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船里的传奇

来源 :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UNGKWOKK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飞上太空,迄今已近50个年头了。在此期间,一批又一批宇宙飞行员,一次又一次驾驶着航天飞行器,邀游太空,笑迎苍天,创造了惊人的业绩。同时,在宇航界也发生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趣闻轶事。
  
  献身航天
  
  1961年3月23日,前苏联后备宇航员邦达连科在充满纯氧的暗室里紧张地进行训练。休息时,他用一块酒精棉擦拭了一下身上曾固定过传感器的部位,然后随手扔到一块电极板上,立即引起大火,被严重烧伤,10个小时后死在医院。邦达连科是航天史上第一名有记载的牺牲者。
  1967年4月24日,前苏联发射的“联盟-1”号宇宙飞船开始返回。按照设计,“联盟-1”号飞船在距地面7千米高度上,伞舱盖应当弹射分离,并拉出一个引导伞。可是,“联盟-1”号的主伞没有被拉出,这也使备用伞无法展开。宇航员科马罗夫竭尽全力,依然无力回天。科马罗夫是公认的第一位牺牲的宇航员。前苏联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骨灰被安放在克里姆林宫城墙下。
  其后,1967年,美国“阿波罗1”号飞船在地面实验时起火,3名宇航员被烧死;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牺牲;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空中解体,7名宇航员遇难。
  
  转危为安
  
  当然,宇航界也曾发生过几次侥幸的险事。最著名的是1970年4月11日,美国发射了“阿波罗13”号宇宙飞船,目的是第三次在月球登陆。飞船发射56小时后,燃料电池的氧气箱爆炸,主电源已全部不能使用。这时飞船距离地球约33万千米。登月已不可能,立即调头返航更不可能。机长詹姆斯·拉贝尔和休斯敦地面控制中心联系,只好使用尚未动用的登月舱的动力,维持3名宇航员的生命。舱内气温下降到3摄氏度,壁上结了霜,氧气和水只够用24小时了。在九死一生的情况下,弃掉被破坏的机械舱,在航天局地面控制中心全力支援下,经宇航员们奋力拼搏,终于转危为安,返回地球。
  
  肌体受损
  
  一旦到了太空,没有新鲜空气尚可以用氧气筒补救,但没有了大气压力,人体循环系统和心脏将不堪重负,必死无疑。1977年,前苏联宇航员罗曼年科从“礼炮6号”太空站回到地球时状况很差。那时,他踉跄着走下机舱,等候多时的儿子看到英雄父亲回来了,立即从人群中向他冲去:“爸爸!爸……爸……”母亲吓了一跳,但她立即醒悟,及时把儿子拉住,不让他接触刚回地面的太空英雄父亲。由于染上太空病,那时,罗曼年科双腿硬直,步履艰难,没走几步就被担架抬走。如果儿子冲上去抱住他,可能会使他骨折,昏倒。因为,染上太空病的罗曼年科,骨骼里钙质大量减少而变得脆弱,若不小心护理就会残废。
  有了这次教训,1987年2月6日,罗曼年科与另一位宇航员进驻“和平号”太空站326天,返回地球时,医师早已准备好担架和轮椅。奇怪的是,这一次罗曼年科的状况比上次好得多,他着陆后,可以自己走路,并和亲友握手,拥抱。罗曼年科为此透露:“出现这样的奇迹,主要靠太空食品。”他在太空停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完全按照既定的太空菜单来进食。
  
  不惧冒险
  
  华裔第一位科学家宇航员王赣骏从太空归来后,把漫游太空的不平凡的经历记录下来,写成《我能,你也能》一书。在他太空巡游7天的故事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液滴动力实验”。王赣骏升空后的第二天,便照规定一步一步打开“液滴动力实验”的开关,然而开到第五个电路时,电路自动关掉,如此试了几次,结果都一样,他开始慌了,全身在发抖。他说: “我眼中有泪,但并没有哭出声来。”他只想,他不能带着失败回家。于是,他跟地面控制中心联络,表示要维修机器,地面控制中心的答案是不能这样做,因为没有工具,机器又太复杂。但是王赣骏态度很坚决,如果不让他修理,就不回地面!于是指挥官出来跟地面控制中心说话:“王赣骏是正选科学家,又深知机器原理,若不让他试,有点不合理。”
  结果当然是困难重重,所以,当他顺利地逐一打开开关时,不由大喊一声:“修好了!”他的太空同伴说:“你的叫声,不必用无线电,地球也听得到。”接着,他连续工作了16个小时,终于完成了液滴实验。
  1984年,凯瑟琳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录用,经过训练后,被指派负责机组设备和飞行计算机软件工作。在修复哈勃望远镜的飞行中,“奋进”号机组人员连续5天分两批轮流走出航天飞机进入太空,创下了新纪录。在换完太阳电池板后,右翼仍卷不起来,影响了返航飞行。这时,凯瑟琳不惧风险地坐在15.2米长的机械臂的顶端,就像个采樱桃的乡村女。但令人胆寒的是,她必须趁航天飞机经过地球不见太阳光时抓住12.2米长的太阳能电池板。然后她还得稳稳地抓住哈勃望远镜,不让价值几十亿美元的航天飞机与望远镜相互碰坏任何部分,最后还得把望远镜稳稳地放回太空,好让航天飞机飞离时不与它相撞。在黑暗的太空中,她一点不怕冷,她自己也觉得像是尊雕像。十多分钟后出现了阳光,每个人都能看到她的壮举。当有人问她对这次风险有何感觉时,她说:“为了求索——何惧风险呢?”
  
  “宇航一载,年轻十岁”
  
  中国有个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人在山里遇到几位神仙,便跟他们下棋,逗留了七天。待他回家时发现一切都变了:人们不认识他了。他的同时代人已经死了上千年了。真是“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在苏联就有“宇航一载,年轻十岁”的记载。两名宇航员马纳罗夫和弗拉基米尔在太空船上逗留了366天,于1988年12月返回地球以后,苏联科学家惊喜地发现他们的身体状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简直年轻了10岁。
  据科学分析,这两名宇航员的心脏机能比以前更好,视力也有提高,马纳罗夫长出了一些新的头发,弗拉基米尔原来已经掉了的一颗门牙又长出来了。他们两人身体的任何一方面部比上太空之前显得年轻了。
其他文献
做个好爸爸是要有技巧的。有的爸爸对孩子嘘寒问暖,无微不至,俯首甘当孺子牛,可到头来反而被孩子看不起。那就是好钢没有用在刀口上。有的爸爸平时什么也不干,关键时刻来那么一手,就点铁成了金,让孩子终生把他当成了英雄。  一个朋友是住在德国的意大利人,为了激励儿子学好功课,天天给他吹嘘自己当孩子时的光荣历史。据他说,他在学校念书时,不但功课好,体育也好,还在什么马拉松长跑中得过名次。谁知他学习好的事情儿子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5-142-01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指出了想象的特点和作用:“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鲁迅先生亦赞曰:“孩子是可以敬佩的,他们常常是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要钻入蚁穴。”孩子们确实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可是令
摘 要:柳青的《创业史》是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著作,是一部探索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创业史》中历史和文学的关系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它是在历史叙述的框架之下以文学这种特殊的形式去书写一系列历史事件。作品表面看似是写梁家两代人的创业道路及其结局,但实际是作者对自己所经历的一些历史事件用农民的角度进行阐述,是属于那个时代的一部民族“创业史”。  关键词:《创业史》;柳青;历史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5-149-01    写作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学生是写作的主体,写作教学自应以学生为本位,学生的写作活动自应是自主性写作。   创新作文冲破了传统作文教学的束缚,给学生带来一块能自由畅谈的空间,真正做到了在习作中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   如何把自主的写作权还给学生,弘扬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