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合作探究模式为主题,通过合作探究模式的简述的基础上,探析合作探究模式在高中化学的教学实践过程,旨在提高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发展,以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形成。
关键词:合作探究模式;高中化学;教法研究
在高中化学新课改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基于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促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过程中,激发学习化学兴趣,提高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善用合作探究模式,不仅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重要教学途径,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之一,有效加强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高阶段学习和未来社会发展中具有深远性的影响。
一、 合作探究模式简述
合作探究模式意指:在学习过程中,基于小组形式、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科问题进行探索与研究,提高教与学质量。合作探究模式的教学,是重视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在集体的合作学习中,提高不同学习个体的探索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分工协作能力,有效的通过不同小组的合作探究、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优帮差、互成就”的教学效果,优等生带动后进生的积极学习,促进优等生已知知识的二次加工过程中,起到巩固与内化的学习效果。合作探究模式流程大致分为:提出问题→假设验证→制定方案→实验反馈→统计数据→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另外,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也充分发挥以教师主导教学和以学生为主体学习的教育方式。在教师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小组式、自主性的科学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作为一个课堂的实践者、引导者、辅导者的身份,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仪器、设备的基础上,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与引领,避免学生在合作探究模式上,偏离课堂预设的教学目标,也为学生提高科学探究学习过程的顺畅性,避免学生在某一环节,陷入思维定势的学习困境,造成高耗低效的学习效果,也打击到学生在该模式的学习积极性。
二、 高中化学合作探究模式的实践研究
在高中化学的合作探究模式的实践应用中,教学设计应该基于两个方向的考量:第一,生生之间的探究交互学习,第二,师生之间的探究交互学习,有效的互动中,才能产生高效的教与学。其次,教师采取“同组异质、分组同质”的划分原则,把学生划分不同的小组中,即有组内优等生的带动学习氛围,也要兼顾不同小组水平一致性,提高不同小组,在教师的学习任务下,具有良心化的竞争。最后,保证不同学生都有探究学习任务,且都担任小组中擅长的板块。
笔者以高中化学——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原子晶体》作为合作探究教学的案例分析。
第一步,教学情境的设计:通过媒体技术,让学生形象直观的观看金刚石在工业应用的视频,并且,在课堂上以实物模型的演示,通过玻璃刀划割玻璃的实验的演示,引申到“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的典故,即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与生动性,也巧妙的通过金刚石,再引申“原子晶体”的新课导入。
第二步,问题的提出:向学生提出疑问:是不是所有的源自晶体,都向金刚石一样的坚硬那?在你日常的生活,能够列举几种属于“原子晶体”的物质吗?那“原子晶体”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有什么共性与不同性。以问题为任务导向,明确学习任务。
第三步,合作探究活动:以三人为一组的单位划分,组内有一人收集提取,教材中“原子晶体”的相关知识,另一人从互联网资源查找、提取有关学习任务的知识资源,最后一人进行知识资料的汇总与整理工作,然后,在进行小组间讨论与分析,最后,以书面报告的呈现提交给教师。
第四步,反思和评价:教师要根据不同小组的结果,进行教学评价与评比最优小组,首先,提倡不同小组委派组代表,讲解小组的书面报告。其次,教师提取典型化、普及化的学习问题和重难点,进一步指正与讲解,达到进一步巩固学生新知的目的。最后,在评比最优小组,教师要采取多元化评价,不仅指出小组的合作过程的亮点,也要指出不足支撑,保证知识的及时教化性。
第五步,分享与交流:留足一定性空间,提倡不同小组间的分享交流工作,如,学习探索的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收集资料的技巧,分析的角度等学习经验的交流活动。
值得注意:在课堂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一定是游走于不同小组之间,其一,了解小组探究过程;其二,获取教学行为的及时反馈;其三,适度指导学生难以解决的学习问题;其四,通过收集的信息,进一步在下一次合作探究教学中,优化教学过程,做出更加富有针对性、务实性、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指导,最大化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另外,师生的实验合作探究的教与学中,教师要提前完善实验器材、相关设备的准备工作,以及学生安全保护措施的检测工作。然后,在教学中由学生承担实验、分析、结论等关键环节的动手操作。例如,高中化学实验《置换反应》合作探究学习为教学案例分析。
第一步,提出问题:铁与锌都可以和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而钠的金属活性要排在铁、锌的前面,钠和硫酸铜溶液是否会发生置换反应?
第二步,合作探究活动:从不同小组间,指出一组学生与老师进行实验合作探究工作,教师则辅导学生运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流程操作。此外,需要注意,在投入溶液中的钠过多的话,会引发爆炸,所以,教师要格外注意学生的正确操作方式,不可疏忽大意。
通过實验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工作。
通过观察钠在水面上漂浮,分解成不同的小球四处流动……最后,实验结果:钠与硫酸铜没有发生置换反映。然后,教师在有意识引导学生共同分析:2Na 2H2O2NaOH H2↑;CuSO4 2NaOHCu(OH)2↓ Na2SO4。有效的促进学生进一步验证得知:倾去上部溶液,加入少量稀硫酸震荡,黑色固体溶解,产生蓝色溶液,明确认知黑色固体是氧化铜。
第三步,反思与评价:师生再一次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并且,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假设与验证的过程中,设想忽略钠和水反应的相关问题,并相互评价。
三、 结语
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在高中化学中,既有其他教法不可比拟的教学优势,也有本身的短板性。因此,任何教法都具有一体面性。只有,基于“教”是为了更好“学”的教育理念,才能生成教之有效、学之高效的化学课堂。为此更好的培养高中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再来.高中化学合作探究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学周刊,2017(20):80-81.
作者简介:
何敖,四川省巴中市,巴中市平昌县响滩中学。
关键词:合作探究模式;高中化学;教法研究
在高中化学新课改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基于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促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过程中,激发学习化学兴趣,提高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善用合作探究模式,不仅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重要教学途径,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之一,有效加强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高阶段学习和未来社会发展中具有深远性的影响。
一、 合作探究模式简述
合作探究模式意指:在学习过程中,基于小组形式、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科问题进行探索与研究,提高教与学质量。合作探究模式的教学,是重视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在集体的合作学习中,提高不同学习个体的探索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分工协作能力,有效的通过不同小组的合作探究、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优帮差、互成就”的教学效果,优等生带动后进生的积极学习,促进优等生已知知识的二次加工过程中,起到巩固与内化的学习效果。合作探究模式流程大致分为:提出问题→假设验证→制定方案→实验反馈→统计数据→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另外,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也充分发挥以教师主导教学和以学生为主体学习的教育方式。在教师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小组式、自主性的科学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作为一个课堂的实践者、引导者、辅导者的身份,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仪器、设备的基础上,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与引领,避免学生在合作探究模式上,偏离课堂预设的教学目标,也为学生提高科学探究学习过程的顺畅性,避免学生在某一环节,陷入思维定势的学习困境,造成高耗低效的学习效果,也打击到学生在该模式的学习积极性。
二、 高中化学合作探究模式的实践研究
在高中化学的合作探究模式的实践应用中,教学设计应该基于两个方向的考量:第一,生生之间的探究交互学习,第二,师生之间的探究交互学习,有效的互动中,才能产生高效的教与学。其次,教师采取“同组异质、分组同质”的划分原则,把学生划分不同的小组中,即有组内优等生的带动学习氛围,也要兼顾不同小组水平一致性,提高不同小组,在教师的学习任务下,具有良心化的竞争。最后,保证不同学生都有探究学习任务,且都担任小组中擅长的板块。
笔者以高中化学——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原子晶体》作为合作探究教学的案例分析。
第一步,教学情境的设计:通过媒体技术,让学生形象直观的观看金刚石在工业应用的视频,并且,在课堂上以实物模型的演示,通过玻璃刀划割玻璃的实验的演示,引申到“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的典故,即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与生动性,也巧妙的通过金刚石,再引申“原子晶体”的新课导入。
第二步,问题的提出:向学生提出疑问:是不是所有的源自晶体,都向金刚石一样的坚硬那?在你日常的生活,能够列举几种属于“原子晶体”的物质吗?那“原子晶体”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有什么共性与不同性。以问题为任务导向,明确学习任务。
第三步,合作探究活动:以三人为一组的单位划分,组内有一人收集提取,教材中“原子晶体”的相关知识,另一人从互联网资源查找、提取有关学习任务的知识资源,最后一人进行知识资料的汇总与整理工作,然后,在进行小组间讨论与分析,最后,以书面报告的呈现提交给教师。
第四步,反思和评价:教师要根据不同小组的结果,进行教学评价与评比最优小组,首先,提倡不同小组委派组代表,讲解小组的书面报告。其次,教师提取典型化、普及化的学习问题和重难点,进一步指正与讲解,达到进一步巩固学生新知的目的。最后,在评比最优小组,教师要采取多元化评价,不仅指出小组的合作过程的亮点,也要指出不足支撑,保证知识的及时教化性。
第五步,分享与交流:留足一定性空间,提倡不同小组间的分享交流工作,如,学习探索的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收集资料的技巧,分析的角度等学习经验的交流活动。
值得注意:在课堂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一定是游走于不同小组之间,其一,了解小组探究过程;其二,获取教学行为的及时反馈;其三,适度指导学生难以解决的学习问题;其四,通过收集的信息,进一步在下一次合作探究教学中,优化教学过程,做出更加富有针对性、务实性、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指导,最大化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另外,师生的实验合作探究的教与学中,教师要提前完善实验器材、相关设备的准备工作,以及学生安全保护措施的检测工作。然后,在教学中由学生承担实验、分析、结论等关键环节的动手操作。例如,高中化学实验《置换反应》合作探究学习为教学案例分析。
第一步,提出问题:铁与锌都可以和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而钠的金属活性要排在铁、锌的前面,钠和硫酸铜溶液是否会发生置换反应?
第二步,合作探究活动:从不同小组间,指出一组学生与老师进行实验合作探究工作,教师则辅导学生运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流程操作。此外,需要注意,在投入溶液中的钠过多的话,会引发爆炸,所以,教师要格外注意学生的正确操作方式,不可疏忽大意。
通过實验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工作。
通过观察钠在水面上漂浮,分解成不同的小球四处流动……最后,实验结果:钠与硫酸铜没有发生置换反映。然后,教师在有意识引导学生共同分析:2Na 2H2O2NaOH H2↑;CuSO4 2NaOHCu(OH)2↓ Na2SO4。有效的促进学生进一步验证得知:倾去上部溶液,加入少量稀硫酸震荡,黑色固体溶解,产生蓝色溶液,明确认知黑色固体是氧化铜。
第三步,反思与评价:师生再一次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并且,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假设与验证的过程中,设想忽略钠和水反应的相关问题,并相互评价。
三、 结语
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在高中化学中,既有其他教法不可比拟的教学优势,也有本身的短板性。因此,任何教法都具有一体面性。只有,基于“教”是为了更好“学”的教育理念,才能生成教之有效、学之高效的化学课堂。为此更好的培养高中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再来.高中化学合作探究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学周刊,2017(20):80-81.
作者简介:
何敖,四川省巴中市,巴中市平昌县响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