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该用何种形式来传达中国茶道的核心精神?
从陆羽在《茶经》中提出的“精行俭德”,到庄晚芳先生提出的“廉美和敬”,两位大师在茶道精神理念上的研究有一定的相通性,那就是“俭”和“廉”,即不奢华、不铺张、不做作、不浪费、不浮夸、不炫耀。“俭”和“廉”的实质,是强调内在的修为,而这种内在的修为,需借助茶这一物质来进行升华。那么,这种精神以什么方式呈现呢?其实,明代文人雅士喜在自然之中品茗,融茶于自然,追求天人茶三者合一的境界,是更趋近于现代人的需求。所以,我想在探讨茶道的方法论时,是不是可以提一个“自然茶法”的概念。
这个概念源于对“自然农法”的学习。1931年日本人冈田茂吉先生发表了诗歌《从一片朽叶领略自然轮回的法则》,这种以生命为中心的物质循环法则的观点,承继了中国老庄思想。《老子》有语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天、地三个因素在自然中缺一不可,所以种植应遵循自然规律。自冈田茂吉之后,福冈正信又提出了“自然力农法”,即无肥料、无耕作、无农药、无除草的“四无”农法。一切顺应自然,不用人工干扰,形成正常的生物循环,重新找回原有的生活史。
茶也是源于自然的作物,一片茶叶,从茶园到茶杯经历生死轮回,再通过伺茶人的冲泡技艺,在茶汤中复活。所以,完全可以将此法引入到茶道展示中,从自然出发,用自然理念贯穿始终,关注茶与茶人,追求人与茶与自然的高度和谐。那么,“自然茶法”需如何在冲泡中体现出“自然”的理念呢?我想,大致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在茶品选择上,应选择自然有机,绿色无公害。这是我们品饮的基本准则。
其次,在器皿的选择上,不追求所用茶器是否为古董级,普通一茶瓯亦可选来取用。
第三,在冲泡手法上,那些与茶汤质量无关的多余动作可以省略。比如,兰花手式。手法应以“自然流畅”为主要准则,不做作,不娇娆。
第四,在一方茶席上,物件的配置应以泡茶中是否会取用到为原则,且摆放的位置应以伺茶人取用方便为原则。那些装饰性的物件,插花、古玩等,不宜过多,以免降低茶的主体性。
第五,在冲泡过程中,应遵循自然之声入席,如注水声、风声等,无人声、音乐作为背景,使人们在品茶时能专注于当下这杯茶汤。
第六,在冲泡流程中,无需死板硬记那些应试流程,比如温杯、洗茶、出汤等固有形式。应结合每种茶的茶性,在克重、温度、时间和流程上进行区分和调整。在泡茶之前先习茶,先要与茶对话。
第七,应谨记的一点是,伺茶人不是“茶僮”,泡茶亦不是一种卑微的茶水服务,而是人与茶与自然的三道合一。因此,没有规定伺茶人必须面带微笑,倒是应秉持敬重之心来感恩自然的馈赠和茶农的艰辛。
“自然茶法”的基本出发点是回归自然,通过减少我们冲泡过程中人为加入的那些夸张的“审美”需求,以表达对茶与茶人的尊重,对自然和内心的关注,回到“俭”与“廉”的茶道本质。
从陆羽在《茶经》中提出的“精行俭德”,到庄晚芳先生提出的“廉美和敬”,两位大师在茶道精神理念上的研究有一定的相通性,那就是“俭”和“廉”,即不奢华、不铺张、不做作、不浪费、不浮夸、不炫耀。“俭”和“廉”的实质,是强调内在的修为,而这种内在的修为,需借助茶这一物质来进行升华。那么,这种精神以什么方式呈现呢?其实,明代文人雅士喜在自然之中品茗,融茶于自然,追求天人茶三者合一的境界,是更趋近于现代人的需求。所以,我想在探讨茶道的方法论时,是不是可以提一个“自然茶法”的概念。
这个概念源于对“自然农法”的学习。1931年日本人冈田茂吉先生发表了诗歌《从一片朽叶领略自然轮回的法则》,这种以生命为中心的物质循环法则的观点,承继了中国老庄思想。《老子》有语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天、地三个因素在自然中缺一不可,所以种植应遵循自然规律。自冈田茂吉之后,福冈正信又提出了“自然力农法”,即无肥料、无耕作、无农药、无除草的“四无”农法。一切顺应自然,不用人工干扰,形成正常的生物循环,重新找回原有的生活史。
茶也是源于自然的作物,一片茶叶,从茶园到茶杯经历生死轮回,再通过伺茶人的冲泡技艺,在茶汤中复活。所以,完全可以将此法引入到茶道展示中,从自然出发,用自然理念贯穿始终,关注茶与茶人,追求人与茶与自然的高度和谐。那么,“自然茶法”需如何在冲泡中体现出“自然”的理念呢?我想,大致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在茶品选择上,应选择自然有机,绿色无公害。这是我们品饮的基本准则。
其次,在器皿的选择上,不追求所用茶器是否为古董级,普通一茶瓯亦可选来取用。
第三,在冲泡手法上,那些与茶汤质量无关的多余动作可以省略。比如,兰花手式。手法应以“自然流畅”为主要准则,不做作,不娇娆。
第四,在一方茶席上,物件的配置应以泡茶中是否会取用到为原则,且摆放的位置应以伺茶人取用方便为原则。那些装饰性的物件,插花、古玩等,不宜过多,以免降低茶的主体性。
第五,在冲泡过程中,应遵循自然之声入席,如注水声、风声等,无人声、音乐作为背景,使人们在品茶时能专注于当下这杯茶汤。
第六,在冲泡流程中,无需死板硬记那些应试流程,比如温杯、洗茶、出汤等固有形式。应结合每种茶的茶性,在克重、温度、时间和流程上进行区分和调整。在泡茶之前先习茶,先要与茶对话。
第七,应谨记的一点是,伺茶人不是“茶僮”,泡茶亦不是一种卑微的茶水服务,而是人与茶与自然的三道合一。因此,没有规定伺茶人必须面带微笑,倒是应秉持敬重之心来感恩自然的馈赠和茶农的艰辛。
“自然茶法”的基本出发点是回归自然,通过减少我们冲泡过程中人为加入的那些夸张的“审美”需求,以表达对茶与茶人的尊重,对自然和内心的关注,回到“俭”与“廉”的茶道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