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目标教学改革背景下,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学也应该本着这一大的目标和方向,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与复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与复习、掌握一定的文字理解的习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创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文章分析初中语文自主“学而预习与学而时习”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探索;预习与评价
初中语文的预习,能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部分学习目标在预习中得以实现。课堂教学必须有一定的目标指导,而学生通过预习可以了解并掌握教师新课教学目标,同时尝试在预习中实现某些简单的教学目标,而对于一些为复杂的目标则可以放在课上集中解决,这种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可以确保学习任务落到实处。预习能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使课堂变得更高效。如果不进行预习,学生上课时只能跟着教师思路走,这样很难把握听课中心和重点,而如果课前进行预习,学生就会在预习中发现自己在新知识理解中产生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听讲并记录,有目的地听课不但会增加师生课堂互动,还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课堂模式通常会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长期灌输式教学中失去独立思考能力,而预习则使学生在知识提纲的引导下,通过独立阅读、思考、探索,这个探索过程不但是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还是强化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语文教师严格要求学生作预习准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之前应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进行具体的单元学习前,我们要先阅读本单元的内容说明,了解本单元读写训练的要求。当具体预习某篇课文时,在借助课文注释阅读完文本教材的基础上,要认真阅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及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因为这将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我们对整个单元和单篇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之后,就有利于我们日后对课文进行纵深的阅读和理解。如在学习初中语文课程《背影》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首先要求学生了解到这篇文章的作者大散文家、大文学家朱自清先生的生活背景、人生履历以及他的写作风格和手法。其次关于文章中父爱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父亲在生活中对自己的爱的表现的小事讲授出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学生自主探索性引导,提高综合素质
自主预习和巩固复习的教学方式是围绕“阅读”项目展开的教学,知识的学习重在对知识的不断总结和积累,学过的知识要清晰地与新学的知识形成对比,进行不断地对比学习,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和表达加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授课教师讲解完某一课程的内容时,通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让他们表达自己对作者思想的理解,此时学生难免会有一些表达不懂或不理解的地方,这时授课教师就应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探究式学习。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可能会有差异,他们将这些差异在小组内讨论,探究问题的合理解释。而教师则对不同小组的观点进行点评,这样学生知道了自己的理解偏差,通过抒发思想和自由发挥达到理解文章思想意境的目的。这种鼓励学生自主抒发感想,提倡自由发挥的模式,就能够使学生在自主预习与复习中得到不断提升。例如,在学习周定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内作品时,学生对周定舫的作品的写作风格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不妨引入名人英雄的其它事迹,例如:黄继光等,让学生自行寻找相关英雄事迹解读,并要求学生阅读后写出自己的感想,其中应该涵盖:自己的思想主旨、所描述的英雄的性格分析、以及英雄事迹的社会作用等等,鼓励学生自由抒发感想、自由发挥,不必拘泥于某一标准答案,而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够积极表达出自身的想法和看法,这一过程就是对搜集的材料的消化、理解與运用,是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培养的进一步升华。
三、在语文课堂上开展预习检测、评价
在听课时,我特别强调学生应注意自己在预习中遗漏了什么内容,什么地方理解有误,什么地方还有困惑,老师在授课时又强调了什么,补充了什么……都要及时标注在书页的字里行间。不只是记下来,还要想,还要对照反思。如果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与老师不同,可以找出根据与同学、老师展开讨论。这样,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很好地促进教与学的交流。这样,当一篇课文学完后,书本上便布满了各种各样的附注和标记,这种笔记法不仅不影响当时课堂的听讲,而且也便于以后复习。另外,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通过音频、视频、多功能展示台等手段,可以把抽象、深奥难懂的知识,生动、形象、具体地再现在学生的眼中、脑中,加快自学的速度,加深自学的难度,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提高课堂自学的质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开展预习评价,作为学生进行高效预习的手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说明自己的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自己预习的思路,预习的方法以及通过预习所解决的问题。其他学生可以根据学生的讲解倾听到自己使用的方法,学会融会贯通。最后教师再根据每个学生提供的不同的预习思路,进行预习方法总结和预习评价,不断帮助学生提高学习预习水平。我在上新课时都要设置学生交流展示的环节,老师提几个关于新课的问题,让学生口头回答,这样既检查了学生对新课的预习情况,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在上《孔乙己》时,我就提问学生对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口述课文的主要故事情节。这样的督促检查既引起了学生对预习的重视程度,又给这节课的教学打好了基础,同时学生之间的预习展示交流也互相起着激励促进的作用。
当然,每次课堂上提问检查后,我都对学生的表现予以口头评价,评价以鼓励为主。如“你昨天的预习很认真。你今天的回答真棒!”等话语。这些鼓励性的话语调动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推动了学生的下一次预习。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对语文课堂内容的熟悉程度,教师教授与课堂学习是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最直接的方式,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确认其实施的有效性,坚持培养问题意识,课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或者教师发问学生讨论学习,同时阶段性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状况做出评价,或赞扬或含蓄批评,做到游刃有余,使学生感受到压力的同时而不紧张,逐步引导学生增强自主预习学习的全面性,这是从发展学生的认识力得到改善的。
作者简介:林凤武,陇西县云田初级中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探索;预习与评价
初中语文的预习,能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部分学习目标在预习中得以实现。课堂教学必须有一定的目标指导,而学生通过预习可以了解并掌握教师新课教学目标,同时尝试在预习中实现某些简单的教学目标,而对于一些为复杂的目标则可以放在课上集中解决,这种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可以确保学习任务落到实处。预习能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使课堂变得更高效。如果不进行预习,学生上课时只能跟着教师思路走,这样很难把握听课中心和重点,而如果课前进行预习,学生就会在预习中发现自己在新知识理解中产生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听讲并记录,有目的地听课不但会增加师生课堂互动,还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课堂模式通常会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长期灌输式教学中失去独立思考能力,而预习则使学生在知识提纲的引导下,通过独立阅读、思考、探索,这个探索过程不但是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还是强化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语文教师严格要求学生作预习准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之前应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进行具体的单元学习前,我们要先阅读本单元的内容说明,了解本单元读写训练的要求。当具体预习某篇课文时,在借助课文注释阅读完文本教材的基础上,要认真阅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及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因为这将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我们对整个单元和单篇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之后,就有利于我们日后对课文进行纵深的阅读和理解。如在学习初中语文课程《背影》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首先要求学生了解到这篇文章的作者大散文家、大文学家朱自清先生的生活背景、人生履历以及他的写作风格和手法。其次关于文章中父爱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父亲在生活中对自己的爱的表现的小事讲授出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学生自主探索性引导,提高综合素质
自主预习和巩固复习的教学方式是围绕“阅读”项目展开的教学,知识的学习重在对知识的不断总结和积累,学过的知识要清晰地与新学的知识形成对比,进行不断地对比学习,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和表达加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授课教师讲解完某一课程的内容时,通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让他们表达自己对作者思想的理解,此时学生难免会有一些表达不懂或不理解的地方,这时授课教师就应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探究式学习。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可能会有差异,他们将这些差异在小组内讨论,探究问题的合理解释。而教师则对不同小组的观点进行点评,这样学生知道了自己的理解偏差,通过抒发思想和自由发挥达到理解文章思想意境的目的。这种鼓励学生自主抒发感想,提倡自由发挥的模式,就能够使学生在自主预习与复习中得到不断提升。例如,在学习周定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内作品时,学生对周定舫的作品的写作风格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不妨引入名人英雄的其它事迹,例如:黄继光等,让学生自行寻找相关英雄事迹解读,并要求学生阅读后写出自己的感想,其中应该涵盖:自己的思想主旨、所描述的英雄的性格分析、以及英雄事迹的社会作用等等,鼓励学生自由抒发感想、自由发挥,不必拘泥于某一标准答案,而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够积极表达出自身的想法和看法,这一过程就是对搜集的材料的消化、理解與运用,是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培养的进一步升华。
三、在语文课堂上开展预习检测、评价
在听课时,我特别强调学生应注意自己在预习中遗漏了什么内容,什么地方理解有误,什么地方还有困惑,老师在授课时又强调了什么,补充了什么……都要及时标注在书页的字里行间。不只是记下来,还要想,还要对照反思。如果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与老师不同,可以找出根据与同学、老师展开讨论。这样,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很好地促进教与学的交流。这样,当一篇课文学完后,书本上便布满了各种各样的附注和标记,这种笔记法不仅不影响当时课堂的听讲,而且也便于以后复习。另外,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通过音频、视频、多功能展示台等手段,可以把抽象、深奥难懂的知识,生动、形象、具体地再现在学生的眼中、脑中,加快自学的速度,加深自学的难度,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提高课堂自学的质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开展预习评价,作为学生进行高效预习的手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说明自己的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自己预习的思路,预习的方法以及通过预习所解决的问题。其他学生可以根据学生的讲解倾听到自己使用的方法,学会融会贯通。最后教师再根据每个学生提供的不同的预习思路,进行预习方法总结和预习评价,不断帮助学生提高学习预习水平。我在上新课时都要设置学生交流展示的环节,老师提几个关于新课的问题,让学生口头回答,这样既检查了学生对新课的预习情况,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在上《孔乙己》时,我就提问学生对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口述课文的主要故事情节。这样的督促检查既引起了学生对预习的重视程度,又给这节课的教学打好了基础,同时学生之间的预习展示交流也互相起着激励促进的作用。
当然,每次课堂上提问检查后,我都对学生的表现予以口头评价,评价以鼓励为主。如“你昨天的预习很认真。你今天的回答真棒!”等话语。这些鼓励性的话语调动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推动了学生的下一次预习。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对语文课堂内容的熟悉程度,教师教授与课堂学习是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最直接的方式,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确认其实施的有效性,坚持培养问题意识,课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或者教师发问学生讨论学习,同时阶段性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状况做出评价,或赞扬或含蓄批评,做到游刃有余,使学生感受到压力的同时而不紧张,逐步引导学生增强自主预习学习的全面性,这是从发展学生的认识力得到改善的。
作者简介:林凤武,陇西县云田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