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瑞士是欧洲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文化传统、政治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上与我国有很大不同,但瑞士的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很多经验以及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对于我们都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一、瑞士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
瑞士非常重视教育和人力开发。九年义务教育后实行双轨制的教育制度,一条轨道是进学术高中学习,获得高中会考资格后进人大学或专科学校;另一条是通过学徒培训或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瑞士有着重视职业教育的传统。尽管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高,但绝大多数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只有15%的毕业生选择进入学术高中再进大学的途径。这与欧洲国家平均30%的大学入学率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重视职业教育,拥有高素质的劳动力,瑞士不仅长期保持着高就业率、低失业率的良好记录,而且其品质优良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
瑞士职业教育主要是在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进行。由于受到相邻的德国和法国的影响,瑞士的职业教育同时具有企业主导的学徒培训(双元制)和以全日制学校为主导的职业教育两种模式,前者在其职教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瑞士,政府企业、各种行业、职业协会以及工会等都参与职业教育的管理或实施,各司其职同时密切合作。
二、瑞士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改革趋势
1、完善学徒培训,从“双元制”转向“三元制”
由企业的现场培训和学校的理论学习组成的双元制学徒培训是瑞士传统的职业培训制度,这种培训实战性强,毕业后容易找到工作并适应岗位需求。目前,随着行业协会培训中心模式的发展,学徒培训逐渐从传统的“双元制”演变为企业、学校和培训中心实训车间三条腿支撑的“三元制”。
2、创设专业学院,建设中、高衔接的新职业教育体制
为了解决高职人才培养和学徒的继续升学问题,瑞士改建了一批新型高等教育机构一“高等专业学校(HES)”,作为向学徒提供高等职业教育的专门机构,采用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加强实践教学和应用研究。
3、终身职业教育,构建从初级到高级的相互衔接体制
瑞士的职业教育体系由4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职业准备教育,在初中学校和职业指导中心进行。第二部分是中等职业教育,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第三部分是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由高等专业学校承担。第四部分是职业继续教育,主要是为成人举办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职业教育培训,如进修培训、专业培训、转业培训、企业内短期培训、师傅培训等。
三、瑞士职业教育改革的意义及启示
1、转变中等职业教育性质
随着职业教育重心的后移,适应工作需求和升学需求,中等职业教育已由终结性的工作准备教育转向更多地具有职业基础教育的性质。
2、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
把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校教育与成人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职前教育与继续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建立社会参与的新合作机制
在各级政府、学校、企业及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发挥他们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教育资源统筹和规范方面的重要作用。
4、建立完善职业能力评价制度
改变过去重学历轻培训的思想,建立和完善职业与技能资格评价体系,提高其在劳动力市场以及教育培训中的地位,是我国构建终身职业学习体系的一项重要课题。
5、建立符合实际的职业教育体制
职业教育制度是该国文化传统、社会观念、经济结构、政治体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改革职业教育与培训制度,必须与本国国情相适应,不能简单照搬其他国家制度和经验。
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结合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实际,吸收借鉴瑞士等发达国家的典型经验,我认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职业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
加强基础教育表现在重视职业教育中的普通文化水平的提高,加强普通科目的学习,同时吸收科技革命的新成果,扩大课程范围,并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理论的教学,而不单单偏重技能的掌握。
2、职业教学科目将进一步综合化
随着社会职业结构的变化,学生毕业后并不能完全按所学专业就业,为使学生有广泛的职业适应性,给升学或工作提供便利,同一学校的学生可以在各学科之间跨科选修。
3、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实际工作的能力,职业技术教育除了加强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以外,还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密切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如瑞士职业高中大多设有综合实习课,以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综合的技术。
4、深化职业技能培养促进持续发展
随着普及教育年限的延长,现代学生们的职业意识建立的比较晚,加之其毕业后的出路复杂多样,故中学阶段的职业指导尤为重要。学校很重视广泛为学生提供职业信息,培养学生对社会职业的兴趣。以及独立地选择职业的能力。
5、提高职业教育层次培养高端人才
由于中等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结构、层次的多样化,以及高技术化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为从业人员文化基础、科学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提高提供了需要和可能。
6、转变教育观念重新定位培养目标
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对于职业教育存在着思想观念上的误区,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挥的作用,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所需要的技术、管理人才。
一、瑞士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
瑞士非常重视教育和人力开发。九年义务教育后实行双轨制的教育制度,一条轨道是进学术高中学习,获得高中会考资格后进人大学或专科学校;另一条是通过学徒培训或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瑞士有着重视职业教育的传统。尽管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高,但绝大多数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只有15%的毕业生选择进入学术高中再进大学的途径。这与欧洲国家平均30%的大学入学率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重视职业教育,拥有高素质的劳动力,瑞士不仅长期保持着高就业率、低失业率的良好记录,而且其品质优良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
瑞士职业教育主要是在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进行。由于受到相邻的德国和法国的影响,瑞士的职业教育同时具有企业主导的学徒培训(双元制)和以全日制学校为主导的职业教育两种模式,前者在其职教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瑞士,政府企业、各种行业、职业协会以及工会等都参与职业教育的管理或实施,各司其职同时密切合作。
二、瑞士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改革趋势
1、完善学徒培训,从“双元制”转向“三元制”
由企业的现场培训和学校的理论学习组成的双元制学徒培训是瑞士传统的职业培训制度,这种培训实战性强,毕业后容易找到工作并适应岗位需求。目前,随着行业协会培训中心模式的发展,学徒培训逐渐从传统的“双元制”演变为企业、学校和培训中心实训车间三条腿支撑的“三元制”。
2、创设专业学院,建设中、高衔接的新职业教育体制
为了解决高职人才培养和学徒的继续升学问题,瑞士改建了一批新型高等教育机构一“高等专业学校(HES)”,作为向学徒提供高等职业教育的专门机构,采用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加强实践教学和应用研究。
3、终身职业教育,构建从初级到高级的相互衔接体制
瑞士的职业教育体系由4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职业准备教育,在初中学校和职业指导中心进行。第二部分是中等职业教育,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第三部分是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由高等专业学校承担。第四部分是职业继续教育,主要是为成人举办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职业教育培训,如进修培训、专业培训、转业培训、企业内短期培训、师傅培训等。
三、瑞士职业教育改革的意义及启示
1、转变中等职业教育性质
随着职业教育重心的后移,适应工作需求和升学需求,中等职业教育已由终结性的工作准备教育转向更多地具有职业基础教育的性质。
2、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
把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校教育与成人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职前教育与继续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建立社会参与的新合作机制
在各级政府、学校、企业及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发挥他们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教育资源统筹和规范方面的重要作用。
4、建立完善职业能力评价制度
改变过去重学历轻培训的思想,建立和完善职业与技能资格评价体系,提高其在劳动力市场以及教育培训中的地位,是我国构建终身职业学习体系的一项重要课题。
5、建立符合实际的职业教育体制
职业教育制度是该国文化传统、社会观念、经济结构、政治体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改革职业教育与培训制度,必须与本国国情相适应,不能简单照搬其他国家制度和经验。
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结合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实际,吸收借鉴瑞士等发达国家的典型经验,我认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职业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
加强基础教育表现在重视职业教育中的普通文化水平的提高,加强普通科目的学习,同时吸收科技革命的新成果,扩大课程范围,并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理论的教学,而不单单偏重技能的掌握。
2、职业教学科目将进一步综合化
随着社会职业结构的变化,学生毕业后并不能完全按所学专业就业,为使学生有广泛的职业适应性,给升学或工作提供便利,同一学校的学生可以在各学科之间跨科选修。
3、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实际工作的能力,职业技术教育除了加强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以外,还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密切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如瑞士职业高中大多设有综合实习课,以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综合的技术。
4、深化职业技能培养促进持续发展
随着普及教育年限的延长,现代学生们的职业意识建立的比较晚,加之其毕业后的出路复杂多样,故中学阶段的职业指导尤为重要。学校很重视广泛为学生提供职业信息,培养学生对社会职业的兴趣。以及独立地选择职业的能力。
5、提高职业教育层次培养高端人才
由于中等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结构、层次的多样化,以及高技术化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为从业人员文化基础、科学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提高提供了需要和可能。
6、转变教育观念重新定位培养目标
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对于职业教育存在着思想观念上的误区,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挥的作用,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所需要的技术、管理人才。