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又一高峰,就著名书法家而言,有“苏 (轼) 黄 (庭坚) 米 (芾) 蔡(襄)”四大家之说,其中蔡襄的作品存世较少,然而件件是精品。记得2015年11月故宫举办 《石渠宝笈》 特展,展出了蔡襄的 《蒙惠帖》和 《京居帖》,我有幸得见这位千年前大家的真迹,当时的感觉是:美得让人窒息。隔着玻璃罩,都得屏声息气。
我此番想说一说蔡襄的另一名帖 《安道帖》,该帖写于宋仁宗至和二年,现由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这幅书法是行草,释文如下:
“襄再拜。自安道领桂筦,日以因偱,不得时通记牍,愧咏无极。中间辱书,颇知动靖。近闻侬寇西南夷,有生致之请,固佳事耳。永叔、之翰已留都下,王仲仪亦将来矣。襄已请泉麾,旦夕当遂。智短虑昏,无益时事,且奉亲还乡,馀非所及也。春暄,饮食加爱,不一一。襄再拜,安道侍郎左右。谨空。二月廿四日”
此帖只有110余字,却透露出诸多的历史信息。包括作者在内,仁宗朝四大谏官都出现在这封信里。宋人魏泰 《东轩笔录》 云:“庆历中,余靖、欧阳修、蔡襄、王素为谏官,时谓四谏。”四位谏官都以不畏权势、直言敢谏而名重一时。
写信者是蔡襄,收信人便是四谏之首余靖。他年长蔡襄12岁,早其6年中进士,是蔡襄一生尊重的兄长。信中提到的永叔是欧阳修,不需要更多的笔墨介绍了。之翰是另一位名臣亦是大史学家的孙甫。王仲仪是“四谏”最后一位王素。
在这封信中,蔡襄提到仁宗朝一件大事:广源州 (今广西靖西县、田东县一带) 侬智高起兵造反,攻破邕州,建立“大南国”,自称 “仁慈皇帝”。不久,侬智高又沿着郁江挥师东下,占领了今天广西东部以及广东西部的大片地区,兵锋抵达广州城下,朝野震惊。
当时余靖以工部侍郎的头衔知桂州 (今桂林),并兼任广南西路經略安抚使,即蔡襄信中所言“安道领桂筦”,和大将狄青一起,担负起平定岭南的重任。
蔡襄信中谈到了余靖即将实施的一大计谋:面对侬智高锐不可当的军事攻势,以政治手段来应付,离间西南各夷。
侬智高曾经用厚赠、联姻等办法,与云南的特磨寨酋长侬夏诚建立同盟,并在该地建立宫殿作为退路。归仁铺一战,宋军大败侬智高后,侬智高携母亲阿侬与弟、妻、子逃到特磨,收罗余部三千多人,日日操练,准备东山再起。但依附侬智高的西山六十族族人却被余靖派去的杨元卿离间了,当侬智高将母亲和弟弟、儿子留在特磨寨,自己带兵五百奔大理国,欲借兵反攻时,余靖抓住这个空当,命令杨元卿等人率六州兵偷袭特磨寨,擒获了侬智高的母亲阿侬、弟弟侬智光、长子侬继封和另一儿子侬继明。
后来侬智高被诱杀在大理国。蔡襄信中提到“近闻侬寇西南夷,有生致之请,固佳事耳”,时在这一年二月。可见当时宋廷正在使用外交及统战手段,和大理国诸部落协商,希望生擒侬智高来献。
蔡襄在信中还提到一件事:“襄已请泉麾,旦夕当遂”,“奉亲还乡”,指的是什么呢?当时其父亲已死,年迈的母亲随他住在汴梁。他上书仁宗皇帝以母亲年高要回家乡养老为由,要求去福建泉州当知州。在回避制甚严的明清两代,这是不可想象的事,可宋仁宗竟然答应了蔡襄这个请求,至和三年二月,他真的带着老母亲,回到福建做泉州知州。
蔡襄为人低调而又爱惜羽毛,欧阳修说:“近年君漠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他流传后世的作品不多,原因如许将 《蔡襄传》 所说:“公于书画颇自惜,不妄为人,其断章残稿人悉珍藏,仁宗尤爱称之。”其“不妄为人”写字到何等地步呢?
《宋史》 载:襄工于书,为当时第一,仁宗尤爱之,制 《元舅陇西王碑文》 命书之。及令书 《温成后父碑》,则曰:“此待诏职耳。”不奉诏。
陇西王应是仁宗生母李宸妃的兄弟,蔡襄有点嫌皇帝得寸进尺:你舅舅的碑文我写了,你还让我写你岳父的碑文。把我看成内廷专门的写字匠了?老子不干!
文臣敢对皇帝这样牛气,李白做不到,明清的臣子更不可能做到。
(选自《南都周刊》2017年第2期)
我此番想说一说蔡襄的另一名帖 《安道帖》,该帖写于宋仁宗至和二年,现由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这幅书法是行草,释文如下:
“襄再拜。自安道领桂筦,日以因偱,不得时通记牍,愧咏无极。中间辱书,颇知动靖。近闻侬寇西南夷,有生致之请,固佳事耳。永叔、之翰已留都下,王仲仪亦将来矣。襄已请泉麾,旦夕当遂。智短虑昏,无益时事,且奉亲还乡,馀非所及也。春暄,饮食加爱,不一一。襄再拜,安道侍郎左右。谨空。二月廿四日”
此帖只有110余字,却透露出诸多的历史信息。包括作者在内,仁宗朝四大谏官都出现在这封信里。宋人魏泰 《东轩笔录》 云:“庆历中,余靖、欧阳修、蔡襄、王素为谏官,时谓四谏。”四位谏官都以不畏权势、直言敢谏而名重一时。
写信者是蔡襄,收信人便是四谏之首余靖。他年长蔡襄12岁,早其6年中进士,是蔡襄一生尊重的兄长。信中提到的永叔是欧阳修,不需要更多的笔墨介绍了。之翰是另一位名臣亦是大史学家的孙甫。王仲仪是“四谏”最后一位王素。
在这封信中,蔡襄提到仁宗朝一件大事:广源州 (今广西靖西县、田东县一带) 侬智高起兵造反,攻破邕州,建立“大南国”,自称 “仁慈皇帝”。不久,侬智高又沿着郁江挥师东下,占领了今天广西东部以及广东西部的大片地区,兵锋抵达广州城下,朝野震惊。
当时余靖以工部侍郎的头衔知桂州 (今桂林),并兼任广南西路經略安抚使,即蔡襄信中所言“安道领桂筦”,和大将狄青一起,担负起平定岭南的重任。
蔡襄信中谈到了余靖即将实施的一大计谋:面对侬智高锐不可当的军事攻势,以政治手段来应付,离间西南各夷。
侬智高曾经用厚赠、联姻等办法,与云南的特磨寨酋长侬夏诚建立同盟,并在该地建立宫殿作为退路。归仁铺一战,宋军大败侬智高后,侬智高携母亲阿侬与弟、妻、子逃到特磨,收罗余部三千多人,日日操练,准备东山再起。但依附侬智高的西山六十族族人却被余靖派去的杨元卿离间了,当侬智高将母亲和弟弟、儿子留在特磨寨,自己带兵五百奔大理国,欲借兵反攻时,余靖抓住这个空当,命令杨元卿等人率六州兵偷袭特磨寨,擒获了侬智高的母亲阿侬、弟弟侬智光、长子侬继封和另一儿子侬继明。
后来侬智高被诱杀在大理国。蔡襄信中提到“近闻侬寇西南夷,有生致之请,固佳事耳”,时在这一年二月。可见当时宋廷正在使用外交及统战手段,和大理国诸部落协商,希望生擒侬智高来献。
蔡襄在信中还提到一件事:“襄已请泉麾,旦夕当遂”,“奉亲还乡”,指的是什么呢?当时其父亲已死,年迈的母亲随他住在汴梁。他上书仁宗皇帝以母亲年高要回家乡养老为由,要求去福建泉州当知州。在回避制甚严的明清两代,这是不可想象的事,可宋仁宗竟然答应了蔡襄这个请求,至和三年二月,他真的带着老母亲,回到福建做泉州知州。
蔡襄为人低调而又爱惜羽毛,欧阳修说:“近年君漠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他流传后世的作品不多,原因如许将 《蔡襄传》 所说:“公于书画颇自惜,不妄为人,其断章残稿人悉珍藏,仁宗尤爱称之。”其“不妄为人”写字到何等地步呢?
《宋史》 载:襄工于书,为当时第一,仁宗尤爱之,制 《元舅陇西王碑文》 命书之。及令书 《温成后父碑》,则曰:“此待诏职耳。”不奉诏。
陇西王应是仁宗生母李宸妃的兄弟,蔡襄有点嫌皇帝得寸进尺:你舅舅的碑文我写了,你还让我写你岳父的碑文。把我看成内廷专门的写字匠了?老子不干!
文臣敢对皇帝这样牛气,李白做不到,明清的臣子更不可能做到。
(选自《南都周刊》201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