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言的力量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hong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讨论关于预言的问题。
  长期以来,有两个预言最受关注:一个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人类最终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大同世界;另一个是古代玛雅人关于公元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
  这两个预言的相同之处是都说人类的归宿问题,但不同之处甚多。
  首先是马克思的预言发表于100多年前,他在厚厚的一本书里,用洋洋百万字说明这个预言的正确性;而玛雅人的预言则是于1000多年前他们在石头上刻历法纪年时写的一句话,后人翻译研究并发布。
  其次是马克思的预言并没有告诉人们资本主义什么时候灭亡,人类大同什么时候实现;而玛雅人的预言则精确到人类将不会看到2012年12月22日的太阳。
  再次是马克思的预言导致了近百年的世界争论及人类实践,而玛雅人的预言则为近年来的“非主流”传媒提供了无尽话题。
  现在,到了我们见证玛雅人预言是否应验的时候了,如果这个预言变成现实,那么另一个预言无论真否都变得不重要啦!当然,如果大家能看到这篇文章,不管是否玛雅人有过预言还是后人附会,说明玛雅预言已破产。
  说来有趣,仔细研究一下人类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人们最喜欢做的有三件事:第一件是寻找食物,第二件是性,第三件是预测未来。现在我们总结,这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但是成千上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一定不是这样想的,刚刚学会直立行走的我们可敬的先人们其实对食和色的兴趣只是出于本能。但是说到预测未来,其意义可就不一样了,有了这件事,人类才算真正意义上的人,才算有了与其它动物的本质区别。有人马上会提出疑义,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人难道错了吗?当然不错。但会劳动是人与其它动物的生物区别,真正的本质区别是人有思想,是人知道明天干什么!
  因此我们可以说,是人类对未来的预言、是人们对今后的预期成就了人类本身。我现在列出一长串的古今中外思想家名单,看看他们给人类带来了多么大的正能量:如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列宁、林肯、华盛顿、富兰克林、尼克松,如释迦牟尼、耶稣、穆罕默德,如老子、庄子、孔子、孟子、朱熹、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蒋介石,如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等。是这些人给了我们思想的武器和行动的指南,虽然他们中许多人的思想呈水火不容之势,甚至曾经为了捍卫自己的理想互相以命相拼过,但现在看并没有什么要紧的,重要的是他们给我们创造和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以及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让我们有机会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或者哪怕就是芸芸众生一分子。
  预言的力量如此之大,以至于人类所有的能量和敬畏都得以获得,所有的改变和重塑都得以实现,所有的和平和争斗都得以记录。惟其如此,有些人、有些势力也会假借预言的力量以达成私利,早在远古时期,传说中的冥王哈里斯的一个预言,就曾导致诸神之战,是宙斯半人半神之子珀尔修斯在伙伴的帮助下拯救了人类;古埃及时期,“艳后”克丽奥佩特拉凭借渊博的学识和预言让几代罗马人吃尽苦头,至今整个欧洲还对她爱恨交加;我们中国也有许多借预言获利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的“锦囊妙计”里全是诸葛亮的预言,只可惜蜀国日薄西山,孔明先生再神通广大也无力回天。
  还是再回到玛雅人的预言来。毫无疑问,这个预言“负能量”信息很强,试想“12.21”就是世界末日了,谁还会再做建设性工作?但是,我有三问,一问古代玛雅人哪里去了?二问是谁创造了世界?三问人的寿命到底有多长?此三问若无解,我看大家还是该干什么干什么。如果再有建议,那就是好好上学、好好上班、好好睡觉、好好娱乐、好好挣钱、好好花钱、好好爱、好好被爱,大家都以行动珍惜这个地球,那么地球无恙。一起为大同世界而努力更有意义!元芳,你看呢?
其他文献
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生活的农民们有着一些共同的特质:  他们是最坚忍、勤劳的代表。他们靠着自己的双手劳作,用来养活一家老小,辛苦,却又知足常乐。在他们的字典里,有土有羊就是幸,一口薄田就是福。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社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勤劳和坚忍是他们做一切事情的基础。  他们同时充满着生活的智慧。这种智慧体现在,他们永远能够在如何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中,迅速地做出调整。这种调整呈现出灵活多变的特点,甚至
期刊
在城市接受教育,回农村搞建设,被认为是知识分子上山下乡的一种形式,大学生村官也因此被称为“新知青”。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全面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以来,截至目前在岗的大学生村官已有29万人。  展望过去的那一年,包括本刊曾采访过的白一彤、蒋正超等人,有村官获封“最浪漫乡镇干部”、“最年轻的女村官”、“正能量的‘小清新’”,或许网友们给的称号未必精准,但这些村官的确有着各自动人的一面。  一、村官
期刊
他从湘中山村走入黄河边的大学,又从偏远的西部前往满城冠盖的首都,从公务员、记者到历史研究爱好者和知名评论人,“十年砍柴”李勇,用十八年时间完成了进城的过程,铸就了一把属于他自己的钢筋水泥森林里的斧头。  于是,他持斧伐柯般从故纸堆里寻觅醒世恒言,在这个不断变幻的国度内寻觅普适价值,包括寻觅自己记忆中的故乡。2011年,他出版了半自传散文集《进城走了十八年:一个70后的乡村记忆》,在城乡结构巨变、农
期刊
1、大爱清尘:寻救中国尘肺病农民  时间:2011年6月  地点:四川甘洛  发起者:王克勤  目标:拯救600万尘肺病农民  2、免费午餐  时间:2011年4月  地点:贵州、河南和湖南三地  发起者:由邓飞等500多名记者和国内数十家媒体联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  目标:倡议每天捐赠3元为贫困地区学童提供免费午餐,改善学校简陋的厨房条件。  3、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  时间:2010年  
期刊
在过去的一年里,本刊记者行走在中国的乡村版图之上,在正常的采访工作之外,有诸多见闻,有诸多感触,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记录时间:2012年1月  记录地点:河北定县翟城村  关联人物:晏阳初  关键词:乡村建设,他们“在场”  1927年7月,晏阳初带着自己的家属和“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的成员,搬迁到河北定县翟城村定居下来,开始了“定县乡村试验”。他和李景汉、陈志潜、瞿世英等当时在各个学科
期刊
千里运尸,梁鸿以为这样的情节仅仅是电影里喜剧的、夸张的表达,但是当她去寻找外出打工的“梁庄人”时,她才意识到,这样的事件,居然就发生在她的身边。天气炎热,尸味浓烈,辗转几天到家后,袋子一揭,尸体发紫、变形,进来的人都被熏跑了。梁鸿不解,为什么不在异地火化?“火化在外地,不明不白的,悬在外处,非得回来才算落住根,要不然,魂也没个着落。”乡亲的这番解释,将梁鸿折服,“回家”这两个字,顿时变得沉重、厚实
期刊
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和城乡间的收入差距继续呈现缩小之势,但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和地区间的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扩大。2012年12月18日,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发布《201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其中的子报告《2012-2013年中国收入分配问题与改革重点》(下称《报告》)得出以上结论。  《报告》采取了大岛指数来反映城镇和农村的收入差距。具体而言,这一指数计算的是收入最高的10%居民的
期刊
祢衡在《三国演义》中,仅仅有一回的展示空间。但因形象鲜明,予人深刻印象。他是平原郡平原(河北省平原县南)人,字正平。  曹操想说降刘表,孔融便推荐自己的幕僚祢衡给曹操。谁知祢衡见到曹操后,出语便是讥讽。面对曹操众多的文臣武将,祢衡说:“天地虽阔,何无一人?”曹说:“我手下有数十人都是当今英雄,何谓无人!”并且一口气列出手下十余位出类拔萃者,例如深谋远虑的荀彧、荀攸,勇不可当的张辽、许褚、李典、乐进
期刊
2012年12月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旋即于12月22日落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现代化滞后,经济社会体制中最突出的矛盾仍然是城乡二元体制障碍明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最严重的制约仍然是城乡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
期刊
嫩绿的蔬菜竟在重金属垃圾的“烘培”之中孕育,确有些触目惊心。电池和塑料覆盖着的土地,也许依然肥沃,却不再有清新的气息。污浊的颜色,变异的成分,如所有急遽发展的城市郊区一样,这里的农地似乎只能靠工业化学的毒物来维持长育果蔬的养分。城市扩张,工厂环绕,逼仄着本就日益稀缺的农作物用地。番禺“垃圾种菜”戳出的则是,灯红酒绿的都市文明之外,一亩正常的“田地”亦难觅得的悲怆现实。  所以,批判的道德大棒也就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