三等奖266篇。现将评审结果公布如下:
美国管理学家皮特认为:“客观看待和正确理解员工的需求,尊重他们的正当需求是奖励的基础,是奖励的出发点。如果对于员工的需求和价值观理解错误,那奖励也就无从谈起。”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卢志文曾经谈到翔宇激励教师的原则是“功者享其禄,能者享其位,勤者享其薪”。在《什么是管理》一文中,卢志文更是指出“管理就是拿捏欲望”。在笔者看来,拿捏欲望的本质就是要求校长了解教师的心理需求,将奖励个性化以适应不同教师的需
摘要:留白是艺术课堂教学的一种大智慧。本文从留白的形式、策略,以及在艺术课堂教学中如何留白这几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留白;形式;策略;运用    留白的形式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师生的教学行为也应该如此。这种“不为”体现在艺术课堂教学中就是留白,具体有如下几种形式:    教师、学生、教材是教学信息的主要来源,三者的共同经验是教学的基础和条件。(如图,阴影部分是共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