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英语教学活动的生命,是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上的宝贵时间优化课堂教学环节,高效地达到教学目的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难题。
1.教师要注重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的转化
从事物发生发展的内部规律看,从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有一个中间媒介,即语言形成自动化习惯的听说读写技能训练。但是,促使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它的外部因素在起作用。在这里,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决定知识向能力能否成功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强调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并不与当前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相悖。“以学生为中心”论其实质就是要教师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学识水平、动机、兴趣,以便能因材施教。
英语教师如果具备了良好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且教育理论知识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那么促使学生的语言知识向运用能力转化,亦将不是什么难事。教师一口流利得体的英语,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听到的都是英语,按克拉申的观点,只有大量可理解输入才能有大量的输出。学生只有英语听多了,他才能开口说。教师通过运用“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原则(由章兼中教授提出),能极大程度地加快学生的语言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进程。传统的教学存在几个主要弊端,第一个是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语言信息量少。要克服这一点,教师必须增大信息量,多让学生接触一些外语材料。第二个弊端是学生外语实践的量少和面窄。如果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能动性,主动参与课堂中的各项实践活动,就能改变这种消极被动的局面,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操练的机会。第三个弊端是学习和操作的节奏缓慢。快节奏要求教师的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转换,环节交替紧凑,语速正常。学生操练外语的频率要高,速度要快。教师的提问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学生的回答节奏加快。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富有紧凑感,从而克服从前那种上课懒懒散散,智力活动松弛的现象。由此可见,外语教师的素质高低,是决定外语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能否有效促成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的一个重要条件。老教材如果说一支粉笔一本书还能勉强对付过去的话,那么新教材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语言基本功过关,还要具备听说读写演画多种技能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对那些自身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教师,可以采取进修或自学或在职提高的方式进行。通过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写出全英文教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能逐步提高自己的素质,还能提高自己的组织教学能力。
2.注意文化教学
中国古时候儿童入私塾读书,读《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此外还读《千家诗》、《唐诗三百首》,意在让儿童早期接触我国传统文化。学英语也一样,要让学生通过英语文章、材料等的学习,了解西方人的说话、做事等礼仪知识,了解其风土人情。
在课堂内外,可以抽时间介绍西方礼仪和节日的知识。如:在谈及西方的感恩节、圣诞节时,可通过VCD、多媒体、图片、书报资料等,让学生观看节日和阅读文字,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平时在开课前播放音乐、英文歌、对话材料,营造语言学习气氛。在课外可组织各种文化专题讲座,如外国节日、宗教习俗、餐桌礼仪、小费、问候语、禁忌语、体态语和手势语等。教师也可帮助学生阅读一些英文故事、报纸杂志,促使学生留心并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这将有利于学生培养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实施以来,中学英语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是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把“对话”当做问答,把“自主”变成“自流”,独自学习、探究学习等有名无实。
3.采用多种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新课程标准是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来设定各级目标要求的。教师应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任务型教学思想的提出,并不意味着以前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都应淘汰。相反,任何教学方式只要符合认知规律,就有使用的理由。我们尝试任务型教学也没必要完全按照任务型教学的操作模式去做,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如果照抄照搬势必会走入误区。
教师课堂教学是创造性的活动,有创造性才有活力。无论是活动式还是體验式教学,它的宗旨都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实践中,我们应避免过于依赖观摩所看到的步骤。观摩和培训是必要的,但感悟更为重要。
4.英语教学活动设计要精心
一个优秀、高效的英语课堂不是各个活动的罗列和堆积,而应是授课教师经过深思熟虑认真策划和安排的课堂,是各个教学环节优化的结果。教学活动的精髓贵在设计,这是有效教学的载体。每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课堂活动各个任务间的设计都是以一定基础为前提的,并环环相扣,应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整个过程都是为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的服务的。
5.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不仅是具有良好专业素质的教师,更是一个善于管理课堂的教师。善于营造良好课堂教学环境,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教学效率。好的教学课堂应是人性化的、动态的、随机的课堂,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表现为两方面:
5.1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真正地在快乐中学习,享受英语课堂教学,而不是在英语课堂上感到痛苦、乏味,甚至是一种折磨。此效果的取得不仅功在课堂,更多的是功在平时。一个爱岗敬业、善于体察学生并乐于和同学交流的教师必能赢得学生的爱戴,无形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这对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非常重要,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平时教师要走入学生的生活,多了解学生,加强师生间的交流,真正做到良师益友,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5.2课堂教学应是活化的
教师要随机地根据学生的动态和需要调整教学策略,不能死搬硬套教案。授课教师应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动态,灵活变动授课策略,及时地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新知识生长点”,以设置各种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焕发活力,使课堂动起来。这样才有利于教师的授课,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教师要注重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的转化
从事物发生发展的内部规律看,从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有一个中间媒介,即语言形成自动化习惯的听说读写技能训练。但是,促使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它的外部因素在起作用。在这里,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决定知识向能力能否成功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强调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并不与当前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相悖。“以学生为中心”论其实质就是要教师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学识水平、动机、兴趣,以便能因材施教。
英语教师如果具备了良好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且教育理论知识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那么促使学生的语言知识向运用能力转化,亦将不是什么难事。教师一口流利得体的英语,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听到的都是英语,按克拉申的观点,只有大量可理解输入才能有大量的输出。学生只有英语听多了,他才能开口说。教师通过运用“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原则(由章兼中教授提出),能极大程度地加快学生的语言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进程。传统的教学存在几个主要弊端,第一个是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语言信息量少。要克服这一点,教师必须增大信息量,多让学生接触一些外语材料。第二个弊端是学生外语实践的量少和面窄。如果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能动性,主动参与课堂中的各项实践活动,就能改变这种消极被动的局面,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操练的机会。第三个弊端是学习和操作的节奏缓慢。快节奏要求教师的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转换,环节交替紧凑,语速正常。学生操练外语的频率要高,速度要快。教师的提问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学生的回答节奏加快。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富有紧凑感,从而克服从前那种上课懒懒散散,智力活动松弛的现象。由此可见,外语教师的素质高低,是决定外语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能否有效促成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的一个重要条件。老教材如果说一支粉笔一本书还能勉强对付过去的话,那么新教材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语言基本功过关,还要具备听说读写演画多种技能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对那些自身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教师,可以采取进修或自学或在职提高的方式进行。通过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写出全英文教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能逐步提高自己的素质,还能提高自己的组织教学能力。
2.注意文化教学
中国古时候儿童入私塾读书,读《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此外还读《千家诗》、《唐诗三百首》,意在让儿童早期接触我国传统文化。学英语也一样,要让学生通过英语文章、材料等的学习,了解西方人的说话、做事等礼仪知识,了解其风土人情。
在课堂内外,可以抽时间介绍西方礼仪和节日的知识。如:在谈及西方的感恩节、圣诞节时,可通过VCD、多媒体、图片、书报资料等,让学生观看节日和阅读文字,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平时在开课前播放音乐、英文歌、对话材料,营造语言学习气氛。在课外可组织各种文化专题讲座,如外国节日、宗教习俗、餐桌礼仪、小费、问候语、禁忌语、体态语和手势语等。教师也可帮助学生阅读一些英文故事、报纸杂志,促使学生留心并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这将有利于学生培养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实施以来,中学英语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是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把“对话”当做问答,把“自主”变成“自流”,独自学习、探究学习等有名无实。
3.采用多种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新课程标准是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来设定各级目标要求的。教师应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任务型教学思想的提出,并不意味着以前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都应淘汰。相反,任何教学方式只要符合认知规律,就有使用的理由。我们尝试任务型教学也没必要完全按照任务型教学的操作模式去做,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如果照抄照搬势必会走入误区。
教师课堂教学是创造性的活动,有创造性才有活力。无论是活动式还是體验式教学,它的宗旨都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实践中,我们应避免过于依赖观摩所看到的步骤。观摩和培训是必要的,但感悟更为重要。
4.英语教学活动设计要精心
一个优秀、高效的英语课堂不是各个活动的罗列和堆积,而应是授课教师经过深思熟虑认真策划和安排的课堂,是各个教学环节优化的结果。教学活动的精髓贵在设计,这是有效教学的载体。每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课堂活动各个任务间的设计都是以一定基础为前提的,并环环相扣,应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整个过程都是为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的服务的。
5.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不仅是具有良好专业素质的教师,更是一个善于管理课堂的教师。善于营造良好课堂教学环境,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教学效率。好的教学课堂应是人性化的、动态的、随机的课堂,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表现为两方面:
5.1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真正地在快乐中学习,享受英语课堂教学,而不是在英语课堂上感到痛苦、乏味,甚至是一种折磨。此效果的取得不仅功在课堂,更多的是功在平时。一个爱岗敬业、善于体察学生并乐于和同学交流的教师必能赢得学生的爱戴,无形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这对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非常重要,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平时教师要走入学生的生活,多了解学生,加强师生间的交流,真正做到良师益友,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5.2课堂教学应是活化的
教师要随机地根据学生的动态和需要调整教学策略,不能死搬硬套教案。授课教师应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动态,灵活变动授课策略,及时地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新知识生长点”,以设置各种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焕发活力,使课堂动起来。这样才有利于教师的授课,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