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北京市各级档案部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服务全市发展大局,扎实工作,奋发进取,推动档案工作科学化水平有了新提高。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力推进档案馆新馆建设
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赵凤桐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加快推进市、区县档案馆新馆建设有关工作。会议决定责成市发改委将市档案馆新馆建设项目纳入全市重点工程,由市重大办、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负责统筹协调。会议明确了各区档案馆建设由各区县政府负责推进,各区县档案馆建设要争取在2至3年内基本达标。同时市级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按照“先开工先补助”的原则,对各区县档案馆现有建筑面积与达标面积的差额部分进行补助。
市档案局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区县档案馆建设的意见》,从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完成时限及资金保障等方面对区县档案馆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积极协调各区县档案局落实新馆建设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区县档案馆建设。
市、区县档案馆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市档案馆新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市发改委审批通过,领取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完成了新馆建设工程项目监理评标与施工总承包评标。目前,正在抓紧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争取年底前开工。东城区和海淀区档案馆已开工建设,朝阳、通州、昌平区等档案馆新建和扩建工作也在积极推进。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有新突破
市、区县档案馆超额完成“十二五”中期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任务。为确保“十二五”末市档案馆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达到100%、区县档案馆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达到50%的目标要求,市和各区县档案馆申请专项资金、开辟数字化加工场所,添置专用扫描设备,加强档案数字化工作。市档案馆平均日扫描量超过5万页,截至10月底,累计完成量占“十二五”总任务的68.5%,区县档案馆累计完成量占“十二五”总任务的60%。我市档案数字化工作的经验,在全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推进会上进行了介绍。
编制完成了《北京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了市经信委组织的专家评审,年底前可正式向市发改委申报立项。北京数字档案馆建设研究在全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推进会上作了书面交流。北京数字档案馆采取“区域性”的顶层设计,明确覆盖全市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和档案移交单位的建设思路。在编制建设项目中立足关键技术研发,通过“云计算”技术和电子档案凭证性保障技术的引入,实现了从档案室电子档案的归档、管理和移交到档案馆的接收、保管、长期保存和利用等的全程管理。
三、“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成功举办
积极按照国家档案局的要求,广泛发动全市各级档案部门积极参与“国际档案日”活动,统一主题、统一组织、统一时间、统一宣传,取得预期效果。
参与单位为历年最多。活动面向基层档案室延伸,除市档案馆和16个区县档案馆以及市城建档案馆外,市直单位档案部门、市属国有企业档案部门也积极参加,参与活动的单位为历年最多。
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市档案馆在传统项目的基础上,推出了非物质遗产展示、档案征文颁奖等活动,各区县档案馆结合自身特点,也推出一些特色活动和老百姓感兴趣的活动,使活动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宣传方式更加多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百货大楼集团、北京工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单商场、北京地铁总公司等单位积极开展了对外宣传活动,在繁华地区商业网点、地铁沿线张贴宣传挂图,向社会宣传
档案工作。同时,各级档案部门积极借助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做到平面媒体与立体媒体相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使“国际档案日”宣传更加深入人心。尤其是利用与《北京青年报》长效合作机制,刊登征集劳模档案启事,展示馆藏劳模档案,发表《破解“燕子李三”案八大谜团》、《故事爷爷孙敬修的精彩人生》等档案史料编研文章,借助其日发行量30万份的优势,吸引了百姓的关注,扩大了宣传。
四、档案资源建设有新加强
制发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文件,规范和丰富民生档案资源。结合市委市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领域和任务,制发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文件,从制度建设、资源建设、安全保管、服务利用和工作措施等方面提出民生档案工作主要任务、工作目标和基本要求。全市有关主管部门按照要求,陆续启动了涉及民生的专业档案管理办法制订工作。如《北京市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档案管理办法》印发执行,进一步规范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档案的管理。
加强对重大活动、重点工程档案指导与接收工作。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档案工作的指导。赴新疆和田指挥部和青海玉树指挥部实地进行指导,分批次将档案接收进馆。对园博会,平原地区造林等活动档案工作的指导与接收,确保档案齐全完整留存。对园博会组委会全体档案人员进行培训,将园博馆筹建指挥部筹备阶段形成的文书档案接收进馆。
全面推进市属国有企业管理类档案保管期限表编制工作,从源头规范与丰富档案资源。截至11月20日,已有60家市属国有企业档案保管期限表通过预审,占总数的80%。北京市档案部门贯彻10号令的力度与做法,得到国家档案局的充分肯定,在全国企业档案工作座谈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五、《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宣贯有措施、有要求
北京市档案局联合市监察局、市人力社保局制发了关于学习宣传贯彻《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以下简称《处分规定》)的文件,为推动《处分规定》的具体实施,市档案局专门制发了《北京市查处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程序暂行规定》,并及时召开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宣贯会、组织法制宣传等,明确了违法违纪案件移送规定,明确了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管辖权、办理时限、案件的移送程序以及救济方式等,并就进一步加大档案违法违纪行为查处力度做出明确部署,将宣贯落到实处。
六、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进一步深化
《北京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测评办法》下发后,各涉农区县积极行动,制定本地区实施办法,全力推进工作开展。为使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测评扎实推进,2013年北京市档案局采取以涉农区县按照测评标准自查为主,市档案局派工作人员参与抽查的方式开展工作。检查结果表明,各涉农区县的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已经全面、有序地开展,从深度和广度上推进涉农区县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初步建立了全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互测互评的长效机制,提高了涉农区县农村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
七、“十二五”规划中期执行情况做到了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
为加强评估工作的领导,市档案局专门成立了档案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确立职责,明确分工,采取自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检查规划落实情况。一是单位自查。178个单位报送了自查材料。二是重点抽查。市档案局相关业务处室人员组成4个工作检查组,重点抽查了8个区县档案局(馆)、4个市属机关和4个市属企业,对档案安全建设、信息化建设、依法行政、“六五”普法宣传及教育培训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检查结果表明,全市各级档案部门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做到了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八、党的文献编辑工作进一步扩展
成立了由市委常委、秘书长任主任的全市性的党的文献编审委员会,提升了党的文献工作的层次。今年,第一次召开的党的文献编辑工作会议,对全市工作进行了布置,提出了要求。文献编审委员会的办公室设在市档案局。市编办专门为文献编审委员会办公室增加了编制,充实了文献编辑工作的力量。
编辑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由市档案局馆、市委党史研究室2家扩展至全市各区县档案部门、党史部门及相关市直单位近60家。
一、大力推进档案馆新馆建设
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赵凤桐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加快推进市、区县档案馆新馆建设有关工作。会议决定责成市发改委将市档案馆新馆建设项目纳入全市重点工程,由市重大办、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负责统筹协调。会议明确了各区档案馆建设由各区县政府负责推进,各区县档案馆建设要争取在2至3年内基本达标。同时市级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按照“先开工先补助”的原则,对各区县档案馆现有建筑面积与达标面积的差额部分进行补助。
市档案局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区县档案馆建设的意见》,从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完成时限及资金保障等方面对区县档案馆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积极协调各区县档案局落实新馆建设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区县档案馆建设。
市、区县档案馆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市档案馆新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市发改委审批通过,领取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完成了新馆建设工程项目监理评标与施工总承包评标。目前,正在抓紧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争取年底前开工。东城区和海淀区档案馆已开工建设,朝阳、通州、昌平区等档案馆新建和扩建工作也在积极推进。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有新突破
市、区县档案馆超额完成“十二五”中期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任务。为确保“十二五”末市档案馆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达到100%、区县档案馆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达到50%的目标要求,市和各区县档案馆申请专项资金、开辟数字化加工场所,添置专用扫描设备,加强档案数字化工作。市档案馆平均日扫描量超过5万页,截至10月底,累计完成量占“十二五”总任务的68.5%,区县档案馆累计完成量占“十二五”总任务的60%。我市档案数字化工作的经验,在全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推进会上进行了介绍。
编制完成了《北京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了市经信委组织的专家评审,年底前可正式向市发改委申报立项。北京数字档案馆建设研究在全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推进会上作了书面交流。北京数字档案馆采取“区域性”的顶层设计,明确覆盖全市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和档案移交单位的建设思路。在编制建设项目中立足关键技术研发,通过“云计算”技术和电子档案凭证性保障技术的引入,实现了从档案室电子档案的归档、管理和移交到档案馆的接收、保管、长期保存和利用等的全程管理。
三、“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成功举办
积极按照国家档案局的要求,广泛发动全市各级档案部门积极参与“国际档案日”活动,统一主题、统一组织、统一时间、统一宣传,取得预期效果。
参与单位为历年最多。活动面向基层档案室延伸,除市档案馆和16个区县档案馆以及市城建档案馆外,市直单位档案部门、市属国有企业档案部门也积极参加,参与活动的单位为历年最多。
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市档案馆在传统项目的基础上,推出了非物质遗产展示、档案征文颁奖等活动,各区县档案馆结合自身特点,也推出一些特色活动和老百姓感兴趣的活动,使活动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宣传方式更加多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百货大楼集团、北京工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单商场、北京地铁总公司等单位积极开展了对外宣传活动,在繁华地区商业网点、地铁沿线张贴宣传挂图,向社会宣传
档案工作。同时,各级档案部门积极借助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做到平面媒体与立体媒体相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使“国际档案日”宣传更加深入人心。尤其是利用与《北京青年报》长效合作机制,刊登征集劳模档案启事,展示馆藏劳模档案,发表《破解“燕子李三”案八大谜团》、《故事爷爷孙敬修的精彩人生》等档案史料编研文章,借助其日发行量30万份的优势,吸引了百姓的关注,扩大了宣传。
四、档案资源建设有新加强
制发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文件,规范和丰富民生档案资源。结合市委市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领域和任务,制发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文件,从制度建设、资源建设、安全保管、服务利用和工作措施等方面提出民生档案工作主要任务、工作目标和基本要求。全市有关主管部门按照要求,陆续启动了涉及民生的专业档案管理办法制订工作。如《北京市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档案管理办法》印发执行,进一步规范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档案的管理。
加强对重大活动、重点工程档案指导与接收工作。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档案工作的指导。赴新疆和田指挥部和青海玉树指挥部实地进行指导,分批次将档案接收进馆。对园博会,平原地区造林等活动档案工作的指导与接收,确保档案齐全完整留存。对园博会组委会全体档案人员进行培训,将园博馆筹建指挥部筹备阶段形成的文书档案接收进馆。
全面推进市属国有企业管理类档案保管期限表编制工作,从源头规范与丰富档案资源。截至11月20日,已有60家市属国有企业档案保管期限表通过预审,占总数的80%。北京市档案部门贯彻10号令的力度与做法,得到国家档案局的充分肯定,在全国企业档案工作座谈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五、《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宣贯有措施、有要求
北京市档案局联合市监察局、市人力社保局制发了关于学习宣传贯彻《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以下简称《处分规定》)的文件,为推动《处分规定》的具体实施,市档案局专门制发了《北京市查处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程序暂行规定》,并及时召开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宣贯会、组织法制宣传等,明确了违法违纪案件移送规定,明确了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管辖权、办理时限、案件的移送程序以及救济方式等,并就进一步加大档案违法违纪行为查处力度做出明确部署,将宣贯落到实处。
六、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进一步深化
《北京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测评办法》下发后,各涉农区县积极行动,制定本地区实施办法,全力推进工作开展。为使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测评扎实推进,2013年北京市档案局采取以涉农区县按照测评标准自查为主,市档案局派工作人员参与抽查的方式开展工作。检查结果表明,各涉农区县的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已经全面、有序地开展,从深度和广度上推进涉农区县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初步建立了全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互测互评的长效机制,提高了涉农区县农村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
七、“十二五”规划中期执行情况做到了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
为加强评估工作的领导,市档案局专门成立了档案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确立职责,明确分工,采取自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检查规划落实情况。一是单位自查。178个单位报送了自查材料。二是重点抽查。市档案局相关业务处室人员组成4个工作检查组,重点抽查了8个区县档案局(馆)、4个市属机关和4个市属企业,对档案安全建设、信息化建设、依法行政、“六五”普法宣传及教育培训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检查结果表明,全市各级档案部门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做到了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八、党的文献编辑工作进一步扩展
成立了由市委常委、秘书长任主任的全市性的党的文献编审委员会,提升了党的文献工作的层次。今年,第一次召开的党的文献编辑工作会议,对全市工作进行了布置,提出了要求。文献编审委员会的办公室设在市档案局。市编办专门为文献编审委员会办公室增加了编制,充实了文献编辑工作的力量。
编辑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由市档案局馆、市委党史研究室2家扩展至全市各区县档案部门、党史部门及相关市直单位近6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