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发电机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pki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克里斯多弗·格莱特(Christopher Grete)是代尔夫特理工大学“风筝动力”专业研究成员之一,该研究主要致力于风筝发电项目的部署。他刚刚在非洲逛了一圈回来,在这次旅程中,他大力宣传在非洲农村地区使用风筝发电的好处,点燃人们的兴趣。这些地方通常与现代文明隔绝,享受不到国家电网的服务。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从1993年起就研究风筝发电,当时,荷兰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乌波·奥克斯建立了这个项目。创新风力发电系统研究总是聚焦于技术,而不是开拓商业应用,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这个团队也不例外。他们历时多年,研发出三种不同型号的风筝,包括充气管型风筝——就像风筝冲浪者所用的那种,充气飞机型风筝,还有螺旋桨风筝。
  他们一直钟情于布料做的风筝,其主要优势就是便于展开,在碰撞和回收方面占优。他们使用的充气管型风筝和飞机型风筝速度更快,较螺旋桨风筝更具优势。目前,他们还是以手动方式来放飞这些风筝,地面有驾驶员,还有绞盘操控小组。该领域的领跑者马卡尼(Makani)和天帆(SkySails),目前已经开发出了自动化的发射、飞行和回收系统,结实而且管用,马卡尼用的是硬质的风筝翅膀,天帆用的是货船拖曳式螺旋桨风筝。
  因为有了空中控制系统,其地面基站就相对简单,只有一个绞盘,所缺的就是一套自动发射和回收机构。这在风力非常强和非常弱的时候都是必需的。如果利用陆上高空风发电,很快就会碰到问题,因为那条风筝线可能长达数公里,几乎看不大见,会高高地深入到小型飞机和直升机飞行空域。在下沉风域也会碰到问题,如果风筝落了下来,那非常纤细但坚韧的风筝线可能会垂挂到电线、道路或建筑物上。在风筝线断了的情况下,代尔夫特的软结构风筝本身基本上不会带来危险,但整体上来看,潜在的不利因素相对于其它风筝来说要高,这也表明为什么大多数公司进行项目商业化时,会选择海上或比较偏远的地方。
  克里斯多弗·格莱特最近的商务旅行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他考察了非洲沿海肯尼亚、坦桑尼亚及塞内加尔的首都和乡村,跟那些与电力相关的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大学院校和公司会面。他经历过好几次断电,了解到很多农村地区根本就没接通全国电网,花很多钱用卡车运柴油来发电。在此情况下,小规模的可再生能源在特定区域和条件下具有非常好的价格优势。
  非洲的农村地区幅员辽阔,容易受风筝发电影响的技术设施和空中交通都不多,选址时顾虑较少,相对合适。当然想得到更多相对复杂的技术和电子设备方面的支持,还是有难度。格莱特已经为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技术找到了一些科研和运用的机会,正在想办法得到资金方面的援助及更多的关注。
  至少某些非洲农村地区的电力供应会来自天上—这一点是可能的。
其他文献
中国《旅游法》本月正式实施,该法明确提出,旅游者应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但是,十一假期仍然有不少关于游客素质差的报道,还有一些照片记录下违反公德的行为。前一阵子,还频频有中国游客在境外旅游不文明行为的报道,从埃及神庙上的“到此一游”,到帕劳潜水时发现中华烟,到卢浮宫前水池泡脚,再到无视警示在比萨斜塔前草坪野餐。最近几年的“全球最差游客”调查中,中国游客总是名列前茅。  人们往往在这些不良行为中看到
期刊
所有关于人类未来能源命途的借口,都是各个水电站修建的官方说辞。  这一次,又轮到了赤水河。  《中国财富》的文章《谁在剿杀长江鱼?》说,一条长达58公里的航运扩能工程,将直接在赤水河腹地施工建设。这个带着贵州省“北入长江”的航运宏图的工程,将给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之核心”的赤水河,带来不小的消极影响。负责环评的贵州省水产研究所却公然声称:赤水河航运扩能工程是综合利用水资源,是保护环境而不是破坏生
期刊
若要评选一个“中国最具喜感的公民行动”奖,广东省政协常委孟浩与他的胡子大概有望问鼎。他以“蓄须明志”的方式倒逼广州市政府公开一份“内部资料”——39号文,最终以喜剧收场。  孟浩很好认。他身材高大,喜穿唐装布鞋,留着一头花白长发,头比一般人要大。他有很多威风凛凛的绰号,比如“最敢言的广东政协委员”、“较真的明星委员”、“孟大炮”等等,在公民社会气息浓厚的广州,他是意见领袖、媒体宠儿。  本刊记者见
期刊
别拿玉树不当高原。当地的海拔有4000多米,听上去不算很高,但接待人员还是反复提醒:要十分注意高原反应。我与数名初上高原的记者,怀着忐忑中有点小兴奋的心情,自西宁登机,飞抵这个震后重建的高原新城。  从飞机上走下,展现眼前的是一幅画满大山与白云的苍茫卷轴,灰绿的山间满缀黑色的小点,听人说,那是放牧的牦牛。环顾四周,只觉玉树机场洋气中带点藏文化特色,装修远比一般县级飞机场要好。据说,这机场也算造得及
期刊
地震后四年,我才第一次来到当年的灾区。  从成都进汶川路上要花四个小时,沿着波涛汹涌的岷江一直伴随着公路前行。和岭南地区温顺的河流不同,岷江自有一种大山里出来的狂野,我们看到河道落差不大,但江水却兀自狂放地奔腾着,两岸是陡峭的山,隐约还能看到一道道的泥石流痕迹。  我的心里带着一种忐忑和期待的心情:就要去到四年前灾难发生的地方,不知道还能看到什么痕迹,我该以什么姿态去和那里的人交流,有什么顾忌是必
期刊
未到玉树,先闻陈济沧其名。  中国扶贫基金会负责媒体事务的小姑娘说:“你们到玉树,一定要采访一下陈济沧。3年了,他一直待在玉树扶贫。”  陈济沧,湖南常德人,中扶贫基金会员工。他在结婚14天后即奔赴玉树参与灾后重建,其长期奋战在高原地区的义举,一直被他的同事引为美谈。提起陈济沧,青海扶贫局一名官员赞不绝口:“我认识他。地震那年,我跟他在山上住好几个月的板房,一起救灾扶贫,那小伙子干事实在。”一位藏
期刊
2009年5月6日,距离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还有6天,汶川县龙溪乡夕格羌寨的杨永顺全家,收拾好行李,就要和世代居住的羌寨、相守多年的祖屋告别了。半个月多前,政府已经做出最后的决定:将夕格村和隔山相望的直台村,迁往成都以西约一百公里的邛崃南宝山。  夕格距离汶川县城不远,四面高山阻挡,是全县唯一不通公路的寨子,也由此成为了全乡羌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方。地震后,这里只剩废墟。乡里来的干部告诉村民:“
期刊
“鄂温克”,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他们人口少而分散,现有人口30505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讷河县和内蒙古鄂温克旗及根河敖鲁古雅乡。 敖鲁古雅的鄂温克人是中国最后的游猎民族。在吃住行方面,鄂温克族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林区以兽肉为主,特色饮食是驯鹿奶茶。牧区则以羊肉和奶制品为主。比较古老的住所是“撮罗子”—一种帐篷,而驯鹿曾经是他们的唯一交通工具,被誉为“森林之舟”。  鄂温克族有自己的
期刊
注重实践研究的社科院学者于建嵘教授,近期因为机缘巧合,想要投身贵州某个少数民族乡村搞乡建。在名人效应下,除了乡政府,州政府与村委会都表示欢迎,还准备给于建嵘挂职个村主任助理,方便行事。可惜好景不长,这次合作意向很快就遇到障碍。  先是乡里打出禁止滥用土地的横幅,有意无意地针对于建嵘与村民签订的空闲村屋的出租意向。进而,原先说好的村主任助理的任命也在延迟。这自然都是借口,当地政府什么话也没说,似乎也
期刊
一副大黑框眼镜,一顶西部牛仔帽,这是社科院教授于建嵘下乡时的标准配置。貌不惊人的于教授所学庞杂,有友人评价:“他做得研究,写得小说,画得油画,炒得好菜,骂得娘,打得架。”  也许因为兴趣过于广泛,于建嵘总能弄出大动静,他发起“微博打拐”、接待北京老上访户、在“微博整风”中高喊“我就是大V和公知”……这位“60后”的教授似乎有花不完的精力,他充满激情地关心公共事务,并不时有惊人之举。  这个秋天,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