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高校“大思政”工作新格局的实践探索

来源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long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提供了新的视角。高校应准确把握、深刻领会该会议对思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勇于实践,积极探索高校同向而行的“大思政”工作模式。以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思政工作实践为例,结合当前高校思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管理、课程、文化、实践、新媒体等角度,探索了一条适合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政育人新模式——大思政工作新格局。
  关键词: 大思政; 思想政治教育; 全方位育人
  中圖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9)01-0044-04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问题,是办学治校的关键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寄望,我们要紧紧围绕高校思政工作“立德树人”这一中心任务,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的“大思政”工作新格局。
   一、高校思政工作的新要求
   (一)由思政课为主抓手转为各门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在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政工作的同时,其他各门课程要和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为高校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高校德育工作要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将德育工作贯穿到各门课程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价值引领作用。
   (二)由思政专员育人转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要求我们要充分挖掘高校人员、资源所蕴藏的德育价值,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三)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思想政治工作是涉及“人”的工作。我们要结合新情况、新形势、新问题开展育人工作。
   首先,思政工作要因事而化。“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解开其思想疙瘩,就必须把准其思想脉搏,积极回应学生思想关切,帮助学生解疑释惑。具体来说就是结合学生的思想关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从而达到思政工作的育人功效。其次,思政工作要因时而进。要紧跟时代发展脉搏,关注时代发展,因时制宜,应时而动,顺时而进,捕捉适合学生思想特点的实际而动。再次,思政工作要因势而新。要结合互联网变革,适应学生网上学习生活新常态,从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二、高校思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党的领导力有待进一步强化
   主要表现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领会还不够深刻,还没有学深、悟透;各部门思政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尚没有完全落实,齐抓共管思政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育人工作呈现“孤岛化”倾向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部通过思政课和思政工作承担着育人工作的主要作用。高校各行政部门、各系部未能形成齐抓共管思政、德育工作的格局和合力,思政部育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孤岛化”倾向。
   (三)育人内容和形式简单化
   高校思想政治德育工作以课堂理论灌输、专题讲座为主渠道,难以充分挖掘各门课程之间、各个教材之间的德育“触点”,从而实现价值引领教育;实践教学形式虽有所拓展,但“为活动而活动”形式化倾向比较严重;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已捕捉到新的形势变化,但运用新媒体辅助思政育人工作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构建全方位的高校思政育人新格局——“大思政”体系
   (一)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坚持党对高校的绝对领导
   高校党委在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中起着“领头羊”的核心作用。高校育人时效及实效如何,关键在党委。要使高校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必须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坚持党对高校的绝对领导。
   首先,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思想认识。高校要高度重视政治理论学习,通过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思想政治工作会、十九大精神宣讲报告会等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组织倡导各系领导现场授课、线上朗读、学习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宣讲学习,使党的创新理论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
   其次,落实主体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高校大思政格局。高校党委站位要高,从学校全局出发,从政策制定、实施到人力、物力、财力的统筹,均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任务,把控主方向,实现价值引领。在党委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基础上,建立以学校党委为核心,各行政部门、各系部党支部书记为抓手,涵盖行政人员、任课教师、辅导员为主体的齐抓共管的大思政体系。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部门协同配合、以行政渠道为主组织落实”的思路,贯彻落实“一把手”讲思政课制度。领导带头读党章,各系部书记、领导作形势与政策报告成为校园新常态。
   (二)坚持在“思政课程”主体基础上,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华丽转变,构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高校思政工作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第一,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在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大多依靠思政课教学进行,我们应强化思政课程的显性育人功效,同时在坚守这一主渠道基础上改进思政课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创新,增强主阵地的育人效果。在教学内容上,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以教材为跳板,而不局限于教材。注重将时政新闻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价值引领;同时在教学方法上,将新元素融入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运用新媒体打造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大餐。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紧紧抓住思政改革的新机遇,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将“蓝墨云班课”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将手机从“玩具”转变为“工具”,改变传统思政课教学中学生“低头族”现状,大大激发了学生思政课堂的参与度,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成了“活”的课程,极大增强了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第二,构建全方位的“课程思政”新格局。传统的思政课程作为显性育人课程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思政育人的需求。一般而言,显性思政课程只在高校前两年设置,而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不能因思政课程的完结而终结。我们应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完成显性“思政课程”向隐性“课程思政”的华丽转身,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通识课、专业课教育的同向而行、协同发展。
   我校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和河南省思政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在牢牢把握思政课核心育人的基础上,打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单兵作战的局面,充分挖掘各门通识课、专业课的育人点,寻找其与德育体系结合的“触点”,将价值引领融入各门课程教学中,既做到显性教育的继续强化,又把隐性教育做足做深,开启高校任课教师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
   (三)充分发挥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功效,育人实效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思政育人工作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文化育人是软性手段。我们在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基础上,还要充分利用文化的隐性育人功效。
   首先,充分挖掘校内文化的育人实效。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是高校的“精气神”,置身其中最容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校利用校园广播、展板、文化长廊等营造主流文化宣传的浓厚氛围,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校园文化中,从而达到宣扬主流思想,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需求。我校依托校园文化,将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相结合,确立了“熔铸才淑气质,雕琢灵秀人生”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并将这种文化育人理念显化为外在的载体环境,学生生活、学习其中,潜移默化达到育人功效。其次,挖掘和利用校园周边红色文化、革命文化等传统文化,加强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我校充分挖掘殷墟、岳飞庙、红旗渠等本土文化的育人价值,带领学生进行参观学习,在情景教学中增强了主流思想舆论,激发了学生家国情怀,对其进行了很好的爱校、荣校教育,从而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功效。
   (四)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提升高校思政育人实效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实践育人可以弥补理论灌输的缺陷,学生较易接受。在高校中以各类学生社团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在教师指导下,将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到校内、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做中学,在做中思想境界得到提升,从而达到育人成效。
   高校学生实践活动可以采用“校内+校外”的实践育人方式。一方面,组织学生广泛开展校内实践活动。以校内环境为依托,设立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以党和国家的重要历史节点为契机,创新校内实践活动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其中,如以中国共产党建党96周年为契机,组织学生排练中国共产党党史情景剧,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再现,使学生在活动中重温党史,坚定他们对党、对国家的四个自信,使其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举办以“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与改革开放40年”等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提升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实现价值引領。另一方面,广泛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充分挖掘高校周边的教科研基地和红色文化的价值,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与当地幼教机构和红色景区联系,设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与社会接轨中提升思政育人成效。从而实现由线上到线下,由课内到课外,由理论到实践的育人过程全覆盖,旗帜鲜明地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属性,切实提升师生获得感。
   (五)发挥新媒体优势,占领高校育人网络阵地
   现阶段的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成长起来的新新人类,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栖居地”。他们的生活已与互联网大数据融为一体。大学生到“网上生活”,我们的思政工作就要搬到“网上”。必须做到因势而新,把握好互联网“最大变量”,主动占领网络这个战略“新阵地”,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新话语”,运用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将互联网变成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新的思政工作方式和方法,占领网络阵地,形成高校网上网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合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首先,创建以新媒体为技术手段的新工作方法体系。新媒体是广大师生娱乐消遣的一种方式和工具,应考虑到新媒体在师生中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好新媒体为学校的思政工作服务。近年来,我校利用新媒体,建立了以师生为受众主体的客户端,包括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贴吧等,鼓励各行政部门、各系部、辅导员、班级建立工作管理群、微信公众号,同时建立完善网络监督机制,保证其具有鲜明、正确的政治导向。
   其次,借助新媒体,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坚守高校师生网络舆论主阵地。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时强调,我们要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和任务,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落实到高校思政工作中,就是要从以下两点做起:一方面,借助新媒体弘扬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加大学校官方媒体客户端对党的理论创新的弘扬力度,做到及时、高效、适时报道,使新媒体成为学校思政育人工作的一面窗口。另一方面,以新媒体为载体,以创新理论为内容,扩大受众面,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我校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广泛利用学校官方网络阵地为党发声,对各项思政工作做到报道及时、有力,对网络上的“乌烟瘴气”及时有效制止。同时,在师生中广泛开展“微信朋友圈转发正能量”活动、“不忘初心,接力朗读”马克思原著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校师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热情。同时也由点及面,扩大了思政育人工作的受众面,影响到了身边的朋友、亲人,极大地增强了学校思政育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起到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OL]. 人民日报,2017-02-29(01).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7-02/28/nw.D110000renmrb_20170228_2-01.htm .
  [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OL].人民日报,2016-12-09(01). http://www.moe.edu.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
  [3] 杨涵.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切入点[J]. 扬州大学学报,2018(04):11-13.
  [4] 吴月齐. 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1):67-69.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会展业的蓬勃发展,我国会展教育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目前会展行业的就业流失率较高,这与学生的专业认同密切相关,专业认同水平影响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未来发展。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大一到大四会展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的专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性别、年级、学科选择、志愿选择和是否转专业,对专业认同及其四个维度有不同的差异性,由此提出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建议,以
期刊
摘 要: 信息时代,高职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餐饮管理与实务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评价及教学手段等六个方面,将信息化元素融会贯通,形成系统的信息化课堂教学创新模式,从而诠释高职院校课堂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内涵和目标,改变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弱等现状,为高职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创新模式提供实践借鉴。  关键词: 信息化; 自
期刊
摘 要: 英语是职业中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学好英语对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必修课数量和内容的有限性不能满足每位学生的需求,选修课则可以弥补必修课的不足,对必修课的内容进行拓展或深化。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尝试服务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技能、特长,提高英语课程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英语美文; 服务学习; 人文教育; 选修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 通过构建安徽省公共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全省16个地级市作为评价对象,以2012-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熵值法进行客观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从整体上来看,各市综合指数处于下降和上升的波动状态,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平均综合指数较高的依次为合肥市、黄山市、铜陵市、芜湖市和马鞍山市,最低的三个市分别为淮南、宿州、淮北;从划分区域来看,安徽省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水平自“皖北—皖中—皖南
期刊
摘 要: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与核心素养之中,社会责任感是热点之一。广义的社会责任感,包括自我责任感、家庭责任感、他人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国家责任感、人类责任感六个维度。通过实证研究,通识教育(军事理论课教学)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国家责任感;大学生自我责任感这一维度是社会责任感(广)的6个维度中得分最低的项;男女学生之间和有无学生干部经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存
期刊
摘 要: 专业认同是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对本专业和所属行业的认可与归属感。通过对洛阳理工学院240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极不理想。在专业认同的四个维度中,除了专业适切之外,专业认知、专业兴趣、专业行为等维度均值均低于理论均值之下。这种现象是社会环境、学校层次、专业发展水平、个人及家庭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此,应从专业宣传、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三个方
期刊
摘 要: 五年制高職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态度从总体上说,比其他普通高职学生要差,为究其原因,探索高职学生成长的规律,对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130位五年制高职学生展开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这些学生的幼年成长环境和父母对教养他们的参与度跟学生的学习表现有关系,为此,提出了一些建议,供教师和家长参考。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 幼年成长; 学习态度; 学习动机; 家长参与  中图分类号: G7
期刊
摘 要: 随着新零售时代的到来和高考生源的逐年减少,为增强市场营销专业招生竞争力,以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深化校企合作、构建“333”弹性学期制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优化“双师型”教学队伍、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等方面,探讨品牌专业建设之路径,以期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新零售; 高职院校; 市场营销; 品牌专业; 品牌建设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 基于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自主设计调查问卷,以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面向教师进行师德师风建设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高职院校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师; 师德师风;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9)01-0011-05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期刊
摘 要: 清朝前期,清日贸易达到顶峰,以东南沿海地区为主的下层民众广泛投入到对日贸易的洪流中,这一贸易交往时期反映清朝形象的《清俗纪闻》应运而生。书中大量记载了东南沿海底层海商胥民的生活习俗,通过其饮食部分与同时期同地区的《随园食单》多方比较,发现东南沿海地区的汉族士绅与满清统治集团在饮食文化上发生合流,然沿海下层社会却与清朝统治集团在饮食文化发生着分离,最终导致东南沿海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思想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