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了新课程改革下的分组讨论教学,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简述如何让分组讨论落到实处,让分组讨论成为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真正体现新课改理念。
【关键词】课程改革 讨论式教学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045-02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式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参与式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理念,讨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已深入人心。但由于一些教师缺乏理论基础和新的理念支持,加之自己的学科底蕴限制,因而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盲目追随和形式主义的尴尬局面。
一、造成尴尬局面的主要表现。
1.选题随意,缺乏研究。
不少教师对选题不够重视,课前没认真准备,对教学内容和学生个体缺乏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探讨性问题的提出显得很随意,不管时机是否成熟,不管问题是否值得研究,都交给学生讨论,仿佛课堂上不讨论、不探究就不能体现新课标理念,对于那些较易解决的问题花时较多,而真正需要探讨的问题或草草收场,或根本不深入。
2.追求合作,流于形式。
经常在课堂上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一声令下,学生围成一团唧唧喳喳,三五分钟后,代表发言,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其实就是公布“标准答案”。这种讨论,掩饰了个体差异,剥夺了许多学生独立思考、质疑、发言的权利,只是一味追求合作,流于表面的热闹,并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甚至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
3.操纵学生,扼制想象。
由于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长期积淀,许多教师为防止完不成教学任务,合作交流流于形式,交流时间由教师控制。有的教师会轻易、武断地对学生的答案说“不对”“错了”“再想想”……无形中操纵、控制着学生,致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被扼制。
那么怎样才能让分组讨论发挥应有的作用,让其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如果能给大家以启示本人也就备感欣慰了。
二、掌握技巧,让讨论落到实处。
1.了解学生实情,合理进行分组。
既然要分组讨论,小组的分化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讨论的结果,所以要了解学生的实情,合理进行分组。这样,既可减轻老师的工作量,又可培训、锻炼学生,为分组讨论、交流的有序进行打好基础。
2.完善课堂教学模式,使小组存在于有形之中。
分组不仅仅只在上课需要小组讨论时才存在,而应存在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时时刻刻。个体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互助及单干,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每个成员的学习与活动都是整个小组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的小组完全可以各科协作,共同分组,共同评价。
3.加强对分组讨论方法的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的教法得法,学生的学习得法,那么学生学起来就相对轻松,学习效果就好,学生从中获得满足和快乐,就可以使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得以长时间的维持。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分组讨论教学法的指导。
①让学生学会讨论,真正从讨论中获得知识。
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时,让学生对如何制订讨论计划,如何选事例,如何掌握讨论的各个环节及讨论的技巧,如何运筹时间,把握所讨论知识的重难点等做到心中有数。学会了讨论的方法,活动起来就主动、轻松、针对性强,学习效率自然提高。
②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使课堂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
在交流讨论结果时,应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敢于和老师、同学展开讨论,使小组间的交流更有利于达成共识,利于理解知识,同时尽量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激发起学习的潜能。在学生发言时,应多采用鼓励的态度,多“诱惑”、多表扬,充分体现个体的差异,使学习得到动力,学生也敢于表述自己的见解,不断展示自己,在自我展示中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③恰如其分的评价,激励学生在讨论中保持活跃的思维。
在学生发表意见、交流讨论的时候,主张评价要恰如其分,掌握评价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以学生为本,采取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同评价方法,恰当的鼓励能让学生智慧的火花迸发,激活思维。
当然,教学活动中不可一味地全部采用小组讨论,要根據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在合适的时候采用小组讨论,真正让小组讨论成为学生喜爱的教学活动。在小组讨论时,教师也要创设好教学情境与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动态的学习过程的领会中掌握方法,让师生互教互学,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同时加强对小组讨论的教学评价,使之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正确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使“小组讨论法”的研究,真正能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让新课标的理念真正得到贯彻。
参考文献:
[1]沈玉顺.现代教育评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春莉.从建构主义观点论课堂教学评价.教育研究
[3]朱永新.新教育之梦
[4]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5]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
【关键词】课程改革 讨论式教学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045-02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式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参与式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理念,讨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已深入人心。但由于一些教师缺乏理论基础和新的理念支持,加之自己的学科底蕴限制,因而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盲目追随和形式主义的尴尬局面。
一、造成尴尬局面的主要表现。
1.选题随意,缺乏研究。
不少教师对选题不够重视,课前没认真准备,对教学内容和学生个体缺乏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探讨性问题的提出显得很随意,不管时机是否成熟,不管问题是否值得研究,都交给学生讨论,仿佛课堂上不讨论、不探究就不能体现新课标理念,对于那些较易解决的问题花时较多,而真正需要探讨的问题或草草收场,或根本不深入。
2.追求合作,流于形式。
经常在课堂上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一声令下,学生围成一团唧唧喳喳,三五分钟后,代表发言,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其实就是公布“标准答案”。这种讨论,掩饰了个体差异,剥夺了许多学生独立思考、质疑、发言的权利,只是一味追求合作,流于表面的热闹,并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甚至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
3.操纵学生,扼制想象。
由于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长期积淀,许多教师为防止完不成教学任务,合作交流流于形式,交流时间由教师控制。有的教师会轻易、武断地对学生的答案说“不对”“错了”“再想想”……无形中操纵、控制着学生,致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被扼制。
那么怎样才能让分组讨论发挥应有的作用,让其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如果能给大家以启示本人也就备感欣慰了。
二、掌握技巧,让讨论落到实处。
1.了解学生实情,合理进行分组。
既然要分组讨论,小组的分化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讨论的结果,所以要了解学生的实情,合理进行分组。这样,既可减轻老师的工作量,又可培训、锻炼学生,为分组讨论、交流的有序进行打好基础。
2.完善课堂教学模式,使小组存在于有形之中。
分组不仅仅只在上课需要小组讨论时才存在,而应存在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时时刻刻。个体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互助及单干,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每个成员的学习与活动都是整个小组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的小组完全可以各科协作,共同分组,共同评价。
3.加强对分组讨论方法的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的教法得法,学生的学习得法,那么学生学起来就相对轻松,学习效果就好,学生从中获得满足和快乐,就可以使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得以长时间的维持。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分组讨论教学法的指导。
①让学生学会讨论,真正从讨论中获得知识。
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时,让学生对如何制订讨论计划,如何选事例,如何掌握讨论的各个环节及讨论的技巧,如何运筹时间,把握所讨论知识的重难点等做到心中有数。学会了讨论的方法,活动起来就主动、轻松、针对性强,学习效率自然提高。
②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使课堂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
在交流讨论结果时,应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敢于和老师、同学展开讨论,使小组间的交流更有利于达成共识,利于理解知识,同时尽量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激发起学习的潜能。在学生发言时,应多采用鼓励的态度,多“诱惑”、多表扬,充分体现个体的差异,使学习得到动力,学生也敢于表述自己的见解,不断展示自己,在自我展示中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③恰如其分的评价,激励学生在讨论中保持活跃的思维。
在学生发表意见、交流讨论的时候,主张评价要恰如其分,掌握评价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以学生为本,采取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同评价方法,恰当的鼓励能让学生智慧的火花迸发,激活思维。
当然,教学活动中不可一味地全部采用小组讨论,要根據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在合适的时候采用小组讨论,真正让小组讨论成为学生喜爱的教学活动。在小组讨论时,教师也要创设好教学情境与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动态的学习过程的领会中掌握方法,让师生互教互学,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同时加强对小组讨论的教学评价,使之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正确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使“小组讨论法”的研究,真正能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让新课标的理念真正得到贯彻。
参考文献:
[1]沈玉顺.现代教育评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春莉.从建构主义观点论课堂教学评价.教育研究
[3]朱永新.新教育之梦
[4]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5]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