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如今,课堂高效性是广大教师共同追求。高效的课堂就是要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师生共同发展的生态性课堂。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课改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因此,提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巩固课改成果,推进课改实验持续深化的关键。
【关键词】数学课堂策略高效
1.现实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1问题一:对于教材中情境图的使用不合理,创造性、导向性不强,致使学生兴趣不高,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案例1:一位教师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节课时上课一开始,出示了下面的情境图:
老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后踊跃发言:
生1:我发现这幅图上有一串一串的宝葫芦。
生2:我发现图上的架子上挂着三笼子小鸟。
生3:我发现有的小鸟还往后扭着头呢!
生4:我发现有的小鸟想要从鸟笼里飞出来呢!
生5:我发现图上的叔叔还长着两撇八字胡。
生6:我发现图上的叔叔头上戴着礼帽。
生7:我发现图上的阿姨耳朵上还带着耳环呢!
生8:我发现图上的阿姨脚上穿着高跟鞋。
……
至此,十多分钟过去了,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老师在肯定中不断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于是,学生又不断有新的发现……
思考:看到这儿我们不禁要问:情境创设到底为哪般?这样的情境创设,是在上数学课还是在上看图说话课?虽然气氛之热烈是空前的,可课的性质却变了。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一些教师为“情境设置”花了很多工夫,的确使课堂活跃了许多。但是某些课堂在这一环节上教师花费了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却偏离了课堂教学内容,丢失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1.2问题二:教学中教师不恰当的评价,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案例2:一位教师在教学《时分的认识》一课,当她耐心地给学生讲解时针、分针时,一位学生举手站起来,对老师说:“老师,时针、分针我上大班就认识了!”这位老师非常不悦,冷冷地对这位学生说:“坐下,坐下,我们今天学的跟你学得不一样,就你能,再多嘴多舌就给我滚出去!”这位同学听后红着脸坐下了,一节课也没有再说一句话,没有回答一个问题。
思考:几乎每一位老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当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的时候,我们是抑制、回避,讽刺打击,还是该主动应对?事实上,这位学生是在提醒老师,日常生活中学生对钟面是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忽略了这点,不但没有让这位学生说完,还用恶狠狠的语言批评了这位学生。然后仍按部就班地照着教材的编写意图,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学生哪还有浓厚的兴趣?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人,也是教学的重要资源,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也有思想、有尊严。教师完全可以将教材中几个细小的问题合并,放大成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接着问这位学生:你都知道那些关于钟面的知识?这时这位学生肯定会毫无保留的把自己所知道的说出来。教师再加以表扬。然后教师再问其他的同学“其他小朋友还知道些什么?”此时的学生肯定会争先恐后的回答关于钟面知识的问题,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认识了钟面。有了全体学生的实质性的参与,关注了学生已有基础,再加上适当的鼓励表扬和评价,就会使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个性也得到充分张扬,就能真正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课堂效率也会提高。
1.3问题三:选择的活动毫无意义,忽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致使学生不能主动参与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
案例3:在教学《可能性的大小》一课时,一位教师是这样做的:
师(出示一个盒子):盒子里有5个白球和1个黄球,如果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大?小组讨论后再交流。
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
师:下面分小组摸球并记录。 (各小组摸球、统计、并全班反馈)
师:摸出白球的次数多,说明摸出白球的可能性大;反过来说,摸出黄球的次数少,说明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小。这个游戏说明,虽然事件的发生是不能确定的,但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思考:这个结论是教师给予的,并不是通过学生思考得来的。教师事先告诉学生盒子里放着5个白球和1个黄球,再让学生猜测可能性,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明相对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来说,这一问题思维含量不足,缺乏“挑战性”,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导致活动失去意义。
以上几个案例都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犯的错误,不仅会使课堂效率不高,还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2.如何打造快乐高效课堂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打造快乐高效的数学课堂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2.1合理科学、创造性的的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在教学过程中以一定的“事件”为载体来展开和演绎“情境图”中的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将情境图生活化、故事化、动态化。
青岛版教材中有很多现成的素材。 在低年级,信息窗中情境的类型大多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富有童趣的生活情境,如“走进花果山”、“去姥姥家”、“快乐校园”等。高年级信息窗中的情境更加理性,数学味更浓一些,如“人体的奥秘”、 “中国的世界遗产”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创造性的使用好情境图呢?归纳为以下几点:
2.1.1情景图故事化。故事,孩子们都喜欢。教材呈现的图片是静止的,没有生命力的,如果穿插上相应的故事情节,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这种方式,学生的情感最投入,积极性也容易被调动起来。 例如:在讲授《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今天的大森林里可热闹了,小朋友们想知道有什么高兴的事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紧接着出示森林里的一座漂亮的房子的情景:噢。原来是小兔贝贝的生日,五颜六色的气球挂在门的两边、各种各样的鲜花围在房子的四周,孩子一下子被美丽的画面所吸引。老师引导,从美丽的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数学的信息被孩子们很快挖掘出来“气球一共有多少个?小花一共有多少朵?”……
再例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这一课时可以创设如下情境: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的大森林可美了!想不想到美丽的大森林里看一看啊?
生:想!
师: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接着我出示了下面的情境图。
师:咦,这里在干什么啊?哦!原来小动物们正在举行丰收庆祝会呢。请你仔细观察,你在这里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20个桃子,12个萝卜。
师:哦,你一下子说了两个信息!你的眼睛真明亮!
生2:松果,10个竹笋。
生3:有2只熊猫,5只小猴……
师:大家观察的可真仔细啊!现在我们想一想,每只小动物最爱吃什么呢?
生:顽皮的小猴子爱吃桃子,小松鼠爱吃松果,小兔爱吃葫萝卜,大熊猫爱吃竹笋。
师:你知道的真多啊!
这两节课例都是由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了情感与认知上的准备。
2.1.2情境图音乐化。人们把音乐比作“流动的画面”是因为音乐艺术以流动的音响直接作用于人的听觉,所以音乐情境来激活学生的快乐因子,使学生主动参与。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来到南极》这一节时,课的一开始,我向大家介绍说:有这样一个神奇而又美丽的地方,请大家在我的叙述中猜一猜是哪里?“这是一个非常寒冷的冰天雪地的地方,它位于地球的最南端,还有许多可爱的小企鹅。”说到这里很多知识丰富的孩子马上猜出来了“是南极,是南极”,我又接着说“想到南极去看一看吗?”于是我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图,配上美丽的吉他曲,通过这一段小小的南极风光片,除了使学生很快进入情景感受到南极美丽的风光外,还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2.1.3情境图游戏化。爱游戏是学生的天性。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找朋友”、“送信”、“夺红旗”等游戏活动引进课堂,寓知识于游戏之中,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开展饶有兴味的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之中,进一步学习掌握数学知识。这样,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得主动,玩得开心。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喜欢数学。
例如:在青岛版教材第一册《方位与图形》这一课中,让学生准备好七巧板,先仔细观察情境图,再用七巧板拼出情景图中的牧童、黄牛、太阳、小树、小鸟、学生在拼摆的游戏过程中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有了初步的了解。
创造性的运用教材中的情境图,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学生也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数学课堂的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数学课堂策略高效
1.现实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1问题一:对于教材中情境图的使用不合理,创造性、导向性不强,致使学生兴趣不高,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案例1:一位教师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节课时上课一开始,出示了下面的情境图:
老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后踊跃发言:
生1:我发现这幅图上有一串一串的宝葫芦。
生2:我发现图上的架子上挂着三笼子小鸟。
生3:我发现有的小鸟还往后扭着头呢!
生4:我发现有的小鸟想要从鸟笼里飞出来呢!
生5:我发现图上的叔叔还长着两撇八字胡。
生6:我发现图上的叔叔头上戴着礼帽。
生7:我发现图上的阿姨耳朵上还带着耳环呢!
生8:我发现图上的阿姨脚上穿着高跟鞋。
……
至此,十多分钟过去了,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老师在肯定中不断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于是,学生又不断有新的发现……
思考:看到这儿我们不禁要问:情境创设到底为哪般?这样的情境创设,是在上数学课还是在上看图说话课?虽然气氛之热烈是空前的,可课的性质却变了。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一些教师为“情境设置”花了很多工夫,的确使课堂活跃了许多。但是某些课堂在这一环节上教师花费了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却偏离了课堂教学内容,丢失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1.2问题二:教学中教师不恰当的评价,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案例2:一位教师在教学《时分的认识》一课,当她耐心地给学生讲解时针、分针时,一位学生举手站起来,对老师说:“老师,时针、分针我上大班就认识了!”这位老师非常不悦,冷冷地对这位学生说:“坐下,坐下,我们今天学的跟你学得不一样,就你能,再多嘴多舌就给我滚出去!”这位同学听后红着脸坐下了,一节课也没有再说一句话,没有回答一个问题。
思考:几乎每一位老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当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的时候,我们是抑制、回避,讽刺打击,还是该主动应对?事实上,这位学生是在提醒老师,日常生活中学生对钟面是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忽略了这点,不但没有让这位学生说完,还用恶狠狠的语言批评了这位学生。然后仍按部就班地照着教材的编写意图,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学生哪还有浓厚的兴趣?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人,也是教学的重要资源,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也有思想、有尊严。教师完全可以将教材中几个细小的问题合并,放大成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接着问这位学生:你都知道那些关于钟面的知识?这时这位学生肯定会毫无保留的把自己所知道的说出来。教师再加以表扬。然后教师再问其他的同学“其他小朋友还知道些什么?”此时的学生肯定会争先恐后的回答关于钟面知识的问题,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认识了钟面。有了全体学生的实质性的参与,关注了学生已有基础,再加上适当的鼓励表扬和评价,就会使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个性也得到充分张扬,就能真正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课堂效率也会提高。
1.3问题三:选择的活动毫无意义,忽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致使学生不能主动参与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
案例3:在教学《可能性的大小》一课时,一位教师是这样做的:
师(出示一个盒子):盒子里有5个白球和1个黄球,如果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大?小组讨论后再交流。
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
师:下面分小组摸球并记录。 (各小组摸球、统计、并全班反馈)
师:摸出白球的次数多,说明摸出白球的可能性大;反过来说,摸出黄球的次数少,说明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小。这个游戏说明,虽然事件的发生是不能确定的,但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思考:这个结论是教师给予的,并不是通过学生思考得来的。教师事先告诉学生盒子里放着5个白球和1个黄球,再让学生猜测可能性,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明相对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来说,这一问题思维含量不足,缺乏“挑战性”,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导致活动失去意义。
以上几个案例都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犯的错误,不仅会使课堂效率不高,还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2.如何打造快乐高效课堂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打造快乐高效的数学课堂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2.1合理科学、创造性的的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在教学过程中以一定的“事件”为载体来展开和演绎“情境图”中的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将情境图生活化、故事化、动态化。
青岛版教材中有很多现成的素材。 在低年级,信息窗中情境的类型大多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富有童趣的生活情境,如“走进花果山”、“去姥姥家”、“快乐校园”等。高年级信息窗中的情境更加理性,数学味更浓一些,如“人体的奥秘”、 “中国的世界遗产”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创造性的使用好情境图呢?归纳为以下几点:
2.1.1情景图故事化。故事,孩子们都喜欢。教材呈现的图片是静止的,没有生命力的,如果穿插上相应的故事情节,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这种方式,学生的情感最投入,积极性也容易被调动起来。 例如:在讲授《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今天的大森林里可热闹了,小朋友们想知道有什么高兴的事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紧接着出示森林里的一座漂亮的房子的情景:噢。原来是小兔贝贝的生日,五颜六色的气球挂在门的两边、各种各样的鲜花围在房子的四周,孩子一下子被美丽的画面所吸引。老师引导,从美丽的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数学的信息被孩子们很快挖掘出来“气球一共有多少个?小花一共有多少朵?”……
再例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这一课时可以创设如下情境: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的大森林可美了!想不想到美丽的大森林里看一看啊?
生:想!
师: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接着我出示了下面的情境图。
师:咦,这里在干什么啊?哦!原来小动物们正在举行丰收庆祝会呢。请你仔细观察,你在这里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20个桃子,12个萝卜。
师:哦,你一下子说了两个信息!你的眼睛真明亮!
生2:松果,10个竹笋。
生3:有2只熊猫,5只小猴……
师:大家观察的可真仔细啊!现在我们想一想,每只小动物最爱吃什么呢?
生:顽皮的小猴子爱吃桃子,小松鼠爱吃松果,小兔爱吃葫萝卜,大熊猫爱吃竹笋。
师:你知道的真多啊!
这两节课例都是由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了情感与认知上的准备。
2.1.2情境图音乐化。人们把音乐比作“流动的画面”是因为音乐艺术以流动的音响直接作用于人的听觉,所以音乐情境来激活学生的快乐因子,使学生主动参与。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来到南极》这一节时,课的一开始,我向大家介绍说:有这样一个神奇而又美丽的地方,请大家在我的叙述中猜一猜是哪里?“这是一个非常寒冷的冰天雪地的地方,它位于地球的最南端,还有许多可爱的小企鹅。”说到这里很多知识丰富的孩子马上猜出来了“是南极,是南极”,我又接着说“想到南极去看一看吗?”于是我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图,配上美丽的吉他曲,通过这一段小小的南极风光片,除了使学生很快进入情景感受到南极美丽的风光外,还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2.1.3情境图游戏化。爱游戏是学生的天性。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找朋友”、“送信”、“夺红旗”等游戏活动引进课堂,寓知识于游戏之中,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开展饶有兴味的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之中,进一步学习掌握数学知识。这样,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得主动,玩得开心。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喜欢数学。
例如:在青岛版教材第一册《方位与图形》这一课中,让学生准备好七巧板,先仔细观察情境图,再用七巧板拼出情景图中的牧童、黄牛、太阳、小树、小鸟、学生在拼摆的游戏过程中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有了初步的了解。
创造性的运用教材中的情境图,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学生也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数学课堂的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