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明确核心素养的核心是什么,深刻认识核心素养的内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明确方向,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培养出具备良好核心素养的学生。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核心,培养过程可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下面我在本文中将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出发点,谈谈我对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观点和做法。
1.先备学生再备课
教育以人为本,教师的职责是教学生先做人,后求知。所以教师要用心备学生。若想在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首先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还存在怎样的差距。目前很多教师的体验都是用心备课,做好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重心,轮带几届学生,基本都是同样的授课模式。教师备好课不容易,教好课更不容易。在当前的实际工作中,我们也许应该改变思路,在以人为本的课堂中备好学生才是事半功倍的方法。在面对一个新的班级时,了解学生的性格、家庭及学习情况至关重要。在数学学习方面,可以从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初步评价,做到了解他们的优点和弱势,如此一来才能够在后续的教学中更好的因材施教,取长补短,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在对学生展开了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谈话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调查,在发现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或者偏见时需要给予正确、及时的引导,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不排斥这门学科,帮助其慢慢地产生学习兴趣。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很重要,这也是核心素养中的实践创新和科学精神的载体。每个老师都应以人文关怀为起点,将让学生拥有健康生活为基础,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数学。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基础,由于数学学科的理论性较强,在学习中学生往往会因为晦涩的理论遇到很多困难,枯燥的内容和连续不断的打击很可能让学生丧失对数学学习的愿望和信心,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课程中引入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让抽象的数学理论和概念变得更直观,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其实并没有那么难以生涩;再比如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中引入情景剧的模式,将要学习的数学理论知识置身于某一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对情境的欣赏和感受中不知不觉产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愿望,让数学课堂变得趣味十足,学生对课堂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对课堂更多的参与热情,在兴趣的引导下他们接受起数学知识来也会变得更加容易,为数学学科教学在学生中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也会更好,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后也能达到更好的成效。
3.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必要前提,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需从多方面着手,其中应包括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探究和质疑的能力等能力的养成。为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师可以首先从一些基础的方面开始:首先是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其次是帮助学生形成课前准备的习惯,随后还要重视对学生主动发言的習惯、集中精力听课的习惯、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认真审题和验算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独立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勤于动手团结协作的习惯,归纳总结反思的习惯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学生本人是主体,家庭环境和学校氛围是影响因素,因此为了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做好家校合作是关键,要做到学生、家长、学校三方共同协作,始终保持交流探讨,并形成一致的观念才能助力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
4.加强数学课堂的实践活动
数学学科的实践性很强,计算也具有很强的周密性,解决数学问题也需要遵循严格的程序。所以在数学学习中,具备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布置课外练习时,应多为学生设置让他们自己动手的实践活动,在具体的时间活动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中存在的漏洞,进而及时对其给予准确的指导。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多安排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要善于帮助别人,也要善于向别人学习,通过协作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思考问题、验证事实、解决矛盾等环节中不断完善,实现数学知识体系的科学建构。
5.帮助学生制作“错题集”
归纳总结的能力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非常重要,也是完善学生核心素养,使其具备学习能力的必备条件。教师首先应该组织学生学会整理错题,同时高度重视学生错题集的使用,每学期安排几次全体学生的错题集展览活动。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错题集来提醒自己注意一些小毛病,或者积累一些解题方法,由此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题集的具体选题范围如下:尚未理解、掌握的习题;特别易错的习题;难记题;教师指定的典型例题。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教师应在其整理错题的过程中给予其适当的帮助和补充,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正确的心理素质。总之,选题量不一定要多,但选题要尽量具有代表性。在整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先抄题目,留下足够的空间解题和注释。注释上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解题关键、原则、方法等。学生在整理错题集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纰漏和困难,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同时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和鼓励。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后,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思维缜密、不畏困难、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科学精神,在文化基础的积累条件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其学会学习的自主发展能力。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其克服一些不良习惯,树立一种正确的心理状态,让他们意识到:做好、用好错题集是自主学习的迫切需要。
数学学科的教学需要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相结合,在严谨、缜密的文化基础上,要发展学生责任担当的意识和实践创新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健康生活,学会学习。核心素质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但这个目标若想实现任重而道远,在教学研究的路上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学习,不断完善,将其作为要奋斗终身的事业。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明确核心素养的核心是什么,深刻认识核心素养的内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明确方向,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培养出具备良好核心素养的学生。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核心,培养过程可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下面我在本文中将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出发点,谈谈我对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观点和做法。
1.先备学生再备课
教育以人为本,教师的职责是教学生先做人,后求知。所以教师要用心备学生。若想在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首先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还存在怎样的差距。目前很多教师的体验都是用心备课,做好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重心,轮带几届学生,基本都是同样的授课模式。教师备好课不容易,教好课更不容易。在当前的实际工作中,我们也许应该改变思路,在以人为本的课堂中备好学生才是事半功倍的方法。在面对一个新的班级时,了解学生的性格、家庭及学习情况至关重要。在数学学习方面,可以从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初步评价,做到了解他们的优点和弱势,如此一来才能够在后续的教学中更好的因材施教,取长补短,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在对学生展开了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谈话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调查,在发现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或者偏见时需要给予正确、及时的引导,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不排斥这门学科,帮助其慢慢地产生学习兴趣。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很重要,这也是核心素养中的实践创新和科学精神的载体。每个老师都应以人文关怀为起点,将让学生拥有健康生活为基础,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数学。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基础,由于数学学科的理论性较强,在学习中学生往往会因为晦涩的理论遇到很多困难,枯燥的内容和连续不断的打击很可能让学生丧失对数学学习的愿望和信心,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课程中引入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让抽象的数学理论和概念变得更直观,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其实并没有那么难以生涩;再比如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中引入情景剧的模式,将要学习的数学理论知识置身于某一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对情境的欣赏和感受中不知不觉产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愿望,让数学课堂变得趣味十足,学生对课堂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对课堂更多的参与热情,在兴趣的引导下他们接受起数学知识来也会变得更加容易,为数学学科教学在学生中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也会更好,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后也能达到更好的成效。
3.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必要前提,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需从多方面着手,其中应包括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探究和质疑的能力等能力的养成。为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师可以首先从一些基础的方面开始:首先是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其次是帮助学生形成课前准备的习惯,随后还要重视对学生主动发言的習惯、集中精力听课的习惯、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认真审题和验算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独立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勤于动手团结协作的习惯,归纳总结反思的习惯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学生本人是主体,家庭环境和学校氛围是影响因素,因此为了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做好家校合作是关键,要做到学生、家长、学校三方共同协作,始终保持交流探讨,并形成一致的观念才能助力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
4.加强数学课堂的实践活动
数学学科的实践性很强,计算也具有很强的周密性,解决数学问题也需要遵循严格的程序。所以在数学学习中,具备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布置课外练习时,应多为学生设置让他们自己动手的实践活动,在具体的时间活动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中存在的漏洞,进而及时对其给予准确的指导。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多安排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要善于帮助别人,也要善于向别人学习,通过协作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思考问题、验证事实、解决矛盾等环节中不断完善,实现数学知识体系的科学建构。
5.帮助学生制作“错题集”
归纳总结的能力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非常重要,也是完善学生核心素养,使其具备学习能力的必备条件。教师首先应该组织学生学会整理错题,同时高度重视学生错题集的使用,每学期安排几次全体学生的错题集展览活动。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错题集来提醒自己注意一些小毛病,或者积累一些解题方法,由此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题集的具体选题范围如下:尚未理解、掌握的习题;特别易错的习题;难记题;教师指定的典型例题。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教师应在其整理错题的过程中给予其适当的帮助和补充,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正确的心理素质。总之,选题量不一定要多,但选题要尽量具有代表性。在整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先抄题目,留下足够的空间解题和注释。注释上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解题关键、原则、方法等。学生在整理错题集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纰漏和困难,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同时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和鼓励。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后,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思维缜密、不畏困难、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科学精神,在文化基础的积累条件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其学会学习的自主发展能力。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其克服一些不良习惯,树立一种正确的心理状态,让他们意识到:做好、用好错题集是自主学习的迫切需要。
数学学科的教学需要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相结合,在严谨、缜密的文化基础上,要发展学生责任担当的意识和实践创新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健康生活,学会学习。核心素质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但这个目标若想实现任重而道远,在教学研究的路上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学习,不断完善,将其作为要奋斗终身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