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春,暖意未感,寒意依然,心思徘徊在数日之前。
山医大一院5号住院楼15层的电梯间,一位匆匆而行的醫者从《科学导报》记者身边一闪而过,直觉告诉记者,这个美丽的身影就是记者要采访的人。于是,记者跟了过去,在接近她的那一瞬间,她回过了头,四目相对,没错,就是她——刚刚荣获“中国好医生”荣誉的山医大一院老年病科主任习玲,和照片上一样恬静柔美。习玲主任看见记者,放慢了脚步,记者点了点头。她连忙说:“不好意思,临时通知开会,久等了。”语气温和,瞬间饱满了记者的思绪,喜悦如兰。
落座习玲主任办公室,聆听着她的过往,仿佛,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了温暖的味道。
1.圆儿时从医梦想
“我的户口在太原,但我是在山东姥姥家长大的,高二时因为要参加高考,所以回了户籍所在地——太原,从此,就在太原扎了根。”习玲说。
习玲的父母从事航空工业领域的技术工作,所以在习玲高考的专业选择上出现了两大类志愿:一类就是子承父业的航空类专业,一类就是备受人们尊敬的医学类专业。“记得中学时有一篇作文,是关于理想的,我写的就是将来想当一名医生。”习玲告诉记者,“有这种想法,一是受当时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人到中年》的影响,感觉医生的职业很神圣,一个女生学医很美好;二是我性格安静,很适合这个职业。”
美好的愿望总会垂爱那些美丽的女生。习玲如愿以偿,被山西医科大学(时称山西医学院)卫生系录取。5年的大学生活让习玲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她越来越觉得入了此行,一生无悔。
毕业第二年,习玲前往北京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进修。“进修的这一年,跟着国内顶尖的专家教授,培养了自己的科研思路和实验室工作的基本技能,包括细胞培养、动物实验等,我受益匪浅。”
进修结束后,习玲又回到山西省临床检验中心继续从事质控工作。习玲感觉做质量控制与自己的职业规划、梦想有距离,于是,1993年习玲再次进入考场,顺利地成为内科学专业的一名研究生,走向临床,真正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
2.建共病管理模式
研究生毕业的习玲因为性格文静、成绩优秀,被分配到山医大一院老年病科。“那时的老年病科就是一块牌子,主要业务还是延续之前干部病房的一些工作,负责省内老干部们的身体保健。”习玲说。
刚开始,对于干部保健是什么,习玲也不是很了解,最基本的认识就是对公费医疗的保健干部进行慢性病康复治疗。很长一段时间,她都很迷茫。面对这个专业性不是很强、病例又不是很典型的科室,她不知道自己的临床研究方向在哪里,写文章从哪里入手。
1997年,让习玲至今记忆犹新。随着全国老年医学的迅速发展,老主任李茹香作为中国医学会老年分会全国委员会委员,认为老年医学已经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于是,提交了将山医大一院老年病科作为老年医学专业硕士点申报招生的申请,习玲负责整理申请材料。边整理边兴奋,习玲觉得她的工作有了方向。
1998年,全省唯一的一个老年医学的硕士授予点——山医大一院老年病科招收了第一名研究生,那种开心可想而知。也就是从那时起,投身老年医学,守护老年朋友的健康,成了习玲的神圣使命。
“人都是一个整体,不能把患者单单看成要治什么病就看什么病,专业科室一般都是针对自己专业领域的问题进行诊治。比如,老年人常见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常见的一些疾病,分解到各个专业科室的话,可能治疗的就是某一方面。但是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身体有着独特的生理变化和病理变化,针对老年人这种多病共存的一个个体来讲,需要整体的综合管理和治疗,这是一个独特的技术,一院老年病诊治在近十几年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体系,三大核心技术之一就是共病的管理。”习玲越讲越投入。
几年前,有位82岁的老人,因为胸憋气短住进了一家医院的心内科,心内科初诊以冠心病收治,在进行了冠脉照影后,没发现异常,就建议老人出院。老人出院后还胸闷气短,于是来到山医大一院老年病科,老年病科在确认冠脉照影确实没有什么大问题的情况下,用共病管理模式,初步考虑其有没有肺血栓问题,经查患者确诊为肺栓塞。“肺栓塞也是发生猝死的原因之一,患者因为得到了正确诊断、正确治疗,才没有发生严重后果,这就是老年病科共病管理的优势。”习玲说。
3.护老年患者安康
“我在老年病科已经20多年了,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和老年患者打交道要有绝对的耐心和爱心,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指数,都与心情好坏分不开。尤其对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患者,扶一把、倒点水,对他们的康复都是很有帮助的。”习玲说。从她温和的举止里,记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她对患者的那种关心与爱护。
随着老龄化社会速度的加快,习玲觉得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她告诉记者,山医大一院老年病科从最初的9张床,到如今的120张床;从最初的大内科医生兼职坐诊,到如今有32名医生,由老年呼吸、老年心血管、老年神经三大专业组成的独立的治疗团队,这期间饱含了数位主任的心血。她说,老年病绝不是外界所传言的都是慢性病那么简单,老年病的诊治需要更专业、更深厚的医学理论知识。
理论上说,一些慢性病会伴随老年人今后若干年的生活。更好地管理这些疾病,特别是进行老年人的综合评估之后,能够发现一些潜在的风险,比如:营养的风险、肌肉萎缩的风险、跌倒的风险等,及早地识别出来,制定一个预防措施、方案,让老人自己根据方案进行自我保健、预防,对于老年患者日后器官功能的维护、改善生活质量是最有效的。而这些,就是习玲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工作。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习玲不仅对老年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常见病及危重症救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还在学术交流方面也颇有建树。她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平台,为山西省老年医学的学术推广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助推山西省老年医学学科发展。
采访即将结束时,记者得知,习玲刚刚完成了一个项目——“尼可地尔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的干预作用机制研究”,已结题上报,该项目将为临床早期治疗糖尿病心肌病提供新的治疗方向。
山医大一院5号住院楼15层的电梯间,一位匆匆而行的醫者从《科学导报》记者身边一闪而过,直觉告诉记者,这个美丽的身影就是记者要采访的人。于是,记者跟了过去,在接近她的那一瞬间,她回过了头,四目相对,没错,就是她——刚刚荣获“中国好医生”荣誉的山医大一院老年病科主任习玲,和照片上一样恬静柔美。习玲主任看见记者,放慢了脚步,记者点了点头。她连忙说:“不好意思,临时通知开会,久等了。”语气温和,瞬间饱满了记者的思绪,喜悦如兰。
落座习玲主任办公室,聆听着她的过往,仿佛,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了温暖的味道。
1.圆儿时从医梦想
“我的户口在太原,但我是在山东姥姥家长大的,高二时因为要参加高考,所以回了户籍所在地——太原,从此,就在太原扎了根。”习玲说。
习玲的父母从事航空工业领域的技术工作,所以在习玲高考的专业选择上出现了两大类志愿:一类就是子承父业的航空类专业,一类就是备受人们尊敬的医学类专业。“记得中学时有一篇作文,是关于理想的,我写的就是将来想当一名医生。”习玲告诉记者,“有这种想法,一是受当时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人到中年》的影响,感觉医生的职业很神圣,一个女生学医很美好;二是我性格安静,很适合这个职业。”
美好的愿望总会垂爱那些美丽的女生。习玲如愿以偿,被山西医科大学(时称山西医学院)卫生系录取。5年的大学生活让习玲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她越来越觉得入了此行,一生无悔。
毕业第二年,习玲前往北京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进修。“进修的这一年,跟着国内顶尖的专家教授,培养了自己的科研思路和实验室工作的基本技能,包括细胞培养、动物实验等,我受益匪浅。”
进修结束后,习玲又回到山西省临床检验中心继续从事质控工作。习玲感觉做质量控制与自己的职业规划、梦想有距离,于是,1993年习玲再次进入考场,顺利地成为内科学专业的一名研究生,走向临床,真正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
2.建共病管理模式
研究生毕业的习玲因为性格文静、成绩优秀,被分配到山医大一院老年病科。“那时的老年病科就是一块牌子,主要业务还是延续之前干部病房的一些工作,负责省内老干部们的身体保健。”习玲说。
刚开始,对于干部保健是什么,习玲也不是很了解,最基本的认识就是对公费医疗的保健干部进行慢性病康复治疗。很长一段时间,她都很迷茫。面对这个专业性不是很强、病例又不是很典型的科室,她不知道自己的临床研究方向在哪里,写文章从哪里入手。
1997年,让习玲至今记忆犹新。随着全国老年医学的迅速发展,老主任李茹香作为中国医学会老年分会全国委员会委员,认为老年医学已经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于是,提交了将山医大一院老年病科作为老年医学专业硕士点申报招生的申请,习玲负责整理申请材料。边整理边兴奋,习玲觉得她的工作有了方向。
1998年,全省唯一的一个老年医学的硕士授予点——山医大一院老年病科招收了第一名研究生,那种开心可想而知。也就是从那时起,投身老年医学,守护老年朋友的健康,成了习玲的神圣使命。
“人都是一个整体,不能把患者单单看成要治什么病就看什么病,专业科室一般都是针对自己专业领域的问题进行诊治。比如,老年人常见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常见的一些疾病,分解到各个专业科室的话,可能治疗的就是某一方面。但是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身体有着独特的生理变化和病理变化,针对老年人这种多病共存的一个个体来讲,需要整体的综合管理和治疗,这是一个独特的技术,一院老年病诊治在近十几年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体系,三大核心技术之一就是共病的管理。”习玲越讲越投入。
几年前,有位82岁的老人,因为胸憋气短住进了一家医院的心内科,心内科初诊以冠心病收治,在进行了冠脉照影后,没发现异常,就建议老人出院。老人出院后还胸闷气短,于是来到山医大一院老年病科,老年病科在确认冠脉照影确实没有什么大问题的情况下,用共病管理模式,初步考虑其有没有肺血栓问题,经查患者确诊为肺栓塞。“肺栓塞也是发生猝死的原因之一,患者因为得到了正确诊断、正确治疗,才没有发生严重后果,这就是老年病科共病管理的优势。”习玲说。
3.护老年患者安康
“我在老年病科已经20多年了,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和老年患者打交道要有绝对的耐心和爱心,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指数,都与心情好坏分不开。尤其对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患者,扶一把、倒点水,对他们的康复都是很有帮助的。”习玲说。从她温和的举止里,记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她对患者的那种关心与爱护。
随着老龄化社会速度的加快,习玲觉得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她告诉记者,山医大一院老年病科从最初的9张床,到如今的120张床;从最初的大内科医生兼职坐诊,到如今有32名医生,由老年呼吸、老年心血管、老年神经三大专业组成的独立的治疗团队,这期间饱含了数位主任的心血。她说,老年病绝不是外界所传言的都是慢性病那么简单,老年病的诊治需要更专业、更深厚的医学理论知识。
理论上说,一些慢性病会伴随老年人今后若干年的生活。更好地管理这些疾病,特别是进行老年人的综合评估之后,能够发现一些潜在的风险,比如:营养的风险、肌肉萎缩的风险、跌倒的风险等,及早地识别出来,制定一个预防措施、方案,让老人自己根据方案进行自我保健、预防,对于老年患者日后器官功能的维护、改善生活质量是最有效的。而这些,就是习玲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工作。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习玲不仅对老年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常见病及危重症救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还在学术交流方面也颇有建树。她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平台,为山西省老年医学的学术推广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助推山西省老年医学学科发展。
采访即将结束时,记者得知,习玲刚刚完成了一个项目——“尼可地尔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的干预作用机制研究”,已结题上报,该项目将为临床早期治疗糖尿病心肌病提供新的治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