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拿新概念一等奖的时候被学校邀请去远郊的新校区给文学社的同学做演讲,其间有位同学问我:“我觉得自己总跟现实过不去,这怎么办呢?”
其实当时听到这个问题时我有一些茫然,因为前面的问题大都是“初赛写了什么类型的文章啊”,“多少字比较好啊”之类的。但是我马上定了定思绪,想起初中时语文老师站在办公室的暖气片前对我说:“每个人都是一块有棱角的石头,被现实一点一点磨砺,一点一点被磨成一个圆润的球,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在这个世界上混下去了。”记忆中那是个很冷的冬天,暖气片上面就是一扇大大的被雪浸染得很干净的窗户,我和她一道顺着窗户往外看,可以看到松润的雪下面还有小草在颓然地等待着——
“有的时候,只有学会隐忍,才能在最恰当的时机把最好的自己展现在每个你想打败的对手面前。”我把语文老师的话重新组装了一下告诉了她,核心意思没有变,只是多了些抒情的成分。然后我看到她的眼角上好像爬上了一层不易察觉的湿迹,但是我并不认为这个问题或是这个答案有什么值得人眼睛下雨的地方。
回到家已经是中午,我打开电脑,QQ上闪烁着她的验证信息,她的心情一栏上写着“我是一块没有被成长磨砺成圆球的石头”。坦白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帮她打开了多少麻乱的心结,但是关于青春的叛逆,关于现实的对抗,谁不是一样呢!
前两天最好的朋友跟我讲起她和她母亲的一段争执,这个朋友和我一样是单亲家庭,由母亲一人拉拔长大,母女二人一路走来很不容易。以前和母亲争执时,她是绝对不会退缩的,就像我一样,固执而坚决。但是不知是顾念到了哪一点,这一次她却选择了先闭嘴,面对母亲的责骂平静地回答:“我以后不吵了。”
听到她说出这一句话时我的反应很平淡,但是心里却像被什么狠狠扎了~下一样,快要渗出血来。她的表情极其平和,两个“脸蛋”忽悠忽悠地闪烁着,潜藏着“长大”的标记。后来她跟我笑说自己终于过了叛逆期了,我沉默,因为不知道该怎样回答。
和家长争论,和老师争论,和同伴争论,和现实争论。
不知怎么的,我总是把这种木然的态度当成一种无言的妥协。作为她最好的朋友,感受着她点点滴滴的变化,竟产生了一种莫名而来的苍凉感。这样就算是长大了吗?当一颗石头不再有棱角的时候。
我始终记着2008年5月13号——汶川大地震的第二天。那天是礼拜二,上午的最后一节课是老班的数学。之前的某个课间我因为被收一本偶像类的书籍而和老班闹得不欢而散,现在他干脆站在讲台上当着全班49位同学的面向我“兴师问罪”。
“辛晓阳,这本书是谁的?!”
“不知道。”
“再问你一遍,这是谁的!”
“不知道!”
当时的声音大概有八十分贝,整个初夏的燥热几乎快要把我吞没。老班哆嗦着站在讲台上,连表情都变得狰狞和扭曲。我怕了,真的怕了,不然我绝不会在他的办公室里哭一个下午——我不是个爱哭的女孩子——绝不会的。
直到初中毕业,同学们还对那天老班的反应心有余悸,毋论是作为当事人的我。但是回头想想,青春里能有这么一段疯狂的回忆,也蛮不错啊!至少从那以后我发誓,我不再那么自我那么顽劣,我开始认真尊重地对待每一个带我的老师。我知道在不合时宜的时候任性和叛逆等于自我毁灭,这个代价太大了,大到可以丢掉尊严。
从那之后,我好像变了一个人。我变得比以前沉默,圆滑,会说话,却再也不见了那份最初始的纯真。我学会处理各种各样复杂的关系,再也不会用偏执的举动去挑战权威的岿然。但是总感觉自己少了些什么,等到我想到要去寻找时,连那个东西的名称都已经遗忘了。
成长就是这样,就像不知道什么时候,我身上的刺已经全部掉光。我已经变成了一颗没有棱角的石头,能够四处旅行却再也没有机会停下来享受真正属于我的风景。
编辑
梁宇清
其实当时听到这个问题时我有一些茫然,因为前面的问题大都是“初赛写了什么类型的文章啊”,“多少字比较好啊”之类的。但是我马上定了定思绪,想起初中时语文老师站在办公室的暖气片前对我说:“每个人都是一块有棱角的石头,被现实一点一点磨砺,一点一点被磨成一个圆润的球,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在这个世界上混下去了。”记忆中那是个很冷的冬天,暖气片上面就是一扇大大的被雪浸染得很干净的窗户,我和她一道顺着窗户往外看,可以看到松润的雪下面还有小草在颓然地等待着——
“有的时候,只有学会隐忍,才能在最恰当的时机把最好的自己展现在每个你想打败的对手面前。”我把语文老师的话重新组装了一下告诉了她,核心意思没有变,只是多了些抒情的成分。然后我看到她的眼角上好像爬上了一层不易察觉的湿迹,但是我并不认为这个问题或是这个答案有什么值得人眼睛下雨的地方。
回到家已经是中午,我打开电脑,QQ上闪烁着她的验证信息,她的心情一栏上写着“我是一块没有被成长磨砺成圆球的石头”。坦白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帮她打开了多少麻乱的心结,但是关于青春的叛逆,关于现实的对抗,谁不是一样呢!
前两天最好的朋友跟我讲起她和她母亲的一段争执,这个朋友和我一样是单亲家庭,由母亲一人拉拔长大,母女二人一路走来很不容易。以前和母亲争执时,她是绝对不会退缩的,就像我一样,固执而坚决。但是不知是顾念到了哪一点,这一次她却选择了先闭嘴,面对母亲的责骂平静地回答:“我以后不吵了。”
听到她说出这一句话时我的反应很平淡,但是心里却像被什么狠狠扎了~下一样,快要渗出血来。她的表情极其平和,两个“脸蛋”忽悠忽悠地闪烁着,潜藏着“长大”的标记。后来她跟我笑说自己终于过了叛逆期了,我沉默,因为不知道该怎样回答。
和家长争论,和老师争论,和同伴争论,和现实争论。
不知怎么的,我总是把这种木然的态度当成一种无言的妥协。作为她最好的朋友,感受着她点点滴滴的变化,竟产生了一种莫名而来的苍凉感。这样就算是长大了吗?当一颗石头不再有棱角的时候。
我始终记着2008年5月13号——汶川大地震的第二天。那天是礼拜二,上午的最后一节课是老班的数学。之前的某个课间我因为被收一本偶像类的书籍而和老班闹得不欢而散,现在他干脆站在讲台上当着全班49位同学的面向我“兴师问罪”。
“辛晓阳,这本书是谁的?!”
“不知道。”
“再问你一遍,这是谁的!”
“不知道!”
当时的声音大概有八十分贝,整个初夏的燥热几乎快要把我吞没。老班哆嗦着站在讲台上,连表情都变得狰狞和扭曲。我怕了,真的怕了,不然我绝不会在他的办公室里哭一个下午——我不是个爱哭的女孩子——绝不会的。
直到初中毕业,同学们还对那天老班的反应心有余悸,毋论是作为当事人的我。但是回头想想,青春里能有这么一段疯狂的回忆,也蛮不错啊!至少从那以后我发誓,我不再那么自我那么顽劣,我开始认真尊重地对待每一个带我的老师。我知道在不合时宜的时候任性和叛逆等于自我毁灭,这个代价太大了,大到可以丢掉尊严。
从那之后,我好像变了一个人。我变得比以前沉默,圆滑,会说话,却再也不见了那份最初始的纯真。我学会处理各种各样复杂的关系,再也不会用偏执的举动去挑战权威的岿然。但是总感觉自己少了些什么,等到我想到要去寻找时,连那个东西的名称都已经遗忘了。
成长就是这样,就像不知道什么时候,我身上的刺已经全部掉光。我已经变成了一颗没有棱角的石头,能够四处旅行却再也没有机会停下来享受真正属于我的风景。
编辑
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