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巩固和深化提升课堂教学的成果,有效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目标。通过摸索实践中,我们认为课外阅读应该精读和略读相结合,诵读和朗读相结合;既交给学生阅读方法,还要提供展示平台,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体验,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课外阅读 语文素养 实践 创新
美国有个调查报告《成为阅读大国》,得出结论“学校的每一项课程都依赖于阅读基础,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坚实基础,而课外阅读对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巩固和深化提升课堂教学的成果,有效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目标。课外阅读如此重要,可在我们办学条件比较薄弱的农村中学,学生们都在读什么书?他们是怎么读书的?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会碰到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正是基于此,我们课题组确定展开这一课题的研究。
实践告诉我们,课外阅读要收到实效就要做到:消除课外阅读的障碍,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科学的阅读方法,推荐适宜的阅读内容,创建宽松的阅读环境,进而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阅读是个多方面吸收的过程,它能使学生积累知识,开拓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发生重大的影响,对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必须经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因此,很有必要对课外阅读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进行研究。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1]课外阅读以其实践性、自主性的特点,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带来的不足,同时又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博览群书也是一个人汲取文化知识、丰富人生经验的手段,课外读物本身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获得广阔的生活空间和生活阅历,还可以被引导着回到生活中去观察、体会和求证,从而使学习和当前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的源泉。课外阅读能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为学生的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间通过口头及书面交流,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阅读中获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对树立他们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导航”的作用。
“阅读教学表现出了两种很不同的取向:一是教师代替学生阅读,以权威姿态的讲授垄断课堂话语权;一是教师不作为,放任学生与文本交流。”[2]我们认为这两种倾向都不太可取。在本次教学研究中,我们主要以初中学生课外阅读为切入点,通过调查实践和理论总结,探讨出一些适合我们农村中学生的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并由此延伸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让学生喜欢学语文,喜欢课外阅读,甚至爱上终生学习,力图为打造书香校园,书香社会,书香人生尽一点绵薄之力。
一.引导学生阅读名家名篇,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阅读名家名篇是中学生获取写作技巧的最直接、最简便的方式。名家名篇往往都是语文习作的标杆,多读经典名作,是提高我们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既是古人的经验之谈,也是反复证明、颠扑不破的真理。名家名篇中,大家们驾驭文字的本领,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以及对景物、事物的生动描写,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一笔无比宝贵、终生享用的财富。初中生年纪尚小,接触文学的时间太短,仅凭十几年的人生阅历想要有高超的写作水平舍阅读而无它途。名家名篇往往以主人公的人生经历等形式向受众介绍一个人需要经历的事情和如何面对种种逆境,告诉我们人应该以怎样的方式长大,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思考人生。当我们站在人生的高度上去阅读名家名篇,那么名家名篇对我们而言,也绝不仅仅是一张社会的通行证。它还会向我们揭露,同时启发我们怎样在社会中生存下来,并强大起来。它又如同一本智慧秘笈,不但透视社会的黑暗与光明,更重要的是,它以长者的姿态,提前预测未来,并给我们前进的建议。名家名篇对对人生的概念还未澄清的初中学生,其力度绝不止那薄薄的一本书,它是用浩荡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人生的奥秘。名家名篇还是社会的缩影。从中我们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了解这个对学生来说尚不熟悉的多元社会。通过阅读名家名篇,我们可以看到形态各异的人物,他们既存在于世界中,又不存在于世界中,他们或善良或丑恶、或吝啬或慷慨、或杀富济贫或凶狠残暴、或天真美丽或阴险丑陋、或勤奋朴素或挥金如土、或精忠报国或卖国求荣、或高尚明智或荒诞不经、或崇尚真理或庸俗堕落等等,无不成为我们人生的镜鉴。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有意通过课内的阅读教学逐渐丰富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方法,通过直接强化、替代强化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体验,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来说,我们主要引导学生采用下面一些阅读技巧和方法:1.指导精读。对于短小精悍名篇以及经典论著,鼓励学生通过反复的咀嚼和细读感知精华。精读就是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也就是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就已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读、边想、边批注,谈感受。对于课外阅读,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课上所学得方法加以运用,养成认真有效阅读的好习惯。2.指导略读。略读(泛读)并不是放任不管,可以鼓励学生制作个人特色的读书记录卡,帮助学生梳理阅读思路,全面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精读和略读(泛读)结合是信息社会学生我们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3.诵读和默读相结合。诵(朗)读把“目视”与“口读”结合起来,听读并举,声情并茂,有利于理解、体验和记忆,便于培养语感,一般诗词文赋的阅读多用此法。默读是不出声地目视。文字符号通过视觉直映大脑,为大脑提供思维材料。默读的视觉广度大,阅读速度快。默读可以重复看,反复看,有助于理解。由于阅读时默默无声,更利于思考。对于非韵文作品,一般阅读多用此法;在查阅资料,阅读报刊,以及在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中也广泛使用默读法。学生在默读时,如果经常伴有标划、批注、摘录、做笔记、列提纲、画图表等笔头活动,会更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其他阅读方法还有批注法等。 三.搭建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阅读的内生动力
不动笔墨不读书,无论是精读还是泛读我们都鼓励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及时把书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目前许多学生将读书笔记作为一项硬性任务,当然我们可以将读书笔记做得更鲜活一些,比如做成賀卡、书签等,这样学生阅读的兴趣就会丰富多彩,效果也会更好。读书笔记贵真,要凸现阅读的个性化和人文性,千万不要为笔记而记。读书笔记有了一定的积累,可以通过板报、展示台、专题宣讲会等形式,及时搭建平台,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持续激发学生阅读的内生动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3]总之通过一年的实践摸索,我们已经达成了自己的初心(1)激发与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动机,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2)基本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3)增加了学生阅读量,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基本达成了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目标(4)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使他们的课外阅读真正取得实效,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当然阅读之路是一个人心灵的成长之路,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阅读其实是有层次的,是终生的修行,也须经历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所谓的“三境界”:想去读书,不知如何开卷,疑问重重,那是“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惆怅和迷茫;好像找到了一定的方向,广博地阅读,潜心地阅读,沉醉地阅读,饶有兴趣、无怨无悔、辛苦刻苦地阅读,那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多年阅读,突然有一天豁然开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是对刻苦执着者的犒赏,是水到渠成心花怒放的人生飞跃。不过我们相信,阅读的明灯一旦点燃,同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蝈蝈.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E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422/10 /6207152_465134830.shtml.
[2]毋小利.语文知识转型与课程改革[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7:86.
[3]孙来斌.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N].人民日报,2017-11-02(7).
(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范湖乡初级中学)
关键词:课外阅读 语文素养 实践 创新
美国有个调查报告《成为阅读大国》,得出结论“学校的每一项课程都依赖于阅读基础,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坚实基础,而课外阅读对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巩固和深化提升课堂教学的成果,有效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目标。课外阅读如此重要,可在我们办学条件比较薄弱的农村中学,学生们都在读什么书?他们是怎么读书的?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会碰到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正是基于此,我们课题组确定展开这一课题的研究。
实践告诉我们,课外阅读要收到实效就要做到:消除课外阅读的障碍,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科学的阅读方法,推荐适宜的阅读内容,创建宽松的阅读环境,进而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阅读是个多方面吸收的过程,它能使学生积累知识,开拓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发生重大的影响,对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必须经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因此,很有必要对课外阅读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进行研究。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1]课外阅读以其实践性、自主性的特点,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带来的不足,同时又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博览群书也是一个人汲取文化知识、丰富人生经验的手段,课外读物本身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获得广阔的生活空间和生活阅历,还可以被引导着回到生活中去观察、体会和求证,从而使学习和当前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的源泉。课外阅读能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为学生的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间通过口头及书面交流,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阅读中获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对树立他们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导航”的作用。
“阅读教学表现出了两种很不同的取向:一是教师代替学生阅读,以权威姿态的讲授垄断课堂话语权;一是教师不作为,放任学生与文本交流。”[2]我们认为这两种倾向都不太可取。在本次教学研究中,我们主要以初中学生课外阅读为切入点,通过调查实践和理论总结,探讨出一些适合我们农村中学生的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并由此延伸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让学生喜欢学语文,喜欢课外阅读,甚至爱上终生学习,力图为打造书香校园,书香社会,书香人生尽一点绵薄之力。
一.引导学生阅读名家名篇,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阅读名家名篇是中学生获取写作技巧的最直接、最简便的方式。名家名篇往往都是语文习作的标杆,多读经典名作,是提高我们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既是古人的经验之谈,也是反复证明、颠扑不破的真理。名家名篇中,大家们驾驭文字的本领,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以及对景物、事物的生动描写,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一笔无比宝贵、终生享用的财富。初中生年纪尚小,接触文学的时间太短,仅凭十几年的人生阅历想要有高超的写作水平舍阅读而无它途。名家名篇往往以主人公的人生经历等形式向受众介绍一个人需要经历的事情和如何面对种种逆境,告诉我们人应该以怎样的方式长大,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思考人生。当我们站在人生的高度上去阅读名家名篇,那么名家名篇对我们而言,也绝不仅仅是一张社会的通行证。它还会向我们揭露,同时启发我们怎样在社会中生存下来,并强大起来。它又如同一本智慧秘笈,不但透视社会的黑暗与光明,更重要的是,它以长者的姿态,提前预测未来,并给我们前进的建议。名家名篇对对人生的概念还未澄清的初中学生,其力度绝不止那薄薄的一本书,它是用浩荡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人生的奥秘。名家名篇还是社会的缩影。从中我们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了解这个对学生来说尚不熟悉的多元社会。通过阅读名家名篇,我们可以看到形态各异的人物,他们既存在于世界中,又不存在于世界中,他们或善良或丑恶、或吝啬或慷慨、或杀富济贫或凶狠残暴、或天真美丽或阴险丑陋、或勤奋朴素或挥金如土、或精忠报国或卖国求荣、或高尚明智或荒诞不经、或崇尚真理或庸俗堕落等等,无不成为我们人生的镜鉴。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有意通过课内的阅读教学逐渐丰富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方法,通过直接强化、替代强化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体验,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来说,我们主要引导学生采用下面一些阅读技巧和方法:1.指导精读。对于短小精悍名篇以及经典论著,鼓励学生通过反复的咀嚼和细读感知精华。精读就是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也就是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就已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读、边想、边批注,谈感受。对于课外阅读,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课上所学得方法加以运用,养成认真有效阅读的好习惯。2.指导略读。略读(泛读)并不是放任不管,可以鼓励学生制作个人特色的读书记录卡,帮助学生梳理阅读思路,全面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精读和略读(泛读)结合是信息社会学生我们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3.诵读和默读相结合。诵(朗)读把“目视”与“口读”结合起来,听读并举,声情并茂,有利于理解、体验和记忆,便于培养语感,一般诗词文赋的阅读多用此法。默读是不出声地目视。文字符号通过视觉直映大脑,为大脑提供思维材料。默读的视觉广度大,阅读速度快。默读可以重复看,反复看,有助于理解。由于阅读时默默无声,更利于思考。对于非韵文作品,一般阅读多用此法;在查阅资料,阅读报刊,以及在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中也广泛使用默读法。学生在默读时,如果经常伴有标划、批注、摘录、做笔记、列提纲、画图表等笔头活动,会更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其他阅读方法还有批注法等。 三.搭建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阅读的内生动力
不动笔墨不读书,无论是精读还是泛读我们都鼓励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及时把书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目前许多学生将读书笔记作为一项硬性任务,当然我们可以将读书笔记做得更鲜活一些,比如做成賀卡、书签等,这样学生阅读的兴趣就会丰富多彩,效果也会更好。读书笔记贵真,要凸现阅读的个性化和人文性,千万不要为笔记而记。读书笔记有了一定的积累,可以通过板报、展示台、专题宣讲会等形式,及时搭建平台,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持续激发学生阅读的内生动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3]总之通过一年的实践摸索,我们已经达成了自己的初心(1)激发与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动机,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2)基本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3)增加了学生阅读量,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基本达成了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目标(4)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使他们的课外阅读真正取得实效,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当然阅读之路是一个人心灵的成长之路,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阅读其实是有层次的,是终生的修行,也须经历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所谓的“三境界”:想去读书,不知如何开卷,疑问重重,那是“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惆怅和迷茫;好像找到了一定的方向,广博地阅读,潜心地阅读,沉醉地阅读,饶有兴趣、无怨无悔、辛苦刻苦地阅读,那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多年阅读,突然有一天豁然开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是对刻苦执着者的犒赏,是水到渠成心花怒放的人生飞跃。不过我们相信,阅读的明灯一旦点燃,同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蝈蝈.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E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422/10 /6207152_465134830.shtml.
[2]毋小利.语文知识转型与课程改革[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7:86.
[3]孙来斌.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N].人民日报,2017-11-02(7).
(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范湖乡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