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真洋鬼子”才能赚取暴利吗?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daide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民皆着西服的情况下,中国服装企业在服装品牌经营中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做中国的“西服”还是做欧美的“西服”。
  目前国内中高端服装市场中的强势品牌,绝大多数都是“假洋鬼子”,即贴洋品牌而在国内生产和销售。不久前,有媒体以“卡尔丹顿等国产服饰贴洋商标赚取暴利”为题对卡尔丹顿进行了负面报导,批判其在国外注册品牌,以欧美概念在国内市场牟取高额利润的行为,并直指与其相似做法的国内服装企业。
  报道引起了国内很多服装企业的不安。多家国内服装企业高管与我谈起这个话题,不约而同流露出对各自所在企业品牌定位和运营方向的彷徨,我认为彷徨大可不必。
  相对国际品牌而言,这些起步较晚本土企业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不断借鉴吸收先进的设计、面料和制作工艺,使产品品质与国际大牌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他们拥有以中国人为主的、专业化的、高水平的产品设计生产团队,能够设计和生产与国际高端品牌同等品质的服装产品。这些企业还拥有健全的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按照高端品牌的品牌建设和管理手段管理品牌,建设高水准的终端形象,并且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数量不断扩大的忠实顾客群。
  客观地讲,经过近二十年来市场经济的砥砺,这些品牌的产品设计、制作工艺和品牌管理和国际品牌的差距越来越小。相对国际品牌而言,他们的服装产品不仅具有更高的性价比,而且在捕捉中国消费者“消费脉搏”、契合中国市场需求的设计研发能力方面甚至已经超越了国际品牌。
  但在全民皆着西服的情况下,中国服装企业在服装品牌经营中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做中国的“西服”还是做欧美的“西服”。服装文化与民族、社会文化形态有着直接的联系,做西服就要按照按照西服的文化、传统和规律来经营,明智的西服品牌经营者一定会借鉴、效仿欧美成熟服装企业的经营模式。
  正如中国所有的日本料理店都会取一个“德川家”或者“大渔”之类的日本名字一样,每个做“西服”的企业都会自然的想给品牌一个欧美风格的名字,以彰显品牌文化背景的原滋原味。去欧洲注册品牌,既有出于商标保护的目的,同时也为注入相应品牌文化奠定基础,相信绝大多数企业在欧洲注册商标的目的并非为了欺骗消费者。
  当然,在“假洋鬼子”运作的初级阶段,不排除有的品牌在国内生产却打上欧洲制造的标签,有的品牌则冒充国际一线品牌欺骗消费者。
  通过10多年的不懈追赶,“假洋鬼子”的成衣品质与国际大牌的差距很小,与国际大牌同等面料、同等质量的产品,销售价格不到国际大牌的1/3,谈到“牟取暴利”,本土“假洋鬼子”的产品拥有更高的性价比。
  写到这里,我想要反问一句,既然欧美奢侈品牌可以在中国加工(或者是百分之七八十的工序在中国完成)后贴上国外制造的标签,然后高价销售给中国消费者,中国企业为什么不能以同等质量的产品以更低更合理的价格销售呢?如果只能欧美品牌“列强”可以用欧洲文化攫取高额利润,国内服装企业为什么不能以欧美文化作为卖点之一,获取合理利润呢?
其他文献
由于竞争激烈,信用卡客户的价格敏感度较高,发卡银行纷纷推出各种积分兑换活动,调查显示,更贴近生活的积分用途最符合消费者心智。  目前,使用信用卡的人越来越多,客户对产品、服务及受理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深挖既有客户价值?如何摆脱过往的粗放式经营,在营销活动中更加专注地“思客户之所想,给客户之所需”?一切问题都在于对消费者进行解读,只有了解消费者需求,方能成功把握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得一席之地
期刊
平均一个网银顾客拥有2.2家网银,而对于选用哪家银行的网银,顾客给出的答案却是“习惯使然”。    “均衡”发展网银业务    数字100的调研结果显示,在网银的使用中,网上购物占到了四成多的的比例,遥遥领先于其他业务,现阶段网银的改进和优化需要重点考虑顾客网购的需求。但是这样不均衡的巨大优势,不仅体现了目前阶段网购与网银发展的巨大相关性,也对网银其他业务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对待网购发展的浪潮,
期刊
行业遭遇质量危机、信任危机……这里面最大的危机并非是被危机消灭,而是在过度的反应当中断送自己的未来。  我们看危机两个字,先是“危”,后是“机”,危险之后就是机会,机会就在危险中,那么企业如何去把握这些危机中的机会?    思考“危机过后”更有意义    在整个行业危机形成和发展过程当中,即便企业本身不是危机的制造者,但也一定会受到影响,企业的发展速度可能会因此降低,但是如何在危机中继续发展?所以
期刊
要使收购成功,没什么捷径可走。每笔交易必须有自己的战略逻辑,在大多数成功的交易中,收购方都拥有具体的、阐述明确的价值创造理念。  要使收购成功,没什么捷径可走。与其他业务流程一样,从本质上讲,收购并无好坏之分,正如市场营销与研发也没有好坏之分一样。每笔交易必须有自己的战略逻辑。根据我们的经验,在大多数成功的交易中,收购方都拥有具体的、阐述明确的价值创造理念。对于不太成功的交易,战略基础往往不够明确
期刊
在危机面前,一些企业通过专业化、职业化的手段达到了较好的营销效果,但还有一些企业因缺乏策略性,走入了营销的误区,使得营销效果适得其反。  瘦肉精的恐慌还没退去,又爆出馒头回炉再造,这不仅仅是那些大超市的危机,也不仅仅是食品企业的危机,更是所有品牌企业和品牌营销从业者的危机。面对这样的危机,深陷其中的企业当然是想怎么样脱身,于是开始“危机公关”,而那些没有被卷入危机的企业,也想在这种事情中大干一场。
期刊
危机中的竞争时代,是系统作战的时代,只有系统的成长,才是真正的成长,也只有企业经常健身,才能让系统强健,才能抵御风险,抓住危机。  企业的营销管理系统就好比人的身体,只有当系统保持健康的状态,才能从容应对危机,并且抓住危机之中的机遇。    建立健康的系统    所谓健康的营销系统,主要包括从产品研发阶段的市场研究开始到产品价值塑造、从渠道到终端、从组织到消费对象重复的消费体验等方面的“绿色循环”
期刊
二线品牌必须要认清自己的实力以及背后所支撑的资源,不能以一时的成功掩盖存在的问题,更不能以一时的成功打“1000亿”的主意。  震撼世界的“三聚氰胺”事件刚刚平息,又闹了一波“性早熟”、“恶意诽谤”事件,这一波还没有完全平息居然又冒出了“皮革奶”。笔者不想讨论危机事件的发生概率,而想探讨每当危机事件爆发的时候,那些没有被事件缠身的二线品牌如何正确利用事件快速成长。    销量猛增不等于品牌提升  
期刊
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生产一线的员工是否承担了他们应尽的重要职责,而是你必须自己身处生产一线,亲自推动企业利润的上升。    企业案例:    我们家族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以OEM(为其他品牌商家进行委托代工生产)的形式生产制造鱼麋制品和冷冻食品,同时也生产公司自己品牌的腌制类海产品,我本人是公司的第三代传人。公司的年度销售额在前年是14亿日元,去年是13亿日元。近年来由于作为生产原料的鱼类价格高居不下,
期刊
无论从人口统计数据还是国家的政策导向看,企业是时候与员工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价值了。  长期以来,在企业招聘供需关系上,求职者一直处在劣势状态,这种劣势反应在企业的价值分配体系中,体现了一种失衡的状态,结果是企业在高速成长,而员工的薪酬收入相比企业的利润却增长缓慢。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0-14岁人口占16.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
期刊
传统文化中较大的权力距离孕育了中国式的企业家文化,在本土众多中小型企业中表现为领导人的作用过于突出,从而形成了一些问题。  权力距离指数(Power Distance Index)反映人们对社会不平等(即在某一社会制度中,上下级间的权力不平等)状况的容忍度。权力距离大的文化成员视权力为社会的基本因素,强调强制力和指示性权力,而权力差距小的文化成员则认为权力的运用应当合法,重视专家或合法性的权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