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技能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受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主体性,专业知识等内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学校管理、校园文化、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教师教学技能与水平对其工作的诸多方面都会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对专业发展、课堂效果和校本教研有着较强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因此,教师必须重视由浅入深、由窄到宽、由表及里的内外兼修,逐步构建起全面、高质量的教学技能体系,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教学技能;课堂效果;专业发展;影响要素
“互联网 ”背景下,教师教学技能与水平是成就卓越教师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教师教学技能不是天生或自然形成的,其培训、养成、提升和发展深受国家政策、社会环境、学校管理、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影响,并且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教师教学技能的影响因素
教学技能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与发展主要源自教师的学习、实践、反思和积累过程,同时也受到各方面的影响。
1.国家政策因素
目前,党和国家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从“四有好老师”到“四个引路人”,再到“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国家政策法规的权威性对教师完成“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教育行政部门的高效执行力,必将引领教师执着于教书育人,实现淡泊名利的坚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书写好教育人生的新篇章。
2.社会环境因素
教师发展深受国家体制、社会氛围、经济状况、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文化体系的完善与丰富,国家政策与地方法规等对教师的职业方向、目标和生涯状况,特别是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与提升,均会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因此,政府应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与培养,引领全社会形成浓郁的尊师重教氛围,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法制、科技与自然环境空间。
3.学校管理因素
学校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场所,是传承人类精神文明的主阵地。学校管理与教师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其中校园文化与自然环境、学校制度与长效机制、团队建设与合作氛围、领导管理能力与水平等因素,都将直接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技能提升水平。因此,学校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树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管理理念,用文化引领、制度约束和长效机制为全体教师构筑发展愿景,并建立科学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不断规范教师行为,激发其创新精神,提升其工作效能。
二、教师教学技能的影响力
1.教师教学技能对自身专业发展的影响
实践研究表明,教师的最大价值应体现在教学工作上,其职业生命力能否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教学是否生动有趣,方法是否灵活多变且充满弹性,最终都指向教师实际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邓睿认为,在“教师对自身的职业期待”中,排名第一位的是“提升教育教学技能”。而教学技能提升的根本动力是强化教师的道德观念和职业理想与信念,重要前提是完善其知识结构,而改变其教学行为只是外化的表现形式。因此,学校应加强教师教学技能的调研和培训,引领教师抢抓機遇,善于捕获极具影响力的日常教学策略与方式,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努力钻研业务,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开拓教师眼界,提升其思想境界。
2.教师教学技能对课堂教果的影响
教师教学技能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是追求课堂优质高效的重要保障。陈勇认为,教师只有具备高超的教学技能,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才能应付各种课堂生成和突发事件。要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教师就要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方式和娴熟的教学技能吸引学生。因此,教师应聚焦课堂,针对课堂低效或无效现象,以及存在的教学随意化、形式化等问题,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例如,我校以“智慧教室”和“翻转课堂”实践为基石,以“微、小”教学专题研究为主线,以课题“细、实”化管理为手段开展的“一课三研”磨课活动(“一课”是指选定一个实际教学场域中的重点、难点或热点问题为课题;“三研”是指课前预设性研究:研课题、做预案、磨课例;课中行动研究:课堂观察、微观诊断;课后反思研究:剖析课例、深度反思),成为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成为确保课堂优质高效的有力推手,对于成就智慧型、反思型教师具有显著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3.教师教学技能对校本教研的影响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建立有效的校本教研制度是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是深化教学改革的行进方向和重点内容之一。师晓娟提出:“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对于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杨婷等提倡开展校本调研课,她们认为这是以学校发展的热点或难点为主题,组织教师通过观察、访谈、研讨等形式搜集与主题相关的数据,并做出有效分析的主要形式。吕晓娟等强调,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因”,教师群体内部校本教研合作文化的形成是校本教研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学校要构建以诊断、改善、激励为主要功能的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完善“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的教师继续教育机制,通过教师多方合作、有效沟通,开展高效教学与科研活动,进而实现教师个人与团队素质的共同提升。
总之,教学技能对教师工作的诸多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可以深入到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课程设置、工作态度、教学方法、评价标准到学生价值观等。因此,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内涵,重视内在素质的提升以及外化、外显。学校要引领教师认真研究教学技能的理论和实践特征,使教师认识其价值并提高训练意识。学校针对教师教学实践中反映出来的技能缺陷,要有计划地组织专项训练项目,搭建好交流与展示平台,规范、优化教师教学行为,推动、调节课堂教学创新和变革。
【参考文献】
邓睿.意义、内涵与途径:教师教学微技能研究初探[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8:12.
陈勇.中职数学教师提升个人素养的方法初探[J].职业教育,2019(29):123.
师晓娟.“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能力提升路径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1):07.
【关键词】教学技能;课堂效果;专业发展;影响要素
“互联网 ”背景下,教师教学技能与水平是成就卓越教师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教师教学技能不是天生或自然形成的,其培训、养成、提升和发展深受国家政策、社会环境、学校管理、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影响,并且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教师教学技能的影响因素
教学技能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与发展主要源自教师的学习、实践、反思和积累过程,同时也受到各方面的影响。
1.国家政策因素
目前,党和国家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从“四有好老师”到“四个引路人”,再到“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国家政策法规的权威性对教师完成“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教育行政部门的高效执行力,必将引领教师执着于教书育人,实现淡泊名利的坚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书写好教育人生的新篇章。
2.社会环境因素
教师发展深受国家体制、社会氛围、经济状况、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文化体系的完善与丰富,国家政策与地方法规等对教师的职业方向、目标和生涯状况,特别是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与提升,均会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因此,政府应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与培养,引领全社会形成浓郁的尊师重教氛围,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法制、科技与自然环境空间。
3.学校管理因素
学校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场所,是传承人类精神文明的主阵地。学校管理与教师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其中校园文化与自然环境、学校制度与长效机制、团队建设与合作氛围、领导管理能力与水平等因素,都将直接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技能提升水平。因此,学校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树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管理理念,用文化引领、制度约束和长效机制为全体教师构筑发展愿景,并建立科学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不断规范教师行为,激发其创新精神,提升其工作效能。
二、教师教学技能的影响力
1.教师教学技能对自身专业发展的影响
实践研究表明,教师的最大价值应体现在教学工作上,其职业生命力能否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教学是否生动有趣,方法是否灵活多变且充满弹性,最终都指向教师实际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邓睿认为,在“教师对自身的职业期待”中,排名第一位的是“提升教育教学技能”。而教学技能提升的根本动力是强化教师的道德观念和职业理想与信念,重要前提是完善其知识结构,而改变其教学行为只是外化的表现形式。因此,学校应加强教师教学技能的调研和培训,引领教师抢抓機遇,善于捕获极具影响力的日常教学策略与方式,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努力钻研业务,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开拓教师眼界,提升其思想境界。
2.教师教学技能对课堂教果的影响
教师教学技能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是追求课堂优质高效的重要保障。陈勇认为,教师只有具备高超的教学技能,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才能应付各种课堂生成和突发事件。要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教师就要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方式和娴熟的教学技能吸引学生。因此,教师应聚焦课堂,针对课堂低效或无效现象,以及存在的教学随意化、形式化等问题,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例如,我校以“智慧教室”和“翻转课堂”实践为基石,以“微、小”教学专题研究为主线,以课题“细、实”化管理为手段开展的“一课三研”磨课活动(“一课”是指选定一个实际教学场域中的重点、难点或热点问题为课题;“三研”是指课前预设性研究:研课题、做预案、磨课例;课中行动研究:课堂观察、微观诊断;课后反思研究:剖析课例、深度反思),成为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成为确保课堂优质高效的有力推手,对于成就智慧型、反思型教师具有显著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3.教师教学技能对校本教研的影响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建立有效的校本教研制度是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是深化教学改革的行进方向和重点内容之一。师晓娟提出:“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对于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杨婷等提倡开展校本调研课,她们认为这是以学校发展的热点或难点为主题,组织教师通过观察、访谈、研讨等形式搜集与主题相关的数据,并做出有效分析的主要形式。吕晓娟等强调,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因”,教师群体内部校本教研合作文化的形成是校本教研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学校要构建以诊断、改善、激励为主要功能的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完善“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的教师继续教育机制,通过教师多方合作、有效沟通,开展高效教学与科研活动,进而实现教师个人与团队素质的共同提升。
总之,教学技能对教师工作的诸多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可以深入到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课程设置、工作态度、教学方法、评价标准到学生价值观等。因此,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内涵,重视内在素质的提升以及外化、外显。学校要引领教师认真研究教学技能的理论和实践特征,使教师认识其价值并提高训练意识。学校针对教师教学实践中反映出来的技能缺陷,要有计划地组织专项训练项目,搭建好交流与展示平台,规范、优化教师教学行为,推动、调节课堂教学创新和变革。
【参考文献】
邓睿.意义、内涵与途径:教师教学微技能研究初探[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8:12.
陈勇.中职数学教师提升个人素养的方法初探[J].职业教育,2019(29):123.
师晓娟.“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能力提升路径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