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过去,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大都采取以讲授为主的单项信息交流方式和以谈话为主的双向信息交流方式。这两种教学方法已不适应课改要求,而需要的是以“合作——探究”为主的综合信息交流方式。这种交流方式把学生个体的自我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与师生间的信息反馈、交流及时普遍地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主体信息交流网络。为此,笔者在教学《寻找春天》习作指导课中探索运用这种综合信息交流方式进行教学。
一、教学设计
选用《寻找春天》习作指导,一是方法与目标吻合,这次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在实践中掌握观察方法;学习把观察到的事物有条理地、抓住重点地记叙下来;学会交流对春天的观察与感受后的评议;通过观察、交流感受,激发学生爱生活爱大自然的情感。二是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吻合,当时正值春天,可以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实际观察,亲身体验,感受大自然。学生有了实际观察与真实感受,再联系以往学习到的有关春天的古诗与课文,在課堂上学生就有了交流的信息材料,不至于让学生在交流时无从说起,无话可说。
二、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亦如教师预设的一样。学生在课前进行了认真地细致的观察:有的观察了一所庭院、一座花园、一片草地……有的观察了一条小河、一棵树、一株花……有的观察了景物的整体与局部、形状、颜色……学生在课前的认真观察为课堂交流提供了信息材料,因而交流活动中,学生们不但讲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还讲了自己的感受,有的还引用了农谚和古诗词,内容充实,文辞优美。课堂交流中,学生发言踊跃,课堂气氛活跃。此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系列活动的展开与整合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把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评议,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再在班级汇报交流,大家一起评议,最后教师结合具体情况,兼顾大家的评议情况进行评议。教师及时、恰当地参与评议,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评议,学会评议,为后期活动服务;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作文,让作文教学在师生的交流评议中得以落实。这样,每个学生都参与了活动,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且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师生的共同评议,又加强了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把这两者有机地贯穿于这堂课的教学中,使信息交流呈纵横交错的主体结构。
三、教学效果
从这次教学的效果看,学生作文成绩普遍有了提高。这种教学方式,使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实现了互补,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这次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起着引导的作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体现了学生主动、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教师课前精心准备,课堂上也特别用心观察,也因为在这次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有时间在课堂上指导巡视,发现一些问题。
四、教学反思
有一些学生的自律能力差,在别人发言时故意起哄,有的不能听完别人的发言,缺乏耐心;在小组交流活动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占主导地位,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受到歧视,甚至发言被人打断或受到嘲笑;也有极个别的成绩好的同学不乐于参与这样的活动,怕别人抄袭自己作文的思想。
另外,限于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活动时间上很难统筹。虽然在课前教师对学生进行了搭配分组,但四个小组的活动进度快慢不一,课堂教学时间很难控制,有些拖拉。
作为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中有一些轻松感,而更多的是失落感。对于这样的课堂,总觉得太松散,心里不踏实。
尽管出现上述一些问题,但综合信息交流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所呈现出来的是更多的优势,它的教学效果还是明显的,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亦很明显。在课堂教学中探索运用综合信息交流的方式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自己也可能不适应,但只要教师肯于实践,扬长避短,课改一定会在探索中前行。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转换好角色,适应改革形势,不断地探索、总结、反思,寻求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扬长避短,当综合信息交流成为一种常态教学形式时,一定会带给学生一个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新天地,一定会有让教师轻松自如驾驭这种课堂教学方式的一天,那我们的课改、我们的教学将出现一个新的局面。笔者相信,课改一定会在我们不断地探索中前行。
一、教学设计
选用《寻找春天》习作指导,一是方法与目标吻合,这次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在实践中掌握观察方法;学习把观察到的事物有条理地、抓住重点地记叙下来;学会交流对春天的观察与感受后的评议;通过观察、交流感受,激发学生爱生活爱大自然的情感。二是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吻合,当时正值春天,可以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实际观察,亲身体验,感受大自然。学生有了实际观察与真实感受,再联系以往学习到的有关春天的古诗与课文,在課堂上学生就有了交流的信息材料,不至于让学生在交流时无从说起,无话可说。
二、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亦如教师预设的一样。学生在课前进行了认真地细致的观察:有的观察了一所庭院、一座花园、一片草地……有的观察了一条小河、一棵树、一株花……有的观察了景物的整体与局部、形状、颜色……学生在课前的认真观察为课堂交流提供了信息材料,因而交流活动中,学生们不但讲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还讲了自己的感受,有的还引用了农谚和古诗词,内容充实,文辞优美。课堂交流中,学生发言踊跃,课堂气氛活跃。此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系列活动的展开与整合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把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评议,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再在班级汇报交流,大家一起评议,最后教师结合具体情况,兼顾大家的评议情况进行评议。教师及时、恰当地参与评议,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评议,学会评议,为后期活动服务;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作文,让作文教学在师生的交流评议中得以落实。这样,每个学生都参与了活动,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且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师生的共同评议,又加强了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把这两者有机地贯穿于这堂课的教学中,使信息交流呈纵横交错的主体结构。
三、教学效果
从这次教学的效果看,学生作文成绩普遍有了提高。这种教学方式,使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实现了互补,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这次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起着引导的作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体现了学生主动、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教师课前精心准备,课堂上也特别用心观察,也因为在这次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有时间在课堂上指导巡视,发现一些问题。
四、教学反思
有一些学生的自律能力差,在别人发言时故意起哄,有的不能听完别人的发言,缺乏耐心;在小组交流活动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占主导地位,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受到歧视,甚至发言被人打断或受到嘲笑;也有极个别的成绩好的同学不乐于参与这样的活动,怕别人抄袭自己作文的思想。
另外,限于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活动时间上很难统筹。虽然在课前教师对学生进行了搭配分组,但四个小组的活动进度快慢不一,课堂教学时间很难控制,有些拖拉。
作为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中有一些轻松感,而更多的是失落感。对于这样的课堂,总觉得太松散,心里不踏实。
尽管出现上述一些问题,但综合信息交流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所呈现出来的是更多的优势,它的教学效果还是明显的,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亦很明显。在课堂教学中探索运用综合信息交流的方式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自己也可能不适应,但只要教师肯于实践,扬长避短,课改一定会在探索中前行。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转换好角色,适应改革形势,不断地探索、总结、反思,寻求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扬长避短,当综合信息交流成为一种常态教学形式时,一定会带给学生一个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新天地,一定会有让教师轻松自如驾驭这种课堂教学方式的一天,那我们的课改、我们的教学将出现一个新的局面。笔者相信,课改一定会在我们不断地探索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