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瞬间,施光南同学已经离开我们18年了。
1990年4月18日,他的夫人洪如丁给我家打电话,说光南生重病了,问我们怎么办?那时,我正好出国在外,我爱人曾晓前告诉她马上去找文化部徐文伯副部长,并告诉了她联系的方法。4月24日晚我回到北京后,第二天便去协和医院看光南,但那时他已经完全不省人事了。据洪如丁说,犯病前光南在家中正陪着女儿施洪蕾用钢琴弹着他作的音乐剧《屈原》的曲子,教她怎么唱,突然就昏过去,虽然文化部立即派人来送进医院抢救,但再也没有清醒过来。5月2日光南走了。他是1940年8月22日生的,还不满50岁就驾鹤西去了。医院诊断是由于脑血管有一段畸形,导致破裂而死亡。光南生前自恃身体很好,几乎没有去医院看过病,在他的病历上什么重要的记载都没有。
中学同班的深厚友谊
我与光南是1949年9月在当时的华北育才小学(现已改名为“北京育才学校”)上同一个班而认识的。我们这个学校是在解放战争中从解放区行军到北京的,进城后又吸收了一些民主人士的孩子。光南的父亲施复亮,母亲钟复光,都是老革命。施复亮与黄炎培等人一起创立了中国民主建国会,建国以后担任新中国的第一任劳动部的副部长。1960年我听施复亮讲才知道,他早在1920年就在上海组建过青年团,入党后又担任过党的一定的负责人,大革命失败后,他失去了与党的联系,但他仍然坚持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成立的民主建国会,一直与共产党密切合作,最后成了新中国的参政党。施复亮是一个文化人,这个特点在光南身上也明显地体现出来。
光南在班上非常文静,又擅长音乐,所以有的同学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小姑娘”。1951年秋,我们一一起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附中二部(现在改名叫“北京第101中学”),又被分到同一个班,一直到1957年秋高三毕业。在整个中学的六年,我们两个人的私交是非常好的。我非常佩服他的才华。他常给我讲一些我这个从农村来的孩子从来没听过的故事。比如他说中国的文字有谐音,过去有一位文人在湖上荡舟时写了一副对联:“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就把眼前的情景与历史上的几个人物鲁肃、樊哙、狄青、萧何联系起来了。又如,一个高班同学教我讲一种“瞎子话”,就是把一个字音的声母与韵母分开,用一定的规则把声母与另外一个韵母拼,再用另外一个声母与原来的韵母拼,这样一个音就变成两个音,如“你”,声母是“n”,韵母是“i”,读“捏己(nie-ji)”,别人就听不懂了。我想把这种话教给他,但他说,你看小说《镜花缘》,其中讲到一个书生到了女儿国,那里的姑娘非常有才华,他却像一个大傻瓜,姑娘们问他的问题都答不上来,姑娘们就自嘲说“吴郡大老倚闾满盈”,这就是中国字的切音。所有中国字的音都可以把一个音分成两个,只要有时用一个“零声母”,而中国字发音,韵母是没有声母结尾的。古代的字典对字就是这样注音的,姑娘们说的是“问道于盲”。这才使我对“瞎子话”恍然大悟,后来我用这个方法设计了一种“双拼方案”。这种方法后来又有很多人研究,并形成了电子计算机一种文字输入方式。
他迷上了作曲
上中学时我们学校每周放一次电影,光南看完一遍竟能把电影里的主题歌完整地记录下来。后来他居然把一个唱片中的交响乐分乐器、分声部地记下谱来。在从初中升入高中这一段时间他又迷上了作曲,经常在上课时也作曲,结果耽误了听课,受到一些同学的非议,而我与另外一些同学常常在考试前帮他复习、补课,可喜的是他的考试成绩还相当不错。1954年我担任了学校的钢琴组组长后,还主动把他吸收到钢琴组,让他练习钢琴。这样我们俩之间的关系就更加亲密了。高一时,我们班的班主任得了重病,全班51个同学每人给老师送了一个鸡蛋,他就写了一首《五十一个鸡蛋五十一颗心》的歌,在全校每学期都有的文艺会演中演出,我做钢琴伴奏,结果还得了第一名。这样,他的作曲才能在班上逐步得到认可,终于被接受为共青团员。后来他和马勇(当时班上的文娱委员)及我还改编过《皇帝的新装》、《金鱼与渔夫的故事》等小短剧。由于他作曲已经小有名气,学校便委派他编辑《圆明园歌声》,我也帮助他编,1957年又协助他编了一本《中外民歌选》,里面选的歌曲全部都是他自己写的,但大多用了假名字。油印时有几本用的是当时比较高级的道林纸,他专门送了我一本,上面写着:“见此如见人,久久莫相忘!赠给绍祖。光南1957年7月1日。”
就在这年的7月,我陪他一起去海淀区的一个派出所办理了他离校的手续。他说他不准备考一般的大学了,而准备去考音乐方面的学校。中学毕业后,他先上了音乐中专,后又上了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分到了天津歌舞团,写了一些好歌曲,在社会上也有相当影响。我考上了清华大学,后又当了全国学联主席,调到团中央机关工作,两人作为朋友也经常来往。我觉得他仍然保持了在101中学时的一些好传统,对他在音乐学校同学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和作风很看不惯。在“文革”中他也受到了批判。我还记得在“文革”后期有人批评他写的《打起手鼓唱起歌》有修正主义的问题。那时我已经调到王震同志处当秘书,有一次我们去天津出差,我还专门去看望过光南,并向天津市的有关领导同志讲他的情况,希望保护他一下。后来我又帮助他联系调到北京来。
他对社会上的一些弊端表示愤慨
“文革”以后,我和施光南的来往就更多了,他的处境也相当好,中央领导同志很看重他,推荐他当了中国音乐家协会的副主席、中华全国青联副主席,还当选党的十三大的代表,甚至还想推荐他当文化部的副部长,但被他回绝了。这个时期,他也对社会上的一些弊病表示愤慨,如《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元),我就是听他讲的。我还记得有一件事情,当时在团中央工作的陈昊苏讲他父亲陈毅如何对待老同志的事,其中说到光南的父亲曾背叛过革命,光南非常生气,要我帮他转一封信给当时党的负责人胡耀邦同志,耀邦把信批给了昊苏,吴苏立即去向光南道歉,后来他们两人竟成了好朋友。1982年光南又送了我一本《施光南歌曲选(独唱)》,上面写着“绍祖同学指正。光南。82年新年”。现在这一本和1957年送给我的歌曲集,都珍藏在我的手中。
他没有听到他作的会歌在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上演奏
1988年底我调到国家体委工作,正好赶上我国要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在1989年春末夏初,我国发生了一场政治风 波。当时为准备举行亚运会需要我国编一个会歌,但是负责这项工作的同志竟找不到一个作曲家来创作这首歌。我知道这个情况后,立即找到光南,他很快就写出了会歌。后来亚运会组委会有人想把这首歌换掉,我以这是亚运会组委会开执委会时定的,要换也得经过这个程序为由而没有换。就在北京亚运会要正式开幕前不久,他溘然而去了,竟没有听到他自己作的会歌在开幕式上演奏。
光南去世后,也是他北京101中学的同学、当时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的曾庆红把此事报告给了江泽民总书记,在报告中可能用了“人民音乐家施光南”这个词,因此这个词就传开了。我认为,用“人民音乐家”来形容光南,也不算是过分的。他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歌曲和其他音乐作品,不仅数量颇多,质量也颇高。我作为一个不甚懂音乐、但又相当喜欢音乐的人,感觉光南的音乐作品,第一是有时代性。他的歌可以说是反映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的时代的心声。我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领袖,我们追求和向往美好的未来,我们对粉碎“四人帮”十分兴奋,等等,他就写出了这样的歌。第二是有人民性。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人民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他写的歌都是歌颂人民中各种各样人物的,我们唱了他的歌就感到自己与人民融合在一起了。第三是有群众性。他的很多歌都是从群众生活中的具体小事出发,无论是“打手鼓”,还是“吃葡萄”,无论是思念参军的亲人,还是放眼希望的原野,都感到非常亲切。第四是有优雅性。他的歌朗朗上口,柔柔绕胸,曲调动听,节奏明快,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庸、和谐的特点。第五是民族性。他不仅写汉族的歌,也写了很多我国兄弟民族的歌,惟妙惟肖,很有民族情趣,这对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是十分有利的。第六是国际性。他创作了不少涉外歌曲、区域歌曲和完全不同文化的外国歌曲。这既是学习外国文化,又是与外国文化交流,对构建和谐世界是大有好处的。
可惜光南只活了不到50岁,否则他还会创造出更大的业绩。但话又说回来,人生的价值并不完全在于寿命的长短,只要是对人民做出了贡献,那就是有意义的。施光南的一生应当说是对人民做了很大的贡献,他的生命是非常有意义的。我想起了一句我们中国的古话:“不要五十步笑百步”,如果我们反过来用,一个人即使寿命很长,活了100岁,但他虚度年华,碌碌无为,或者甚至他还危害过人民,那还有什么意义呢?真还不如只活了50岁、但对人民做出了贡献的人呢!
1990年4月18日,他的夫人洪如丁给我家打电话,说光南生重病了,问我们怎么办?那时,我正好出国在外,我爱人曾晓前告诉她马上去找文化部徐文伯副部长,并告诉了她联系的方法。4月24日晚我回到北京后,第二天便去协和医院看光南,但那时他已经完全不省人事了。据洪如丁说,犯病前光南在家中正陪着女儿施洪蕾用钢琴弹着他作的音乐剧《屈原》的曲子,教她怎么唱,突然就昏过去,虽然文化部立即派人来送进医院抢救,但再也没有清醒过来。5月2日光南走了。他是1940年8月22日生的,还不满50岁就驾鹤西去了。医院诊断是由于脑血管有一段畸形,导致破裂而死亡。光南生前自恃身体很好,几乎没有去医院看过病,在他的病历上什么重要的记载都没有。
中学同班的深厚友谊
我与光南是1949年9月在当时的华北育才小学(现已改名为“北京育才学校”)上同一个班而认识的。我们这个学校是在解放战争中从解放区行军到北京的,进城后又吸收了一些民主人士的孩子。光南的父亲施复亮,母亲钟复光,都是老革命。施复亮与黄炎培等人一起创立了中国民主建国会,建国以后担任新中国的第一任劳动部的副部长。1960年我听施复亮讲才知道,他早在1920年就在上海组建过青年团,入党后又担任过党的一定的负责人,大革命失败后,他失去了与党的联系,但他仍然坚持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成立的民主建国会,一直与共产党密切合作,最后成了新中国的参政党。施复亮是一个文化人,这个特点在光南身上也明显地体现出来。
光南在班上非常文静,又擅长音乐,所以有的同学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小姑娘”。1951年秋,我们一一起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附中二部(现在改名叫“北京第101中学”),又被分到同一个班,一直到1957年秋高三毕业。在整个中学的六年,我们两个人的私交是非常好的。我非常佩服他的才华。他常给我讲一些我这个从农村来的孩子从来没听过的故事。比如他说中国的文字有谐音,过去有一位文人在湖上荡舟时写了一副对联:“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就把眼前的情景与历史上的几个人物鲁肃、樊哙、狄青、萧何联系起来了。又如,一个高班同学教我讲一种“瞎子话”,就是把一个字音的声母与韵母分开,用一定的规则把声母与另外一个韵母拼,再用另外一个声母与原来的韵母拼,这样一个音就变成两个音,如“你”,声母是“n”,韵母是“i”,读“捏己(nie-ji)”,别人就听不懂了。我想把这种话教给他,但他说,你看小说《镜花缘》,其中讲到一个书生到了女儿国,那里的姑娘非常有才华,他却像一个大傻瓜,姑娘们问他的问题都答不上来,姑娘们就自嘲说“吴郡大老倚闾满盈”,这就是中国字的切音。所有中国字的音都可以把一个音分成两个,只要有时用一个“零声母”,而中国字发音,韵母是没有声母结尾的。古代的字典对字就是这样注音的,姑娘们说的是“问道于盲”。这才使我对“瞎子话”恍然大悟,后来我用这个方法设计了一种“双拼方案”。这种方法后来又有很多人研究,并形成了电子计算机一种文字输入方式。
他迷上了作曲
上中学时我们学校每周放一次电影,光南看完一遍竟能把电影里的主题歌完整地记录下来。后来他居然把一个唱片中的交响乐分乐器、分声部地记下谱来。在从初中升入高中这一段时间他又迷上了作曲,经常在上课时也作曲,结果耽误了听课,受到一些同学的非议,而我与另外一些同学常常在考试前帮他复习、补课,可喜的是他的考试成绩还相当不错。1954年我担任了学校的钢琴组组长后,还主动把他吸收到钢琴组,让他练习钢琴。这样我们俩之间的关系就更加亲密了。高一时,我们班的班主任得了重病,全班51个同学每人给老师送了一个鸡蛋,他就写了一首《五十一个鸡蛋五十一颗心》的歌,在全校每学期都有的文艺会演中演出,我做钢琴伴奏,结果还得了第一名。这样,他的作曲才能在班上逐步得到认可,终于被接受为共青团员。后来他和马勇(当时班上的文娱委员)及我还改编过《皇帝的新装》、《金鱼与渔夫的故事》等小短剧。由于他作曲已经小有名气,学校便委派他编辑《圆明园歌声》,我也帮助他编,1957年又协助他编了一本《中外民歌选》,里面选的歌曲全部都是他自己写的,但大多用了假名字。油印时有几本用的是当时比较高级的道林纸,他专门送了我一本,上面写着:“见此如见人,久久莫相忘!赠给绍祖。光南1957年7月1日。”
就在这年的7月,我陪他一起去海淀区的一个派出所办理了他离校的手续。他说他不准备考一般的大学了,而准备去考音乐方面的学校。中学毕业后,他先上了音乐中专,后又上了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分到了天津歌舞团,写了一些好歌曲,在社会上也有相当影响。我考上了清华大学,后又当了全国学联主席,调到团中央机关工作,两人作为朋友也经常来往。我觉得他仍然保持了在101中学时的一些好传统,对他在音乐学校同学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和作风很看不惯。在“文革”中他也受到了批判。我还记得在“文革”后期有人批评他写的《打起手鼓唱起歌》有修正主义的问题。那时我已经调到王震同志处当秘书,有一次我们去天津出差,我还专门去看望过光南,并向天津市的有关领导同志讲他的情况,希望保护他一下。后来我又帮助他联系调到北京来。
他对社会上的一些弊端表示愤慨
“文革”以后,我和施光南的来往就更多了,他的处境也相当好,中央领导同志很看重他,推荐他当了中国音乐家协会的副主席、中华全国青联副主席,还当选党的十三大的代表,甚至还想推荐他当文化部的副部长,但被他回绝了。这个时期,他也对社会上的一些弊病表示愤慨,如《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元),我就是听他讲的。我还记得有一件事情,当时在团中央工作的陈昊苏讲他父亲陈毅如何对待老同志的事,其中说到光南的父亲曾背叛过革命,光南非常生气,要我帮他转一封信给当时党的负责人胡耀邦同志,耀邦把信批给了昊苏,吴苏立即去向光南道歉,后来他们两人竟成了好朋友。1982年光南又送了我一本《施光南歌曲选(独唱)》,上面写着“绍祖同学指正。光南。82年新年”。现在这一本和1957年送给我的歌曲集,都珍藏在我的手中。
他没有听到他作的会歌在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上演奏
1988年底我调到国家体委工作,正好赶上我国要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在1989年春末夏初,我国发生了一场政治风 波。当时为准备举行亚运会需要我国编一个会歌,但是负责这项工作的同志竟找不到一个作曲家来创作这首歌。我知道这个情况后,立即找到光南,他很快就写出了会歌。后来亚运会组委会有人想把这首歌换掉,我以这是亚运会组委会开执委会时定的,要换也得经过这个程序为由而没有换。就在北京亚运会要正式开幕前不久,他溘然而去了,竟没有听到他自己作的会歌在开幕式上演奏。
光南去世后,也是他北京101中学的同学、当时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的曾庆红把此事报告给了江泽民总书记,在报告中可能用了“人民音乐家施光南”这个词,因此这个词就传开了。我认为,用“人民音乐家”来形容光南,也不算是过分的。他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歌曲和其他音乐作品,不仅数量颇多,质量也颇高。我作为一个不甚懂音乐、但又相当喜欢音乐的人,感觉光南的音乐作品,第一是有时代性。他的歌可以说是反映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的时代的心声。我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领袖,我们追求和向往美好的未来,我们对粉碎“四人帮”十分兴奋,等等,他就写出了这样的歌。第二是有人民性。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人民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他写的歌都是歌颂人民中各种各样人物的,我们唱了他的歌就感到自己与人民融合在一起了。第三是有群众性。他的很多歌都是从群众生活中的具体小事出发,无论是“打手鼓”,还是“吃葡萄”,无论是思念参军的亲人,还是放眼希望的原野,都感到非常亲切。第四是有优雅性。他的歌朗朗上口,柔柔绕胸,曲调动听,节奏明快,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庸、和谐的特点。第五是民族性。他不仅写汉族的歌,也写了很多我国兄弟民族的歌,惟妙惟肖,很有民族情趣,这对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是十分有利的。第六是国际性。他创作了不少涉外歌曲、区域歌曲和完全不同文化的外国歌曲。这既是学习外国文化,又是与外国文化交流,对构建和谐世界是大有好处的。
可惜光南只活了不到50岁,否则他还会创造出更大的业绩。但话又说回来,人生的价值并不完全在于寿命的长短,只要是对人民做出了贡献,那就是有意义的。施光南的一生应当说是对人民做了很大的贡献,他的生命是非常有意义的。我想起了一句我们中国的古话:“不要五十步笑百步”,如果我们反过来用,一个人即使寿命很长,活了100岁,但他虚度年华,碌碌无为,或者甚至他还危害过人民,那还有什么意义呢?真还不如只活了50岁、但对人民做出了贡献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