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卢西安·弗洛伊德是二十世纪世界伟大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取材都来源于生活中,着重表现身边的人和物。本文就弗洛伊德的绘画特色进行了五方面的研究,分别是构图、色彩、笔触、肌理及作品的精神内涵。以便全面深入的把握弗洛伊德的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弗洛伊德 绘画特色
一、弗洛伊德的绘画艺术特色
(1)构图在作品中的作用
弗洛伊德非常擅长作人物画,并且在安排构图时整个画面显得非常有秩序和饱满。人物几乎充满画面,有的甚至超出画面的边界,显得画面充满气势,并且具有咄咄逼人的气势。这种奇特的画面构图方式可以极大的拉近关着与画面形象的距离,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逼迫感,使观赏者产生一种有如生临其境,其境就在眼前,甚至会有触手就可以触碰的感受 。
弗洛伊德的作品,如果我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他使用了很多的斜线和折线。斜线相比水平垂直的线会更多的体现出动弹不安且刺激的惊险的感觉。如,即将坍塌的高楼,极度倾斜的陡坡等。而折线的运用,无论是锐角还是钝角,都会缺少些柔和的感受,让人感觉呆板,硬挺及破坏,懒散等诸多内心感受和感官想象。这也可以体现出弗洛伊德及深层次社会心理的体验。例如,1999年的作品《Naked portrait with green chair》,画中是一位熟睡的中年女人,画面应用了大量的斜线和折线,如床的摆放,椅子的摆放,以及地板的透视等。这些不同角度不同方位的位置的摆放,造成了画面的不平衡,以此来突出这个中年女人的分量感。
弗洛伊德会以大胆,奇特的构图方式拉近觀者与其所塑造的形象之间的距离,视点的选择也是弗洛伊德的一个重要特点。弗洛伊德喜欢运用与众不同的视点,他将人物安排在或低或高的位置,甚至有时候会极端到90度左右的视角,这使得他的画面形成一种动荡和不稳定的感觉。如2004年作品《Resting on the green chair》,画中是意味中年女中年人体,她坐在一个绿色椅子上,一条腿弯曲放在椅子上,他抬头直视观赏者,让人感觉压抑,反而观赏者成为了被仰视的对象。
(2)笔触表现色彩的魅力
弗洛伊德用笔方式在各个时期是有着显著的变化的。在四五十年代用笔柔和细腻,冷静的去描绘客观物象。如对人物头发的刻画,将头发分为一组一组来刻画,头发的边线也非常清晰。且人物形象概括,表情呆板,且没有强烈的体积感。画面传达出一种敏感、单纯、呆滞的感受,但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他的执着。到了六七十年代,弗洛伊德用富有弹性的猪鬃画笔作画,笔触更具有强性和力度,笔触开始变得清晰可见,此后弗洛伊德开始大胆的运用笔触,画笔所到之处,笔触随着结构的走向留下长长的痕迹,并且干净利落。笔触的类型也非常丰富,有环形的、拱形的、交叉型的等等,都与形体结构非常密切,并且非常贴切地反映出体积,结构,空间等造型因素及其内在关系。
如在2003年的作品《David and Eli》中,画中所描绘的分为两部分,左半边是一个躺在床上的男人体, 右半边摆放着一盆花。在男人体的部分,画家运用交叉、堆积、扭转的笔触,将男人体的肌肉,骨骼等有力地表现出来,使人物造型扎实且不失生动。而在花的部分,画家用笔松动,笔触干脆灵活,将叶子的柔软性很生动的表现出来。
(3)色彩在作品中表现的独特性
弗洛伊德画面色彩主要以固有色为主。这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绝大多数是在室内完成的,受光源色、环境色影响较少。弗洛伊德曾说:“我不需要任何引人注意的色彩,我需要的是生命的色彩。”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不同纯度和明度的灰色和肉色。由于灰色的大量运用,使得他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神秘、怪异、凝重的味道。他的色彩与梵高的色彩有很大的不同,梵高喜欢运用高纯度的色彩,也非常擅长运用对比色和补色,制造出一中非常强烈的色彩效果,弗洛伊德则特别强调色彩间的的对比关系,将色彩之间的冷暖变化微妙的展现出来,他的画面色彩不严厉,纯度相对较低,但是经他的手进行组合之后,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奇妙享受。
(4)斑驳堆叠的肌理效果
莫奈说过:“绘画的好坏,只要闭上眼睛抚摸画布的表层既能判断。”雷诺阿也曾说:“如果这幅画能引诱他的手抚摸它时,那么,这幅画在视觉刺激效果上一定是感人至深的。”弗洛伊德的作品就具有这种特质,在他的作品中,由于笔触的折叠交错,颜色的层层堆叠,便产生出一种美妙的肌理效果。
如1997年的作品《Susanna》中,弗洛伊德通过颜料的层层堆叠,表现出皮肤粗糙的质感,体现出经历岁月洗礼的沉重感。再如1997年的作品《Armchair by the firepiace》也正是通过笔触的穿梭及颜料的层层叠加体现出了椅子的厚重感。弗洛伊德正是想通过颜料的堆积,把对象的质感、量感表现的真实且令人信服。他曾说:“人们指责我只会画肌肉,其实我是要把油画布弄得像肌肉一样。”弗洛伊德这种恰到好处的处理画面的方式,产生了饱经沧桑的视觉效果,令人回味无穷。
(5)夸张变形的五官特征及奇诡神秘的精神内涵
在弗洛伊德的许多作品中,都刻意的把人物五官方面的特征夸张或变形。弗洛伊德曾说:“我画人物,不仅仅只表现他们的特点,而是通过外表去刻画他们隐藏在其后的另一种真实。”梵高扭曲的人物,现代派极尽夸张的毕加索,马蒂斯作品中慵懒肥硕的女人体,超现实达利荒诞的物象,表现主义画家德库宁作品中睁大眼睛惊恐的巨人妇女等,都是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运用得当能够使对象高于生活而具有典型性和感染力。
弗洛伊德是世界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孙子,也许是因为继承了这种好奇、敏感和探索的精神,弗洛伊德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始终是孤独而又坚毅。再加上其青少年时期生活在战争的阴霾下,人们内心充满恐惧,这种情绪也深刻的影响了弗洛伊德。纵观弗洛伊德的作品,自始至终都闪现着不安、忧郁、缺乏安全感的意味。在其作品中,人物表情呆滞,似乎是有种力量在召唤他们,使他们游离在梦境与现实中,他们似乎又深陷在个人意识中无法自拔,体现出一种内省与内敛的心理体验。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关键词:弗洛伊德 绘画特色
一、弗洛伊德的绘画艺术特色
(1)构图在作品中的作用
弗洛伊德非常擅长作人物画,并且在安排构图时整个画面显得非常有秩序和饱满。人物几乎充满画面,有的甚至超出画面的边界,显得画面充满气势,并且具有咄咄逼人的气势。这种奇特的画面构图方式可以极大的拉近关着与画面形象的距离,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逼迫感,使观赏者产生一种有如生临其境,其境就在眼前,甚至会有触手就可以触碰的感受 。
弗洛伊德的作品,如果我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他使用了很多的斜线和折线。斜线相比水平垂直的线会更多的体现出动弹不安且刺激的惊险的感觉。如,即将坍塌的高楼,极度倾斜的陡坡等。而折线的运用,无论是锐角还是钝角,都会缺少些柔和的感受,让人感觉呆板,硬挺及破坏,懒散等诸多内心感受和感官想象。这也可以体现出弗洛伊德及深层次社会心理的体验。例如,1999年的作品《Naked portrait with green chair》,画中是一位熟睡的中年女人,画面应用了大量的斜线和折线,如床的摆放,椅子的摆放,以及地板的透视等。这些不同角度不同方位的位置的摆放,造成了画面的不平衡,以此来突出这个中年女人的分量感。
弗洛伊德会以大胆,奇特的构图方式拉近觀者与其所塑造的形象之间的距离,视点的选择也是弗洛伊德的一个重要特点。弗洛伊德喜欢运用与众不同的视点,他将人物安排在或低或高的位置,甚至有时候会极端到90度左右的视角,这使得他的画面形成一种动荡和不稳定的感觉。如2004年作品《Resting on the green chair》,画中是意味中年女中年人体,她坐在一个绿色椅子上,一条腿弯曲放在椅子上,他抬头直视观赏者,让人感觉压抑,反而观赏者成为了被仰视的对象。
(2)笔触表现色彩的魅力
弗洛伊德用笔方式在各个时期是有着显著的变化的。在四五十年代用笔柔和细腻,冷静的去描绘客观物象。如对人物头发的刻画,将头发分为一组一组来刻画,头发的边线也非常清晰。且人物形象概括,表情呆板,且没有强烈的体积感。画面传达出一种敏感、单纯、呆滞的感受,但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他的执着。到了六七十年代,弗洛伊德用富有弹性的猪鬃画笔作画,笔触更具有强性和力度,笔触开始变得清晰可见,此后弗洛伊德开始大胆的运用笔触,画笔所到之处,笔触随着结构的走向留下长长的痕迹,并且干净利落。笔触的类型也非常丰富,有环形的、拱形的、交叉型的等等,都与形体结构非常密切,并且非常贴切地反映出体积,结构,空间等造型因素及其内在关系。
如在2003年的作品《David and Eli》中,画中所描绘的分为两部分,左半边是一个躺在床上的男人体, 右半边摆放着一盆花。在男人体的部分,画家运用交叉、堆积、扭转的笔触,将男人体的肌肉,骨骼等有力地表现出来,使人物造型扎实且不失生动。而在花的部分,画家用笔松动,笔触干脆灵活,将叶子的柔软性很生动的表现出来。
(3)色彩在作品中表现的独特性
弗洛伊德画面色彩主要以固有色为主。这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绝大多数是在室内完成的,受光源色、环境色影响较少。弗洛伊德曾说:“我不需要任何引人注意的色彩,我需要的是生命的色彩。”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不同纯度和明度的灰色和肉色。由于灰色的大量运用,使得他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神秘、怪异、凝重的味道。他的色彩与梵高的色彩有很大的不同,梵高喜欢运用高纯度的色彩,也非常擅长运用对比色和补色,制造出一中非常强烈的色彩效果,弗洛伊德则特别强调色彩间的的对比关系,将色彩之间的冷暖变化微妙的展现出来,他的画面色彩不严厉,纯度相对较低,但是经他的手进行组合之后,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奇妙享受。
(4)斑驳堆叠的肌理效果
莫奈说过:“绘画的好坏,只要闭上眼睛抚摸画布的表层既能判断。”雷诺阿也曾说:“如果这幅画能引诱他的手抚摸它时,那么,这幅画在视觉刺激效果上一定是感人至深的。”弗洛伊德的作品就具有这种特质,在他的作品中,由于笔触的折叠交错,颜色的层层堆叠,便产生出一种美妙的肌理效果。
如1997年的作品《Susanna》中,弗洛伊德通过颜料的层层堆叠,表现出皮肤粗糙的质感,体现出经历岁月洗礼的沉重感。再如1997年的作品《Armchair by the firepiace》也正是通过笔触的穿梭及颜料的层层叠加体现出了椅子的厚重感。弗洛伊德正是想通过颜料的堆积,把对象的质感、量感表现的真实且令人信服。他曾说:“人们指责我只会画肌肉,其实我是要把油画布弄得像肌肉一样。”弗洛伊德这种恰到好处的处理画面的方式,产生了饱经沧桑的视觉效果,令人回味无穷。
(5)夸张变形的五官特征及奇诡神秘的精神内涵
在弗洛伊德的许多作品中,都刻意的把人物五官方面的特征夸张或变形。弗洛伊德曾说:“我画人物,不仅仅只表现他们的特点,而是通过外表去刻画他们隐藏在其后的另一种真实。”梵高扭曲的人物,现代派极尽夸张的毕加索,马蒂斯作品中慵懒肥硕的女人体,超现实达利荒诞的物象,表现主义画家德库宁作品中睁大眼睛惊恐的巨人妇女等,都是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运用得当能够使对象高于生活而具有典型性和感染力。
弗洛伊德是世界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孙子,也许是因为继承了这种好奇、敏感和探索的精神,弗洛伊德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始终是孤独而又坚毅。再加上其青少年时期生活在战争的阴霾下,人们内心充满恐惧,这种情绪也深刻的影响了弗洛伊德。纵观弗洛伊德的作品,自始至终都闪现着不安、忧郁、缺乏安全感的意味。在其作品中,人物表情呆滞,似乎是有种力量在召唤他们,使他们游离在梦境与现实中,他们似乎又深陷在个人意识中无法自拔,体现出一种内省与内敛的心理体验。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